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阳光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讲数学,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学习兴趣;应用能力;数学意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因此,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健康成长。怎样把生活的阳光洒遍数学教学,让数学的甘露滋润学生成长呢?我结合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和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并且高度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善于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可能性》一课的研究对象是日常生活中的随机现象。本课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中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例如:《可能性》一课在教学例2时,运用了摸扑克牌的生活素材,创设了摸牌的游戏情境。先是从“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中任意摸出一张,可能摸到哪一张?后来又把“红桃4”换成了“黑桃4”,同时创设了摸到黑桃就中奖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到同样是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材提供了很多有趣的实例,如摸球、摸牌、抛硬币等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判断,再通过摸球、摸扑克牌的试验加以验证,并在分析与比较中逐步明晰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这样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入手,既让学生感觉亲切,可以沒有负担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又能激发他们学习可能性这一内容的兴趣。
  二、回归“生活天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為了不教。”即学生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若是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联系,那么学生即使学会了数学知识,也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对生活的作用,这是很不利的。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可能性》一课的教学注重学生应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练习中,模拟超市的摇奖活动,设计幸运大转盘,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中特等奖的面积最小,然后依次增大,三等奖的面积最大。想想商场这么设计的原因,有什么好处。
  这一环节联系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商场摇奖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的知识来说明幸运大转盘这样设计的原因,既让本课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学习了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事情中去。
  三、设置“生活情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数学应用到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可能性》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用数学方法去研究生活问题。通过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让学生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事件。
  太阳( )从东方升起。
  摸彩票( )会中奖。
  爸爸的年龄( )比我小。
  小鱼( )生活在陆地上。
  吃饭时人们( )用右手拿筷子。
  你还能用这些词来说说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吗?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现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经历先提出猜想,然后进行验证,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还引导学生增强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问题的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运用生活素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阳光,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数学的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微视频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辅助教学媒体,为信息技术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本文论述了微视频的基本特征和运用原则,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案例分析了微视频的教学应用方法,其对转变学习方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 微视频;学习方式;课堂效率  随着课改脚步的前行,作为教师,我们经常反思:怎样把信息技术学习变得更灵动?怎样让信息技术学习随时随刻在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中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的深入开展,教师习惯性“一言堂”的分享形式阻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出现幼儿消极的互动,影响其学习品质的养成。如何打破教师的定式思维以及与幼儿互动的单一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作者采用“偷懒”放手的方式,改进交流分享环节的固有模式,激发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参与,营造共生共长的学习氛围、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中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
期刊
【摘要】所谓餐后活动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午餐到全体幼儿进行午睡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展开的活动。它分为“进餐”和“自主游戏”并存、全体幼儿进行安静活动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最难管理的。那么如何组织好小班幼儿餐后活动,本文针对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中如何组织小班幼儿餐后活动进行了实践与研究,阐述了相关的做法并归纳了相应的策略,进而为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小班;餐后活动一、前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指导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输的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实物抽象成点子图,由语言表示抽象成数学表示的过程,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 一年一度的“蓝天杯”会课为立足一线教学的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平台,为众多观课的老师提供了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会课、观课让与会人员有了思想的碰撞,让更多人努力寻找自己专业提升的突破口。欣赏“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立足课堂观察,深刻领悟教材,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语文课堂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一目了然。“蓝天杯”系列活动正引导着广大热爱教
期刊
【摘要】本文呈现了育红实幼守护幼儿游戏的天性和权利,从课程理念出发,如何站在幼儿的立场,和幼儿一起进行户外游戏场(庭院)建设的过程,围绕空间规划的要点、材料选择的要素、环境支持的措施进行了阐述,户外游戏场的建设承载了育红实幼的教育理想与教育实践。  【关键词】户外游戏场;空间;材料;自主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的推进,育红实幼在尝试中不断改进和调整环境建设的思路,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课程观和
期刊
【摘要】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言文,千百年来,其精美的语言、优美的意蕴和高尚的人格一直深受世人极高的赞誉。本文试从《岳阳楼记》着手,从文章的语言、修辞、句法以及立意来探寻古典文学之美。  【关键词】古典文学;语言;立意;人格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言文,也是我国古典散文的范本和杰作。一直以来,《岳阳楼记》以其优美精致的语言、骈散结合的写
期刊
【摘要】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之涣写的。诗篇虽短小,但对偶工整,巧合天成,意境浑厚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落下去了,黄河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地奔腾向前,气势宏伟雄奇。由静景、动景、远景、近景构成了一幅瑰丽的山河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写的是诗人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而又不满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也可以为应试教育服务,同样的,前卫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也可以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所以在课程理念和课堂操作之间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连接。  【关键词】自主探究;传递;教学结构  冷是一种感觉,是人对外界温度的感知。课堂上,也会“冷”。学生只是感知冷的受体,而不是制造冷的本体。到底是什么让课堂变冷?冷了又该怎么办?  一、
期刊
【摘要】近两年,微课大赛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笔者因多次参加微课设计与应用大赛,先后观摩过许多优秀的微课作品,也聆听了不少专家关于微课制作的讲座,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本文就微课的制作发表本人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微课;设计;精雕细琢;精品  目前微课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行政的推动使得微课作品是一哄而上。而数量庞杂的微课作品却是质量良莠不齐,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面对此种情况,本人觉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