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课堂读出来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s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之涣写的。诗篇虽短小,但对偶工整,巧合天成,意境浑厚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落下去了,黄河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地奔腾向前,气势宏伟雄奇。由静景、动景、远景、近景构成了一幅瑰丽的山河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写的是诗人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而又不满足于这些美景,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前两句是后两句的基础,后两句是前两句的升华。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将景色、理趣、情怀完整地消融统摄于这二十个字字珠玑的五言绝句之中。
  【关键词】感知;品味;诵读
  学会本课的生字“楼”“雀”“依”“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使学生喜爱读古诗。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风光,初步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激励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通过联想,初步感受诗人表达的向上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怀。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课堂应以诵读为主,分层次,分阶段诵读。”本课古诗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领会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诵读中提升审美情趣,感悟诗人情怀。“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的诗意课堂在朗朗的诵读声中传递着!
  【设计思路】
  一、初读感知,读出文字,语言美
  介绍析题,激起学生初读古诗的欲望,让学生一开始就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去认读古诗的一字一词一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
  二、细读品味,读出画面,意境美
  细读古诗,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欣赏,边读边思考,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诗情画意地读古诗,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和情操上的陶冶。
  三、诵读欣赏,读出节奏,韵律美
  诵读古诗,初步感觉古诗的朗读节奏、押韵和对仗,让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欣赏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读出文字,语言美
  (一)激趣导入,吸引学生初读古诗
  唐朝诗人王之涣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登鹳雀楼》,这首诗短短只有20个字,但这20个字却很神奇,它仿佛能将读诗的人带回到几百年前的唐朝,跟诗人一道登上山西黄河边的鹳雀楼,想不想来读一读?快打开书大声地读一读。
  学生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二)介紹析题,引导学生学生字
  1.看图学习生字“楼”。
  你们看,这就是历史上的“鹳雀楼”。出示词卡“楼”,指名读。这个字是生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快速记住这个字吗?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字送回田字格家里面。师板书,生书空。
  2.介绍学习生字“雀”。
  传说,这座楼上经常有一只鸟雀停在阁楼上休息,出示词卡“雀”,并指名读。“雀”一般指小尾巴的鸟,你看上面是一个“小”字,下面的这个“隹”就是鸟的尾巴的意思。“小” “隹”合成“雀”字,让我们来写一写。师板书,生书空,写时提醒“竖钩”→ “竖”的变化。
  3.析题读题。
  这只鸟的名字叫“鹳”,于是这座楼就有了这好听的名字“鹳雀楼”,鹳雀楼高高地屹立在黄河岸边的悬崖上(指图),想要上去,还得“登”,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这个“登”字。指名读题,注意停顿。(登/鹳雀楼)
  (三)结构分析,整体感知全诗
  1.指名读诗。
  2.整体感知:这首诗共四行,每行五个字,每两行是一大句。第一大句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谁来读?板书“看”。第二大句是诗人登上鹳雀楼想到的,谁来读?板书“想”。整首诗就是写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的和想到的,谁连起来读?
  (设计意图:本设计遵循踏踏实实学古诗的原则,关注生字新词的出现,让每一个字的出现都有意义,不为识字而识字,将生字教学落在阅读课堂的实处。注重学生对诗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对诗篇的形式和内容有具体的了解。)
  二、 细读品味,读出画面,意境美
  過渡:听着同学们流利动听的朗读,我的眼睛里分明好像看到了一幅优美的画卷,画卷里有山有水,风光无限。你们有没有也从诗中读出画面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一)品读第一句
  1.再读古诗。
  2.想象画面,说一说:你读古诗看到的画面中有什么?(太阳、高山、黄河、大海……)
  “白日依山尽”根据学生所述,在黑板上画简笔画“群山”,用教具纸画的“太阳”演示太阳依着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体会“依”与“尽”的意思,感受动态美。并指导做动作感情朗读该句,读出不舍与依恋。
  “黄河入海流”多媒体演示黄河入海口波涛滚滚的磅礴气势。学生说一说看到黄河之水滚滚而来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该句,读出气势。
  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3.小结:这就是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眼前看到的景象,他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指名感情朗读这两句。
  (设计意图: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或想象绘画,或视听感染,借助理解“依”“尽”“入”的意思,让诗中的画面在学生脑中生动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其情感,与诗人创造的意境产生共鸣,激情朗读。)   (二)品读第二句
  过渡:如此壮观的景色是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的,不登上鹳雀楼,看得到吧?正是因为这样,诗人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广为流传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指名朗读该句。
  2.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先介绍“欲”“穷”“目”的意思,(课前可布置查字典预习)再整句话连起来说“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3.指导感情朗读该句。
  (三)意境描述,走进古诗
  这首诗,短短20个字,就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想,美妙绝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这悠扬的音乐,轻轻走进这诗一般的世界。(学生两眼微闭,在悠扬的音乐声中,随着老师的描述再次进入意境。)
  师深情描述:一轮红日拌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地獲取成就。
  (四)配乐朗诵,表现古诗
  指名学生在悠扬的古乐中将自己想象成诗人沉醉吟诵古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步入诗情画意的殿堂。这样的描述,学生不一定能句句听得明白,但能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学生动情之时,借助音乐形象烘托,让学生的情感尽情流淌。随着朗读的不断深入,学生对美的感受会更加细腻,学生会在不知不觉间获得文学鉴赏的能力。)
  三、诵读欣赏,读出节奏,韵律美
  过渡:听大家读诗,真是一种享受,就像是听音乐一样,有节奏,有旋律。我们再来试试看。
  1.整体体会读。
  读出节奏和重音的规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指导个别读。
  (设计意图: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在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
  四、学习生字
  1.重点指导书写“入”。
  在教学“入”字时,与“人”比较。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看看有点像,比比不一样,就差一点点,错了就变样,写时要注意,仔细想一想。”学生的兴趣自然高涨,觉得很有趣。
  2.描红自学生字“依”“欲”“穷”“目”“更”。
  五、课堂结语
  今天我们读的这首古诗很多人都爱读,特别是最后两行,人们不仅在登高望远的时候喜欢吟诵它,而且还在做事、学习的时候经常用它来激勵自己或启发他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今天我也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积极向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你们也可以把这句话写下来送给别人。
  六、板书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看:白日 / 依山尽,
  黄河 / 入海流。
  想:欲穷 / 千里目,
  更上 / 一层楼。
其他文献
【摘要】器乐演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竖笛演奏,它音色优美、简便易学的艺术特点和天真活泼的儿童心理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竖笛教学的意义非凡,只有开发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特色教材,才能挖掘个性化的教学途径,结合学校的竖笛社团教学,才能让儿童兴趣投入到竖笛世界里,在笛声中实现艺术对童心的浸润。  【关键词】竖笛;教学;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器乐进课堂”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传统模式,而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自主、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能力,在开放、活泼的语文课程中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分开放; 活力; 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
期刊
【摘要】根据低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正确引导,关注他们的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和提升他们在早期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力,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持续有效进行学习,使他们真正地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势,以便更好的投入其他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听说读写;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过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对于低年级学生,必须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微视频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辅助教学媒体,为信息技术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本文论述了微视频的基本特征和运用原则,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案例分析了微视频的教学应用方法,其对转变学习方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 微视频;学习方式;课堂效率  随着课改脚步的前行,作为教师,我们经常反思:怎样把信息技术学习变得更灵动?怎样让信息技术学习随时随刻在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中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的深入开展,教师习惯性“一言堂”的分享形式阻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出现幼儿消极的互动,影响其学习品质的养成。如何打破教师的定式思维以及与幼儿互动的单一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作者采用“偷懒”放手的方式,改进交流分享环节的固有模式,激发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参与,营造共生共长的学习氛围、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中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
期刊
【摘要】所谓餐后活动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午餐到全体幼儿进行午睡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展开的活动。它分为“进餐”和“自主游戏”并存、全体幼儿进行安静活动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最难管理的。那么如何组织好小班幼儿餐后活动,本文针对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中如何组织小班幼儿餐后活动进行了实践与研究,阐述了相关的做法并归纳了相应的策略,进而为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小班;餐后活动一、前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指导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输的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实物抽象成点子图,由语言表示抽象成数学表示的过程,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 一年一度的“蓝天杯”会课为立足一线教学的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平台,为众多观课的老师提供了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会课、观课让与会人员有了思想的碰撞,让更多人努力寻找自己专业提升的突破口。欣赏“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立足课堂观察,深刻领悟教材,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语文课堂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一目了然。“蓝天杯”系列活动正引导着广大热爱教
期刊
【摘要】本文呈现了育红实幼守护幼儿游戏的天性和权利,从课程理念出发,如何站在幼儿的立场,和幼儿一起进行户外游戏场(庭院)建设的过程,围绕空间规划的要点、材料选择的要素、环境支持的措施进行了阐述,户外游戏场的建设承载了育红实幼的教育理想与教育实践。  【关键词】户外游戏场;空间;材料;自主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的推进,育红实幼在尝试中不断改进和调整环境建设的思路,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课程观和
期刊
【摘要】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言文,千百年来,其精美的语言、优美的意蕴和高尚的人格一直深受世人极高的赞誉。本文试从《岳阳楼记》着手,从文章的语言、修辞、句法以及立意来探寻古典文学之美。  【关键词】古典文学;语言;立意;人格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言文,也是我国古典散文的范本和杰作。一直以来,《岳阳楼记》以其优美精致的语言、骈散结合的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