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生、教师共读一本书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校协同教育的实践由来已久。家长会、家访、书面交流、电话交流等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形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这些传统的家校交流形式得以深化和拓展。例如,利用“家校通”平台给家长提供孩子的信息,使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各项状况了解得更为及时。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信息的单向传播、家长的被动接收上,那么,家校互动也仅仅是停留在家长知情的层面上,难以发挥家长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同时,为家长长期提供学生信息,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荷。仅仅完成了信息传递功能的家校沟通,还常常被学生视做在校学习的“监视器”,极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面对中小学生学业压力很大的现状,家长和教师如果没有及时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去发现并解决他们出现的成长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对家校联动产生抵触情绪。我们亟需寻求一种更好的家校互动形式。
  
  一、基于知识分享的家校互动研究
  
  知识分享是指个人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如电话、口头交谈和网络等)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的知识财富的过程。从知识存放地点的转变来看,知识分享是一个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不断相互转化的过程。从分享内容的转变来看,知识分享是隐性知识不断转变为显性知识的过程。知识分享是知识的双向传递,强调的是知识在合作者之间的双向流动。知识分享包括知识的传递、吸收和应用,如果知识未被吸收和应用,就没有实现真正的共享,仅仅是获得知识,不能成为分享。
  要形成有效的家校互动,应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针对问题设计主题,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形成解决某一问题的再生资源,完成家长、学生、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分享和建构,实现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的目标,并在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创造充满关爱的学习氛围。
  
  二、数字图书馆在知识分享过程中的角色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属性和技术功能决定了它能够实现知识分享平台的作用,能够支持家校互动的研究,因此完全可以把数字图书馆引入到家校互动研究中,以数字图书馆资源为切入点,开展基于知识分享和知识建构的家校互动实践研究。
  1.资源库
  从信息结构来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既是综合性的中小学资源库,也包括有特色的中小学资源,如儿童文学、电影、地理、历史、科学探索、考试辅导等。从信息符号来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包含文字、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信息。从资源的类型来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包括初级资源、结构化资源和部分体验性资源,能够支持研究性学习、结构化学习和体验性学习(如下表)。
  
  2.知识服务器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能提供完善的检索功能,具有资源存储虚拟化、传递网络化、存取自由化等特点。从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角度来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信息不是来自于散布在网上的那些未经筛选、真伪难辨且无序的信息,而是来自正式出版物,并且进行了深度加工和整合。信息内容具有真实性、权威性和科学性,不但更完备,而且更新及时。因此,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能够成为支持基于知识分享的家校互动的知识服务器。
  (1)资源库的共建。共建目的在于让网站的资源得以充实和发展,而这些资源需要通过知识分享的机制加以扩展,即通过上传专区与好书推荐。
  (2)实现知识分享工具的应用。其一是交流工具,数字图书馆所拥有的大量丰富知识需要流通机制来增加其实用的价值,即使用者在网站上可自行浏览并挑选可用的素材和参考资源。其二是上传工具,为了让使用者有网站参与感并扩大网站内容的供应源,要开发相应的工具,用于上传学生的读书笔记、感想体会、研究报告表单以及小组间的互相评价等。其三是专家咨询,针对每个学习活动,聘请该领域专家担任咨询顾问,通过定期整理问题与问题的解答,充实到资源库中供学习者阅读。其四是上传审查,数字图书馆中所有的内容要求是可信的,因此,在参考资源与素材的开放上传部分设有审核的机制,以确保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其五是论坛,这是网络环境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合作交流的必备工具,可按讨论的主题划分,或按参与讨论的群体划分。
  
  三、数字图书馆支持下的家校互动实践
  
  本次实践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以“家长、学生、教师共读一本书”活动为核心,实现基于数字阅读的家校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实现知识的分享、建构以及情感的交流。
  1.实践活动设计
  一是发现问题,设计主题。通过对初一年级实验班学生和家长的访谈,我们发现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开始对身边的一切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开始有自己的秘密,和父母交流越来越少,而父母也逐渐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家长与孩子之间交流的障碍导致了亲子关系若即若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主题定为“让我们的心越来越近——共读一本书,共同去感受”。
  二是设计资源。班主任经过充分准备,在数字图书馆中为家长和孩子挑选了《给家长的100个故事》,使家长通过读书了解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使孩子能够理解家长。
  三是设计活动。包括:(1)共读一本书:家长和学生带着问题,利用假期共同阅读《给家长的100个故事》,并且利用数字图书馆划批写注的功能记录感受、认识和体会。(2)互动交流:家长与孩子在共同阅读过程中交流,孩子之间讨论,从100篇故事中评选出14篇最具启迪意义的故事,并且相互交流自己的感想和体会。(3)参与式互动交流:一方面,家长与教师互相交流、讨论。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请教师解答问题,并从提问、回答中得到具体指导和启发。这种互动式讨论有利于解决问题,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另一方面,家长与家长交流。家长代表谈教子经验,使其他家长学会一些具体的、有实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们通过典型案例,述说自己是如何与孩子交流和沟通的,并彼此提示应避免哪些不良做法、家庭进行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等。
  2.活动反思
  (1)知识的获得
  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将书中的内容改编成小剧目自导自演。同时,通过写感想和体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教育、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等问题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自主完成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家长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收获家庭教育的启迪,学习与孩子交流的技巧,并且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与孩子进行讨论和知识分享,实现以知识为基础的情感交流。
  (2)知识的分享
  家长、学生、教师在共同学习和互动交流中,逐步建立学习共同体,形成再生资源,并且在资源的利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实现家校协同教育的目标。
  在这次以“共读一本书”为基础的家校互动活动中,每一个参与读书的家庭都积累了一本家庭电子书,积累了孩子和家长的读书体会、感受、想法。同时,每位学生推荐的好篇目、撰写的好感想集中在班级电子图书和班级讨论社区,在此过程中形成资源再生和知识分享的新机制。
  (3)家校互动
  在活动策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家长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到主动参与,从采访时的推三阻四到主动发言,从开始的一言不发到畅所欲言,这些变化是显著的。
  不少家长提出可以多组织几次这样的活动,使家长能够和学校一起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还有的家长反映,他们一直期望能有机会和孩子交流、相互理解,能够和其他家长一起交流教育、关心孩子的方法是他们的愿望。其实,让每一个孩子展示才华、表达思想,不正是家长和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的吗?
  注:本文为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开题报告。本研究由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批准号:教电馆研066110210)资助完成。
其他文献
山东省周村实验中学在数字校园的建设中,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数字化条件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等。经过反复实践,探索出了数字化课堂教学新模式,丰富了数字校园的内涵。   一、数字化条件下学习内容的呈现、获取方式   1.建立课程资源中心,形成数字化教学主体资源  首先,学校为所有学科建立了集教学素材、动画教具、专题参考、优质案例、微格案例、试题
“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思想准确地概括了Web2.0网络。与Web1.0的单向浏览和群体交流的特点相比,Web2.0营造出以“我”为中心拥抱世界和创造世界的环境。博客吹响了第一声号角,将互联网带入了Web 2.0时代,教育博客也紧随潮流,以蓬勃之势在我国中小学迅猛发展。随后,各种Web2.0的应用技术如Wiki、Moodle、播客、Google协作平台等接踵而至,自由、协作
“学习环(learning cycle)”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科学课程改善研究(简称SCIS)项目。作为一种科学教学策略,“学习环”分为探究、概念引入、概念应用三个阶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价值观。探究是“学习环”框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SCIS项目的成功实施,许多科学教育者将“学习环”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和课程发展模式,并对其基本模式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摄影:沙飞  20世纪初叶,众多思想家和改革家决心对中国制度和文化进行全面改革,除了在器物和体制层,重视国民性改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着眼点:严复基于国民性批判,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陈独秀办《新青年》将国家的希望寄托于青年;蔡元培为教育救国,不计风险力推教育改革,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体制——其具体的方法之一包括提倡“美育”,以“图德育之完成”,并“把美育特提出来,与体
履新不久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虽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提了多年,但将其置于如此重要之地位,还属首次,足见国家对其重视的程度。这也让我们对此有了更多希冀。  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等方面,信息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尽量平等的学习环境。我们看到,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是在第一节《认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上的延伸与深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了解其主要形式及操作方法,认识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优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据库的概念;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与手工管理信息的区别;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以及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优势与不足。  过程与方法:以测评学生体质达标
这本随笔集的题材真是“五花八门”,从师缘书缘到爱情婚姻,从品味生活到人物剪影,从社会关怀到旅游见闻……我想用优美机智的语言,和朋友们聊聊自己求学、交友、谋生、婚姻、旅游中的酸甜苦辣,但愿我自己聊得尽兴,也希望朋友们读得开心。用我讲课的口头禅来说,“你听懂了没有”?  写论文要“不苟言笑”,读论文也得“正襟危坐”,就个人兴趣而言,我更喜欢读随笔,也喜欢写随笔,偶尔还翻译一点随笔,因为写随笔可以任心而
有关文献显示,国内学者、教师关注Moodle应该在2004年。经过2005年、2006年早期实践者的实践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推荐,全国各地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Moodle平台在2007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在这股潮流的带动下,笔者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促进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理想载体,于是利用工作之便,向全省中小学校推广Moodle应用。应该说,通过一年多的推广,浙江省成为全国应用Mood
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瑕,用信息化手段辅助音乐欣赏教学也不会例外。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课的一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了让整合课在正确的轨道上良性发展,我们要探究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最佳整合点,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文本链接,追求多媒体条件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打造和谐、灵动的课堂。  资源贫乏时“扶一把”  音乐欣赏
编者按: 许多教师借这次调查细说了他们心底最真实的感受、最诚挚的期盼,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的困惑、无奈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没有办法将其一一呈现,只能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希望尽可能地将他们的呼唤传递出来,更希望这声音在激荡过后能够响起“回声”!    “脱困”——路在何方?    ● 我校对信息技术投入力度较大,但由于师资力量不够,我们没法成为真正的专业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