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上的致辞及其千万读者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本随笔集的题材真是“五花八门”,从师缘书缘到爱情婚姻,从品味生活到人物剪影,从社会关怀到旅游见闻……我想用优美机智的语言,和朋友们聊聊自己求学、交友、谋生、婚姻、旅游中的酸甜苦辣,但愿我自己聊得尽兴,也希望朋友们读得开心。用我讲课的口头禅来说,“你听懂了没有”?
  写论文要“不苟言笑”,读论文也得“正襟危坐”,就个人兴趣而言,我更喜欢读随笔,也喜欢写随笔,偶尔还翻译一点随笔,因为写随笔可以任心而谈,读随笔容易会心而笑,随笔不只像诗歌那样有情,而且还比诗歌更为有趣。
  读文学经典的偶触之思,谈学术著作的一得之见,我总想在有识之外,还能尽可能聊得有味。书中的社会人生、爱情婚姻、生活场景和自然风景,我也都是把它们当作特殊的“文本”来解读,力图从独特的人文视角,尽可能见人之所不曾见,并用优美机智的文字,尽可能言人之所未尝言。我不太欣赏沉闷的文章,希望每篇文章化沉重为轻松,出严肃以诙谐。法国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帝国》(Empire of Signs),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审视日本文化,作者将日本的建筑、包装、筷子、鞠躬、文具等等,统统视为别具一格的文化符号,并用别具一格的精粹散文加以表现,薄薄一册小书,寥寥二十多篇小品,有哲学的深邃,有诗歌的凝练,有散文的优美,从运思到体式都令人耳目一新。另外,我也特别喜欢英国小品,培根《随笔集》中老辣透辟的诛心之论,兰姆《伊利亚随笔》中不动声色的冷幽默,昆西《一个英国吸食鸦片者的自述》中纡徐委婉的文笔,伍尔夫《普通读者》中优雅从容的韵致……无一不让人心醉。为了深得英国小品的神髓,我从读中文译文进而去啃英文原文,自己还试译了不少英国小品。每次写散文随笔的时候,我都有一种东施效颦的冲动,可惜效颦的结果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当然,其中不少文章为读者喜欢,在社会上也有相当广泛的影响,我这才有勇气將它们结集出版。如《碰巧——大学毕业三十周年随感》,这篇两万多字的长文几乎所有门户网站都进行转发,有些地方的阅读量几十万。写此文时我的情绪低沉,深夜回念前尘,人生不过一梦,自己一生都被命运捉弄,完全认同“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可能是行文出之以玩世不恭的戏谑调侃,读者完全忽略了我情感的消沉灰暗。另一篇反响较大的文章是《妻子永远是丈夫最美的风景——在儿子儿媳婚礼上的致辞》,仅仅今日头条的微头条中,一天的阅读量都有一千多万人,还有无数人转发和点赞。作家李弯弯还专门发了《戴建业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值得每一对夫妻一起学习》的赏析文章。在“谈情说爱”这一组文章中,还有《“谈”恋爱》《再“谈”恋爱》《何苦单身?》《面对自身——谈“性”》等,我反复强调爱情是人生的高峰体验,人们应该尽情地享受“男欢女爱”,就是福柯《性经验史》中所说的“快感的享用”。在“男欢女爱”中个体生命亢奋激扬,只有每个人生命的高度激扬,我们的社会才蓬勃向上。集中还有些文章不那么丢人,如《人生难道是一场赛跑?》《假如有人欺骗了我》《人情世态与“屌丝”姿态》《假如李娜没有夺冠……》《“虚实之间”》《“故乡无此好湖山”》等,这些文章写起来无比畅快,古人有言“人间乐事莫过于作文”,谁说不是呢?
  集中收录了一组为朋友们写的书评,有的写于十几年前,如《在兼善与独善之外——评周光庆〈中国读书人的理想人格〉》,有的则是草于几个月之前,如《“出家”与“回家”——评张三夕教授的〈在路上〉》,有的是应朋友之托,有的是自己一时起兴。不管是写于什么时候,不管出于什么缘由,都是自己觉得这些著作值得评论,我才会去给它们写书评。每次给朋友写书评前,我都要细读这些的作品,无论赞美还是批评都发自内心——赞美不是无原则的恭维,批评也自有其根据和标准。遗憾的是,同门刘明华兄的《唐代文学与文化论集》,是一本很有分量的论文自选集,但因论域涉及文学与文化两个方面,该著的书评至今仍未完成。我给同行朋友们写书评,一是因为对其人十分熟悉,读其书也就特别可亲,二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身边的朋友,黑格尔说“熟知并非真知”,读其书是从“熟知”到“真知”的捷径,这样更便于自己“取长补短”。通常给朋友写书评容易只说“好话”,而我写起评书来可是“六亲不认”,不管是好评还是差评,都只求自己是否心安,并不管对方是否满意。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实只是作家的自负,作者自己点头的文章,说不定读者反而摇头。卖瓜的谁不说自己的瓜甜,可瓜到底甜不甜,还得要买家说了才算。
  “自序”不能写成了“自夸”,打住!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此文系《你听懂了没有?》一书自序,题目为编者加。)
其他文献
学生作业存储不便一直是困扰众多教师的问题,简单的网络共享或公用的FTP账号易使学生相互删除文件或窃取他人的作品为己有,而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私有账号的工作量又太大。针对这种问题,笔者在实践中采用了学生个人FTP的存储方式,只需要几分钟即可搭建好存储平台,效果良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12期上发表了《使用Windows2000文件服务器搭建电子作业存储系统》(下文的讨论将其称为“动态共享存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做一个“只有技术没有思想”的教师,要多让学生收获带着思想的信息技术。因为技术不是最关键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在《我为神七飞天做小报》这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循着这样一条模糊的想法摸索着,而整堂课设计下来,我的想法慢慢变得清晰而确定了。    一、在任务驱动中赋予思想    教材内容原来安排的是《精益求精话美食》,杭州的美食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远,考虑到刚刚结束的“神
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位学生的特性,使他们都能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  场景一:那天上课,寿旭东来得特迟。更可气的是,
周末,我布置给学生以《寻找早春的足迹》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谁知批改时,竟意外地发现学生们的早春多成了阳春甚至晚春。有写“满坡的梨花朵朵怒放,高高低低地缀满枝头,远远看去恰似一座座白雪山”;有写“大地上,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花竞相开放,真像一个姹紫嫣红的五彩盒”;有写“一朵朵娇艳欲滴的桃花与人面相映而红”……早春哪来百花争艳?更何况,今年花期推迟,小草才刚刚萌芽!孩子们的七嘴八舌透露了“空穴
山东省周村实验中学在数字校园的建设中,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数字化条件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等。经过反复实践,探索出了数字化课堂教学新模式,丰富了数字校园的内涵。   一、数字化条件下学习内容的呈现、获取方式   1.建立课程资源中心,形成数字化教学主体资源  首先,学校为所有学科建立了集教学素材、动画教具、专题参考、优质案例、微格案例、试题
“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思想准确地概括了Web2.0网络。与Web1.0的单向浏览和群体交流的特点相比,Web2.0营造出以“我”为中心拥抱世界和创造世界的环境。博客吹响了第一声号角,将互联网带入了Web 2.0时代,教育博客也紧随潮流,以蓬勃之势在我国中小学迅猛发展。随后,各种Web2.0的应用技术如Wiki、Moodle、播客、Google协作平台等接踵而至,自由、协作
“学习环(learning cycle)”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科学课程改善研究(简称SCIS)项目。作为一种科学教学策略,“学习环”分为探究、概念引入、概念应用三个阶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价值观。探究是“学习环”框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SCIS项目的成功实施,许多科学教育者将“学习环”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和课程发展模式,并对其基本模式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摄影:沙飞  20世纪初叶,众多思想家和改革家决心对中国制度和文化进行全面改革,除了在器物和体制层,重视国民性改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着眼点:严复基于国民性批判,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陈独秀办《新青年》将国家的希望寄托于青年;蔡元培为教育救国,不计风险力推教育改革,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体制——其具体的方法之一包括提倡“美育”,以“图德育之完成”,并“把美育特提出来,与体
履新不久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虽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提了多年,但将其置于如此重要之地位,还属首次,足见国家对其重视的程度。这也让我们对此有了更多希冀。  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等方面,信息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尽量平等的学习环境。我们看到,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是在第一节《认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上的延伸与深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了解其主要形式及操作方法,认识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优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据库的概念;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与手工管理信息的区别;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以及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优势与不足。  过程与方法:以测评学生体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