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非遗文化的符号化创新设计实践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ccc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地将苗族非遗文化与服装的主题设计法相融合,先对苗族非遗文化特点和主题教学法的特色作了简单阐述,再将主题教学法贯穿设计教学之中,使苗族元素创新设计课程有了一次大胆的改革,这既是非遗校企合作的一次深度融合,也是服装设计的一次创新。
  【关键词】苗族非遗;符号化;主题教学法;创新;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苗族非遗文化设计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SJA1409)。
  校校、校政产学合作是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产学结合的一种合作模式,地方政府或是学校之间利用对方高校优质资源为地方文化的发展提供帮扶,高校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模式促进产学发展,优化教学水平。而这次与苗族的合作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教学对象院校为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作者作为本次第一课程专业教师,采用主题教学法贯穿整个合作课程中,课程主题为《创意苗韵》,主题内容为黔东南苗族非遗设计创作。本次合作课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与黔东南专业院校合作,为该地区培养优秀的专业艺术设计人才,促进该地区的非遗产业的提升;二是将优秀的主题教学法带给黔东南苗族地区,对该地区进行教育帮扶。在这个合作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主题教学法的强化学习中快速提升设计思考的能力以及解决设计的能力,更加明确产品开发设计思路与路径,为走上非遗产品创新设计的道路垫定基础。
  一、苗族非遗文化的符号化元素分析
  苗族服饰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被称为“穿上身上的史书”,可通过挖掘其服饰的微观特点并赋以流行服饰的设计技法予以创新。
  苗族的刺绣是苗族非遗文化的重点符號之一,刺绣的图案生动地记载了苗族历史并呈现了苗人的生活态度、民俗习惯、精神文化等,反映了苗人历史文化的发展状况。图案的题材非常丰富,主要有充满美好寓意的动、植物图案以及一些呈现了苗族部落历史的纹样,这些图案多是围绕苗族部落生活或者是日常的习俗以及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集中表达了苗族人的情感。在研究了大量黔东南刺绣作品基础上,笔者认为苗族刺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图腾崇拜意识;二是民族历史印记;三是古今苗族文化的媒介。
  苗族服饰的廓型以宽松舒适为主,无论整体还是局部都很注重色彩、图案和配饰的和谐组合。苗族服饰在苗族人民长期的审美下,运用多种美的形式原理,使苗族服饰具有美的多重形式特征。以黔东南为例,该支系是苗族服饰中特色最鲜明、款式最多的一个支系,其基础形式为交领上衣、百褶裙,上衣多为绣花,银饰很丰富。苗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美学符号,无论是丰富的色彩、精美的图案还是繁多的样式,透过这些现象都能反映苗族人民的审美取向、理想,这些都是苗族人民表达美的一种特殊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民族观念的特化,是民族审美的集中体现。因此,设计师们在现代苗族非遗创新设计中,可以将苗族服饰的款型作为一种特殊的美学符号加以充分利用,以期能使其与利用现在服装设计元素相结合,发挥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新的活力,为人们带来更多具有时代意义的当代化非遗创新作品。
  二、主题教学法的特色
  本次苗族非遗文化创新设计的课程是以主题教学法贯穿其中的。主题教学法是我校与法国杜佰利高等实用艺术学院合作建立的“中法江苏时装培训中心”平台,以围绕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时装设计为试点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全方位的系统改革。主题教学法作为我校独有的特色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硕果累累,获得众多教学成果,并且在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先创性思维上也取得了卓越显著的成效。
  主题教学中,以多领域、跨学科为特征,由专兼职教学团队授课,学生以开放、交叉、综合、联动、跨界形式进行学习,不再拘泥于书本知识,而是从行业展会、市场、生产一线、零售终端等多渠道学习。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将学习方法与工作方法、教学方法与职业活动、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真正实现了职业目标和教育目标的融合。在“主题”导引和任务驱动下,教师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合作探究,广泛搜集信息,充分讨论交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学互动上,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自我活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主题目教学中,在课题的选定上立足本土文化,充分利用中法合作及传统工艺美术的资源优势,将法国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取舍、提炼,深入挖掘传统工艺,发扬中式美学、哲学理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及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创新探索。
  三、苗族文化元素与主题教法的融合
  参与《创意苗韵》课题的学生来自于黔东南本土地区,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苗族人,她们对于苗族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解。课题的创作灵感也均源于苗族文化,灵感源的选择范围广泛且多样化:苗族不同支系服装文化、苗绣文化、扎染与腊染、苗族图案、苗族乐器文化、银饰、民间傩戏等。产品设计大类分为服饰品类与文化创意产品类。以主题教学法的方式启发设计,设计程序包括:苗族文化导入分析、造型表达、色彩研究与设计、材料研究与设计、款式设计、成品设计、学业报告的设计。在整个系统的主题教学法的引导下,在“主题”导引和任务驱动下,教师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合作探究,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充分讨论交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互动、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自我活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取得了很好的设计成果。
  如图所示:《涅磐》。这个系列灵感源于苗族支系服装,重点纹样为涡妥纹的设计创新,本系更重点吸取黔东南地区的服饰特点并结合其他苗族不同支系服饰的精髓,结合时装的诸多流行特征,大胆突破既有形式寻求突破,重现民族服装设计的新特征。在款式设计创作中,以民族元素当代化、国际化为理念,保留苗族传统服装的特征,在服装款式细节上导入时装的设计理念,让传统民族服饰呈现现代化时尚化的视觉效果。比如在款式中保留苗族传统服饰中的多层叠穿、宽松外轮廓、多装饰细了等特点,在这些基础上运用减化、否定、将化等手法,去繁从简,使民族服饰的创新设计呈现简约时尚的一面。值的一提的是此次服装设计中的一个传统符号化的细节设计——服饰装饰衣边的设计,这是苗族服饰的一大特点,在本次设计中也凸显这个特点,在工艺的处理、色彩的设计有了创新。图案设计保留传统涡妥纹样的主要特征,并以线条、块面等元素穿插其中,使其具有现代时尚感。面料再造设计方案的时候,尝试把点、染、擦等运笔用墨手法运用到设计中,结合着扎染法与不同材质材料混合搭配,使面料产生或纤细、或柔美、或粗犷的不同风格。这次设计特地选用纯白的棉质面料,以天然、纯粹的质感来体现层次效果通过不同手法在服装面料再造中的运用。以下是经过多次实践后最终确定的面料方案。
  参考文献:
  [1]韦小芬.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以苗族服饰文化为例[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六)[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131-132.
  [2]田圣会.“非遗”地方高校教育传承:价值、路径与方法——以湘西苗族服饰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8,37(9):121-124.
  [3]胡发强.基于苗族文化遗产传承的大学生艺术工作坊实践探索[J].大众文艺,2017(24):207-208.
  作者简介:徐加娟(1980-),女,汉族,江苏盐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民族手工艺品不仅倾注民族情感,还渗透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手工业与旅游业逐步相互融合,民族旅游手工艺品的市场空前发展。西藏手工艺品作为有特色的高质量工艺品成为旅游手工艺品市场的中心之一,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代,它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论述了文化保护意识对西藏民族手工艺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应该坚定落实保护政策,推动旅游开发
【摘要】曹操的时事诗亦可称为诗史,但和杜甫的诗又不相同。由于阶级的差距,曹操的“史”多是记录统治阶层,朝廷内部的矛盾,而杜甫的“史”则以民间疾苦和自己的遭遇为主。这样一来,曹操的视角就更加宽阔,政治倾向也截然不同。  【关键词】曹操;时事诗;诗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曹操、曹丕、曹植被后人称为“三曹”,以此确立了三人在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地位,“三曹”中又以曹操的四言诗成就
【摘要】《月光奏鸣曲》创作者是贝多芬,是其作品中著名的一篇。对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技巧的把握,最为重要的是对乐曲宏观把控的能力。《月光奏鸣曲》包含三个乐章,乐思的整体性贯穿于曲子中,所以,演奏也是情绪的转换,在速度和气息控制处理上,满足了特定需求。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代表人物:贝多芬、莫扎特、海顿,作品演奏风格和差异性独具特色,本文旨在深入了解了贝多芬作品独特性。  【关键词】演奏;教学;贝
【摘要】民勤民歌是传唱于甘肃省民勤县及周边地区的用民勤方言演唱的民间音乐,曲目数量繁多,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兼具南风北韵,是西北地区音乐宝库中的瑰宝,是西北民间音乐的活化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关键词】民歌;风格;价值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民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是
近日重讀著名记者郭超人的佳作《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再一次为我国登山健儿那种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顽强意志和伟大品格所震撼。其中“征服‘死亡地带’”一节,使我产生许多联想。  文中介绍说:“在过去的世界航空生理学上,曾把8000米以上高度的地方称作‘死亡地带’。海拔高度的逐步上升,空气中的氧气也愈加缺乏……这种严重缺氧的状况,给人类身体机能带来各种不良的反应,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  在严重缺氧、陡
从历史事件到历史题材创作  这次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我画的主题是“中共七大”。从主题内容的表现上看,“中共七大”是一个会议场面;从创作角度来说,此主题缺乏画面感。我曾经到延安杨家岭,考察了会议召开地周边的地貌环境;参观当年毛主席、朱德等领导人住的窑洞;在中央大礼堂,我找了一些群众模仿当年的情形,反复琢磨构图,仍然没有构思出引发灵感的好画面。历史事件如果不能转化为历史题材创作,就会变成一张
【摘要】《宝贤堂集古法帖》与《古宝贤堂法帖》,是收藏于太原市双塔博物馆的大型集刻帖石,分别镌刻于明弘治二年与清康熙五十七年,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和观赏价值。建立专题博物馆,在保护的前提下,借鉴现代科技成果和展陈理念,通过趣味性、参与性等手法,让冰冷的石头来讲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字艺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关键词】“宝贤堂法帖”刻石;太原双塔博物馆;保护性展陈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
诗歌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在古典诗歌的鉴赏过程中应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因为古典诗词作为一种审美客体,无论是从内容、语言、结构或形象等“一沙、一花”入手都能品味到其奇妙的“世界”或“天堂”。怎样找到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基本规律,真正走进其意境中呢?  激趣——让学生爱诗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
【摘要】皇后之玺是现在所有出土印玺文物类别中唯一的“汉代后玺”,有珍贵的研究价值。不仅如此,皇后之玺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印玺设计的代表,通过对皇后之玺装饰、造型、材质等特点来分析其形成与运用的背景及文化内涵,从而得出中国传统设计的设计性,即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中国传统设计;皇后之玺;装饰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6-
“把贫困赶出生活的家园,这就是民族复兴的开始,实现中华儿女千年的夙愿……”2月23日上午,伴随着深空合唱团及外景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的深情演唱,全面小康题材重点献礼故事片《千顷澄碧的时代》首映礼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国电影博物馆拉开帷幕,该影片定档2月26日在全国院线公映。  首映礼现场,舞台两侧的焦桐树,紫花盛开、欣欣向荣。台上台下互动,现场气氛热烈,无论是真情讲述影片内外的感人故事,还是用心推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