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圣经.箴言》是信仰之书,也是世俗人生处世的智慧之书,《菜根谭》主要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思想,不仅是世人处世行为的经典之作,更是指导现代人修身养性的宝典。本文将从对生命的态度、处世修身、言行得体、拒绝诱惑等不同层面论述二者对智慧人生的作用。《箴言》与《菜根谭》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关注现实人生中的智慧,但《箴言》强调“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而《菜根谭》背后则是中国传统儒释道融合的的精神传统。
关键词:箴言;菜根谭;智慧人生;处事修身
一
《箴言》乃是旧约时期,流传在神子民中的一些谚语,经过后世的人加以搜集和整理,并按照神之启示的原则,予以审慎编纂出来的一卷书,专门用来劝勉、教导、教育神的子民,是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座右铭。其中对于信徒的信仰生活、家庭生活、社交生活以及各种关系都有一定的论述。《箴言》并非由一人所写,它像诗篇一样 ,也是一卷编辑起来的书,相比于诗篇,内容比其更零散。大部分的箴言是流传已久的谚语,难以确认它最终来源于哪儿,因为一句谚语可能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同的人去完善成为了现在的样子。《箴言》与《菜根谭》相比,并非简单的、普通的劝人为善的道德格言,乃是由圣灵所引导,使人在虔诚中生活的珍贵提示。
《菜根谭》问世于明代万历年间,作者洪应明,字自诚。谭者,谈也。洪氏的友人于孔兼读了《菜根谭》后,在此书的题辞中写道:“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 也有人认为,洪氏的书名是根据宋代学者说过的一句话:“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而得来的。二者说法虽有差异,但都共同说明了《菜根谭》这本书是洪氏备尝人世艰辛,但又不失奋发进取之志而写成的一部感悟人生、体验生命、劝勉世人的书。总观全书,给人印象最深刻、也是对今天广大读者最有积极意义可供启迪思考的,恰恰正是作者洞察入微的慧目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与透辟剖析。
二
《箴言》的智慧人生是对生命的关怀,之所以是智慧人生是因为其中一直强调智慧,父对儿的劝言中都是要寻求智慧、寻得知识,而只有这样我们便可寻得生命,获取生命之意义,过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同时,“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这是父对子的告诫,也是上帝对以色列子民的告诫。《箴言》与《菜根谭》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关注现实人生中的智慧,但《箴言》强调“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而《菜根谭》背后则是中国传统儒释道融合的的精神传统。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是一位绝意仕途的隐士,他在不满社会现状而离群索居、孤独求生中,和所有的智慧哲人一样,他深切地体验到了天地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有限以及生存的不易,于是发出对生命的眷恋和对死亡来临的焦虑的情感,“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他感叹人的生命不如天地万古长存,很容易消逝。但却又没有陷入一种悲观主义的境地,而是认为既然人的生命是短暂的,那么我们有幸生活在世界上,就要知道生命的珍贵和乐趣,并且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虚掷光阴,“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他建议在世俗事务中提升自己的人生意义,提倡的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箴言》也告知子民要爱惜生命,并且要尋求智慧,便可寻得生命的意义,“得着智慧的,爱惜生命;保守聪明的,必得好处。”(19:8)“谨守诫命的,保全生命,轻忽己路的,必致死亡。”(19:16)“因为寻得我的,就寻得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8:35)“因为得着它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医全体的良药。”(4:22)
从人生处事修身的方面讲,人们对自己的缺点认识得较为肤浅或者较迟时,往往需要别人的“进言”;身处别人的奉迎中,不但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更会沉迷于自我陶醉之中丧失前进的斗志,如此只会使自我过度膨胀而不可收拾。所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菜根谭》:“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抵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劝诫我们每个人要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言。《箴言》也不约而同的写到,对别人给与的劝言要虚心接纳,听劝言的可得智慧。不听劝言的,此生已经给自己种下了祸患。“骄傲只启争竞,听劝言的,却有智慧。”(13:10)“藐视训言的,自取灭亡,敬畏诫命的,必得善报。”(13:13)
从言行得体方面看,《箴言》和《菜根谭》也有许多训诫,《箴言》认为,说话要注意场合、分寸,不能使自己过分的话语伤害到别人。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作为一种无形的财富越来越受重视,无形的言语、智慧可能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会给别人精神上更多的鼓励。如“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12:18)又如,“人心忧虑,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欢乐。”(12:25),有时会祸从口出,“生死在舌头的权下,喜爱它的,必吃它所结的果子”(18:21)。而《菜根谭》也认为,自己的言语对周围人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言论,使它成为救人的物,而非伤人的剑,“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又“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错者,最宜切戒”之训诫。
从拒绝诱惑方面看,《箴言》多次强调妓女与良家妇女的对比,“妓女是深坑,处女是窄阱”(23:27);《菜根谭》则强调以“天理”节“人欲”,“天理路上甚宽,人欲路上甚窄”。《箴言》强调遵守耶和华的诫命;《菜根谭》则强调 “不昧己心”,“为生命立命”。《箴言》强调遵守耶和华的道是“公义”,“国位是靠公义坚立”(16:12);《菜根谭》则强调“居官公廉”,“公生明,廉生威”。
三
《箴言》作为希伯来智慧传统,强调上帝是智慧与公义之源,阐述了智慧、善恶,为人之本,目的是教人学习智慧和规律,明晰哲言,接受明智的教训。同时,《箴言》作为雅俗共赏的格言,它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世俗化倾向和个人色彩,这就提供了我们与中国传统格言《菜根谭》跨越对比解读的可能性。《菜根谭》虽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格言形式,但它也并不仅仅具有世俗化的倾向,其中儒释道的人文宗教精神随处可见,如“天道忌盈,业不求满”;“欲路理路,全凭一念”;“非上上智,无了了心”;“超越天地,不入名利”俯拾皆是。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的粗浅的解读。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指点,以便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圣经》(和合本).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
[2]洪应明.菜根谭[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3]梁工.圣经文学导读[M].广西:漓江出版社.
[4]林家鹂.洪应明与《菜根谭》[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01.
[5]王丽娟.论圣经《箴言》的文体特点及文化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
[6]杨明光.世俗人生处世的智慧经典[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2:29.
关键词:箴言;菜根谭;智慧人生;处事修身
一
《箴言》乃是旧约时期,流传在神子民中的一些谚语,经过后世的人加以搜集和整理,并按照神之启示的原则,予以审慎编纂出来的一卷书,专门用来劝勉、教导、教育神的子民,是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座右铭。其中对于信徒的信仰生活、家庭生活、社交生活以及各种关系都有一定的论述。《箴言》并非由一人所写,它像诗篇一样 ,也是一卷编辑起来的书,相比于诗篇,内容比其更零散。大部分的箴言是流传已久的谚语,难以确认它最终来源于哪儿,因为一句谚语可能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同的人去完善成为了现在的样子。《箴言》与《菜根谭》相比,并非简单的、普通的劝人为善的道德格言,乃是由圣灵所引导,使人在虔诚中生活的珍贵提示。
《菜根谭》问世于明代万历年间,作者洪应明,字自诚。谭者,谈也。洪氏的友人于孔兼读了《菜根谭》后,在此书的题辞中写道:“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 也有人认为,洪氏的书名是根据宋代学者说过的一句话:“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而得来的。二者说法虽有差异,但都共同说明了《菜根谭》这本书是洪氏备尝人世艰辛,但又不失奋发进取之志而写成的一部感悟人生、体验生命、劝勉世人的书。总观全书,给人印象最深刻、也是对今天广大读者最有积极意义可供启迪思考的,恰恰正是作者洞察入微的慧目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与透辟剖析。
二
《箴言》的智慧人生是对生命的关怀,之所以是智慧人生是因为其中一直强调智慧,父对儿的劝言中都是要寻求智慧、寻得知识,而只有这样我们便可寻得生命,获取生命之意义,过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同时,“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这是父对子的告诫,也是上帝对以色列子民的告诫。《箴言》与《菜根谭》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关注现实人生中的智慧,但《箴言》强调“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而《菜根谭》背后则是中国传统儒释道融合的的精神传统。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是一位绝意仕途的隐士,他在不满社会现状而离群索居、孤独求生中,和所有的智慧哲人一样,他深切地体验到了天地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有限以及生存的不易,于是发出对生命的眷恋和对死亡来临的焦虑的情感,“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他感叹人的生命不如天地万古长存,很容易消逝。但却又没有陷入一种悲观主义的境地,而是认为既然人的生命是短暂的,那么我们有幸生活在世界上,就要知道生命的珍贵和乐趣,并且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虚掷光阴,“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他建议在世俗事务中提升自己的人生意义,提倡的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箴言》也告知子民要爱惜生命,并且要尋求智慧,便可寻得生命的意义,“得着智慧的,爱惜生命;保守聪明的,必得好处。”(19:8)“谨守诫命的,保全生命,轻忽己路的,必致死亡。”(19:16)“因为寻得我的,就寻得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8:35)“因为得着它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医全体的良药。”(4:22)
从人生处事修身的方面讲,人们对自己的缺点认识得较为肤浅或者较迟时,往往需要别人的“进言”;身处别人的奉迎中,不但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更会沉迷于自我陶醉之中丧失前进的斗志,如此只会使自我过度膨胀而不可收拾。所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菜根谭》:“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抵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劝诫我们每个人要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言。《箴言》也不约而同的写到,对别人给与的劝言要虚心接纳,听劝言的可得智慧。不听劝言的,此生已经给自己种下了祸患。“骄傲只启争竞,听劝言的,却有智慧。”(13:10)“藐视训言的,自取灭亡,敬畏诫命的,必得善报。”(13:13)
从言行得体方面看,《箴言》和《菜根谭》也有许多训诫,《箴言》认为,说话要注意场合、分寸,不能使自己过分的话语伤害到别人。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作为一种无形的财富越来越受重视,无形的言语、智慧可能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会给别人精神上更多的鼓励。如“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12:18)又如,“人心忧虑,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欢乐。”(12:25),有时会祸从口出,“生死在舌头的权下,喜爱它的,必吃它所结的果子”(18:21)。而《菜根谭》也认为,自己的言语对周围人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言论,使它成为救人的物,而非伤人的剑,“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又“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错者,最宜切戒”之训诫。
从拒绝诱惑方面看,《箴言》多次强调妓女与良家妇女的对比,“妓女是深坑,处女是窄阱”(23:27);《菜根谭》则强调以“天理”节“人欲”,“天理路上甚宽,人欲路上甚窄”。《箴言》强调遵守耶和华的诫命;《菜根谭》则强调 “不昧己心”,“为生命立命”。《箴言》强调遵守耶和华的道是“公义”,“国位是靠公义坚立”(16:12);《菜根谭》则强调“居官公廉”,“公生明,廉生威”。
三
《箴言》作为希伯来智慧传统,强调上帝是智慧与公义之源,阐述了智慧、善恶,为人之本,目的是教人学习智慧和规律,明晰哲言,接受明智的教训。同时,《箴言》作为雅俗共赏的格言,它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世俗化倾向和个人色彩,这就提供了我们与中国传统格言《菜根谭》跨越对比解读的可能性。《菜根谭》虽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格言形式,但它也并不仅仅具有世俗化的倾向,其中儒释道的人文宗教精神随处可见,如“天道忌盈,业不求满”;“欲路理路,全凭一念”;“非上上智,无了了心”;“超越天地,不入名利”俯拾皆是。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的粗浅的解读。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指点,以便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圣经》(和合本).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
[2]洪应明.菜根谭[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3]梁工.圣经文学导读[M].广西:漓江出版社.
[4]林家鹂.洪应明与《菜根谭》[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01.
[5]王丽娟.论圣经《箴言》的文体特点及文化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
[6]杨明光.世俗人生处世的智慧经典[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