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针对锁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与成效,方法 :以78例2003年以来锁骨骨折手法复位不理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结果以上78例患者在接受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之后,对其随访,治疗效果显著,并且能够行使正常功能,愈合情况良好。结论临床上针对骨折手法复位效果不佳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方法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9例,女19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8岁;伤后就诊时间最早半小时,最迟4周;车祸伤14例,跌伤60例,打伤4例,均为闭合型骨折。新鲜骨折71例,陈旧骨折7例;锁骨中外1/3交界处骨折47例,锁骨中段骨折27例,锁骨外1/3骨折伴喙锁韧带断裂4例;斜形骨折32例,横断型骨折31例,粉碎型骨折15例;左侧骨折43例,右侧33例,双侧均骨折2例。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无肩锁和胸锁关节脱位,骨折外侧段多有向下重叠移位。
2.治疗方法: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克氏针直径约1-2mm,以能承受骨折处剪力不明显弯曲即可。病人仰卧,伤肩背部垫枕,躯干向健侧倾斜约30°[1]。局麻或臂从麻醉,顺皮纹以骨折处为中心逐层切开,长约3-5cm,显露骨折断端,清除局部血肿或骨痂,尽量少剥离或不剥离骨膜,用长短粗细适合的克氏针由骨折远端自内向外钻出皮外,也可由骨折近端向胸锁关节方向偏外侧穿出皮外(注意勿损伤胸锁关节),复位骨折,再将克氏针顺行钻入骨折近侧或远侧端髓腔内约3-4cm。若为长斜形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尽量保留骨块,在穿入克氏针后再用细钢线捆扎骨块2-3圈。将针尾于近皮肤处弯成钩状,剪掉露于皮肤外的多余部分,埋于皮下[2]。逐层缝合,合并喙锁韧带断裂者,予以修补。伤肢三角巾悬吊保护4周。术后常规消炎治疗,8-10天拆线,伤肩早期可适当活动。一般在40-120天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克氏针。若术后克氏针松动,配合8字绷带或锁骨带外固定。
二、治疗结果
所有78例患者术后摄片均达到解剖或近解剖对位。拆除克氏针前肩部因钢针刺激,外展外旋活动稍受限.拔除克氏针后其功能恢复良好。克氏针拆除时间最早30天,最迟120天,术后骨折复查一般在40-90天内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未发生感染、骨不愈合情况。所有病人拔除钢针后均未发生再骨折或骨折移位情况。有5例术后出现钢针松动外滑,配合8字绷带固定,骨折对位恢复良好。AAA:典型病例:患者李宏林,男,47岁,农民。因“右肩摔伤后疼痛伴活动受限2小时”到我院住院,DR片显示右锁骨中段骨折,远折端向下移位约17mm,相互重跌约10mm,体查右肩锁骨上下窝处明显肿胀,右锁骨中段处畸形,压痛,局部皮肤无青紫及外伤,活动时局部明显疼痛,可闻及骨擦音,可扪及明显骨折断端,右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肢端血运,感觉及运动未见明显异常。结合病史体征及DR片诊断为右锁骨中段骨折,于次日下午在麻醉下行右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20ml,术后予预防感染,止血止痛等治疗,术后DR片显示骨折对位好。病人于术后第三日自动出院,于3月后来我院复查,手术切口恢复良好,DR片显示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遂取掉内固定克氏针,随访右肩功能恢复良好。
三、讨论
锁骨骨折以中段及中外1/3处居多,约占75%-80%。有移位的斜形骨折,粉碎骨折不易手法复位,近折段由于胸锁乳突肌牵拉作用,易向上后方移位;远折端因受上肢重力和胸大肌、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前下方移位,致骨折远近端重叠,并可伴有旋转移位。当耸肩或收肩活动时,上述骨折移位程度加重,给整复和固定带来困难.致骨折往往重叠愈合,残留一定畸形,甚至骨折延缓愈台或不愈合。骨折的畸形、骨痂或瘢痕组织可使锁骨和第一肋骨之间的间隙变窄,有可能压迫锁骨下血管或臂丛神经;骨折端的上下移位,日后将造成肩锁和胸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所以锁骨骨折力争解剖复位对患者愈后功能恢复是极其有利的。且长斜形的骨折及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往往有旋转、嵌入周围软组织中,移位较大,手法复位难以奏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可使骨折对位满意,维持锁骨的生理形状,避免了上述种种不良后果。
该手术损伤小,人路简单,可使锁骨获得良好对位,有利于肩关节早期活动,值得推广。
对于锁骨内1/3之骨折,较为少见,若需手术,介于锁骨“S”型生理形状,笔者认为经锁骨近端穿针较为恰当。
参考文献:
[1]冯向东.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2]郭继民;黄开元;占晨光;聂中阶;张磊.带侧翼锁骨前置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11年05期
[3]王斌.治疗锁骨骨折的两种治疗方法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1年03期
关键词: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方法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9例,女19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8岁;伤后就诊时间最早半小时,最迟4周;车祸伤14例,跌伤60例,打伤4例,均为闭合型骨折。新鲜骨折71例,陈旧骨折7例;锁骨中外1/3交界处骨折47例,锁骨中段骨折27例,锁骨外1/3骨折伴喙锁韧带断裂4例;斜形骨折32例,横断型骨折31例,粉碎型骨折15例;左侧骨折43例,右侧33例,双侧均骨折2例。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无肩锁和胸锁关节脱位,骨折外侧段多有向下重叠移位。
2.治疗方法: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克氏针直径约1-2mm,以能承受骨折处剪力不明显弯曲即可。病人仰卧,伤肩背部垫枕,躯干向健侧倾斜约30°[1]。局麻或臂从麻醉,顺皮纹以骨折处为中心逐层切开,长约3-5cm,显露骨折断端,清除局部血肿或骨痂,尽量少剥离或不剥离骨膜,用长短粗细适合的克氏针由骨折远端自内向外钻出皮外,也可由骨折近端向胸锁关节方向偏外侧穿出皮外(注意勿损伤胸锁关节),复位骨折,再将克氏针顺行钻入骨折近侧或远侧端髓腔内约3-4cm。若为长斜形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尽量保留骨块,在穿入克氏针后再用细钢线捆扎骨块2-3圈。将针尾于近皮肤处弯成钩状,剪掉露于皮肤外的多余部分,埋于皮下[2]。逐层缝合,合并喙锁韧带断裂者,予以修补。伤肢三角巾悬吊保护4周。术后常规消炎治疗,8-10天拆线,伤肩早期可适当活动。一般在40-120天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克氏针。若术后克氏针松动,配合8字绷带或锁骨带外固定。
二、治疗结果
所有78例患者术后摄片均达到解剖或近解剖对位。拆除克氏针前肩部因钢针刺激,外展外旋活动稍受限.拔除克氏针后其功能恢复良好。克氏针拆除时间最早30天,最迟120天,术后骨折复查一般在40-90天内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未发生感染、骨不愈合情况。所有病人拔除钢针后均未发生再骨折或骨折移位情况。有5例术后出现钢针松动外滑,配合8字绷带固定,骨折对位恢复良好。AAA:典型病例:患者李宏林,男,47岁,农民。因“右肩摔伤后疼痛伴活动受限2小时”到我院住院,DR片显示右锁骨中段骨折,远折端向下移位约17mm,相互重跌约10mm,体查右肩锁骨上下窝处明显肿胀,右锁骨中段处畸形,压痛,局部皮肤无青紫及外伤,活动时局部明显疼痛,可闻及骨擦音,可扪及明显骨折断端,右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肢端血运,感觉及运动未见明显异常。结合病史体征及DR片诊断为右锁骨中段骨折,于次日下午在麻醉下行右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20ml,术后予预防感染,止血止痛等治疗,术后DR片显示骨折对位好。病人于术后第三日自动出院,于3月后来我院复查,手术切口恢复良好,DR片显示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遂取掉内固定克氏针,随访右肩功能恢复良好。
三、讨论
锁骨骨折以中段及中外1/3处居多,约占75%-80%。有移位的斜形骨折,粉碎骨折不易手法复位,近折段由于胸锁乳突肌牵拉作用,易向上后方移位;远折端因受上肢重力和胸大肌、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前下方移位,致骨折远近端重叠,并可伴有旋转移位。当耸肩或收肩活动时,上述骨折移位程度加重,给整复和固定带来困难.致骨折往往重叠愈合,残留一定畸形,甚至骨折延缓愈台或不愈合。骨折的畸形、骨痂或瘢痕组织可使锁骨和第一肋骨之间的间隙变窄,有可能压迫锁骨下血管或臂丛神经;骨折端的上下移位,日后将造成肩锁和胸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所以锁骨骨折力争解剖复位对患者愈后功能恢复是极其有利的。且长斜形的骨折及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往往有旋转、嵌入周围软组织中,移位较大,手法复位难以奏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可使骨折对位满意,维持锁骨的生理形状,避免了上述种种不良后果。
该手术损伤小,人路简单,可使锁骨获得良好对位,有利于肩关节早期活动,值得推广。
对于锁骨内1/3之骨折,较为少见,若需手术,介于锁骨“S”型生理形状,笔者认为经锁骨近端穿针较为恰当。
参考文献:
[1]冯向东.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2]郭继民;黄开元;占晨光;聂中阶;张磊.带侧翼锁骨前置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11年05期
[3]王斌.治疗锁骨骨折的两种治疗方法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