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使传播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为了应对由于新媒体的出现而产生的新问题、发生的新变化,以便在融媒体环境中发展壮大自己,国内广播人都在不断思考与探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以集团副总编辑李静为组长、以广播四套频率及“中国时刻网”的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学习小组,为此于2011年4月中旬前往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英国学习取经。
以下几篇文章就是深圳广播人学习考察英国传媒的思考,它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了英国媒体整合融合的取胜之道,希望能给国内同行们带来启示。
——编者
摘 要:在英国短暂的学习期间,笔者重点听取了英国传媒系统与政策、英国新媒体发展现状、英国著名电视栏目及研发系统的介绍,了解了英国主要广播公司的运营理念、广播公司的新闻价值与娱乐理念、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样式等。英国之行令我们深深认识到,做先行者,抢占先机,从而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是英国媒体引领业界,成为世界各地业者纷纷仿效的主要原因,也使他们能够从容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复杂情况。
关键词:洞察力 研发力 创造力
广电多媒体 发展策略
一、英国广电传媒的最新动态
News Room(新闻中心)。BBC新近成立了一个新闻产品集中生产的部门,采取的是一种新型的新闻产品的生产模式。这个名为“News Room”(新闻中心)的机构,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中的新闻部分进行物理合并,合署办公,所有采编人员聚合在一起。“News Room” (新闻中心)实行记者统一管理,全媒体运作,统一称作“BBC记者”,接到采访任务之后,就是为BBC所有媒体供稿,而不再只拘泥于某一媒体形态。
iPlayer(多媒体下载播放器)。BBC自行研发的一种多平台媒体下载播放器,网友可以在有关界面上实时收听或下载收听过去一周的广播电视节目。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让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听或看节目,这完全改变了人们定时定点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习惯,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到2010年12月,在iPlayer下载节目的次数达到1.45亿次。其中,72%(约1.21亿)来自电脑,16%通过数字有线电视,5%来自PS3游戏机,4%来自手机。电脑下载中,74%下载电视节目,26%下载广播节目,平均每天150万用户,其中110万电视用户,32万广播用户,5万两者兼之。
网台互动节目。BBC开设了一个多媒体平台互动栏目:World Have Your Say(世界聽你说),在广播、电视、网络、社交平台联合制作。讨论题目来自听众建议,并在BBC英语新闻网站同时推出网上论坛,BBC国际台英语广播每天播出半小时节目,BBC世界新闻电视也每周制作一档节目。在节目以外,网友可以登陆有关栏目的Facebook、Twitter、Blog及网上论坛页面继续讨论。
AV Custom-Tailor(音视频定制)。网络音视频定制在英国比较普遍,访问BBC网站的人们既可以在线收听,也能够回放广播电视节目,还可以索取节目内容精华,这些都是免费的。这种对音视频文件的索取制,充分显示了交互双方服务及消费习惯的变化。
Community Radio(社区广播)。社区广播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镇人口,以一种“特定的年龄层和有特定兴趣的听众层为对象”,“密切联系本地区实际”,以地区性服务为宗旨。服务对象更明确,如,少数民族、年轻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士、军人、老人,等等。2005至今,5年多时间里从几家增加到120多个有执照的社区广播电台。如此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使社区广播成为英国广播电台界的第三大力量。
DAB(数字广播)。英国政府计划到2015年底,所有国内电台只用数字广播。为了这个计划的顺利实现,政府发起了一项有关老旧收音机回收的提议。如果购买数字收音机的顾客可以交出自己模拟信号的老旧收音机,那便可以享受20%的折扣。
Social Media(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博客、论坛、播客,等等。社交媒体在英国使用非常广泛,如Facebook、Twitter等,人们已经养成了经常访问这些网站的习惯。英国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刊发节目单、预告节目内容、介绍宣传节目、发行节目内容、反馈调查以及获取信息来源、筛选受众上传的节目,等等。
iReport(公民记者)。公民记者可以随时将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素材通过搜集、整理、加工、编辑,制成各具特色的新闻产品,然后通过个人网站或博客、播客、移动终端等发布出去。BBC在2000年推出的iCan公民记者网站(现改名为Action Network),也指导民众如何写新闻、如何向官方索取资料,还提供平台让志同道合者聚集起来。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培训主任葛里斯估计,目前“公民记者”与专业记者的比率是200对1,数目之多,可想而知。如2005年7月7日在英国伦敦发生的地铁和公共汽车爆炸案,在爆炸发生后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各种类型的博客发布了爆炸现场的图片、录像片段,以及现场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而这些都是当时远离现场的专业媒体和采编人员难以做到的。
“公民记者”在欧美很多国家都有很突出的表现。最近的一个事例是:最早报道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被击毙消息的并不是各大传统媒体巨头,而是微型博客Twitter,它比传统媒体的报道早了20分钟。
“公民记者”的出现为传统媒体提供了稿件的多样性,但媒体在选用这些报道时一定要慎重,需要认真甄别(比如,真实性、倾向性、版权等)。
二、英国媒体在融媒环境下的取胜之道
做先行者,抢占先机,一步领先,从而步步领先,是英国媒体引领国际传媒业,并成为大家学习模仿目标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也让他们能够从容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复杂情况。
1. 观念超前,折射出精准的洞察力
以BBC为例。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于1922年,主要通过征收执照费和广播器材的销售利润支撑财政运转,基本属于半官方的广播公司。在英国广电媒体中,BBC迄今保持着统治地位,收视率在人口的30%以上,收听率达到了人口的56%,在全球拥有1.2亿听众。 公营机构,不播广告。BBC完全不参与广告市场的竞争,三位一体(广播、电视、网站),引领同业。而就是这样一家日子很好过的危机感并非那么强烈的老牌传媒帝国,近年来却不断变革创新,尽最大力量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它对市场有着高度的敏感度,能够准确把握媒体的发展方向,全媒体发展,全方位傳播,使自己一直处于开发应用科技新成果的前沿,始终引领世界广电多媒体的发展。
通过BBC发展多媒体的大事记,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他们不停步发展的脉络:
·BBC英语新闻网创办于1997年,初期也是独立运作(当时,现今的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等都还没有建立)。当时,网站除了自己采写网络新闻,只是电视及广播内容的另一个展示平台。另外,不少BBC广播和电视节目也纷纷开办网站。
·2007年,BBC进行多媒体新闻的架构改革。
·同年11月,BBC成立多媒体新闻中心,合并了原有的广播新闻部,电视新闻部和网络新闻部。
·驻外记者也接受多媒体新闻报道的培训,并开始同时为电视、广播和网络报道新闻。
·记者除了报道新闻外,也要写博客和手记等供网站发表。
·所有记者出外采访,需同时带备录音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数字摄录机。
·海外记者站也进行技术升级,确保传输多媒体内容。
·2010年,BBC推出iPad和iPhone应用软件。
·2011年,BBC推出Android应用软件。
·2011年,BBC与Samsung合作推出Connect TV服务 (网络内容与电视合二为一)。
·2011年,BBC与其他合作伙伴联手推出My View网络电视服务。
·2012年伦敦奥运,BBC希望推出手机多频道视频直播服务。
2.技术先行,反映出持续的研发力
运用高新技术,形成各种媒体共存、互补、融合、创新的基本生态。传统的传媒机构面对不断更新的科技手段,在经历了最初的困惑之后,也看到传媒业实际面临着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就是传统传媒与互联网、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新技术的融合。媒体要顺应发展,积极创造融合的新形式。从英国传媒市场看,纸媒体几乎毫无例外地进入了网络版,形成了跨网络的媒体。一些传媒集团旗下不仅拥有纸媒体,还有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其传播手段综合多样,文、图、声、影、网全面覆盖,互动性、个性化突出。英国媒体目前大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包括设备更新、音视频传递软件研发、内容生产获取、数字化存档、系统性归类等。
功能极为强大的内网。在BBC,有一个功能特别强大的内网,集合了多种操作平台。业务人员只要打开这个内网,就拥有了做节目所需要的所有的工具、内容及各种平台。比如,这里是记者稿件分发的平台,也是资讯信息的集散地。这里有编辑记者在各种不同平台分发的稿件,也有各大通讯社的同类内容的报道,甚至还有竞争对手的网站链接,这里也是采编沟通合作的平台。记者有什么素材,打算写什么稿件,采访心得,编辑需要什么内容,都可以在这里交换,互通有无。
云计算。这是谷歌提出的一种新理论。这种新技术强调的是以后不需要我们自己的移动设备来储存数据,而是通过远端的服务器把所有的数据都存储起来,可以提高移动设备的性能。移动设备能够越做越小,移动性越来越强,而且移动设备能够实现软件自动更新,通过远端服务器的维护就能完成。
这种技术在媒体上应用之后,不仅会对内容生产环节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对于内容的发行也将有很大作用,它将打破地域、人缘的限制。BBC在电视节目制作中试行了这种技术,他们首先设计了一个网站,在网上公布了所需节目的样式要求,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独立制片公司都可以访问这个网站,也都可以根据要求提交自己制作的节目,委托人与被委托人甚至不用见面,就能够看样片、提要求,完成节目的策划制作。
元数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管理和访问大型数据集的复杂性已成为数据生产者和用户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数据生产者需要有效的办法来组织、管理和维护海量数据。元数据作为描述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信息资源(媒资)的有效管理和应用的重要手段。它使内容的存储、管理、利用更有效。
四屏战略(Four Screens Strategy),即电视、电脑、平板、手机屏幕四个终端。屏幕无处不在,媒体要研究内容的传输、分发手段。
英国媒体的节目内容数字化分发模式:原始数据经过整合打包之后,通过媒体资料库按照媒体不同的要求分发到各个展示平台,同时推出电子节目菜单(EPJ),受众可以根据不同的接收终端来索取节目内容。
技术带来了收听收看习惯的变化,使得接收音视频信号变得越来越便捷和个性化。
3. 内容前瞻,彰显出时尚的创造力
不管技术如何发展,都是为了内容更好地传递,内容为王是媒体间竞争的根本。不论报纸、广播还是电视都应该在自己的内容上多下工夫。
广播电视如今仍然是世界上值得信赖、有较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传媒。其信息具有可信性和权威性。因此,无论是在数码还是非数码平台上使用该信息,都会体现其价值和重要性,也都会得到受众的选取和支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只要找准立足点和突破口,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定位明确精准,内容为受众所认可,做到内容一次采集、多格式生成、多介质发布,英国媒体近年来区域性、地方性和专业性发展迅速也证明了这一点。
新闻全媒体运作。一人多能(能为各种媒体供稿,能操作各种媒体所需的采访设备),一鱼多吃(采访的素材能由多种媒体采用),分散生产,集中处理,极大地实现了新闻资源的统筹使用,避免了人力资源的重复浪费。
成为全球原创节目孵化基地。在英国,有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研究受众心理、需求,研究世界各地的电视节目,专业制作公司为受众量身定做他们喜闻乐见的节目样式。这既是在创造出具有时尚感的节目,也是在创造时尚,同时还创造丰厚的经济收益。每年都有大量的节目样式产生,每年也都有大量节目样式的版权被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视台买走,在当地成为热播的节目。比如,我们如今熟知的《超级女声》(湖南卫视)、《舞动奇迹》(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湖南卫视)、《中国达人秀》(东方卫视)、《唱响中国》(辽宁卫视)、《中国梦想秀》(浙江卫视)、《谁敢来唱歌》(江苏卫视)、《明天就出发》(东南卫视)等国内热播的电视娱乐节目都是英国原创、国内引进的,甚至中央电视台也列在买家之列,如《墙来了》。
把纪录片拍成肥皂剧。纪录片娱乐化,通常选择一些鲜为人知的领域(如垃圾处理公司、产房)、不受关注的群体(如考车牌一族、又肥又胖的吉普赛人的婚礼)作为记录对象,伴随式拍摄,在大量的素材中精剪出具有冲突、戏剧性的内容,用视觉冲击力、情节悬念,突出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揭示人性,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激动人心,让人欲罢不能。这种节目样式在英国非常流行,被介绍到美国之后,如今也已经成为了美国电视台真人秀娱乐节目单上主打的节目类型。
把成熟的广播节目改变成电视节目。在BBC有一些成功的案例。通常是喜剧节目、情景喜剧、益智游戏类节目等,因为广播节目成本低,有好的点子就先在广播上做实验,成功之后转化成电视版本。如,《101房间》(ROOM 101)、《英国小市民》(Little Britain)等,在搬上电视之前都是在当地收听率极高的广播节目。
三、结语
目前,三网融合为中国广电行业多媒体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对新技术的把控和驾驭能力决定了一个行业发展的未来。相信随着三网融合的日益实现,新的技术、新的传播方式必然使广电传媒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网融合将使原有的界线被打破,带来内容生产的全面数字化,极大地丰富各种内容的终端和载体,使内容的传播渠道更加统一、便捷、高速,这将给广电传媒在文字、动漫、音视频等方面带来更多机会。
洞察力造就好的观念,这是广电事业成功的前提;
研发力造就好的技术,这是广电事业成功的保障;
创造力造就好的内容,这是广电事业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静为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党组成员、副总编辑,
胡凯为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新闻频率副总监)
(本文编辑:刘浩三)
以下几篇文章就是深圳广播人学习考察英国传媒的思考,它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了英国媒体整合融合的取胜之道,希望能给国内同行们带来启示。
——编者
摘 要:在英国短暂的学习期间,笔者重点听取了英国传媒系统与政策、英国新媒体发展现状、英国著名电视栏目及研发系统的介绍,了解了英国主要广播公司的运营理念、广播公司的新闻价值与娱乐理念、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样式等。英国之行令我们深深认识到,做先行者,抢占先机,从而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是英国媒体引领业界,成为世界各地业者纷纷仿效的主要原因,也使他们能够从容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复杂情况。
关键词:洞察力 研发力 创造力
广电多媒体 发展策略
一、英国广电传媒的最新动态
News Room(新闻中心)。BBC新近成立了一个新闻产品集中生产的部门,采取的是一种新型的新闻产品的生产模式。这个名为“News Room”(新闻中心)的机构,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中的新闻部分进行物理合并,合署办公,所有采编人员聚合在一起。“News Room” (新闻中心)实行记者统一管理,全媒体运作,统一称作“BBC记者”,接到采访任务之后,就是为BBC所有媒体供稿,而不再只拘泥于某一媒体形态。
iPlayer(多媒体下载播放器)。BBC自行研发的一种多平台媒体下载播放器,网友可以在有关界面上实时收听或下载收听过去一周的广播电视节目。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让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听或看节目,这完全改变了人们定时定点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习惯,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到2010年12月,在iPlayer下载节目的次数达到1.45亿次。其中,72%(约1.21亿)来自电脑,16%通过数字有线电视,5%来自PS3游戏机,4%来自手机。电脑下载中,74%下载电视节目,26%下载广播节目,平均每天150万用户,其中110万电视用户,32万广播用户,5万两者兼之。
网台互动节目。BBC开设了一个多媒体平台互动栏目:World Have Your Say(世界聽你说),在广播、电视、网络、社交平台联合制作。讨论题目来自听众建议,并在BBC英语新闻网站同时推出网上论坛,BBC国际台英语广播每天播出半小时节目,BBC世界新闻电视也每周制作一档节目。在节目以外,网友可以登陆有关栏目的Facebook、Twitter、Blog及网上论坛页面继续讨论。
AV Custom-Tailor(音视频定制)。网络音视频定制在英国比较普遍,访问BBC网站的人们既可以在线收听,也能够回放广播电视节目,还可以索取节目内容精华,这些都是免费的。这种对音视频文件的索取制,充分显示了交互双方服务及消费习惯的变化。
Community Radio(社区广播)。社区广播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镇人口,以一种“特定的年龄层和有特定兴趣的听众层为对象”,“密切联系本地区实际”,以地区性服务为宗旨。服务对象更明确,如,少数民族、年轻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士、军人、老人,等等。2005至今,5年多时间里从几家增加到120多个有执照的社区广播电台。如此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使社区广播成为英国广播电台界的第三大力量。
DAB(数字广播)。英国政府计划到2015年底,所有国内电台只用数字广播。为了这个计划的顺利实现,政府发起了一项有关老旧收音机回收的提议。如果购买数字收音机的顾客可以交出自己模拟信号的老旧收音机,那便可以享受20%的折扣。
Social Media(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博客、论坛、播客,等等。社交媒体在英国使用非常广泛,如Facebook、Twitter等,人们已经养成了经常访问这些网站的习惯。英国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刊发节目单、预告节目内容、介绍宣传节目、发行节目内容、反馈调查以及获取信息来源、筛选受众上传的节目,等等。
iReport(公民记者)。公民记者可以随时将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素材通过搜集、整理、加工、编辑,制成各具特色的新闻产品,然后通过个人网站或博客、播客、移动终端等发布出去。BBC在2000年推出的iCan公民记者网站(现改名为Action Network),也指导民众如何写新闻、如何向官方索取资料,还提供平台让志同道合者聚集起来。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培训主任葛里斯估计,目前“公民记者”与专业记者的比率是200对1,数目之多,可想而知。如2005年7月7日在英国伦敦发生的地铁和公共汽车爆炸案,在爆炸发生后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各种类型的博客发布了爆炸现场的图片、录像片段,以及现场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而这些都是当时远离现场的专业媒体和采编人员难以做到的。
“公民记者”在欧美很多国家都有很突出的表现。最近的一个事例是:最早报道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被击毙消息的并不是各大传统媒体巨头,而是微型博客Twitter,它比传统媒体的报道早了20分钟。
“公民记者”的出现为传统媒体提供了稿件的多样性,但媒体在选用这些报道时一定要慎重,需要认真甄别(比如,真实性、倾向性、版权等)。
二、英国媒体在融媒环境下的取胜之道
做先行者,抢占先机,一步领先,从而步步领先,是英国媒体引领国际传媒业,并成为大家学习模仿目标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也让他们能够从容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复杂情况。
1. 观念超前,折射出精准的洞察力
以BBC为例。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于1922年,主要通过征收执照费和广播器材的销售利润支撑财政运转,基本属于半官方的广播公司。在英国广电媒体中,BBC迄今保持着统治地位,收视率在人口的30%以上,收听率达到了人口的56%,在全球拥有1.2亿听众。 公营机构,不播广告。BBC完全不参与广告市场的竞争,三位一体(广播、电视、网站),引领同业。而就是这样一家日子很好过的危机感并非那么强烈的老牌传媒帝国,近年来却不断变革创新,尽最大力量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它对市场有着高度的敏感度,能够准确把握媒体的发展方向,全媒体发展,全方位傳播,使自己一直处于开发应用科技新成果的前沿,始终引领世界广电多媒体的发展。
通过BBC发展多媒体的大事记,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他们不停步发展的脉络:
·BBC英语新闻网创办于1997年,初期也是独立运作(当时,现今的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等都还没有建立)。当时,网站除了自己采写网络新闻,只是电视及广播内容的另一个展示平台。另外,不少BBC广播和电视节目也纷纷开办网站。
·2007年,BBC进行多媒体新闻的架构改革。
·同年11月,BBC成立多媒体新闻中心,合并了原有的广播新闻部,电视新闻部和网络新闻部。
·驻外记者也接受多媒体新闻报道的培训,并开始同时为电视、广播和网络报道新闻。
·记者除了报道新闻外,也要写博客和手记等供网站发表。
·所有记者出外采访,需同时带备录音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数字摄录机。
·海外记者站也进行技术升级,确保传输多媒体内容。
·2010年,BBC推出iPad和iPhone应用软件。
·2011年,BBC推出Android应用软件。
·2011年,BBC与Samsung合作推出Connect TV服务 (网络内容与电视合二为一)。
·2011年,BBC与其他合作伙伴联手推出My View网络电视服务。
·2012年伦敦奥运,BBC希望推出手机多频道视频直播服务。
2.技术先行,反映出持续的研发力
运用高新技术,形成各种媒体共存、互补、融合、创新的基本生态。传统的传媒机构面对不断更新的科技手段,在经历了最初的困惑之后,也看到传媒业实际面临着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就是传统传媒与互联网、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新技术的融合。媒体要顺应发展,积极创造融合的新形式。从英国传媒市场看,纸媒体几乎毫无例外地进入了网络版,形成了跨网络的媒体。一些传媒集团旗下不仅拥有纸媒体,还有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其传播手段综合多样,文、图、声、影、网全面覆盖,互动性、个性化突出。英国媒体目前大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包括设备更新、音视频传递软件研发、内容生产获取、数字化存档、系统性归类等。
功能极为强大的内网。在BBC,有一个功能特别强大的内网,集合了多种操作平台。业务人员只要打开这个内网,就拥有了做节目所需要的所有的工具、内容及各种平台。比如,这里是记者稿件分发的平台,也是资讯信息的集散地。这里有编辑记者在各种不同平台分发的稿件,也有各大通讯社的同类内容的报道,甚至还有竞争对手的网站链接,这里也是采编沟通合作的平台。记者有什么素材,打算写什么稿件,采访心得,编辑需要什么内容,都可以在这里交换,互通有无。
云计算。这是谷歌提出的一种新理论。这种新技术强调的是以后不需要我们自己的移动设备来储存数据,而是通过远端的服务器把所有的数据都存储起来,可以提高移动设备的性能。移动设备能够越做越小,移动性越来越强,而且移动设备能够实现软件自动更新,通过远端服务器的维护就能完成。
这种技术在媒体上应用之后,不仅会对内容生产环节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对于内容的发行也将有很大作用,它将打破地域、人缘的限制。BBC在电视节目制作中试行了这种技术,他们首先设计了一个网站,在网上公布了所需节目的样式要求,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独立制片公司都可以访问这个网站,也都可以根据要求提交自己制作的节目,委托人与被委托人甚至不用见面,就能够看样片、提要求,完成节目的策划制作。
元数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管理和访问大型数据集的复杂性已成为数据生产者和用户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数据生产者需要有效的办法来组织、管理和维护海量数据。元数据作为描述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信息资源(媒资)的有效管理和应用的重要手段。它使内容的存储、管理、利用更有效。
四屏战略(Four Screens Strategy),即电视、电脑、平板、手机屏幕四个终端。屏幕无处不在,媒体要研究内容的传输、分发手段。
英国媒体的节目内容数字化分发模式:原始数据经过整合打包之后,通过媒体资料库按照媒体不同的要求分发到各个展示平台,同时推出电子节目菜单(EPJ),受众可以根据不同的接收终端来索取节目内容。
技术带来了收听收看习惯的变化,使得接收音视频信号变得越来越便捷和个性化。
3. 内容前瞻,彰显出时尚的创造力
不管技术如何发展,都是为了内容更好地传递,内容为王是媒体间竞争的根本。不论报纸、广播还是电视都应该在自己的内容上多下工夫。
广播电视如今仍然是世界上值得信赖、有较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传媒。其信息具有可信性和权威性。因此,无论是在数码还是非数码平台上使用该信息,都会体现其价值和重要性,也都会得到受众的选取和支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只要找准立足点和突破口,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定位明确精准,内容为受众所认可,做到内容一次采集、多格式生成、多介质发布,英国媒体近年来区域性、地方性和专业性发展迅速也证明了这一点。
新闻全媒体运作。一人多能(能为各种媒体供稿,能操作各种媒体所需的采访设备),一鱼多吃(采访的素材能由多种媒体采用),分散生产,集中处理,极大地实现了新闻资源的统筹使用,避免了人力资源的重复浪费。
成为全球原创节目孵化基地。在英国,有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研究受众心理、需求,研究世界各地的电视节目,专业制作公司为受众量身定做他们喜闻乐见的节目样式。这既是在创造出具有时尚感的节目,也是在创造时尚,同时还创造丰厚的经济收益。每年都有大量的节目样式产生,每年也都有大量节目样式的版权被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视台买走,在当地成为热播的节目。比如,我们如今熟知的《超级女声》(湖南卫视)、《舞动奇迹》(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湖南卫视)、《中国达人秀》(东方卫视)、《唱响中国》(辽宁卫视)、《中国梦想秀》(浙江卫视)、《谁敢来唱歌》(江苏卫视)、《明天就出发》(东南卫视)等国内热播的电视娱乐节目都是英国原创、国内引进的,甚至中央电视台也列在买家之列,如《墙来了》。
把纪录片拍成肥皂剧。纪录片娱乐化,通常选择一些鲜为人知的领域(如垃圾处理公司、产房)、不受关注的群体(如考车牌一族、又肥又胖的吉普赛人的婚礼)作为记录对象,伴随式拍摄,在大量的素材中精剪出具有冲突、戏剧性的内容,用视觉冲击力、情节悬念,突出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揭示人性,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激动人心,让人欲罢不能。这种节目样式在英国非常流行,被介绍到美国之后,如今也已经成为了美国电视台真人秀娱乐节目单上主打的节目类型。
把成熟的广播节目改变成电视节目。在BBC有一些成功的案例。通常是喜剧节目、情景喜剧、益智游戏类节目等,因为广播节目成本低,有好的点子就先在广播上做实验,成功之后转化成电视版本。如,《101房间》(ROOM 101)、《英国小市民》(Little Britain)等,在搬上电视之前都是在当地收听率极高的广播节目。
三、结语
目前,三网融合为中国广电行业多媒体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对新技术的把控和驾驭能力决定了一个行业发展的未来。相信随着三网融合的日益实现,新的技术、新的传播方式必然使广电传媒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网融合将使原有的界线被打破,带来内容生产的全面数字化,极大地丰富各种内容的终端和载体,使内容的传播渠道更加统一、便捷、高速,这将给广电传媒在文字、动漫、音视频等方面带来更多机会。
洞察力造就好的观念,这是广电事业成功的前提;
研发力造就好的技术,这是广电事业成功的保障;
创造力造就好的内容,这是广电事业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静为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党组成员、副总编辑,
胡凯为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新闻频率副总监)
(本文编辑:刘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