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化已逐渐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和高等院校的关注焦点。国内外学者也投入大量精力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对其内涵、发展、动因、各国政策、面临的挑战和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进行评价与总结。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国家政策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49-01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界定
高等教育学界在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概念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见解,并且衍生出了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过程说”、“趋势说”和“结果说”的争论。汪永铨趋于将国际化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各国高等教育实际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再面向世界;奈特则强调将国际化作为一种发展过程,在高等院校或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目标制订及实施过程中实现全球维度的跨文化交际。[1]。还有的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果,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适应社会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大学教育模式[2]。
二、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
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源于古希腊与古埃及的高等教育,并不是近年来才刚刚兴起的新教育现象[3]。而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一种趋势,则产生于二战后的美国,并且逐渐发展成一种国际思潮,为教育界所认同。20世纪90年代之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入一个不同的阶段,国际合作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3]。
关于推动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原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一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以及促进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而推动国际化[1]。二是世界各国国力的发展,高等教育转变成为国家的关注重心以后,动力则主要来自国家社会经济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4]。三是利益使然,有些教育国际化项目的重要动机之一就是营利[5]。
三、各国不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不同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不同国家相互影响并共同发展。通过对各国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分析,将其分为三种模式:国家政治安全主导型、国家经济需求主导型、国家教育能力建设主导型。
丁玲在《从联邦政府的行动透视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提到,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倡导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6]。美国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推出前所未有的“国际教育周”,构建国际教育交流新环境;增加美籍非传统大学生教育交流资助项目,促进参与者的多元化;构建百万人留学海外的宏伟蓝图,倡议更多的美国学生走向海外;大力增强“请进来”力度,广泛吸引海外留学生等等。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钟醌茂在《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解读》中认为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有六大特点:以利益为导向;树立品牌;扩大范围;引入竞争;利用语言优势;发挥英联邦的影响力[7]。李振全,陈霞在《英德法三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比较研究》中进行对比分析英德法三国最终得出三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存在着一定的共性: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制定有关法律、政策指导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强对外合作交流[8]。
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与策略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可以发现新的机会和潜在的利益与风险是并存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世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受关注的主要是国际化的标准与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大踏步的速度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早在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中,教育国际化已经暂露尖角[9]。袁本涛,潘一林以清华大学为国内大学代表,着重探究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教学与课程以及国际研究与合作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这是我国高校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办学水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手段[10]。
五、总结和评价
从总体来看,目前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日益关注,也有很多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但是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深入的地方。首先,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大多是从概念界定、各国政策梳理和战略规划几方面进行研究,大多还是居于理论的范畴,并且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侧重对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经验的探讨。其次,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缺乏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反思,对于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政策还有待完善,在把握参与国际化教育竞争和政策制定方面缺乏主动性。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金帷,温剑波.如何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寻求一个本土化的概念框架[J].现代大学教育,2013,3.
[2]申超.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辨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4,(6).
[3]杨会良,王悦欣.二战后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演变与发展[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2):61-64.
[4]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历史到理论到策略[J].上海高教研究,1997,(11).
[5]菲利普·G·阿特巴赫,简·莱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景展望:动因与现实[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6]丁玲.从联邦政府的行动透视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4):97-102.
[7]钟醌茂.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解读[J].世界教育信息,2013,(12).
[8]李振全,陈霞.英德法三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31-33.
[9]张树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对策[J].江苏高教,2006,(2):54-56.
[10]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9).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国家政策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49-01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界定
高等教育学界在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概念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见解,并且衍生出了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过程说”、“趋势说”和“结果说”的争论。汪永铨趋于将国际化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各国高等教育实际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再面向世界;奈特则强调将国际化作为一种发展过程,在高等院校或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目标制订及实施过程中实现全球维度的跨文化交际。[1]。还有的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果,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适应社会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大学教育模式[2]。
二、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
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源于古希腊与古埃及的高等教育,并不是近年来才刚刚兴起的新教育现象[3]。而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一种趋势,则产生于二战后的美国,并且逐渐发展成一种国际思潮,为教育界所认同。20世纪90年代之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入一个不同的阶段,国际合作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3]。
关于推动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原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一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以及促进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而推动国际化[1]。二是世界各国国力的发展,高等教育转变成为国家的关注重心以后,动力则主要来自国家社会经济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4]。三是利益使然,有些教育国际化项目的重要动机之一就是营利[5]。
三、各国不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不同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不同国家相互影响并共同发展。通过对各国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分析,将其分为三种模式:国家政治安全主导型、国家经济需求主导型、国家教育能力建设主导型。
丁玲在《从联邦政府的行动透视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提到,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倡导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6]。美国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推出前所未有的“国际教育周”,构建国际教育交流新环境;增加美籍非传统大学生教育交流资助项目,促进参与者的多元化;构建百万人留学海外的宏伟蓝图,倡议更多的美国学生走向海外;大力增强“请进来”力度,广泛吸引海外留学生等等。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钟醌茂在《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解读》中认为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有六大特点:以利益为导向;树立品牌;扩大范围;引入竞争;利用语言优势;发挥英联邦的影响力[7]。李振全,陈霞在《英德法三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比较研究》中进行对比分析英德法三国最终得出三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存在着一定的共性: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制定有关法律、政策指导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强对外合作交流[8]。
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与策略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可以发现新的机会和潜在的利益与风险是并存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世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受关注的主要是国际化的标准与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大踏步的速度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早在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中,教育国际化已经暂露尖角[9]。袁本涛,潘一林以清华大学为国内大学代表,着重探究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教学与课程以及国际研究与合作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这是我国高校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办学水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手段[10]。
五、总结和评价
从总体来看,目前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日益关注,也有很多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但是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深入的地方。首先,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大多是从概念界定、各国政策梳理和战略规划几方面进行研究,大多还是居于理论的范畴,并且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侧重对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经验的探讨。其次,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缺乏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反思,对于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政策还有待完善,在把握参与国际化教育竞争和政策制定方面缺乏主动性。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金帷,温剑波.如何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寻求一个本土化的概念框架[J].现代大学教育,2013,3.
[2]申超.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辨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4,(6).
[3]杨会良,王悦欣.二战后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演变与发展[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2):61-64.
[4]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历史到理论到策略[J].上海高教研究,1997,(11).
[5]菲利普·G·阿特巴赫,简·莱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景展望:动因与现实[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6]丁玲.从联邦政府的行动透视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4):97-102.
[7]钟醌茂.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解读[J].世界教育信息,2013,(12).
[8]李振全,陈霞.英德法三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31-33.
[9]张树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对策[J].江苏高教,2006,(2):54-56.
[10]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