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言本来就是交流工具,而口语交流是最重要、最普遍的交流方式。因此汉语口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西藏农牧区汉语教学中,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如何提高呢?经验告诉笔者,语言学习主要靠口语练习。那么,如何提高农牧区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谈一点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西藏 农牧区 汉语 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老师应该在课程中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牧区学校,平时学生之间交流基本用藏语。由于藏语的影响,学生的普通话发音不够准确,句子的谓语和宾语位置颠倒,说起话来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导致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达不到成功交际的目的。面对这种现状,我立足于语文教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简单地探讨一下提高西藏农牧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孩子敢于开口
1.培养感情,融洽关系。很多小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敬畏感。而长期生活在闭塞村庄的农牧区学生,这种害羞、胆怯更加明显。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关心学生,爱护他们,以活泼开朗的姿态和他们相处,让他们在心理上首先消除对你的怯意,他才会愿意对你开口。与学生“拉家常”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家常中,一方面消除了他们的畏惧感;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较多说汉语的机会。
2.适时鼓励,体验成功。教师要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适时给予鼓励。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只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都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他们壮胆,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焦虑。告诉他们,其他同学能说的,你也一定能说;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那么,敢于开口的孩子会越来越多。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他知道自己很不错、很棒,使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便会更好地激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口语交际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老师更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多点拨,多指导。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学习汉语口语的兴趣,口语交际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二、加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无声息地输入学生的头脑,并能及时地被反馈出来。实践证明,一旦学生接受了错误的语音是极难纠正的,因此,我们要求每位汉语教师都要下苦功练就一口纯正的汉语语音,做到语感强,语言流畅,语速适中,语音语调标准。所以,我校的汉语教师能够认真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图像和幻灯片,以最佳的情境、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勤于实践,提高能力。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让学生用普通话交流,上好每个单元中的口语交际课,课堂上师生兴趣盎然,做到每一节汉语课中都有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教学设计。如合作探究方法的应用,争当小老师、小记者、小导游,分角色表演读等。其中,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教学内容由于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他们的表演欲望非常强烈。当孩子们成功地扮演完角色,他们会喜形于色,兴趣倍增,信心加强。
2.学习方法,训练技巧。在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注重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首先让学生克服语无伦次、无头无尾、随意说、语病重复的毛病,做到能说顺、说细、说准,言之有义,中心明确。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条理清楚,说完整话。在此基础上,还要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技巧。如:让学生区别、比较、感悟同样一句话因语气、表情不同而产生的效果差异大的问题,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认真听,听明白,有话说,会说话。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搭建口语训练和口语展示的平台
从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如果汉语仅仅局限于课堂,其生命力是有限的。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需要感知与他们内心世界相呼应的声音、色彩、动作和语言,他们需要在轻松和愉快的环境下接受语言和使用语言。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正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小学生课外口语活动应体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征,应体现由课内向课外,如开展口语兴趣小组,自编自演故事乐园、双语走廊、笑话、谜语及才艺大奖赛等。
总之,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主动地去学习、实践。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训练,传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更需要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才能和新颖、独特、灵活的授课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具备口头交际能力,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才能提高。
[关键词]西藏 农牧区 汉语 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老师应该在课程中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牧区学校,平时学生之间交流基本用藏语。由于藏语的影响,学生的普通话发音不够准确,句子的谓语和宾语位置颠倒,说起话来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导致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达不到成功交际的目的。面对这种现状,我立足于语文教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简单地探讨一下提高西藏农牧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孩子敢于开口
1.培养感情,融洽关系。很多小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敬畏感。而长期生活在闭塞村庄的农牧区学生,这种害羞、胆怯更加明显。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关心学生,爱护他们,以活泼开朗的姿态和他们相处,让他们在心理上首先消除对你的怯意,他才会愿意对你开口。与学生“拉家常”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家常中,一方面消除了他们的畏惧感;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较多说汉语的机会。
2.适时鼓励,体验成功。教师要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适时给予鼓励。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只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都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他们壮胆,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焦虑。告诉他们,其他同学能说的,你也一定能说;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那么,敢于开口的孩子会越来越多。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他知道自己很不错、很棒,使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便会更好地激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口语交际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老师更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多点拨,多指导。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学习汉语口语的兴趣,口语交际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二、加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无声息地输入学生的头脑,并能及时地被反馈出来。实践证明,一旦学生接受了错误的语音是极难纠正的,因此,我们要求每位汉语教师都要下苦功练就一口纯正的汉语语音,做到语感强,语言流畅,语速适中,语音语调标准。所以,我校的汉语教师能够认真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图像和幻灯片,以最佳的情境、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勤于实践,提高能力。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让学生用普通话交流,上好每个单元中的口语交际课,课堂上师生兴趣盎然,做到每一节汉语课中都有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教学设计。如合作探究方法的应用,争当小老师、小记者、小导游,分角色表演读等。其中,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教学内容由于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他们的表演欲望非常强烈。当孩子们成功地扮演完角色,他们会喜形于色,兴趣倍增,信心加强。
2.学习方法,训练技巧。在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注重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首先让学生克服语无伦次、无头无尾、随意说、语病重复的毛病,做到能说顺、说细、说准,言之有义,中心明确。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条理清楚,说完整话。在此基础上,还要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技巧。如:让学生区别、比较、感悟同样一句话因语气、表情不同而产生的效果差异大的问题,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认真听,听明白,有话说,会说话。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搭建口语训练和口语展示的平台
从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如果汉语仅仅局限于课堂,其生命力是有限的。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需要感知与他们内心世界相呼应的声音、色彩、动作和语言,他们需要在轻松和愉快的环境下接受语言和使用语言。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正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小学生课外口语活动应体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征,应体现由课内向课外,如开展口语兴趣小组,自编自演故事乐园、双语走廊、笑话、谜语及才艺大奖赛等。
总之,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主动地去学习、实践。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训练,传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更需要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才能和新颖、独特、灵活的授课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具备口头交际能力,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