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 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x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生活的教育价值,倡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努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品德与生活教师要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的学习空间,也为学生明确道理,养成习惯,陶冶情操提供有趣的理想环境。下面谈谈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理运用 乐学爱学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心理学也表明,学生的兴趣被激活,潜力是无穷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快乐的国庆节》时,我将在网上搜集到的《今天是你的生日》的画面和歌曲插在课件前,让学生一边听歌,一边欣赏画面。学生很快来了精神,于是,我问:这首歌唱的是什么?那你们知道中国的生日是哪一天?再出示我在网上搜集到的开国大典的盛况,让学生观看,问:你们曾经在哪里看过这个场面?学生小手如林,跃跃欲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他们不仅乐学,而且爱学,既了解了祖国开国大典的盛况,又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
  
  二、合理运用 激情明理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核心,是人格整体不可缺少的特质因素。而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很少懂得“感恩”,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体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
  在教学《中秋与重阳》一课时,我特意安排在中秋节这天上,课前,我布置学生每人带一个小月饼,做一张小贺卡。课上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你言我语讲传统”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看录像《嫦娥奔月》,听故事,让学生明白今晚家家户户拜祭月亮,是为了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也为了对有恩于百姓的后羿的尊敬和怀念。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加深对中秋节意义的认识。
  
  三、合理运用 加强实践
  
  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我们学习的知识,只有学会运用,才能内化为真正的能力。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还要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如我在教《巧手剪秋天》这一课时,先通过现代媒体让学生尽情欣赏手工制作、剪贴画等画面,开阔他们的视野,激活他们动手欲望,然后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大自然中搜集材料,再动手制作自己的“艺术品”,最后把孩子们的“艺术品”在实物投影上一一展示,使他们有成就感,乐于动手去实践。
  
  四、合理运用 养成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品德与生活》也是一门教给学生良好习惯的课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家庭优越,父母不但为其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而且还事事以孩子为中心,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造成许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小气,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但毕竟孩子的心灵是善良和纯洁的,他们的品德行为是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只要引导得当,他们的行为是会朝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转变的。
  在教学《我的好习惯》这一课时,先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并让学生认为自己有此好习惯的在圆圈里画“笑脸”,没有此习惯的画“哭脸”。大多数学生要面子都会画“笑脸”。这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课前我拍下的同学身边的不好行为做成课件,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坏习惯”暴露无遗。我趁热打铁,问这样的习惯你有没有?能否再这样下去?让学生产生“内疚感”,给自己做一个正确的、公道的评价。今后怎样做?这样,就将品德与生活教育的内涵延伸到了课堂外,将课堂上学到的道德准则运用到实际行动中,以理导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合理运用 探究学习
  
  众所周知,英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信息容量大,来源广,直接参与性强,可选性强的功能,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的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网络环境中改变了现有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直接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学会主动学习,归纳分析知识信息,正确做出判断反馈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应用与创造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等。
  例如在讲《过去的故事》时,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主义教育,让儿童感受到新中国诞生来之不易,激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情感。于是我利用网络教学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从网上自由选择收集信息,了解更多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欣赏更多战争年代的歌曲,并组织学生通过有声有色地讲小英雄故事,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又使学生获得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自主感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其他文献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听课感想  黎士良    学校开展“青年教师优课评比活动”。听课中发现,一位教师教学“分数除以整数”这一内容时,为了揭示计算法则,先安排学生进行折纸活动,即把一张长方形纸的3/5再平均分成3份,观察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得出算式:3/5÷3=(3÷3)/5=1/5(能整除),进而又将一张纸的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5÷3=(1÷3)/5(不能整除)。继而推导出,分数
期刊
读到陈军老师《“七桥问题”的启示》一文(2006年《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6期),深受启发。陈老师从欧拉用一笔画解决“七桥问题”,进而把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可谓学以致用。但笔者对陈老师文中的一些观点,持有不同的意见,想与陈老师商榷,同时也希望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正。  陈老师为了说明在自己的教学中是如何渗透数学模型的方法,举了自己教学的一个真实案例:  教学“百分数应用题
期刊
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倾听和接受,在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与精神互通,并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各种问题作出的不同解答,这时教师能否善于倾听、发现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富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观点,并能以平等的作风与宽容的态度去体验学生的情绪,就成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条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
期刊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绪和反应,灵活、适当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话语,往往能调整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以理性见长的数学课,不妨也在教学中适时地幽上一默,让学生乐上一回,这对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均有好处。最近,有幸走进几位“数学大师”的课堂,在赏析他们教学语言艺术的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收获。    幽默是一种“柔化剂”,可以消除紧
期刊
说起“熟能生巧”,人们常常会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一般认为,数学学习只要多练、多做,弄得滚瓜烂熟,自然就会找到窍门,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但是,“熟能生巧”果真能作为一条数学学习的普遍规律吗?是否可以作为数学学习的经验来运用、推广呢?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都是有所偏颇的。对此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辩证地看待,科学地理解熟能生巧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意义。  熟能生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熟练了,就能
期刊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数学教学由于其简洁、干练的线型教学特征,其有效性更值得大家关注。那么怎样的数学课堂才是有效的呢?最近聆听了几位教师执教的同一节课《笔算乘法》,颇有感触。    一、正确理解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课例1:  小朋友进行贴花游戏:每张纸上贴3朵  师:2张纸上贴几朵?   2× 3=6或3×2=6  师:10张纸上贴几朵?  
期刊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两根柱子”,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和借鉴,习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只有将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训练,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以下就谈谈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是如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    一、阅读中积累    习作是一种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地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
期刊
近几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人提出了重视“文化细节”教学的主张,由于它蕴含着深厚的情理相扣理念。因此,受到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青睐。  语文是一种特定的文体文化形态。语文课文中总会有些精妙的文化细节,它总是形成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中。虽是构成教学行为的较小单位,但是,教师在解读文本和实施教学时,如果能够深度地探寻这些“文心”,沿着文字脉搏,引领学生细细咀嚼,即使是学生的感悟难点,只要教学方法设计巧妙,学生
期刊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空间观念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依赖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跨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本文就利用CAI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借助CAI建立表象,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表象是由感知到概念之间的阶梯,它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只有
期刊
情境教学是指依据英语教材,以课文对话文本为依托,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情景或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整体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多元性、原生态情境教学是指以学生课堂生成性、原始状态的教学资源为基础,不拘泥于课本教材,以原生态的面貌呈现的情境教学,这样更贴近学生,更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从而促进、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下面从笔者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原生态情境教学的体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