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除了要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以外,更需要注重其思维和能力的创新,这对高中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影响重大。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文章就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出发,提出关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0-114
高中生具备良好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灵活的理解和运用物理理论知识,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物理学科是非常抽象的,但各个知识点又相互连结,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鲜少就学生实际情况作综合考虑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良和创新,学生在被动接收教学内容之余,加上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有限使其容易产生定向的思维模式,思路走向固化,不利于物理学习的深入。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是当前物理教学重点之一,只有推动学生思维的横向和纵向全面发展,才能使其学习效率提升,进而促进其綜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物理和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同数学一样具有抽象性强的特征,但本质上也是对生活实际的理论总结。从教学实践上来看,学生学物理难的原因无非是感觉与物理有距离感,单靠语言表述无法体会其内涵和实际意义,只是单方面记忆相关内容,无法灵活反馈于实际生活之中。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来熟悉并适应于从物理角度思考分析生活现象,建立物理学科思维,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室式学习,对理论进行逆向理解,把握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
比如在“相互作用”教学中,涉及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内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展开思考,如人推动物体但没有推动、火箭发射原理、不倒翁的设计、汽车刹车、足球运动等鼓励学生运用物理语言进行阐述,将过去依靠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转化为学生自主理解,找寻其中包含的物理因素,总结出初步的物理理论解释再对应教材所讲,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先入为主套用理论解释相关现象而造成思维上的局限的问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良性发展。
二、设计问题,创设逆向思考情境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弱化自身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完全任由学生自行探究,教师的正向引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思维层次和实际能力来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而不至于感到茫然无措。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契合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探索求知的欲望,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从而让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各处细节,促进思维的发散,在发散中灵活转换。比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那么教师可提问“根据该定律解释是否可以等同于“如果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灭,作用时间相同,力的性质相同,总是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性质的力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判断,由对比可得出后者还需要具备必要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否则二者有所区别。
三、类化实验,锻炼逆向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在教学内容中占比很重,也是锻炼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主要方式,要想在物理实验操作中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师就需要让学生亲身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物理原理并在后续的完整的教学中得到验证。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基本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和方法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模拟,学生缺乏探索思考的过程,自然思维难以实现创新。就此情况教师可以以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获取实验价值:如研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小组开展实践活动,邀请三到五个学生示范来共同推动一张桌子,这几个人同时用力,桌子向前移动,那么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就是大家合力的结果。基于这样一个实践模拟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准备实验工具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和弹簧秤,实验观察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即合力和另外一个力产生的效果是否相同,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可以验证出力的合成可适用于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其探究兴趣,类化实验现象让学生的物理思维逐层递进,总结出结果后又可以反过来思考力的作用现象,使其逆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四、多元解题,促进逆向思维培养
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是对教学的延伸和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能够在这一环节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解题时学生的思维通常比听课时更为活跃,引导其从多元思路来解题也非常有利于其逆向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讲解例题时需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突破自身定向思维,开动脑筋,从不同方向进行思考,或者可以抽取题目所给出的已知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敏捷,多方认识答题方法,思索解题步骤的简化,再大量练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充分把握解题可逆性原理,以不断促进其逆向思维的培养。物理教学内容中存在许多包含可逆性原理的内容如电路可逆、运动可逆等,教师可以充分对其施以利用。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庆国.浅析高中物理中对“逆向思维”的理解和应用[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02):25-27.
[2]雷海华.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9):75.
关键词:高中物理;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0-114
高中生具备良好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灵活的理解和运用物理理论知识,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物理学科是非常抽象的,但各个知识点又相互连结,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鲜少就学生实际情况作综合考虑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良和创新,学生在被动接收教学内容之余,加上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有限使其容易产生定向的思维模式,思路走向固化,不利于物理学习的深入。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是当前物理教学重点之一,只有推动学生思维的横向和纵向全面发展,才能使其学习效率提升,进而促进其綜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物理和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同数学一样具有抽象性强的特征,但本质上也是对生活实际的理论总结。从教学实践上来看,学生学物理难的原因无非是感觉与物理有距离感,单靠语言表述无法体会其内涵和实际意义,只是单方面记忆相关内容,无法灵活反馈于实际生活之中。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来熟悉并适应于从物理角度思考分析生活现象,建立物理学科思维,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室式学习,对理论进行逆向理解,把握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
比如在“相互作用”教学中,涉及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内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展开思考,如人推动物体但没有推动、火箭发射原理、不倒翁的设计、汽车刹车、足球运动等鼓励学生运用物理语言进行阐述,将过去依靠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转化为学生自主理解,找寻其中包含的物理因素,总结出初步的物理理论解释再对应教材所讲,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先入为主套用理论解释相关现象而造成思维上的局限的问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良性发展。
二、设计问题,创设逆向思考情境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弱化自身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完全任由学生自行探究,教师的正向引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思维层次和实际能力来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而不至于感到茫然无措。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契合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探索求知的欲望,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从而让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各处细节,促进思维的发散,在发散中灵活转换。比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那么教师可提问“根据该定律解释是否可以等同于“如果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灭,作用时间相同,力的性质相同,总是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性质的力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判断,由对比可得出后者还需要具备必要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否则二者有所区别。
三、类化实验,锻炼逆向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在教学内容中占比很重,也是锻炼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主要方式,要想在物理实验操作中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师就需要让学生亲身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物理原理并在后续的完整的教学中得到验证。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基本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和方法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模拟,学生缺乏探索思考的过程,自然思维难以实现创新。就此情况教师可以以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获取实验价值:如研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小组开展实践活动,邀请三到五个学生示范来共同推动一张桌子,这几个人同时用力,桌子向前移动,那么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就是大家合力的结果。基于这样一个实践模拟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准备实验工具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和弹簧秤,实验观察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即合力和另外一个力产生的效果是否相同,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可以验证出力的合成可适用于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其探究兴趣,类化实验现象让学生的物理思维逐层递进,总结出结果后又可以反过来思考力的作用现象,使其逆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四、多元解题,促进逆向思维培养
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是对教学的延伸和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能够在这一环节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解题时学生的思维通常比听课时更为活跃,引导其从多元思路来解题也非常有利于其逆向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讲解例题时需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突破自身定向思维,开动脑筋,从不同方向进行思考,或者可以抽取题目所给出的已知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敏捷,多方认识答题方法,思索解题步骤的简化,再大量练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充分把握解题可逆性原理,以不断促进其逆向思维的培养。物理教学内容中存在许多包含可逆性原理的内容如电路可逆、运动可逆等,教师可以充分对其施以利用。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庆国.浅析高中物理中对“逆向思维”的理解和应用[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02):25-27.
[2]雷海华.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