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自主学习”作为主体性教育的基础,越来越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本文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分析研究入手,根据其中对自主学习的要求,提出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自主学习 思考
在世界性的“学习化社会”的潮流推动下,“自主学习”作为主体性教育的基础,越来越为学科教育领域所关注。我国随着近几年对课程改革速度的加快,开始对自主学习这个新的教育理念的进行深入探讨,这标志着学科教育正在开始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也将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带来一系列根本性的思考。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数学学习蕴含着科学态度、科学观念和价值追求的内涵。数学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获得,还在于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在于一种自身价值的实现。学校是发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的自主的探索过程,是学生完整人格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学习是否发生,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的学。所以,在数学教育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基于对现实教育现状的反思与未来的展望,教育部在2001年发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对国内外数学教育现状进行充分调查、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以及广大数学教师深入研讨、论证形成的具有前瞻性的有利于我国数学教育文化的追求。《标准》明确规定了数学学习的内容、数学教材、数学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及评价的基本要求。它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教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结构上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方法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思想上具有创新性,其基本观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为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就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
2 自主学习的含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讲,自主学习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观念的外化,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制订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监控、评价并调节学习行为等等。
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广义地讲是指教育机制对学习者自主选择的宽容度,对学校教育来说,是指在国家课程所规定的总体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3.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程度提高的基本保证。从数学教学的形式上看,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扮演的角度不同,师生之间是一种非对称性的交往;但从数学教学的性质上看,教与学在教学活动中又是互相依存的,师生间的交往应该具有相互接纳、相互理解和相互促进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这就是说教师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摒弃传授和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原有的知识、经历和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质疑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教师应鼓励交流与合作,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质疑、回答质疑的能力。
3.2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激发自主参与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真正能成为一个自主研究的过程,首要条件是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对即将展开的研究活动处于一種“放松的警觉状态”。
案例1:从找位子游戏中学习模型化
为什么要建立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为什么需要用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为什么有顺序?如何表达这种顺序?这“一对数”如何与“两个数”区别开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一课时《确定位置》的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教材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如电影院里座位的号码,但在实际上课中,仍缺乏操作性。这时可设计这样的游戏,游戏规则是:
(1)第一排的同学参加游戏。(2)把第二排规定为第一排,往后依次类推。教师各排从左到右依次为1号、2号……(3)教师手中准备这样几种座位票:有排无号、有号无排、有排有号、排号互换、无排无号等。(4)参加游戏同学从教师手中抽取座位票,然后寻找座位票上的位置。找到对应位置上的同学就是自己的朋友。找不到位置的同学,请他们谈谈找不到的原因;如果要找到位置,还需补上什么条件?
与自己有缘的同学是哪一位?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很快地进入了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之中。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能否找到、找到谁的亲身体验,可以初步认识到要在平面上确定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仅有一个数据不能找到朋友;并且与顺序有关,不同的顺序找到了不同的朋友。在这样一个智力活动处于激活的状态下,“顺序”、“数对”、把数对中两个数分开的“逗号”以及形成一对数的“括号”等符号和概念赋予了具体的意义,在头脑中形成了表象。于是,在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体验了从具体场景到问题的抽象概括,进而转化为思维的形式化和表达的符号化问题的过程,有序数对模型的最终建立使数学化思维过程真切自然,数学模型的真切性变得触手可及。
这种把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沟通起来,把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而且避免了人为编造或过于抽象的数学问题,以至于学生形成“数学是高高在上的”潜在恐惧感,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但在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上一定要有层次性,能步步深入、引人入胜;要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入“愤悱”状态;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难易适度,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期望和动力。
3.3鼓励学生猜测和假设进入问题情景
案例2:哪家旅行社合算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给出这样一个问题:
某校科技小组的学生在3名教师带领下,准备前往国家森林公园考察,采集标本。当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其定价都一样并表示对师生都有一定的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带队教师免费,学生按8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师生一律按7折收费。经核算,甲、乙两旅行社的实际收费正好相同。该科技小组共有多少学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自主学习 思考
在世界性的“学习化社会”的潮流推动下,“自主学习”作为主体性教育的基础,越来越为学科教育领域所关注。我国随着近几年对课程改革速度的加快,开始对自主学习这个新的教育理念的进行深入探讨,这标志着学科教育正在开始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也将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带来一系列根本性的思考。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数学学习蕴含着科学态度、科学观念和价值追求的内涵。数学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获得,还在于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在于一种自身价值的实现。学校是发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的自主的探索过程,是学生完整人格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学习是否发生,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的学。所以,在数学教育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基于对现实教育现状的反思与未来的展望,教育部在2001年发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对国内外数学教育现状进行充分调查、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以及广大数学教师深入研讨、论证形成的具有前瞻性的有利于我国数学教育文化的追求。《标准》明确规定了数学学习的内容、数学教材、数学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及评价的基本要求。它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教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结构上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方法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思想上具有创新性,其基本观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为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就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
2 自主学习的含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讲,自主学习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观念的外化,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制订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监控、评价并调节学习行为等等。
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广义地讲是指教育机制对学习者自主选择的宽容度,对学校教育来说,是指在国家课程所规定的总体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3.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程度提高的基本保证。从数学教学的形式上看,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扮演的角度不同,师生之间是一种非对称性的交往;但从数学教学的性质上看,教与学在教学活动中又是互相依存的,师生间的交往应该具有相互接纳、相互理解和相互促进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这就是说教师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摒弃传授和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原有的知识、经历和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质疑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教师应鼓励交流与合作,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质疑、回答质疑的能力。
3.2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激发自主参与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真正能成为一个自主研究的过程,首要条件是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对即将展开的研究活动处于一種“放松的警觉状态”。
案例1:从找位子游戏中学习模型化
为什么要建立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为什么需要用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为什么有顺序?如何表达这种顺序?这“一对数”如何与“两个数”区别开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一课时《确定位置》的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教材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如电影院里座位的号码,但在实际上课中,仍缺乏操作性。这时可设计这样的游戏,游戏规则是:
(1)第一排的同学参加游戏。(2)把第二排规定为第一排,往后依次类推。教师各排从左到右依次为1号、2号……(3)教师手中准备这样几种座位票:有排无号、有号无排、有排有号、排号互换、无排无号等。(4)参加游戏同学从教师手中抽取座位票,然后寻找座位票上的位置。找到对应位置上的同学就是自己的朋友。找不到位置的同学,请他们谈谈找不到的原因;如果要找到位置,还需补上什么条件?
与自己有缘的同学是哪一位?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很快地进入了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之中。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能否找到、找到谁的亲身体验,可以初步认识到要在平面上确定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仅有一个数据不能找到朋友;并且与顺序有关,不同的顺序找到了不同的朋友。在这样一个智力活动处于激活的状态下,“顺序”、“数对”、把数对中两个数分开的“逗号”以及形成一对数的“括号”等符号和概念赋予了具体的意义,在头脑中形成了表象。于是,在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体验了从具体场景到问题的抽象概括,进而转化为思维的形式化和表达的符号化问题的过程,有序数对模型的最终建立使数学化思维过程真切自然,数学模型的真切性变得触手可及。
这种把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沟通起来,把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而且避免了人为编造或过于抽象的数学问题,以至于学生形成“数学是高高在上的”潜在恐惧感,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但在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上一定要有层次性,能步步深入、引人入胜;要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入“愤悱”状态;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难易适度,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期望和动力。
3.3鼓励学生猜测和假设进入问题情景
案例2:哪家旅行社合算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给出这样一个问题:
某校科技小组的学生在3名教师带领下,准备前往国家森林公园考察,采集标本。当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其定价都一样并表示对师生都有一定的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带队教师免费,学生按8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师生一律按7折收费。经核算,甲、乙两旅行社的实际收费正好相同。该科技小组共有多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