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要以活动为手段,在阅读课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全体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发展。在实践中我通过开展“角色演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美点寻踪活动、探究发现活动”等,来创设情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内涵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种活动,但我们所说的活动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区别。它是一种在动态和变化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力求使语文学习的结构和组织形式活动化,开发学习资源,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活动来实施和完成,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形成各项语文能力。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愿望组织学生参加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去经历、体验、感受、领悟、总结,形成个体的系统知识和能力素质。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关系上,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思路,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切切实实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学生是确实的“学”和“做”,而非单纯的“受教”。在活动内容上,应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听、说、读、写、看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以组织、指导、调控学生活动为主;在活动方式上,要根据目标力求丰富多彩与多种多样;在活动范围上,要以全体学生的活动取代一问一答或少数尖子生的活动;在教学效果上,不仅要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还要注重学生是否主动、积极而有兴趣地参与和活动质量的高低。
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的活动原则
1、目标性与丰富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通过活动,须让学生有所得,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调节课堂气氛而活动。在注重活动目标的同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满堂问、满堂读、满堂练都是与活动化相悖离的。例如,教学《水调歌头》,要让学生体会到苏轼屡遭排挤,一再被贬的苦闷和虽一生坎坷却能乐观面对的旷达胸襟,笔者首先安排学生阅读了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了解了苏东坡坎坷人生中的一段屈辱历程。然后,在反复朗诵全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写作背景与作者的人生经历交流心得,最后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在教师未做任何讲解与提示的前提下,有一组同学依据词前小序的提示,从“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中读出了诗人对亲人的怀念;据“丙辰中秋”与“起舞弄清影”等句读出了在这万家团聚的中秋佳节,诗人独自饮酒正是为排解内心孤寂、抑郁的情怀……这些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自己读,自己领会,自己演练,然后小组、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切磋,最终巧妙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2、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活动中,首先强调自主活动,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再进行充分的合作。教师要改变观念,大胆放手,尽量让学生组织活动。例如,笔者设计的“课前三分钟创新解读”就由学生自己组织,效果很好。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检查预习,激发兴趣,调节情绪,活动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内容要与教学目标有关。一年多来,学生创造了许多新颖的形式,大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使每节课都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开端,如成语故事、新词例说、名言解读、诗词赏析、改诗改词、名人轶事、作品推介、我的故事、奇谈妙论……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课外通过语文学习去获得,所以不但有利于课堂教学,也促进了课外活动。
3、全体性与全面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活动是少数人的活动,尤其是有限的几个尖子生的活动现象,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尽管提出很多问题,但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上的差异无法使所有学生全参与进来,一些同学只能成为看客。课堂教学一方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为目的,另一方面四人小组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独立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共同活动,互帮互学,那些即使暂不能独立行走的学生,可以由其它成员扶着走。在《土地的誓言》教学的“欣赏与评价”中,有同学就对结尾“我必须看见一个更好看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提出了异议:为什么是“用泪水”而不是“用鲜血”洗去“污秽和耻辱”?笔者把问题留给了全体同学,由各小组长组织讨论哪个用词更恰当,为什么。经过一番争论最终达成共识:文中所说的“泪水”是见到家乡解放后的喜悦、激动的泪水,而不是家乡惨遭践踏与蹂躏时痛苦的泪。这就更能体现出作者必胜的信念。而“鲜血”只能表明愿为故乡奋战到死的决心,却没能预见到奋战的结果,未免不够自信,较为悲观。
4、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相一致的原则
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让学生在作業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生动,活泼,完美的发展,它给学生的是动力而不是压力,是活力而不是束缚。如果作业缺乏活动性,就会削减课堂教学活动性的效果。为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顺延,补充和拓展,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再研究的欲望,使语文学习走向深入。
(1)、教师要尽可能利用教材间的内部联系,让学生比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譬如让学生将《伤仲永》和《送东阳马生序》进行比较阅读,从中探讨“后天教育与主观努力对命运的决定作用”的问题。让学生把《喂——出来》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连在一起,分析同一题材不同文体风格特点。《春》和《济南的冬天》同是写景抒情散文,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研究出散文写景色特点和技法。
(2)、教师要多留些搜索式操作作业给学生,促使学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名作,从而拓展学生语文视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如学习《海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一系列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学习《中国石拱桥》后,让学生去查获有关石拱桥的相关知识资料。学习《再塑生命》后,鼓励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所带来的不仅是教育观念的改变,更是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理性的态度,科学的思想,进取的精神加以对待,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三者合一的高效实践场所。
一、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内涵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种活动,但我们所说的活动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区别。它是一种在动态和变化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力求使语文学习的结构和组织形式活动化,开发学习资源,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活动来实施和完成,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形成各项语文能力。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愿望组织学生参加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去经历、体验、感受、领悟、总结,形成个体的系统知识和能力素质。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关系上,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思路,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切切实实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学生是确实的“学”和“做”,而非单纯的“受教”。在活动内容上,应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听、说、读、写、看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以组织、指导、调控学生活动为主;在活动方式上,要根据目标力求丰富多彩与多种多样;在活动范围上,要以全体学生的活动取代一问一答或少数尖子生的活动;在教学效果上,不仅要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还要注重学生是否主动、积极而有兴趣地参与和活动质量的高低。
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的活动原则
1、目标性与丰富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通过活动,须让学生有所得,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调节课堂气氛而活动。在注重活动目标的同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满堂问、满堂读、满堂练都是与活动化相悖离的。例如,教学《水调歌头》,要让学生体会到苏轼屡遭排挤,一再被贬的苦闷和虽一生坎坷却能乐观面对的旷达胸襟,笔者首先安排学生阅读了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了解了苏东坡坎坷人生中的一段屈辱历程。然后,在反复朗诵全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写作背景与作者的人生经历交流心得,最后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在教师未做任何讲解与提示的前提下,有一组同学依据词前小序的提示,从“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中读出了诗人对亲人的怀念;据“丙辰中秋”与“起舞弄清影”等句读出了在这万家团聚的中秋佳节,诗人独自饮酒正是为排解内心孤寂、抑郁的情怀……这些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自己读,自己领会,自己演练,然后小组、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切磋,最终巧妙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2、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活动中,首先强调自主活动,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再进行充分的合作。教师要改变观念,大胆放手,尽量让学生组织活动。例如,笔者设计的“课前三分钟创新解读”就由学生自己组织,效果很好。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检查预习,激发兴趣,调节情绪,活动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内容要与教学目标有关。一年多来,学生创造了许多新颖的形式,大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使每节课都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开端,如成语故事、新词例说、名言解读、诗词赏析、改诗改词、名人轶事、作品推介、我的故事、奇谈妙论……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课外通过语文学习去获得,所以不但有利于课堂教学,也促进了课外活动。
3、全体性与全面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活动是少数人的活动,尤其是有限的几个尖子生的活动现象,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尽管提出很多问题,但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上的差异无法使所有学生全参与进来,一些同学只能成为看客。课堂教学一方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为目的,另一方面四人小组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独立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共同活动,互帮互学,那些即使暂不能独立行走的学生,可以由其它成员扶着走。在《土地的誓言》教学的“欣赏与评价”中,有同学就对结尾“我必须看见一个更好看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提出了异议:为什么是“用泪水”而不是“用鲜血”洗去“污秽和耻辱”?笔者把问题留给了全体同学,由各小组长组织讨论哪个用词更恰当,为什么。经过一番争论最终达成共识:文中所说的“泪水”是见到家乡解放后的喜悦、激动的泪水,而不是家乡惨遭践踏与蹂躏时痛苦的泪。这就更能体现出作者必胜的信念。而“鲜血”只能表明愿为故乡奋战到死的决心,却没能预见到奋战的结果,未免不够自信,较为悲观。
4、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相一致的原则
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让学生在作業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生动,活泼,完美的发展,它给学生的是动力而不是压力,是活力而不是束缚。如果作业缺乏活动性,就会削减课堂教学活动性的效果。为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顺延,补充和拓展,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再研究的欲望,使语文学习走向深入。
(1)、教师要尽可能利用教材间的内部联系,让学生比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譬如让学生将《伤仲永》和《送东阳马生序》进行比较阅读,从中探讨“后天教育与主观努力对命运的决定作用”的问题。让学生把《喂——出来》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连在一起,分析同一题材不同文体风格特点。《春》和《济南的冬天》同是写景抒情散文,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研究出散文写景色特点和技法。
(2)、教师要多留些搜索式操作作业给学生,促使学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名作,从而拓展学生语文视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如学习《海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一系列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学习《中国石拱桥》后,让学生去查获有关石拱桥的相关知识资料。学习《再塑生命》后,鼓励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所带来的不仅是教育观念的改变,更是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理性的态度,科学的思想,进取的精神加以对待,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三者合一的高效实践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