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时刻,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加强。本文认为如果想要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兴趣,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并以有效方法贯彻之。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092-0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安排科学,适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适当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以提高学生自主性为目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进行。笔者将就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增强课堂趣味,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都是以课本为主,单一的运用课本和板书来进行教学,这会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很好的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有趣的课堂学习中,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找到學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教学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继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学习的本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所影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第一、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逐渐将数学自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学生在小学1-3年级可能还不能体会自主学习的好处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思维的成长,应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例如在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中关于野大数的认识冶中,数数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简单的事,但是要是数字太大,甚至是到达亿以内的数字后,学生可能就不太熟练,但是在教会学生掌握野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的单位冶后,应该将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些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二、教会学生敢于去想与思考。在小学数学中会涉及到比较简单的几何知识,而这些几何图形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个巨大的考验,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通过想象去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从而理清图形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叶圆锥与圆曳教学中,教师通过圆柱体进行量水实验,然后将水倒入圆锥,刚好倒满三次,这时就向学生提问,是否是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想象,让学生在同底不同高,同高不同底,同高同底的圆柱与圆锥进行试探性思考,学生通过实践一一验证自己的想法,最终得出只有在同高同底的圆与圆锥之间才存在三倍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与圆锥之间体积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三)教会学生敢于表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在自主学习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学生愿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才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从而更具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提高。对于学生而言,因为年龄以及表达能力的欠缺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帮助学生克服表达的害羞情绪,而且也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为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
三、支持学生亲自展开实践,激发学生参加学习的热情
第一、小学生对于数学的最初印象来自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认识事物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环节,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比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在进行“对物体和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常用品中进行选择,在介绍长方体的时候,可以用粉笔盒进行展示;在介绍球的时候,可以用乒乓球进行展示;又比如在进行扇形的介绍时,可以以扇子的形式来展示,等等;从而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直接且吸收知识的效率更高。第二、教师不仅可以从生活中介绍数学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进行创作从而自己获得对于知识的一个初印象。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连续的加减运算”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制作数字牌让学生佩戴,当列出一个算式之后,让带有构成式子结果数字的学生出列。这样的教学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知识的教学也更加简单易懂。有了学习热情,学生便有了对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那么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学习
如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之间组成小组,各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那么可以充分地保证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小组内,老师的引导者角色的缺席,会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多个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之间的思想进行碰撞,学生会在思想的切磋交流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那么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也就完成了。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处于缺席状态,缺少学习热情的情况下,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下,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在相应的课程环节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在设置情境的时候,教师应当注意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将课程的新知识与固有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在预习的同时,复习有了这样的教学基本框架,教师接下来就需要在情境的设置上作出巧妙地布置。将数学知识以生动的、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增加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凭借内在驱动性,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以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在进行加减法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新颖的场景,例如在树上有三只猴子,在地上有六只猴子,那么运用加法可以算得总共有九只猴子;同样的,运用减法可以算出地上的猴子比树上的多了三只。在教学情境中、教师通过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模式的思考,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当中。
四、小结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本身的学习应该是丰富有趣的,教师要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让数学能够展现出自身的魅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光是一味地教给学生新的知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祖冲. 浅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166-166.
[2]姚贵永.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 文存阅刊, 2017(14).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092-0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安排科学,适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适当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以提高学生自主性为目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进行。笔者将就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增强课堂趣味,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都是以课本为主,单一的运用课本和板书来进行教学,这会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很好的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有趣的课堂学习中,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找到學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教学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继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学习的本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所影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第一、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逐渐将数学自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学生在小学1-3年级可能还不能体会自主学习的好处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思维的成长,应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例如在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中关于野大数的认识冶中,数数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简单的事,但是要是数字太大,甚至是到达亿以内的数字后,学生可能就不太熟练,但是在教会学生掌握野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的单位冶后,应该将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些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二、教会学生敢于去想与思考。在小学数学中会涉及到比较简单的几何知识,而这些几何图形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个巨大的考验,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通过想象去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从而理清图形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叶圆锥与圆曳教学中,教师通过圆柱体进行量水实验,然后将水倒入圆锥,刚好倒满三次,这时就向学生提问,是否是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想象,让学生在同底不同高,同高不同底,同高同底的圆柱与圆锥进行试探性思考,学生通过实践一一验证自己的想法,最终得出只有在同高同底的圆与圆锥之间才存在三倍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与圆锥之间体积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三)教会学生敢于表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在自主学习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学生愿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才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从而更具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提高。对于学生而言,因为年龄以及表达能力的欠缺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帮助学生克服表达的害羞情绪,而且也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为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
三、支持学生亲自展开实践,激发学生参加学习的热情
第一、小学生对于数学的最初印象来自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认识事物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环节,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比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在进行“对物体和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常用品中进行选择,在介绍长方体的时候,可以用粉笔盒进行展示;在介绍球的时候,可以用乒乓球进行展示;又比如在进行扇形的介绍时,可以以扇子的形式来展示,等等;从而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直接且吸收知识的效率更高。第二、教师不仅可以从生活中介绍数学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进行创作从而自己获得对于知识的一个初印象。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连续的加减运算”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制作数字牌让学生佩戴,当列出一个算式之后,让带有构成式子结果数字的学生出列。这样的教学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知识的教学也更加简单易懂。有了学习热情,学生便有了对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那么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学习
如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之间组成小组,各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那么可以充分地保证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小组内,老师的引导者角色的缺席,会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多个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之间的思想进行碰撞,学生会在思想的切磋交流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那么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也就完成了。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处于缺席状态,缺少学习热情的情况下,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下,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在相应的课程环节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在设置情境的时候,教师应当注意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将课程的新知识与固有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在预习的同时,复习有了这样的教学基本框架,教师接下来就需要在情境的设置上作出巧妙地布置。将数学知识以生动的、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增加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凭借内在驱动性,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以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在进行加减法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新颖的场景,例如在树上有三只猴子,在地上有六只猴子,那么运用加法可以算得总共有九只猴子;同样的,运用减法可以算出地上的猴子比树上的多了三只。在教学情境中、教师通过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模式的思考,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当中。
四、小结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本身的学习应该是丰富有趣的,教师要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让数学能够展现出自身的魅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光是一味地教给学生新的知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祖冲. 浅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166-166.
[2]姚贵永.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 文存阅刊, 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