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相对其它学科来说较难的课程,需要极为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中高段的数学教学中总是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在新教改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完成对教材中知识内容的讲解,同时还要培养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便成为现阶段广大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学困生;学习能力
引言
自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难度和深度提升了,因而导致学困生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尤其随着年级的升高,班级中的学困生群体越来越庞大。在这种现状下便导致教师的授课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提升,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也在不断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帮助学困生脱离学习的困境,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和尝试新的授课方法。下面,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中高段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一、改变教学理念,正确定义学困生群体
完整的班集体不仅仅是由优等生组成,同时还包括大部分的中等生及学困生,这些学生也是受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重视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质量。在新教改背景下,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并正确定义学困生群体,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脱离所处的学习困境。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完成对教材中知识内容的讲解,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自主探究和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最终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的层次。其次,针对学困生群体,教师不应该将其定义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平时学习很刻苦,但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因此,对于学困生的定义,教师应该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众多方面进行评定[1]。
二、进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困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能力较差而使得他们学习能力始终无法提高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进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学困生的成因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在他们适应的学习环境下,逐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从小数的来源讲起:当测量物体时往往无法得到整数,因此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通过对小数来源的讲解,首先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他们对接下来的授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随后,针对本章节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将其划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从而实施分段讲解的方式。在讲解小数的意义时,便可以将单位一平均分成10份、100份等的小数来表示,为了避免学困生无法理解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给他们展示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如图1所示)。接下来,教师再为同学们讲解如何正确的读出小数,在此便可以请学困生来尝试,通过问答环节能够促使学困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这门学科的信心[2]。
三、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打造和谐数学课堂
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单方面努力,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从而打造和谐、互帮互助的数学课堂。在划分小组时,要确保各小组内都由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群体组成。其次,还要保证各小组的学习水平均等。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优生带动小组内全体成员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学困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在完成学习小组的建立后,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置小组竞赛的环节,即教师针对所讲解的知识点给出探讨性问题,要求学生在各自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求解问题的答案。以讲解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这章节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中设置计算题接龙的方式,即上一道计算题的结果为下一道计算题中的已知量,其中前几道可以设置数字较小的题目。在完成习题的设计后,教师还需要规定小组内的每一名同学都要参与计算,并且本次竞赛以计算速度最快、结果准确的小组为获胜者。在完成上述规则的讲解后,同学们便可以展开计算,此时小组内的学困生也会因为竞赛环节的吸引而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量增加,且学习难度也有所提升,因此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先转变教学理念,再通过行之有效的授课方法进行逐步引导,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学困生学习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面对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勇于面对,并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打造高质量、高效率數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宏.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于嘉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18.
[3]丁福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个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学困生;学习能力
引言
自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难度和深度提升了,因而导致学困生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尤其随着年级的升高,班级中的学困生群体越来越庞大。在这种现状下便导致教师的授课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提升,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也在不断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帮助学困生脱离学习的困境,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和尝试新的授课方法。下面,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中高段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一、改变教学理念,正确定义学困生群体
完整的班集体不仅仅是由优等生组成,同时还包括大部分的中等生及学困生,这些学生也是受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重视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质量。在新教改背景下,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并正确定义学困生群体,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脱离所处的学习困境。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完成对教材中知识内容的讲解,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自主探究和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最终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的层次。其次,针对学困生群体,教师不应该将其定义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平时学习很刻苦,但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因此,对于学困生的定义,教师应该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众多方面进行评定[1]。
二、进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困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能力较差而使得他们学习能力始终无法提高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进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学困生的成因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在他们适应的学习环境下,逐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从小数的来源讲起:当测量物体时往往无法得到整数,因此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通过对小数来源的讲解,首先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他们对接下来的授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随后,针对本章节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将其划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从而实施分段讲解的方式。在讲解小数的意义时,便可以将单位一平均分成10份、100份等的小数来表示,为了避免学困生无法理解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给他们展示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如图1所示)。接下来,教师再为同学们讲解如何正确的读出小数,在此便可以请学困生来尝试,通过问答环节能够促使学困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这门学科的信心[2]。
三、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打造和谐数学课堂
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单方面努力,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从而打造和谐、互帮互助的数学课堂。在划分小组时,要确保各小组内都由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群体组成。其次,还要保证各小组的学习水平均等。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优生带动小组内全体成员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学困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在完成学习小组的建立后,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置小组竞赛的环节,即教师针对所讲解的知识点给出探讨性问题,要求学生在各自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求解问题的答案。以讲解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这章节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中设置计算题接龙的方式,即上一道计算题的结果为下一道计算题中的已知量,其中前几道可以设置数字较小的题目。在完成习题的设计后,教师还需要规定小组内的每一名同学都要参与计算,并且本次竞赛以计算速度最快、结果准确的小组为获胜者。在完成上述规则的讲解后,同学们便可以展开计算,此时小组内的学困生也会因为竞赛环节的吸引而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量增加,且学习难度也有所提升,因此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先转变教学理念,再通过行之有效的授课方法进行逐步引导,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学困生学习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面对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勇于面对,并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打造高质量、高效率數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宏.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于嘉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18.
[3]丁福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个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