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055-01
糜烂性皮肤病主要包括带状疱疹、天疱疮等症状重、病情 变化快的皮肤病,主要症状为患者皮肤出现红斑、糜烂、渗液、 皮疹等,创面极易诱发感染甚至出现败血症引起患者高病死 率[1]。这不仅加大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对临床护理工 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我科使用3M皮肤保护膜应用于糜烂 性皮肤病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于我科住院 的发生皮肤糜烂的各类皮肤病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 例;年龄24~81岁,中位年龄46.5岁。带状疱疹40例,天疱疮 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0例。将患者随机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性别比、年龄、临床症状 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患者均用软毛巾蘸以温水清洁皮肤糜烂面,之 后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创面以去除坏死脱落组织。创面干 燥后对照组局部均匀涂抹氧化锌软膏和5 mg氟美松,每天换 药2 ~ 3次。试验组使用3M皮肤保护膜,糜烂面积小的或单独 皮损使用棉棒剂型,顺时针方向均匀涂抹于创面,一般涂抹3 ~ 4层;多处或糜烂面积大者使用喷罐剂型,使用时喷嘴应距离皮 肤10 ~ 15 cm,然后均匀喷洒整个欲保护部位,72 h使用1次。 如果患者保护膜外尚需粘贴胶带、敷料等其他用品时.应在30 s 后保护膜完全干燥再行使用。由于揭除胶带等黏性物品会破 坏保护膜,每次更换胶带或敷料时需重新使用保护膜。
1.3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糜烂部位皮肤完全恢复正常,皮疹 消退。显效:皮肤潮红、皮疹范围明显缩小。无效:皮肤潮红、 皮疹等临床症状未见改善。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提高 于对照组的72.5%( P <0.05)。见表1。
2.2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 (1.8±1.0)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 9 ±2.8) d.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
2.32组患者创面感染情况比较 试验组创面感染率为 12.5% (5/40)明显降低对照组的45. 0% (18/40).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
3讨论
糜烂性皮肤病是由内因和外因协同作用导致的皮肤科常 见危重病症.患者病情变化快,症状重,病死率高,且易引起局部及全身感染[2]。临床上常规护理措施是用0. 9%氯化钠清洗创面后局部涂抹氧化锌软膏和糖皮质激素,二者可发挥收 敛、促修复及抗炎作用,从而保护皮肤创面。然而氧化锌软膏作为油性药膏,存在缺点:(1)涂抹用量不易控制。用量过少达 不到药效.过多则影响皮肤呼吸及代谢.不利于观察创面情况;(2)油性药膏护理时易沾染手及敷料等其他物品清除不便;(3)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效果也不甚理想。近年来.3M皮肤保护膜在糜烂等皮肤创面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保护膜主要成分是异丙醇、聚乙烯甲基丙烯酸丁 脂等,使用后在皮肤表面迅速形成保护层.具有良好的收敛、 止血及止痛作用。保护膜的使用具有以下优点:(1)保护膜可 直接涂抹或喷洒在皮肤创面,并迅速干燥发挥作用,降低了临 床护理工作量;(2)保护膜成分中的异丙醇具有防水作用,可有效阻隔创面与液体层接触,使得创面感染的几率极大减低;(3) 保护膜不含乙醇,不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患者感觉舒适,即使糜烂的创面也无痛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3 M皮肤保护膜处 理皮肤糜烂面后,患者总有效率显著增加(P < 0. 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及感染率显著降低(P <0.05),提示保护膜对 皮肤糜烂面的改善优于常规方法。虽然其价格高于氧化锌软 膏和糖皮质激素,但鉴于其治疗优势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 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冯素英.靳培英.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皮肤病的现状.中华皮肤 科杂志,2007,38: 396-398.
[2]周颖,姜昱,雷立清,等.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重症 皮肤病19例的体会.中国中医导报,2010,7: 137.
糜烂性皮肤病主要包括带状疱疹、天疱疮等症状重、病情 变化快的皮肤病,主要症状为患者皮肤出现红斑、糜烂、渗液、 皮疹等,创面极易诱发感染甚至出现败血症引起患者高病死 率[1]。这不仅加大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对临床护理工 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我科使用3M皮肤保护膜应用于糜烂 性皮肤病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于我科住院 的发生皮肤糜烂的各类皮肤病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 例;年龄24~81岁,中位年龄46.5岁。带状疱疹40例,天疱疮 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0例。将患者随机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性别比、年龄、临床症状 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患者均用软毛巾蘸以温水清洁皮肤糜烂面,之 后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创面以去除坏死脱落组织。创面干 燥后对照组局部均匀涂抹氧化锌软膏和5 mg氟美松,每天换 药2 ~ 3次。试验组使用3M皮肤保护膜,糜烂面积小的或单独 皮损使用棉棒剂型,顺时针方向均匀涂抹于创面,一般涂抹3 ~ 4层;多处或糜烂面积大者使用喷罐剂型,使用时喷嘴应距离皮 肤10 ~ 15 cm,然后均匀喷洒整个欲保护部位,72 h使用1次。 如果患者保护膜外尚需粘贴胶带、敷料等其他用品时.应在30 s 后保护膜完全干燥再行使用。由于揭除胶带等黏性物品会破 坏保护膜,每次更换胶带或敷料时需重新使用保护膜。
1.3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糜烂部位皮肤完全恢复正常,皮疹 消退。显效:皮肤潮红、皮疹范围明显缩小。无效:皮肤潮红、 皮疹等临床症状未见改善。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提高 于对照组的72.5%( P <0.05)。见表1。
2.2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 (1.8±1.0)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 9 ±2.8) d.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
2.32组患者创面感染情况比较 试验组创面感染率为 12.5% (5/40)明显降低对照组的45. 0% (18/40).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
3讨论
糜烂性皮肤病是由内因和外因协同作用导致的皮肤科常 见危重病症.患者病情变化快,症状重,病死率高,且易引起局部及全身感染[2]。临床上常规护理措施是用0. 9%氯化钠清洗创面后局部涂抹氧化锌软膏和糖皮质激素,二者可发挥收 敛、促修复及抗炎作用,从而保护皮肤创面。然而氧化锌软膏作为油性药膏,存在缺点:(1)涂抹用量不易控制。用量过少达 不到药效.过多则影响皮肤呼吸及代谢.不利于观察创面情况;(2)油性药膏护理时易沾染手及敷料等其他物品清除不便;(3)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效果也不甚理想。近年来.3M皮肤保护膜在糜烂等皮肤创面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保护膜主要成分是异丙醇、聚乙烯甲基丙烯酸丁 脂等,使用后在皮肤表面迅速形成保护层.具有良好的收敛、 止血及止痛作用。保护膜的使用具有以下优点:(1)保护膜可 直接涂抹或喷洒在皮肤创面,并迅速干燥发挥作用,降低了临 床护理工作量;(2)保护膜成分中的异丙醇具有防水作用,可有效阻隔创面与液体层接触,使得创面感染的几率极大减低;(3) 保护膜不含乙醇,不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患者感觉舒适,即使糜烂的创面也无痛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3 M皮肤保护膜处 理皮肤糜烂面后,患者总有效率显著增加(P < 0. 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及感染率显著降低(P <0.05),提示保护膜对 皮肤糜烂面的改善优于常规方法。虽然其价格高于氧化锌软 膏和糖皮质激素,但鉴于其治疗优势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 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冯素英.靳培英.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皮肤病的现状.中华皮肤 科杂志,2007,38: 396-398.
[2]周颖,姜昱,雷立清,等.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重症 皮肤病19例的体会.中国中医导报,2010,7: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