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普遍存在,给教学造成负面影响。不仅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及智能发展。因此,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以及有效策略的研究,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问题行为;产生原因;应对策略
“你上课说话,像乌鸦一样吵死了!”这也许是所有新入职老师的心声。许多新老师刚入职,会遇到许多学生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莫名其妙的就失败了。正如赫尔巴特所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课堂上,要灵活高效地运用策略,合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课堂问题行为
在课堂上常见嚼口香糖,随意的大声说话,随意走动,起哄吵闹,出怪声,做怪相,看课外书籍,传纸条,递东西,听MP3,哼唱小曲,顶撞老师,与同学打闹,睡觉,交头接耳,写其他学科作业,吃东西,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害怕老师提问,不敢回答等课堂问题行为,千差万别,种类繁多。扰乱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2.1 教师方面:
“我告诉你现在就做”,这样的教师倾向于独裁控制,认为自己的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不尊重学生,动辄打骂,体罚。学生的自尊心和归属感就会受到严重的侵害。而“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放任自流,不去管教,致使课堂成为一盘散沙,涣散班集体的人心,缺少凝聚力。这样的老师威信何在?无限度的纵容会让孩子迷失正确方向。更有不良风气尚存:教师不认真备课,教学内容枯燥,方法单一,缺乏活力,表达能力差,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能尽职尽责,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厌学,鄙视,捣乱。
2.2 学生方面:
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善于表达,与人交往甚少,孤僻寡言,倾向于躲避。而外向的孩子表现欲强烈,倾向于多动爱说话,精力旺盛,活动过度,冲动任性,往往出现叛逆的行为。学生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健康,如營养不良,发育迟缓等,也会引起孩子烦躁,情绪不稳。有的学生表现“另类”,是为了寻求他人的“关注”,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一旦他的愿望落空时,就会自暴自弃。
2.3 环境方面
2.3.1 家庭环境
俗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郝滨老师也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如果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长此以往孩子会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依赖、不能忍让;如果父母在处理问题时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惊恐不安,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如果父母喜欢唠叨数落、训斥打骂,孩子也会慢慢地形成性格缺陷。
2.3.2 学校环境
学校制度松散,班风、校风、学风极差,那么学生也会受到波及,变得学习动机不强,偷懒消极,不思进取;如果课堂气氛恶劣,学生的情绪就会不高涨,无精打采,浑浑噩噩的,从而增加问题行为的发生概率;色调较暗的教室布置也会让学生焦虑;噪音不断,也会令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
2.3.3 社会环境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社会上传播的信息并非都是积极向上的,也有庸俗低级的内容,非健康文化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不难想象,现在的学生穿着实在太暴露、太随意,粗暴、谩骂的言行举止也不符合做学生的标准,所谈论的话题也是聊明星、时尚、爱情等,面对这些,不得不引人深思。为了使学生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应该加强社会监督,净化成长的社会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3、有效策略
3.1 防患于未然
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孩子明确“常规”:什么行为是好的,可以被接受;什么行为是不好的,不可以被接受,可以减轻问题发生的机率。还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安排座位,通过“舞台情境“使问题学生坐到一个”恰当“的地方:可以单独坐一排,无人搭理他;或是坐在两个好同学的中间,榜样感染他;或是最前排,时刻在老师视线范围内。这种预防策略就是要把不良行为消灭于萌芽之中。
3.2 “对症下药“
由于问题行为性质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措施制止,如非语言的干涉,语言的暗示和“我信息“.
3.2.1 非语言的干涉:
教师利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肢体动作对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信号暗示。如果问题行为很小又没有破坏性,不是“问题”的问题,可以采取忽视,”放任法“,或给他一个’眼神”,暗示他集中精力学习。无须小题大做,教师要宽容大度。如果在看课外书,或玩游戏,可以直接拿走东西。如果在交头接耳,可以轻轻地将手指放在讲话学生的嘴边,提醒他要安静地听。
3.2.2 语言的暗示:
使用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语言对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提供暗示。如果学生在上课时对着窗外发呆,可以当即提问他,“请你来回答……“如果学生在书桌上写字刻划,可以说“桌面原是那样的整洁干净,经你的伤害,它变得惨不忍睹,很伤心,换位思考下,如果你的身上被人乱涂乱画,你会是怎样的感受?“。如果学生分心了,变成了“思想者”,可以提高讲课的声音或加重语气,也可旁敲侧击“个别同学刚才恐怕没听仔细听课吧”。
3.2.3“我信息“:
向学生传递教师对问题的情境感受,进行平等的交流。如果学生在教室后面嬉戏打闹时,可以对他说:”你没有认真听课,也影响了其他同学,这让我很难过“。如果在抄袭别人的作业时,可以说“自己的事自己做,而你却不相信自己,我为你感到惭愧“。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借题发挥法“、”表扬法““正面批评”等策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个别不求上进、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按照校纪校规进行”处罚“。无论学生的错误是恶意还是善意的,教师一定要和蔼可亲,用负责的态度和诚挚的爱心规劝学生,使得云开雾散。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行为的原因,运用应对策略,且行且思,打造高效课堂。在新型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生成建设性课堂,构建轻松活泼和谐的师生关系。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每个环节都要做好、做扎实,使课堂教学绽放别样的光彩。
【关键词】问题行为;产生原因;应对策略
“你上课说话,像乌鸦一样吵死了!”这也许是所有新入职老师的心声。许多新老师刚入职,会遇到许多学生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莫名其妙的就失败了。正如赫尔巴特所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课堂上,要灵活高效地运用策略,合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课堂问题行为
在课堂上常见嚼口香糖,随意的大声说话,随意走动,起哄吵闹,出怪声,做怪相,看课外书籍,传纸条,递东西,听MP3,哼唱小曲,顶撞老师,与同学打闹,睡觉,交头接耳,写其他学科作业,吃东西,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害怕老师提问,不敢回答等课堂问题行为,千差万别,种类繁多。扰乱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2.1 教师方面:
“我告诉你现在就做”,这样的教师倾向于独裁控制,认为自己的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不尊重学生,动辄打骂,体罚。学生的自尊心和归属感就会受到严重的侵害。而“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放任自流,不去管教,致使课堂成为一盘散沙,涣散班集体的人心,缺少凝聚力。这样的老师威信何在?无限度的纵容会让孩子迷失正确方向。更有不良风气尚存:教师不认真备课,教学内容枯燥,方法单一,缺乏活力,表达能力差,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能尽职尽责,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厌学,鄙视,捣乱。
2.2 学生方面:
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善于表达,与人交往甚少,孤僻寡言,倾向于躲避。而外向的孩子表现欲强烈,倾向于多动爱说话,精力旺盛,活动过度,冲动任性,往往出现叛逆的行为。学生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健康,如營养不良,发育迟缓等,也会引起孩子烦躁,情绪不稳。有的学生表现“另类”,是为了寻求他人的“关注”,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一旦他的愿望落空时,就会自暴自弃。
2.3 环境方面
2.3.1 家庭环境
俗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郝滨老师也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如果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长此以往孩子会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依赖、不能忍让;如果父母在处理问题时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惊恐不安,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如果父母喜欢唠叨数落、训斥打骂,孩子也会慢慢地形成性格缺陷。
2.3.2 学校环境
学校制度松散,班风、校风、学风极差,那么学生也会受到波及,变得学习动机不强,偷懒消极,不思进取;如果课堂气氛恶劣,学生的情绪就会不高涨,无精打采,浑浑噩噩的,从而增加问题行为的发生概率;色调较暗的教室布置也会让学生焦虑;噪音不断,也会令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
2.3.3 社会环境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社会上传播的信息并非都是积极向上的,也有庸俗低级的内容,非健康文化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不难想象,现在的学生穿着实在太暴露、太随意,粗暴、谩骂的言行举止也不符合做学生的标准,所谈论的话题也是聊明星、时尚、爱情等,面对这些,不得不引人深思。为了使学生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应该加强社会监督,净化成长的社会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3、有效策略
3.1 防患于未然
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孩子明确“常规”:什么行为是好的,可以被接受;什么行为是不好的,不可以被接受,可以减轻问题发生的机率。还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安排座位,通过“舞台情境“使问题学生坐到一个”恰当“的地方:可以单独坐一排,无人搭理他;或是坐在两个好同学的中间,榜样感染他;或是最前排,时刻在老师视线范围内。这种预防策略就是要把不良行为消灭于萌芽之中。
3.2 “对症下药“
由于问题行为性质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措施制止,如非语言的干涉,语言的暗示和“我信息“.
3.2.1 非语言的干涉:
教师利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肢体动作对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信号暗示。如果问题行为很小又没有破坏性,不是“问题”的问题,可以采取忽视,”放任法“,或给他一个’眼神”,暗示他集中精力学习。无须小题大做,教师要宽容大度。如果在看课外书,或玩游戏,可以直接拿走东西。如果在交头接耳,可以轻轻地将手指放在讲话学生的嘴边,提醒他要安静地听。
3.2.2 语言的暗示:
使用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语言对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提供暗示。如果学生在上课时对着窗外发呆,可以当即提问他,“请你来回答……“如果学生在书桌上写字刻划,可以说“桌面原是那样的整洁干净,经你的伤害,它变得惨不忍睹,很伤心,换位思考下,如果你的身上被人乱涂乱画,你会是怎样的感受?“。如果学生分心了,变成了“思想者”,可以提高讲课的声音或加重语气,也可旁敲侧击“个别同学刚才恐怕没听仔细听课吧”。
3.2.3“我信息“:
向学生传递教师对问题的情境感受,进行平等的交流。如果学生在教室后面嬉戏打闹时,可以对他说:”你没有认真听课,也影响了其他同学,这让我很难过“。如果在抄袭别人的作业时,可以说“自己的事自己做,而你却不相信自己,我为你感到惭愧“。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借题发挥法“、”表扬法““正面批评”等策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个别不求上进、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按照校纪校规进行”处罚“。无论学生的错误是恶意还是善意的,教师一定要和蔼可亲,用负责的态度和诚挚的爱心规劝学生,使得云开雾散。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行为的原因,运用应对策略,且行且思,打造高效课堂。在新型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生成建设性课堂,构建轻松活泼和谐的师生关系。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每个环节都要做好、做扎实,使课堂教学绽放别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