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的认可,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个体生命早期的发展状况对人一生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关键字】:感恩 关爱 快乐
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能从身边的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其次,感恩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贴近,更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孩子天真、纯洁,对爱有天生的需求,对善、美有本能的向往,从小培养一种关注他人的能力,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将有助今后形成对他人较高的关怀取向。
一、如何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要引导孩子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1、开展感恩活动,将感恩情结转化为感恩行动。
(1)利用节庆活动,开展集体"感恩"活动。
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感恩节"......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母亲节"时让幼儿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制作一些想送给妈妈的礼物,并且节后进行分享,活动中,请小朋友表演节目等,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内心被融化。
(2)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
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例如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环境创设,在主题中有个音乐活动--歌曲《我的好妈妈》,歌曲体现了妈妈辛苦工作一天的辛劳,宝宝为妈妈的辛劳能做的事情,歌曲中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的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
二、一日各项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
1、 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在晨间谈话中,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我为XX做什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
2、在教学中开展。可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
3、在游戏中开展。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
4、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5、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例如主题活动《秋天》的环境创设,秋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万物逐渐萧条。在主题中有个音乐活动--歌曲《小树叶》,歌曲的第一段体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的恐惧,而第二段的转折非常迅速,小树叶勇敢地对妈妈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对我们成人来说,花开花落,非常自然的现象。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会想小树叶真可怜,一个冬天都见不到妈妈,要不然会害怕呢?我们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将散文《落叶》的部分内容与歌曲相结合,给歌曲中间添加了一段,将歌曲的情绪很自然的作了调整。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妈妈呢?"小树叶飘飘,飘呀飘呀飘,飘到了妈妈的脚下,抱呀抱呀抱成一团,温暖树妈妈"。改编后的歌曲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的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
三、以身作则,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迟钝",传统的德育说教是不够的,我们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
1、 良好的家庭氛围,影响幼儿的"感恩"意识。
在家中可以很轻松的创设感恩的氛围,在有意无意中,家人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在心里,印在脑袋之中。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视上一句"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广告词深深地感动,可以说家庭是孩子们第一个学校,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所以自己在得到帮助时,真诚的说声"谢谢",不时的拥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感谢他们的付出,虽然看似不经意的事,但都充满您对家人的"爱",而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幼儿慢慢的感受、接触这些关心的话语、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2、教师的言谈举止,影响幼儿感恩行动
德育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做到的,必须自己做好榜样作用。如:在教育幼儿讲文明、讲礼貌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幼儿有礼貌,幼儿问教师好,教师必须用亲切的语气回答"小朋友好"!遇见生疏人或参观的家长,教师应热情与之交谈、打招呼,无形之中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幼儿感恩教育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感恩教育要让幼儿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生命的延续;没有朋友,世界就会处于孤独和寂寞之中。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关键字】:感恩 关爱 快乐
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能从身边的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其次,感恩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贴近,更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孩子天真、纯洁,对爱有天生的需求,对善、美有本能的向往,从小培养一种关注他人的能力,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将有助今后形成对他人较高的关怀取向。
一、如何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要引导孩子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1、开展感恩活动,将感恩情结转化为感恩行动。
(1)利用节庆活动,开展集体"感恩"活动。
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感恩节"......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母亲节"时让幼儿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制作一些想送给妈妈的礼物,并且节后进行分享,活动中,请小朋友表演节目等,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内心被融化。
(2)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
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例如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环境创设,在主题中有个音乐活动--歌曲《我的好妈妈》,歌曲体现了妈妈辛苦工作一天的辛劳,宝宝为妈妈的辛劳能做的事情,歌曲中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的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
二、一日各项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
1、 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在晨间谈话中,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我为XX做什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
2、在教学中开展。可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
3、在游戏中开展。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
4、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5、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例如主题活动《秋天》的环境创设,秋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万物逐渐萧条。在主题中有个音乐活动--歌曲《小树叶》,歌曲的第一段体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的恐惧,而第二段的转折非常迅速,小树叶勇敢地对妈妈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对我们成人来说,花开花落,非常自然的现象。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会想小树叶真可怜,一个冬天都见不到妈妈,要不然会害怕呢?我们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将散文《落叶》的部分内容与歌曲相结合,给歌曲中间添加了一段,将歌曲的情绪很自然的作了调整。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妈妈呢?"小树叶飘飘,飘呀飘呀飘,飘到了妈妈的脚下,抱呀抱呀抱成一团,温暖树妈妈"。改编后的歌曲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的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
三、以身作则,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迟钝",传统的德育说教是不够的,我们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
1、 良好的家庭氛围,影响幼儿的"感恩"意识。
在家中可以很轻松的创设感恩的氛围,在有意无意中,家人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在心里,印在脑袋之中。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视上一句"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广告词深深地感动,可以说家庭是孩子们第一个学校,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所以自己在得到帮助时,真诚的说声"谢谢",不时的拥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感谢他们的付出,虽然看似不经意的事,但都充满您对家人的"爱",而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幼儿慢慢的感受、接触这些关心的话语、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2、教师的言谈举止,影响幼儿感恩行动
德育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做到的,必须自己做好榜样作用。如:在教育幼儿讲文明、讲礼貌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幼儿有礼貌,幼儿问教师好,教师必须用亲切的语气回答"小朋友好"!遇见生疏人或参观的家长,教师应热情与之交谈、打招呼,无形之中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幼儿感恩教育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感恩教育要让幼儿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生命的延续;没有朋友,世界就会处于孤独和寂寞之中。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