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语言交际行为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jyky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际交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语言行为,二是非语言行为。非语言交际主要包括身势语、副语言、客体语等,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学科,其在社会各领域发展中越发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以跨文化商务谈判为例论述非语言交际的主要功能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 商务谈判 跨文化交际
  一、非语言交际概述
  非语言行为是一种非文字语言交际手段,是除语言行为之外,交际者运用身体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对方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一切表现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面对面的人际沟通中,半数以上的信息交流是借由无声的非语言交际来实现的。非语言交际主要包括身势语、副语言、客体语等。非语言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这门复杂有趣的无声语言,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有益的社交信息,特别是在跨文化商务谈判活动中。
  二、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非语言交际
  在跨国商务活动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非语言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大于语言行为。因此,在跨文化背景下开展商务活动应正确理解非语言行为所传达的隐含信息,体味其中的“不可言传”,以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1.身势语。身势语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博德斯特尔提出的:人的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肌的动作、器官都可以表达和交流信息、感情、态度——身体即信息。身势语包括社交距离、目光、手势、身体姿势、表情等若干方面。空间距离是身势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在商务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交际双方之间的距离不仅体现双方的关系和心理状态,而且也能反映其民族和文化特征。这里所说的“空间”不是物理学上的概念,而是社会学上的概念。不同民族与不同文化群体对同一空间距离有着不同的理解。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E. T. Hall的研究,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1)公共距离:一般为360-750cm,是公开演讲、作报告时演讲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2)社交距离: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正式场合。一般在工作和社交聚会时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120-360cm)。(3)个人距离:指人际交往中双方手部能够触碰到的距离,一般为45-120cm。在这一范围内,人们可以完成握手等动作。(4)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间隔最小的距离,一般小于45cm。适用于关系密切的人际交往,如夫妻、父母子女和极要好的朋友之间。
  在商务谈判活动中,不仅要注意根据谈判对象的文化背景合理掌控社交距离,而且要注意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头部和腿部姿势的变化以深入了解谈判进程是否顺利。据心理学家分析,腿和双脚的姿势会透露更丰富、更真实的信息。两腿交叉的坐姿是一种符号性的自我保护动作,传达出紧张、焦虑和戒备的情绪,希望通过扩大身体与自身碰触的面积来进行自我激励。当谈判双方已建立较为和谐友善的谈话关系时,会呈现出双腿弯曲,大腿成八字形,双足放松的姿势。所以在商务交际中,如果对方双腿保持交叉姿势,那就表明他对别人的建议可能持否定态度,而且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些不感兴趣。这时最好不要要求对方立刻做出決定,可先试着改变谈话氛围,等对方的身体姿势较为开放时再进行劝说,这样可以使商务活动的成功几率高很多。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对眼神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和美国人或一些英语国家的人士交流时,他们通常会一直注视着你以表明他对你的谈话内容很感兴趣以及对你的尊重。但若与中国或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时,对方一般不会一直注视着你,这是他们向你表示敬意的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眼神的不同含义,既要解读对方眼神所传递的信息,同时也需要用自己的眼神给予对方回应。
  2.副语言。副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通过人体及其附属物的某一部分形态及其变化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辅助性的非言语符号系统,也包括语言的伴随性声音和功能性发音等类语言样态。在商务谈判活动中,人们倾向于把语速过快或说话结结巴巴视为是缺乏自信或言不由衷的表现。相反,把说话声音洪亮、语速适中的人视为地位较高、成熟稳重的人。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某些副语言具有相同释义,而有些则存在很大差异。在东西方跨文化商务谈判中,沉默起着决定成败的作用。西方人认为无论谈判进展得是否顺利都要给予有声的回应,最忌讳沉默不语。而在与东方人社交谈判时,适当的沉默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认真思考问题,对此次谈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且会肯定其所传达的意义是一种超越语言的无声力量。所以在进行跨文化商务交流时,要充分考虑到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准确把握副语言所传达的隐晦含义并适时作出反应,以达到促进商务沟通的进一步开展。
  三、正确认识非语言行为
  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脱离了非语言行为的协作,语言所表述的内容将是贫乏的、孤立的,是会阻碍交际顺利开展的。由此可见,正确有效地认识并运用非语言行为有助于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透视他人真情实感,减少或避免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不必要矛盾,达到预期的谈判目的,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华.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安徽大学学报,2002(6).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全国职业学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比较薄弱,学校对英语师资的配备不够强,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形式陈旧,教学改革较难推进。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逐步组织推广,对英语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职业学校应当主动适应英语技能竞赛对职业英语教学的新要求、新期待,转变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相应调整教材内容,改革英语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技
【摘要】高职英语课程经历了知识传授型、应试教育型、技能培养型等多种定位方式,但均未较好地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本文尝试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角度,将高职英语课程定位为“工具—人文型课程”,尝试不断创新高职英语课堂,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工具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高职英语课程 再定位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市场国际化也在相应的不断加深,为了能更好的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使边贸产品更具竞争力,高质量的英文翻译尤其重要。但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和失误。本文以黑龙江省边贸交易中的特产翻译为例,探讨错误和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实用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边贸交易 特产翻译  一、当前黑龙江省特产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特产即为某地特有
【摘要】零课时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础上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零课时”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探讨了内地高校已经实行的零课时教学法的各类经验,寻找适合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零课时”教学法。  【关键词】零课时 自主学习 少数民族地区  【Abstract】Zero-Class-Hour English taching me
【摘要】英语写作是语言输出技能在综合运用方面最显著的体现,也是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语言基础薄弱的初中生在写作中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客观反映,也是教学改进的突破口。本文试图从错误分析理论的角度,对错误加以类型化分析并剖析其出现原因,同时阐述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写作中所犯的错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错误分析;初中学生;英语写作  【
【摘要】莎士比亚是西方历史上杰出的戏剧家,一生创作剧本无数,四大喜剧、四大悲剧举世闻名。其中《哈姆雷特》就是一部典型的莎士比亞式悲剧,带有浓厚的莎士比亚语言风格。对于英语学习者或语言文学爱好者而言,莎翁的作品都是经典必读物。本文以《哈姆雷特》剧本为素材,从剧本中的人物内心独白出发探析品味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色,供莎士比亚爱好者品读。  【关键词】《哈姆雷特》;独白;莎士比亚;语言风格  【作者简介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新疆某高校翻译硕士口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口译课程设置特色不突出,基础性课程缺失,学生翻译水平评定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开设地域文化口译课程,增设基础性课程以及推广翻译类证书等建议,旨在为地方高校翻译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口译 课程设置 本土化研究  2015年新疆被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摘要】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入手,简要分析了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核心素养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何蓓,杭州求是高级中学。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培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世界各国都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为人才培育谋求新的出路。高中英语作为重要的语言工具
【摘要】 教师的个性特长应用在初中英语教育中能吸引学生,提高教师个人魅力,辅助教育教学工作,改善教学效果。本文以《仁爱英语》教学为例探讨了教师的个性特长应用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师的个性特长应用原则,让教师的个性特长成为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关键词】个性特长;实践研究;应用原则  【作者简介】魏雅琴(1977.05-),女,汉族,福建宁德古田人,古田县第七中学,中学一级 ,本科,研
【摘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基本方向,规定了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具有鲜明的导向价值。2012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导游是旅游业的灵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这就要求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