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激发热爱祖国古典文学的好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试着了解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各自的性格特点。
2、能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出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3、在感受文章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我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四、说教法
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样教才会有效呢?通过实践、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方法定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3.采用PPT演示法教学。实物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变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五、说学法: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激情课件出示:张飞吃豆芽——关公面前耍大刀—— 让学生试着猜猜后半部分。并说说几条歇后语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是和《三国演义》有关的)这时我进行导语:《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和《红楼梦》《西游记》《水游传》并称四大名著,长期以来,不仅其人物和故事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生活中,还产生了许多三国歇后语、三国成语、对联等。大家喜欢三国故事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草船借箭》就是其中的精彩片段之一(出示课题)。从生活出发,从原著出发,使课文的教学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自然引入,又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导学
1、學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让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写下来。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相互正音。然后,再交流自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3、分析课文:
(1)为了使学生避免由于思维的过于分散 ,影响了对文章的体会。我根据“设疑、解疑、理解重点、体会情感”的脉路分析课文内容,根据课件中出示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朗读课文。
(2)从重点段入手,加强字、词、句的训练: 避免面面俱到,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投出影像资料:(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排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在学生研读时,结合课件所展现的雾中借箭情景,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借箭的过程,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更能体现出多媒体资源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三)实践性作业
1、有借必有还,“借”的箭到底有没有还,怎样还的?欲知后事如何,请利用课外时间读《三国》故事或原著。
2、收集有关《三国》的人物卡片、成语、歇后语、对联等。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寻找生活中的《三国》”主题活动,体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三国”文化 。
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产生了高度的兴趣,这一兴趣导致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就是语文教学进一步拓展的有效契机,也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更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魁力、唤起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良方”。
七、说效果预策
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學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的同时,再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示,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以上是我对教学《草船借箭》的一些设想。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激发热爱祖国古典文学的好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试着了解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各自的性格特点。
2、能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出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3、在感受文章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我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四、说教法
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样教才会有效呢?通过实践、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方法定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3.采用PPT演示法教学。实物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变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五、说学法: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激情课件出示:张飞吃豆芽——关公面前耍大刀—— 让学生试着猜猜后半部分。并说说几条歇后语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是和《三国演义》有关的)这时我进行导语:《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和《红楼梦》《西游记》《水游传》并称四大名著,长期以来,不仅其人物和故事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生活中,还产生了许多三国歇后语、三国成语、对联等。大家喜欢三国故事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草船借箭》就是其中的精彩片段之一(出示课题)。从生活出发,从原著出发,使课文的教学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自然引入,又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导学
1、學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让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写下来。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相互正音。然后,再交流自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3、分析课文:
(1)为了使学生避免由于思维的过于分散 ,影响了对文章的体会。我根据“设疑、解疑、理解重点、体会情感”的脉路分析课文内容,根据课件中出示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朗读课文。
(2)从重点段入手,加强字、词、句的训练: 避免面面俱到,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投出影像资料:(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排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在学生研读时,结合课件所展现的雾中借箭情景,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借箭的过程,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更能体现出多媒体资源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三)实践性作业
1、有借必有还,“借”的箭到底有没有还,怎样还的?欲知后事如何,请利用课外时间读《三国》故事或原著。
2、收集有关《三国》的人物卡片、成语、歇后语、对联等。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寻找生活中的《三国》”主题活动,体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三国”文化 。
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产生了高度的兴趣,这一兴趣导致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就是语文教学进一步拓展的有效契机,也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更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魁力、唤起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良方”。
七、说效果预策
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學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的同时,再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示,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以上是我对教学《草船借箭》的一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