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否喜欢学习,不仅仅在于老师讲解多么的细致到位,解题方法是否简单,除此之外,老师是否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由此学会学习迁移。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决定了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此,老师的教学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要通读并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写意图,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要一味的害怕学生不理解知识。教材上的知识是死物,而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迁移才是我们“用教材教”的目的。
  关键词:到位;分层;主动
  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灌进去的,学生的能力也是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这是主体教育思想的主要方面,而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普遍存在的最大毛病,恰恰就是强行灌输。这就是部分老师对“教材”没有理解清楚。“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的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的主要媒介信息,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我认为教材仅仅是我们教学的媒介,而不是目的,如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多教,不随便教,延伸有道
  “用教材教”不是把知识无限延伸,延伸也要适可,适时。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此,老师要想学生理解到位,必须建立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否则就是越位,即超过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就成了“注入式”教學了。
  比如在教学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时候,有老师在总结了“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的结论后,又延伸了一个问题:“如果反过来说,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这句话正确吗?”“显然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因为数轴上的点还可以表示无理数。”老师是自问自答,学生是否理解,老师根本不关注。其实这个延伸的问题本节课老师可以不设计,因为,学生根本不知道“无理数”的概念,这已经超出了学生的已有的认知水平。
  再如,在教完苏科版七上第二章的第三节“绝对值与相反数”的内容后,有老师针对书上给出的结论:“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零。”老师为了更简洁的向学生表明这个结论,于是就利用了字母来表示这个结论为:
  a (a>0)
  0 (a=0)
  -a (a<0)
  雖然这个式子看起来简洁,但是学生却很难理解,首先,用字母表示数,是由形象向具象的一次飞跃,虽然学生在小学接触到一些用字母来表示一些数量,如用字母来表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面积计算公式:如(1)a+b=b+a(2)ab=ba(3)(a+b)c
  =ac+bc(4)s= 等,但是这些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阶梯只有一
  个,即将具体的数字变为字母,坡度较大,学生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而上面的用字母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本身之间的关系,其间的思维阶梯就不止一个了,而是两到三个,属于思维的三次飞跃,如,用字母a来表示任一个数,这是第一个阶梯,用字母a来表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属于思维的第二个阶梯,用-a来表示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这属于思维的第三个阶梯,并且一个阶梯比一个阶梯更具抽象性,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的困难,因为,这远远超出刚入学的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超出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为在第三章教材才安排用字母表示数,在九上学习了二次根式以后,才出现上面的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的形式,这样写形式上确实简单,但是学生肯定是一知半解。
  所以,老师要想教会学生学会衍生、概括知识,首先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严格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来指导,不得超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二、通读,透读并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写意图---不越级教,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教材是我们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载体,教材内容编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我们毋庸置疑的,它的编写不但遵循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还紧遵国家的教学大纲,因此熟悉教材的编写意图,新、老版教材的差异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的准绳,更是我们在教学中去实现教材的编写目标,把要教会学生的东西领会到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基本不要去用后面的知识来解决前面的问题。
  例如,刚学完乘方内容后,在计算42×43或者计算 时候,个别老师会指导学生利用同底数幂的乘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实际应该由计算的表面运算得出结果去归纳猜想此类运算的法则)虽然学生也能够接受,并且这样计算也更简洁,但是对于刚接触乘方的初一学生来说,容易产生混乱,不符合知识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充分的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发展区”认知原理
  华罗庚说:“数学不是听懂的,也不是看懂的,而是做懂的。”意思是说,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有些老师非要把知识点掰开揉碎再“喂“给学生,这让许多学生在听课时几乎用不着主动思考,于是就出现了注意力涣散、感到无聊和厌倦的现象。那么老师在教学中怎样改变现状?
  1.抓课前预习,促学生主动学习---想要用教材教,先用教材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更为了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指导,需要加大学生预习的力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在教学中坚决做到教师“三不讲”原则,即“学生会做的坚决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坚决不讲;超出教学大纲的坚决不讲。“并且硬性规定了老师讲解的时间,并以此作为评价一堂好课的一个标准,即老师整节课讲解指导的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其间必须有学生对预习内容讨论交流的过程,这样就让老师从学生的讨论之中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本节课的指导定好基点。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的第一课时,在引入新课后,我让学生小组检查前一天的预习练习完成的情况,并小组内或者小组间交流,解决不理解的问题,如果小组间也解决不了的就提出從而作为老师重点指导的内容。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交流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5)3与-53他们的底数,指数、幂一样吗?他们有什么不同?”而这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都是一样的重难点,但是它出现的方式不同,学生自己发现了学习中的难点,那么他在听课的时候就特别的用心,并且整个听课的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思考的过程,而老师的指导也是有效而到位的。
  2.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人人都能学有所成
  部分老师喜欢进行全班辅导,虽然老师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却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特别是对学优生和学困生,因此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前提。
  分層教学要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比如在问题的设计中,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都可以从展示中获得成就感,在练习的编制中,采用分层标志,并且规定学优生必须完成。鼓励学困生争取完成,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例如,我这样处理七上第二章复习练习中的道拓展题:“已知: =3, 且xy<0,求 的值。”这是一道考察学生运用分类思想解决问题的综合题,学生不但要有相应的基础知识,更要有分类的思想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把这道题的分值定为10分,根据题目的特点规定为10个得分点,并对学生说,“你能得到4分你就是一名合格生,你能达到6分,你就是一名优秀生,如果你得到了10分,你就是一名特优生。”这样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点,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学困生即使不能得到6分、10分,但是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4分,因此也没有挫败感。这样分层教学就有利于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老师在提问或者批改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有效指导,这样就可以使学优生愈来愈优,学困生也能牢固的掌握基本知识。
  3.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授之以渔而不能越俎代庖
  我们课堂教学“三不讲”原则之一就是,“学生会的坚决不讲。”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一定要是学生模糊不理解的地方。不能一讲到底满堂灌,更不能越俎代庖。
  在探究一些规律题目的时候,因为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要给足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寻找到正确的规律的。
  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如图,图1需4根火柴,图2需____根火柴,
  图3需____根火柴,……图 需____根火柴。
  学生在充分思考讨论交流后,在回答“图 需____根火柴。”这个问题时候,给出了多种答案:有的学生说,“可以先搭一根,然后三根三根的搭,这样就得到了图 需(3n+1)根火柴;还有的同学说,“可以四根四根的搭,然后再减去重复搭的根数,这样就得到了图 需4n-(n-1)根火柴。”……听到这儿,有谁还会怀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肯定比老师抱着讲的效果要好。即使遇到学生思维个别卡住的地方,老师只要轻轻点拨,学生就会立即云开雾散,因为此刻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活跃的,那么教材的知识教到位了,学生的“三维目标”也都达成了。
  以上就是我对“用教材教”的问题粗浅的想法和看法。我想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五严”的进一步深入,老师要教的东西还在不断改变以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我们也在探索的路上继续求真务实。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
其他文献
Abstract:Nouns modified by several adjectives is common in English.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es and COCA findings, this paper aims to illustrate the linear order of adjective modifiers from a
期刊
摘要:本论文以教学王安石名文《游褒禅山记》为例,探讨了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即深度挖掘教材潜力,用够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力争课文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文言文;教材;例子;一箭N雕  《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培養学生阅读浅易文言诗文的能力,文言阅读能力的培养依托的是教材,所以文言文教学必须立足教材,建构知识系统,充分发挥教材的辐射能力,要像“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力争“一箭得N雕
期刊
以核心素养推动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潮。但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中国并不能照搬西方的课程体系,而只能是借鉴学习。中国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  2016年9月13日,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课题组探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
期刊
摘要:幼儿教育是教育体制中最为基础的教育,具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并且已经受到全球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及现状展开探讨,分析了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为学前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为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幼儿教育;问题;价值意义;对策  幼儿园是我们接受正式教育的起点,从此开始我们对一个人的正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道德底线等方面的教
期刊
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初中化学教师要实施教学创新,必须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只有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学生才会逐步形成创新思维的良好品格,才能成为适应时代要求、勇于开拓、善于创造的新世纪人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使用風趣语言。  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
期刊
摘要:传统的小学足球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上的空洞、课堂气氛的枯燥、师生之间关系不和睦等问题,为此,对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小学足球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从快乐教学3个主要的内容对小学足球教学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随着快乐教学的不断深入,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全面促进了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快乐教学;小学足球;应用  中图分类号: G843 文献标
期刊
摘要: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对高效课堂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从情境创设的角度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情境创设方法,并结合新课程理念和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了情境创设的策略及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教学情境创设  知识不是用来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也只是信息,只有在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后主动消化吸收才能产生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
期刊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书本,图片,音频,视频,投屏,幻灯片,计算机以及等等的技术,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把他们综合起来,在教学中即可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将学生头脑中的抽象思维想法具象为多媒体所展现
期刊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教育行业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并明确指出,在学习数学科目的过程中,不应仅局限在接受、记忆以及模仿与练习等层面,同样也需要学会自主探索与动手实践等多种能力。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应以多样化的形式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其创新意识。而探究式教学不仅是数学教学中的新型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关键理念。通过数学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
期刊
摘要:2011年,中國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皮影艺术用它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本文从文化传承、艺术教育课程完善和学生自身发展等角度论述了将皮影艺术引进中小学课堂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拓展中小学艺术课程内容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对社会主义生态美育精神的充分体现。  关键词:皮影;艺术教育;中小学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