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号权的法律保护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商号和商标都是经营者商誉的载体,它们与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它们的区别功能便于公众作出消费选择,代表高品质保证的商标和商号在消费者选择商品或服务时会起到重要的指向作用,信誉较好的商号和商标蕴涵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市场回报,因此,某些经营者就将他人已注册的商标或商号登记注册为自己的商号或商标,以图借他人的商誉谋取自己的利益,于此便在商号权与商标权之间产生了冲突。
  关键词:商号;商号权;商标权
  
  商号权与商标权的权利冲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先登记的商号权与在后登记的商标权之间的冲突,即将他人已经享有商号权的文字作为商标加以注册,从而产生的权利冲突。如1954年建厂的“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的商号“张小泉”与1997年被认定了驰名商标的“杭州张小泉剪刀厂”的“张小泉”商标之间发生的冲突即属于这种情况。[1]二是在先注册的商标权与在后注册的商号权之间的权利冲突,即将他人已经享有商标权的文字登记为商号,从而产生的商标权与商号权之间的冲突。
  
  一、在先登记商号的“在先权”问题
  在商号和商号冲突时,我国法律体现了“在先权”的有关原则,但在处理在先登记的商号权与在后登记的商标权之间的冲突时,我国法律没有当然地赋予商号“在先权”地位。
  (一)我国商标法没有当然地赋予商号“在先权”地位
  我国1993年修订的《商标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撤销该注册商标”。《商标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具体界定了所谓的欺骗手段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其中包括“侵犯他人合法的在先权利进行注册”。有学者认为此处的在先权利包括了他人合法的在先商号权。[2]但更多学者认为,这是在法律尚欠完善的情况下,确权部门从实际出发,以此来对应突出矛盾,虽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商标评审实践中多以外观设计专利权、著作权为在先权,而以企业名称中的字号权作为在先权的实践仅作为特殊情况并以反不正当竞争的角度加以处理。”[3]“目前评审实践的作法是:字号权基本上不被列入‘在先权’范围,一般不具阻止在后商标注册的效力。”[4]2001年10月27日第二次修订的《商标法》仍持相同观点。由此可见,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商号尚未取得阻止商标注册的在先权地位。
  (二)企业登记制度没有赋予商号“在先权”地位
  1、企业登记效力的角度。台湾刘清波先生认为:“商业名称,一经登记,商业主体即取得专用权,并发生以下效力:创设之效力,排他之效力和救济之效力。”[5]郭宗雄先生也持该观点。[6]从台湾学者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企业登记效力的角度看,登记仅仅赋予商号作为商事主体的标识使用的效力,它仅可以排斥他人在一定条件下为同一商号之登记。但登记并没有赋予商号作为商品或服务标识使用的效力,更没有赋予商号“排斥他人以与之相同或近似的标志注册为商标”的“在先权”效力。因此商号并不因其登记而当然地享有“在先权”地位。
  2、企业登记形式审查的角度。为使申请人能够依其意愿尽快开展营业活动,一般而言,商号登记通常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于商号是否类似,主管机关也仅作书面上的形式审查,而不进行实质审查。比较而言,商标注册的审查程序就要严格得多,所花时间也要长得多。商标主管机关不但要就商标相同或近似问题进行实质审查,而且还要将审查合格的商标予以公告,以便给社会公众及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异议的机会。“因此能否将之用于商号与公司名称登记之外,而禁止他人以与之相同或类似的标志申请为商标注册,亦同样令人感到怀疑”。[7]由此可见,商号登记只经过形式审查,程序简单,不足以对抗在后的商标注册。
  
  二、在先注册商标不能禁止商号的合理使用
  对于商号权与商标权的权利的第二种形式,即在先注册的商标与在后注册的商号之间的权利冲突时,我们在强调对商标保护的同时,也应注意不能超越合理的权利范围。
  (一)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无论是国际条约还是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国内立法,均把善意使用自己企业名称的行为认定为是一种商号合理使用行为。例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十九条规定:“商标注册不给其商标注册所有人以权利阻止第三人善意使用他们的名称……只要这种使用局限于仅用来进行辨别或提供情况,并且在商品或服务来源上不会使公众误认的。”《欧洲共同体商标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共同体商标所有人无权制止第三方在贸易过程中使用:(a)其自己的名称或地址……只要上述使用符合工商业务中的诚实惯例。”《台湾商标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凡以善意且合理使用之方法,表示自己之姓名、名称……非作为商标使用者,不受他人商标专用权之效力所拘束。”《加拿大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也明确规定,商标注册人不得禁止他人“将其姓名用作商号的真实使用。”可见,世界各国都认为“以正常方式表明自己企业名称”的行为属于商号的合理使用行为。
  (二)以正常方式表明自已企业名称属于商号合理使用
  “商标专用权对于商业自由之原则的限制,不能超越该项立法所需要之范围”。[8]实践中,除了少数臆造词汇构成的商标外,大部分的商标都是由普通词汇乃至叙述性词汇构成的。这些词汇原本属于公共领域的文化遗产,在成为商标之前具有自己的特定含义。因此,从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以正常方式表明自己企业名称的行为应当属于商号的合理使用,而不应当被认为是侵权。目前,各国商标法一般将制止“混淆的可能”视为商标保护的核心,正如欧共体指出,“商标的基本功能是确保投放市场的商品来源一致,从而使消费者或终极用户能够将这些产品同来自其它厂商产品区别开来,而没有混淆可能”。[9]如果商号的使用仅仅在于明示真实情况而并无通过制造混淆欺骗公众,那么从“制止混淆”的立法宗旨来看,就没有禁止这种使用的必要了。
  (三)商号合理使用的认定标准
  各国都认为“使用自己的名称”是商号的合理使用的情况之一。那么,当在后商号与在先商标发生冲突时,怎样区分商号的合理使用行为与侵权行为呢?
  1、商号合理使用的前提,在于与之冲突的商标所构成的词汇为普通词汇,即该词汇除作为商标使用外还具有其他意义。如果是臆造商标,由于构成臆造商标的词汇是商标权人自己主观臆造的,本身并没有特定含义,商标权人的独占使用并没有致使公有领域的语言财富的减少,也不会给公众带来不便,因此,不存在商号的合理使用问题。
  2、商号的使用方式应当属于“正常方式”。判断商号使用行为是否属于正常方式有两条标准:一条是形式标准,即看商号的使用行为是否完整规范,即商号是否连同行政区划名称、行业特点、组织形式等其他部分共同使用。另一条标准是实质标准,即看商号的使用目的是否超出了商号法制的初衷,商号的使用是否属于商标化使用。
  3、商号的使用行为必须善意,符合诚实信用的原则。善意通常从两方面进行判断:一是使用行为具有正当理由,即确属商号与他人商标相同或近似,使用该商号是真实说明自己的主体身份的需要。二是商号所表述的内容应与客观实际相符。
  
  注释:
  [1] 参见卫聪玲:《关于完善我国企业名称保护的思考》,载《知识产权》1996年第2期,第46页。
  [2] 参见安建:《商标·商号及其权利冲突的法律调整》,载《中华商标》1999年第1期,第15頁。
  [3] 范汉云:《中国关于撤销不当注册的法律规定及实践》,载《中华商标》1999年第3期,第23-24页。
  [4] 彭曙曦、刘凤菊:《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问题研究》,载《知识产权》2001年第5期,第30-33页。
  [5] 刘清波著:《商事法新论》,开明书店印行,1977年版,第52页。
  [6] 郭宗雄著:《商业登记法令与实务》,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印行1991年版,第4页。
  [7] 刘孔中:《论国际组织名称之保护及商标与他人名称冲突之解决──从台湾商标法的商错误规定谈起》,载《中华商标》2001年第8期,第38页。
  [8] 曾陈明汝:《商标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0页。
  [9] 参见欧共体法院Hag II案判决书。
其他文献
听觉是一种经过大脑皮层分析的感觉,其由传音结构和感音器官构成,两个系统中任何部位因损伤或疾病导致结构或功能障碍,均可以引起听力下降。听力测试是通过声音刺激听觉器官得出数据来显示听觉系统病变的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测试了解听觉功能状态,鉴别听力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临床法医学上的听觉障碍具的以下特点:1、以伴有中颅窝的颅底骨折多见,单纯迷路震荡、内耳损伤少见。2、患者被延迟发现、未经检查治疗的情况较多见
期刊
无论是在我国民法理论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因侵权给予精神损害赔偿已得到一致肯定。而对于因违约是否给予精神损害赔偿,观点不一。其中持否定观点的学者占主流地位,但在司法实践中有时也存在许多支持因违约给予精神损害赔偿的做法。笔者的观点是赞成因违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本文在对我国因违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立法建议,以求达到保障合同法律关系中各方当事人利益的目的,实现合同之公平。   
期刊
博弈,即是人们遵循一定规则下的活动,进行游戏的人的目的是使自己“赢”。从理论角度讲,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行动者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论。  博弈论对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所谓理性的人是指他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论研究的是理性的人之间如何进行策略选择。“其目的不仅是要更好的理解传统意义上的游戏,也要更好的理解经济、外交和政治学一一涉及策略行为的所有形式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目
期刊
摘 要:由于合伙结成的简易以及合伙所具有的使各个分散资产结合发挥作用的功能,合伙企业日渐成为商人与出资人联合牟取利益的重要工具与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越来越多的合伙企业加入到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来。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合伙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地改进。这种改进也是在与外国合伙制度的不断比较中衍生的。本文即针对合伙法律制度中的若干问题,将国际社会的各种规定进行比较,以从中寻找出
期刊
摘 要:辩诉交易作为一个典型的舶来制度能否中国化的问题,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缜密考察。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引入辩诉交易的观念障碍和制度缺失,并反驳了常见的几种赞成引入此制度的观点。辩诉交易运行的观念基础、制度保障都和中国的法律环境迥异,目前引进辩诉交易制度是不理智的。  关键词:辩诉交易;刑事诉讼;法律移植    引言  自黑龙江省牡丹江铁路运输法院以试点的方式审结全国首例辩诉交易案件后,国内学者
期刊
虐待被监管人罪,是指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行为。从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分析,构成虐待被监管人罪,在客观要件上要求行为人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对于本罪的客观要件,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笔者结合多年以来的司法实践,对该罪的客观要件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如何理解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的含义 
期刊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以外的强制措施则完全可以独立决定并直接执行,无需报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而对人民检察院已经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变更逮捕措施是否需要提请人民检察院重新审查批准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笔者认为,立法应当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应当报请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否则,公安机关不得对已经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变更逮捕措施。”使人民检察
期刊
摘 要:本文对纳税人监督用税权的概念、理论依据和重大意义做了简要论述,指出了在我国确立纳税人监督用税权的必要性。  关键词:纳税人;监督权用税权    2008年9月29日,美国政府推出的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第一次在众议院表决中,最终以228票对205票遭到否决。据称是因为纳税人反对该项提案,称纳税人不应为华尔街的投资人买单,好比赌徒豪赌之后倾家荡产兼烂醉如泥,结果却要求没有参加赌局的人士埋单
期刊
2008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这是依法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秩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举措,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该《意见》的颁布施行对检察系统查办商业贿赂案件也具有深远意义。    一、《意见》的出台背景  近年来
期刊
摘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转折。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发挥创新型人才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索我国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高校教育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济基础  在2007年的两会中,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实现经济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