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塑造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376004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介:王永保,江苏省东海职教中心校长,高级讲师。江苏省职业教育心理健康类专业教研中心组组长。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校长班成员。
  摘要:办学特色是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加速器和提升核心发展力的重要途径。在当今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办学特色的有无、高下直接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实力和声誉,乃至于生存与发展。文章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内容并从校长思路、“双师型”教师建设、特色专业形成和提升就业质量等方面阐述如何形成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又将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如何改变“千校一面”的单一模式,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1.4万多所,其中既有实力雄厚在校生愈万人的全国名校,也有基础薄弱的在校生仅百人的农村职校。虽然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为其所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肩负的使命不同,但是,在求生存、谋发展的过程中,办学特色已成为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及特色塑造问题深受人们的关注,在这里就此作一些探讨。
  
  关于特色和办学特色
  
  什么是特色?是指优势、传统、抑或指先进?这些理解尽管有合理之处,但显然不能混合使用。“特色”一词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这一定义是平面的,注重于事物表征的描述,而没能反映出“特色”的历史积淀性;也有人认为“特色”等同于“传统”,尽管许多特色是从传统发展而来,但不具有独特性的传统不能成为特色;“特色”也不同于“先进”,尽管其以先进和突出为前提,但其比先进有更深的历史蕴含;它也不同于“优势”,尽管它是一种优势,但它比优势更注重理念的指导。
  据此,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和发展的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校自身生存发展,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对持久稳定的特性。一所学校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不同寻常,它的本质特征就是个性差异。国内外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践表明,办学特色是中等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加速器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主要内容
  
  办学特色涉及的内容较多,既有显性的可感知的内容,如学校的区位特点、学校风貌以及各种硬件设施等;也有隐性的抽象的内容,如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精神等;还有反映中等职业学校具体办学活动的专业建设、师资和教学研究以及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就业特色等。具体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在正确的办学思想指导下长期形成的学校精神与独特的公众形象。办学理念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办学理念是一种精神,是办学者的内在精神力量和动力。独特的办学理念则是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的完美结合。办学中的困难固然很多,但一旦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就能在其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用创新性思维把学校办出特色。同时,办学理念具有宏观的规范性,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使学校在办出自己特色的道路上具有抗击干扰的能力。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生命。尽管所持的办学理念各不相同,但如果能认识到自已在为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使命,在同类学校中认准自己整体办学实力的准确位置,避害趋利、有弃有取,发挥优势,把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最大的追求,这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知行关系,惟有创新性的办学理念才能指导创新性的办学实践,才能使学校办出特色。创新性办学理念也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长期办学实践的经验积累、感悟和升华。办学理念的选择必须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规律和中等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必须符合当地区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符合自身学校的实情,必须有创新性思维。
  2.科学的办学定位
  学校定位主要是指学校在办学类型层次、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与服务方向等方面的定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必须具备战略眼光,能透过全局谋取一域。即善于从教育的全局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从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大局去思考自己学校的校情,由此找准学校所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重点解决好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校办出区别于同类同层次其他学校的特色来。
  首先,办学定位要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上进行科学的抉择。在学校办学层次上,要确定是以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还是以职业高中为主,或是再兼办五年高职。学校在办学层次上能头脑清醒、定位准确、不盲目拔高,这就为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办学定位要从区域结构上进行科学选择。尽管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关系不同,有的属于省管,有的属于市管,有的属于县管,还有的属于行业管理,但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学校定位和办学育人时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的特点和需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唯此才能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如招生、就业等问题,从而在学校所在区域办出地方特色,进而在中等学校之林显示自己的办学特色。
  再次,办学定位要从专业层面上进行科学的定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方面,既有文、理兼有的综合中职学校,也有以某一专业为主的单科中职学校。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目的,把握自身的特点优势,进而在专业层面上准确选择自己的定位,显示出自己应有的特色。如果盲目追求“综合性”,“小而全”,四面出击,遍地开花,就必然力有不逮,顾此失彼,甚至失去学校原有的专业优势和特点,“画虎不成反类犬”。
  3.独具特色的专业建设
  专业特色是职校最主要最鲜明的特色,把专业特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是由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以专业教育为基本特征,而后者是以升学为主要方向;专业建设是龙头,直接关系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专业特色是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具有持续的影响力,它的形成一般需要较长的过程,然而其一旦形成就具有较持久的影响力。
  从全国知名的国家级重点示范中职学校来看,也并非是每个专业都是一流的,但任何一所知名的中职学校,必然有二到三个专业独具特色,作为支撑其持续发展的关键。专业的多样性为每所中职学校办出专业特色提供了广阔视野和发展空间。因此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战略上,中职学校也应在办学机制、专业建设的市场取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既自我约束又自我发展。专业结构要面向实际、面向基层、适应变化,讲究实用,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紧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办适需对路的专业。形成学科特色,提高专业水平。
  4.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与其他教育相比,其根本职能就是培养实用技能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需坚持走自己的路,必须对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类型,都应当解放思想,树立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服务的思想,针对当地的实际需要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和行业等的结合,主要是考虑为地方培养所需要的中、初级专门实用技术人才。即使是相同的专业,也要突出人才培养上的特色。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甲学校不能简单地照搬乙学校的模式,乙学校不能简单地照搬丙学校的模式,每个学校都应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教学内容、课程评价体系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改革创新,在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同时,培养其专业技能,从而形成学校自身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千人一面。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办学特色之于学校是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办学特色绝不能停留在理念阶段,其形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办学实践过程。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如省、市、县等各级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当地的办学条件等。其中最重要的校长、教师、专业和就业四大因素。
  1.校长办学理念先进—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形成的灵魂
  校长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的灵魂。在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中最关键的是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有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就会产生科学的办学思路,思路就是出路。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路是:⑴学校文化诊断。即校长率领教师运用科学的发展观,高屋建瓴地对学校的过去、现在进行系统的思考,从学校发展的轨迹中总结出学校值得继承发扬的优秀文化传统,即“学校精神”,进而对学校的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对学校的客体形象、组织形象,对学校的办学优势与劣势等作出系统、科学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⑵搞好论证。对学校的共同愿景、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模式、管理机制、队伍建设、发展策略、战略步骤等进行论证;对学校的精神力、执行力和感知力等进行梳理和设计,对学校的理念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等进行分析和整理,最后找出“创新点”,从而形成中职学校办学特色的思路和规划。⑶自主创新。在论证的基础上,校长能找到引起学校发展发生持久性根本性变化的“发展点”和“支点”,即“创新点”,进行自主创新。避开同质性竞争,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之路,或就业名校、或管理活校、或质量强校,并作出短、中、长期规划并付之实施,最终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之路。
  2.“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形成的关键
  蔡元培先生指出,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的特色,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往往是靠特色教师的努力而形成。教师有特色,学生才有特长,学校才会有特点。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关键。中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办学特色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中职学校在职教师培养培训,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⑴学校制定中职学校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制度。⑵建立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相适应的评价机制,突出“双师型”特色,通过评职晋级、培养培训政策的引导,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⑶确立重点学科并推选学科带头人,以点带面,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同时鼓励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互相流动、互相兼职等做法,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可靠的保证。
  3.特色专业建设——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础
  建立教育与经济之间“服务”与“依靠”的关系,最集中、最突出地体现在专业设置上。而特色专业建设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础工程,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要发展,必须要办特色学校。而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在专业设置和和特色专业建设上。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创建特色专业时,要注意:⑴认真调查,优化专业设置。通过社会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企事业单位的用人动态,家长、学生的意向,本校的师资力量以及有关专业的投入与办学水平等。根据掌握的资料,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使相关专业有优质的教育环境,成为在本地具有一定规模,有较大影响力的拳头专业。 ⑵立足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建设“名特”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名特专业首先是立足于学校现有教育资源挖潜、利用和进一步开发,并着眼长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使专业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发展。注意不能将目标定得过高,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不能什么专业热就马上建什么专业。⑶依托产业,形成自己特色。近几年来,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经费短缺、生源不足的困难,如何找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探索一条教育体制与经济发展、专业设置、生产经营、科技发展、社会服务等诸方面的有机结合,提升职业教育为当今经济发展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是职业教育已经面临和必将长久面临、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中职学校可结合自己的主体专业,兴办校办产业,使它与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为当地经济建设实用型人才相结合,逐渐形成一条依托专业办产业,发展产业促特色专业,产教结合,校企合一,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良性发展的新路子。
  4.创新办学模式,就业质量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形成的保障
  就业质量,一方面,它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着力点,是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另一方面,“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是社会成员生存的基本条件,拥有体面的就业是收入保障的最佳保证。因此,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对提高学校声誉和社会地位,创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意义。⑴确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发展观。即,中等职业学校转变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就业教育,树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发展观,学校把是否有利于学生成才、就业,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树立新的人才观、发展观。⑵与企业合作,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中职学校要发展、办出特色,必须密切与企业合作。首先是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打造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的职教体系,探索出“专业+定点企业”、“学校+用户”和“专业教学+实训示范基地”3种类型的全新办学模式,采用“定单”培养,学校可以直接使用企业提供或指定的教材,按照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并定期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培训教师,或直接给学生上课。甚至划分班级时,用企业命名,学生毕业后到特定的单位就业,这样将学习和就业匹配,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其次是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着重强调实践,在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基础上,着重突出技能;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办法;教学过程中一切着眼于市场、着手于素质、着力于就业。⑶有效指导,当好就业参谋。对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从入学开始,贯穿于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不只停留在择业阶段,被动地适应职业需求,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整个学校教育期间,都有意识地去发展学生的职业认识、职业兴趣、职业的决策能力。发挥职业指导的引导功能,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其他文献
《穷人》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笔者以读者的视角来解读文本时,读出了穷人的穷之甚,爱之切,以及穷人在这种穷之甚爱之切的矛盾
学习品质是幼儿应该在活动过程总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能够影响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热门.幼儿园户外
胃癌是世界上第三大肿瘤致死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确诊的癌症中排行第五。胃癌产生原因纷繁复杂。除了幽门螺旋杆菌H. pylori感染,很多其他因素都能提高患病几率。引起胃癌转
“自由游戏活动”是幼儿主导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可自主选择游戏活动的空间、材料和同伴,自主发展游戏活动的情节和内容.自由游戏活动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户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users enhanc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the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will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in future.In this paper,a model
现阶段,古诗词教学已成为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在新课标革新的背景下,其对低、高段古诗词教学存有差异化的要求,希望教师在古诗词整个授课过程中,需秉持着由
目的胚胎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是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由于胚胎神经管闭合不全引起的一类先天性发育缺陷,与多种环境因素的异常有关。通过动物实验已证实,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积淀孕育而成,是中华儿女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促进幼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