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通常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采用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因为教学涉及到了不少的教学知识和教学内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学的主体是具有自我思考的人。变式教学中,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对所要讲的例习题进行变式,这些变式后的习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如果能够运用得当,这些变式教学对教学效果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变式教学的特征决定了变式教学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那么怎样施行变式教学,或者说怎样的变式教学才能够良好的促进教学,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呢?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从不同角度进行变式,找出教学效果较好的变式教学方法。本文从变式教学的相关概念解读出发,探讨变式教学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变式教学、七年级、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在新课标改革的引领下,数学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方式不再局限于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里,教学追求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后,更进一步的深化和熟练,从而能够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课本的知识举一反三,变式教学对于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1]。
一、变式教学的解读
(一)变式教学的概念
所谓“变式”,其实也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不改变命题中的本质特征,而是通过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从而达到变更实际问题解决的环境条件,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但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讲到相反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变换问题的形式和内容从而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本质特征,可以同时出现几道题目让学生来判断正误:1、3和-3为相反数。2、-3和-(-3)为相反数。3、3为相反数。4、-3为相反数。5、a和-a为相反数。6、a=-a,a与-a是相反数。从这六个问题当中可以看到,其实围绕的中心就是相反数的概念,只不过换了问问题的形式,这也就是所謂的变式教学[2]。
(二)变式教学所应当遵循的原则
变式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教学形式,每一位教师对于变式教学的理解都有所差别,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方式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总结一下后有大致三条原则,分别是针对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参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授课内容,变式教学服务的对象和目标也应不同。例如,新授课的习题或概念变式应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习题课的习题变式应以本章节内容为主;复习课的习题变式不但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选择课本内容进行变式,这就要求变式不能够过于简单,但也不能够太难,过于简单会让学生失去兴趣,过难会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在选择课本习题进行变式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在适当的范围内变式。在变式教学中,参与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总是采取自己变题,然后让学生练的这种单方面方式,而是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变式过程,然后再练习,这样能更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角度[3]。
二、变式教学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
(一)类比讲解,概念具体
通常大部分的数学概念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且一些特殊符号包含其中都使初中学生难以彻底理解抽象的概念,造成困惑。对于数学概念,变式教学的应用主要是在概念教授的过程中完成,教师从一个概念的引入到深化理解的过程都可以引入变式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指导学生理解,这其实是两个部分,一是类比,二是概念具体化。例如在讲授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时,就可以将现实生活中事物作为讲解对象,学生看到灯管是线段,红外射线可以理解为是射线,而直线是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这样的类比通过这种借鉴现实模型的方式引入概念解释,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加深记忆。在对于概念的理解方面,初中数学的教材中通常对一个题目提出一种或两种不同的解法,帮助学生通过解题过程的思考接触到概念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且通过自主思考使得学生即使在接触一个陌生的题型时,也能够快速反应过来,联系所学知识和概念知识解题。
(二)例题分析,知识联系
数学是一门十分系统性的学科,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是一张大网,使自己形成知识的拓展,就可以更好地学习更多知识,而这种知识联系能够发挥出变式教学在数学例题的讲授中的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当重视例题的分析,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确解题思路,然后在课后的习题解答中完成练习,这样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路拓展,能够感受数学知识点在实际解题中的应用,促进知识联系。通过不同的题型的讲解和变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多种题型的分析方法,思考其中的联系,找到关键突破点,进而解决多种类别的问题。另外,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例题分析,这样教师才能够教授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当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不同角度解题,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还可以可以通过适当改变题目,通过变式将学过的知识点融入新的知识点中,形成新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
结语
变式教学要求教师应当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变式方法进行讲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分析,适当地运用变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张虹. 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56(6):56-57.
[2] 黄戬成. 初中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 人生十六七,2017,34(26):86-86.
[3] 李雅萍. 问题变式与训练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 中学数学,2018,12(11):46-47.
关键词:变式教学、七年级、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在新课标改革的引领下,数学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方式不再局限于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里,教学追求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后,更进一步的深化和熟练,从而能够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课本的知识举一反三,变式教学对于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1]。
一、变式教学的解读
(一)变式教学的概念
所谓“变式”,其实也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不改变命题中的本质特征,而是通过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从而达到变更实际问题解决的环境条件,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但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讲到相反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变换问题的形式和内容从而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本质特征,可以同时出现几道题目让学生来判断正误:1、3和-3为相反数。2、-3和-(-3)为相反数。3、3为相反数。4、-3为相反数。5、a和-a为相反数。6、a=-a,a与-a是相反数。从这六个问题当中可以看到,其实围绕的中心就是相反数的概念,只不过换了问问题的形式,这也就是所謂的变式教学[2]。
(二)变式教学所应当遵循的原则
变式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教学形式,每一位教师对于变式教学的理解都有所差别,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方式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总结一下后有大致三条原则,分别是针对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参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授课内容,变式教学服务的对象和目标也应不同。例如,新授课的习题或概念变式应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习题课的习题变式应以本章节内容为主;复习课的习题变式不但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选择课本内容进行变式,这就要求变式不能够过于简单,但也不能够太难,过于简单会让学生失去兴趣,过难会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在选择课本习题进行变式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在适当的范围内变式。在变式教学中,参与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总是采取自己变题,然后让学生练的这种单方面方式,而是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变式过程,然后再练习,这样能更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角度[3]。
二、变式教学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
(一)类比讲解,概念具体
通常大部分的数学概念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且一些特殊符号包含其中都使初中学生难以彻底理解抽象的概念,造成困惑。对于数学概念,变式教学的应用主要是在概念教授的过程中完成,教师从一个概念的引入到深化理解的过程都可以引入变式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指导学生理解,这其实是两个部分,一是类比,二是概念具体化。例如在讲授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时,就可以将现实生活中事物作为讲解对象,学生看到灯管是线段,红外射线可以理解为是射线,而直线是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这样的类比通过这种借鉴现实模型的方式引入概念解释,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加深记忆。在对于概念的理解方面,初中数学的教材中通常对一个题目提出一种或两种不同的解法,帮助学生通过解题过程的思考接触到概念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且通过自主思考使得学生即使在接触一个陌生的题型时,也能够快速反应过来,联系所学知识和概念知识解题。
(二)例题分析,知识联系
数学是一门十分系统性的学科,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是一张大网,使自己形成知识的拓展,就可以更好地学习更多知识,而这种知识联系能够发挥出变式教学在数学例题的讲授中的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当重视例题的分析,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确解题思路,然后在课后的习题解答中完成练习,这样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路拓展,能够感受数学知识点在实际解题中的应用,促进知识联系。通过不同的题型的讲解和变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多种题型的分析方法,思考其中的联系,找到关键突破点,进而解决多种类别的问题。另外,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例题分析,这样教师才能够教授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当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不同角度解题,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还可以可以通过适当改变题目,通过变式将学过的知识点融入新的知识点中,形成新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
结语
变式教学要求教师应当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变式方法进行讲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分析,适当地运用变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张虹. 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56(6):56-57.
[2] 黄戬成. 初中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 人生十六七,2017,34(26):86-86.
[3] 李雅萍. 问题变式与训练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 中学数学,2018,12(1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