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我们教一门科目,不是建造有关这门科目的一个小型现代图书馆,而是使学生亲自进行像数学家思考数学,像史学家思考史学那样,使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件产品。”教师教学生,不是要学生把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所以,最有效的教学过程是体验的过程。体验思维创造的过程,体验应用实践的过程,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体验科学的壮美与神奇…..,而完整的物理教学应该在学生畅游科学殿堂的同时,受到先哲的人文思想及探索精神的浸润和陶冶,让学生在惊奇物理科学大厦宏伟的同时,感受大师山穷水复的困惑和柳暗花明的惊喜。
一、物理人文思想教学实践反思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认识方法、关注的角度以及教师个人的素养等差异,实际效果往往不同,其中有些现象,值得反思。
1.刻意追求,人文思想参透与科学教育相对立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泛指对人主观上的、文明的教化,强调以人为本,修身养性,对学生的人文思想渗透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润泽,而在实际教学中,人文思想的渗透显得刻意,有的甚至与科学教育相对立,脱离科学发现的大背景,一味强调趣味性、逸事性、偶然性,有的过于强调科学家的与众不同:蓬头垢面、性格怪癖、不食人间烟火等,与科学探究的严谨性、严肃性相违背。人文教育显得突兀而怪异,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准备不足,人文素材经不起推敲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现在的教材注重了人文思想所占的比重,人文内容随处可见,为广大教师进行人文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但拘泥于教材的人文素材,多以说教的形式出现,在形式上,有待于教师进行深加工,在人文教育的时机、手段以及与科学内容的衔接上下功夫,让人文素材很好地为教学主题服务。否则,可能会由于教师的准备不足而削弱人文素材的教育功能。
3.缺乏底蕴,教师需要终身学习
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多注重专业素养的建构,而缺乏人文知识的积淀,在当前教育改革呼唤复合型教师、专家型教师,需要调动多种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立体全方位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需要终身学习。
二、物理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物理学博大精深,通过多年基础教育的实践,笔者在领略物理这个自然学科的科学魅力的同时,更被物理学的发现、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深深吸引。我认为,在实际人文思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加强物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
在现行的教学中应彻底改革过去陈旧的教法和手段,把学生放进教学主体中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需要他人的协作;需要彼此尊重、理解,需要容忍;需要讲求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过程中所倡导的主动、体验、发现的学习方式会贯穿在物理思想与方法的认知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2.学以致用,培养良好品质
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学以致用,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3.陶冶爱国情操,凸现人性光辉
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人文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操的熏陶,凸现人性的光辉,如中国古代先哲对世界的贡献;科学家艰辛探索中的不屈、执着精神;玛丽.居里、钱学森等的爱国情操;牛顿的睿智、爱因斯坦的匪夷所思,等等,无不给学生以强烈的触动,相信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4.感受山穷水复的困惑,体味柳暗花明的惊喜
在人文素材中,笔者认为最好的切入方式是让学生沿着先哲的足迹,去体味新旧知识之间激烈的认知碰撞,去感受山穷水复的困窘。尤其是近代物理知识的教学,为我们实施人文渗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历程,原子结构假说的演变,核能的开发利用,无不说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5.加强审美意识在物理学中的权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物理教材各章节的语言描述、精美图片、精巧的实验设计、简洁的规律,“世界是简单的”,让学生在学习中体味到科学之美是一种令人震撼的美,是一种深层次的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最好注重感召力与趣味性并举,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和意境去赞美、去欣赏自然现象以及自然规律,从而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6.增加社会意识,加强思想教育
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等,让学生意识到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要与社会保持一致,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总之,人文精神无处不在,物理学中的人文精神,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在物理学中发掘与培养人文精神,要善于捕捉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最佳结合点。在学习与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了自身科学素质的培养,更不要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怀学生的终身发展,要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植力度,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给学生充满“科学精神”的“业”,更要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道”,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够拥有更广博的人文情怀,“以学立业,以德立身”,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的学生,必将成为具备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一、物理人文思想教学实践反思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认识方法、关注的角度以及教师个人的素养等差异,实际效果往往不同,其中有些现象,值得反思。
1.刻意追求,人文思想参透与科学教育相对立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泛指对人主观上的、文明的教化,强调以人为本,修身养性,对学生的人文思想渗透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润泽,而在实际教学中,人文思想的渗透显得刻意,有的甚至与科学教育相对立,脱离科学发现的大背景,一味强调趣味性、逸事性、偶然性,有的过于强调科学家的与众不同:蓬头垢面、性格怪癖、不食人间烟火等,与科学探究的严谨性、严肃性相违背。人文教育显得突兀而怪异,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准备不足,人文素材经不起推敲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现在的教材注重了人文思想所占的比重,人文内容随处可见,为广大教师进行人文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但拘泥于教材的人文素材,多以说教的形式出现,在形式上,有待于教师进行深加工,在人文教育的时机、手段以及与科学内容的衔接上下功夫,让人文素材很好地为教学主题服务。否则,可能会由于教师的准备不足而削弱人文素材的教育功能。
3.缺乏底蕴,教师需要终身学习
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多注重专业素养的建构,而缺乏人文知识的积淀,在当前教育改革呼唤复合型教师、专家型教师,需要调动多种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立体全方位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需要终身学习。
二、物理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物理学博大精深,通过多年基础教育的实践,笔者在领略物理这个自然学科的科学魅力的同时,更被物理学的发现、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深深吸引。我认为,在实际人文思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加强物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
在现行的教学中应彻底改革过去陈旧的教法和手段,把学生放进教学主体中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需要他人的协作;需要彼此尊重、理解,需要容忍;需要讲求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过程中所倡导的主动、体验、发现的学习方式会贯穿在物理思想与方法的认知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2.学以致用,培养良好品质
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学以致用,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3.陶冶爱国情操,凸现人性光辉
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人文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操的熏陶,凸现人性的光辉,如中国古代先哲对世界的贡献;科学家艰辛探索中的不屈、执着精神;玛丽.居里、钱学森等的爱国情操;牛顿的睿智、爱因斯坦的匪夷所思,等等,无不给学生以强烈的触动,相信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4.感受山穷水复的困惑,体味柳暗花明的惊喜
在人文素材中,笔者认为最好的切入方式是让学生沿着先哲的足迹,去体味新旧知识之间激烈的认知碰撞,去感受山穷水复的困窘。尤其是近代物理知识的教学,为我们实施人文渗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历程,原子结构假说的演变,核能的开发利用,无不说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5.加强审美意识在物理学中的权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物理教材各章节的语言描述、精美图片、精巧的实验设计、简洁的规律,“世界是简单的”,让学生在学习中体味到科学之美是一种令人震撼的美,是一种深层次的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最好注重感召力与趣味性并举,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和意境去赞美、去欣赏自然现象以及自然规律,从而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6.增加社会意识,加强思想教育
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等,让学生意识到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要与社会保持一致,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总之,人文精神无处不在,物理学中的人文精神,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在物理学中发掘与培养人文精神,要善于捕捉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最佳结合点。在学习与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了自身科学素质的培养,更不要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怀学生的终身发展,要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植力度,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给学生充满“科学精神”的“业”,更要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道”,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够拥有更广博的人文情怀,“以学立业,以德立身”,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的学生,必将成为具备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