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语文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堂一改过去的应试课堂,应着眼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论是写作课还是阅读课,都要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时代新人。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堂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出版,提出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明确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程,不能唯高考至上,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语文课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语文课堂,不是传统的应试课堂,而是切切实实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不论是阅读课,还是写作课,都要仅仅围绕着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将课标的要求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从学科核心素养看写作课
笔者听了一名优秀中学语文教师的一节语文写作课,对写作课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课,通常是学生直接根据文题写一篇议论文,然后教师再站在高考的角度评判作文立意、素材、结构等,立意准确的同学得分较高;教师讲的写作课一般也无非是行文结构、取材等各方面,学生活动较少。而这节作文课焕然一新,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思考时间、活动时间,并对其进行引导,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方面落实到作文课堂中。
作文题如下,“《活法》是被誉为‘当代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的代表作。书中,稻盛和夫以物质的‘自燃性’‘可燃性’‘不燃性’来比喻三种人。请以‘ ’的人为标题,设想情境,展开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1.帮助学生审题。引导学生养成细心审题的好习惯。
2.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如稻盛和夫人物简介,阿米巴经营模式等。
3.学生自己先思考,三个词分别比喻哪三种人,在本上写下自己的理解。
4.同桌讨论、前后讨论、小组讨论,互动等级层层扩大。
5.讨论后学生再次写下对三种人的理解。
6.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做笔记记录各位学生的发言。
7.畅所欲言,学生进行点评。教师指出学生思维的共性错误,挤都很“具体”,引导学生回归作文题目, 的人,应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8.教师总结,对比教师总结和学生总结的不同,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要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9.学生写作。
板书:
自燃性:奉献、牺牲、实现人生价值;自我实现;内生力;如社会精英、先驱者、革命者。
可燃性:有潜能、潜在价值;受外部环境或条件的影响;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性;外生力、可塑性;比如社会大众。
不燃性:缺乏内生力;不受外部环境或条件的影响;比如腐朽落后者。
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相结合,作文课以“自燃性”“可燃性”“不燃性”三个关键词为抓手,深入挖掘其内涵,先由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写,然后互动讨论,由同桌讨论到前后讨论再到小组讨论,最后班级内交流,互动层级不断扩大,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才智的时间和空间。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时,教师认真倾听,在黑板上做笔记记录学生的发言,这一行为对学生起到了引导示范的作用,用教师的言行告诉学生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在他人讲话时要学会抓关键词,同时示范了如何做笔记。教师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相互学习,但教师依旧是引导者,在学生说了一大堆后,教师帮助梳理其发言,比如点评某学生的发言其实是全部从“好处”这个角度来谈的,便于学生以后的改进,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表达水平。
写作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这堂写作课,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渗透其中,从语言上看学生写下自己对“自燃性”“可燃性”“不燃性”比喻三种人的理解,并对此进行讨论,以及课堂发言都属于对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语言的建构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课标要求学生“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学生在语言运用情境中,基于个人的言语经验,琢磨字词,准确表述自己的看法,不断在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言语能力。从思维上看,教师有意训练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三性分别比喻哪三种人,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学生简单思考后就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发散式想象,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畅所欲言,教师最后总结时,指出学生思维的共性错误,大家提出的三性代表的三种人都很“具体”,而作文题目是“ 的人”,应该是抽象概括的人,都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学生恍然大悟,此时教师训练的是学生的聚合式思维,引导学生提升思维高度,由具体到抽象。从审美上看,学生表达自己对三种人的理解和看法,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就涉及到了审美领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自燃性”的人是具有奉献和牺牲精神的人,是我们所赞扬和推崇的人,“可燃性”的人是具有潜在价值的人,“不燃性”的人是缺乏内生力的人,是我们所批判的人,通过写作课,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明辨是非善恶,教导学生要努力做“自燃性”的人。从文化上看,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不仅要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理解和借鉴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教师作文材料的设计,补充的相关背景资料,均涉及到的是文化領域,《活法》是日本当代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的代表作,关于这本书,关于稻盛和夫,关于阿米巴经营模式等这些日本文化教师都做了相关简介,加深了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堂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出版,提出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明确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程,不能唯高考至上,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语文课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语文课堂,不是传统的应试课堂,而是切切实实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不论是阅读课,还是写作课,都要仅仅围绕着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将课标的要求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从学科核心素养看写作课
笔者听了一名优秀中学语文教师的一节语文写作课,对写作课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课,通常是学生直接根据文题写一篇议论文,然后教师再站在高考的角度评判作文立意、素材、结构等,立意准确的同学得分较高;教师讲的写作课一般也无非是行文结构、取材等各方面,学生活动较少。而这节作文课焕然一新,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思考时间、活动时间,并对其进行引导,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方面落实到作文课堂中。
作文题如下,“《活法》是被誉为‘当代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的代表作。书中,稻盛和夫以物质的‘自燃性’‘可燃性’‘不燃性’来比喻三种人。请以‘ ’的人为标题,设想情境,展开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1.帮助学生审题。引导学生养成细心审题的好习惯。
2.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如稻盛和夫人物简介,阿米巴经营模式等。
3.学生自己先思考,三个词分别比喻哪三种人,在本上写下自己的理解。
4.同桌讨论、前后讨论、小组讨论,互动等级层层扩大。
5.讨论后学生再次写下对三种人的理解。
6.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做笔记记录各位学生的发言。
7.畅所欲言,学生进行点评。教师指出学生思维的共性错误,挤都很“具体”,引导学生回归作文题目, 的人,应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8.教师总结,对比教师总结和学生总结的不同,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要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9.学生写作。
板书:
自燃性:奉献、牺牲、实现人生价值;自我实现;内生力;如社会精英、先驱者、革命者。
可燃性:有潜能、潜在价值;受外部环境或条件的影响;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性;外生力、可塑性;比如社会大众。
不燃性:缺乏内生力;不受外部环境或条件的影响;比如腐朽落后者。
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相结合,作文课以“自燃性”“可燃性”“不燃性”三个关键词为抓手,深入挖掘其内涵,先由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写,然后互动讨论,由同桌讨论到前后讨论再到小组讨论,最后班级内交流,互动层级不断扩大,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才智的时间和空间。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时,教师认真倾听,在黑板上做笔记记录学生的发言,这一行为对学生起到了引导示范的作用,用教师的言行告诉学生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在他人讲话时要学会抓关键词,同时示范了如何做笔记。教师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相互学习,但教师依旧是引导者,在学生说了一大堆后,教师帮助梳理其发言,比如点评某学生的发言其实是全部从“好处”这个角度来谈的,便于学生以后的改进,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表达水平。
写作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这堂写作课,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渗透其中,从语言上看学生写下自己对“自燃性”“可燃性”“不燃性”比喻三种人的理解,并对此进行讨论,以及课堂发言都属于对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语言的建构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课标要求学生“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学生在语言运用情境中,基于个人的言语经验,琢磨字词,准确表述自己的看法,不断在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言语能力。从思维上看,教师有意训练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三性分别比喻哪三种人,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学生简单思考后就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发散式想象,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畅所欲言,教师最后总结时,指出学生思维的共性错误,大家提出的三性代表的三种人都很“具体”,而作文题目是“ 的人”,应该是抽象概括的人,都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学生恍然大悟,此时教师训练的是学生的聚合式思维,引导学生提升思维高度,由具体到抽象。从审美上看,学生表达自己对三种人的理解和看法,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就涉及到了审美领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自燃性”的人是具有奉献和牺牲精神的人,是我们所赞扬和推崇的人,“可燃性”的人是具有潜在价值的人,“不燃性”的人是缺乏内生力的人,是我们所批判的人,通过写作课,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明辨是非善恶,教导学生要努力做“自燃性”的人。从文化上看,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不仅要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理解和借鉴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教师作文材料的设计,补充的相关背景资料,均涉及到的是文化領域,《活法》是日本当代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的代表作,关于这本书,关于稻盛和夫,关于阿米巴经营模式等这些日本文化教师都做了相关简介,加深了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