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将《指南》理念内化于教育行为之中,我园结合语言特色,以“促进幼儿自主、主动发展”为基点,从问题入手,在活动中反思,提升反思能力,优化教育行为。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让幼儿自主、自信成长。
一、主题活动“四步法”,支持幼儿主动发展
幼儿园应如何落实《指南》精神,发挥孩子的自主性,体现出孩子是活动的主人这一理念?两个小时的教育活动让教师们打破常规,成为转变观念的突破点。我们通过尝试、研讨和反思等方式,依托“问题——计划——工作——回顾”四步法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自主选取游戏内容,自主生成游戏情节,提升自主性。在活动中,幼儿体会到了自己是游戏的主人,感受到了自己在游戏中的存在,也因此变得更加专注游戏,主动为自己的游戏出谋划策。
(一)问题出发,确定主题方向
借助“运动会”主题,尝试引导幼儿设计属于他们自己的运动会。教师可以通过预设问题,引发幼儿的参与:你见过的运动会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运动项目?在问题的驱动下,孩子们利用各种渠道寻找答案,丰富已有经验后进行交流共享。幼儿们以年龄班为单位,自主讨论运动会名称,参与设计运动会方案、游戏内容、记分表和奖牌,合作布置场地,等等。孩子们依据方案进行分工合作,推选小主持人、裁判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裁判员和记录员对运动会进行记录和打分。根据需要,孩子们主动邀请电教老师、保健医生和家长志愿者为运动会准备背景音乐和安全保护。
孩子们自主设计的运动会活动一改往日的单调和死板,各式各样的比赛项目让人耳目一新。操场上的欢呼声和呐喊声此起彼伏,孩子们都沉浸在“水枪勇士”“小袋鼠”“五五连机”等游戏中。各式各样的游戏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在各个环节都充分地体验到了自主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当孩子们举着自制奖牌上台领奖时,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兴奋和自信。
(二)制订计划,自主养成的起点
计划是自主游戏的开端,为了能够进行合理的计划,幼儿必须在脑海中勾勒出游戏的场景和过程,对自己想做什么、怎么做进行具体的思考,这一过程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能够行使的权利。在自主运动会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总结经验,寻找问题:在以年龄班组为单位开展的大主题活动中,如何做到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都明确计划和时间安排?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设计者的角色中退位,让孩子参与设计整个活动方案,如此才能保证孩子对整个活动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汲取经验之后,结合孩子们想要举办“毕业典礼”的意愿,教师让孩子们思考:你想举办什么样的毕业典礼?在什么时间以什么形式开展?经过思考,孩子们自己设计了毕业典礼计划。可是,每个班制订的计划都不一样,如何让五个班的计划在一次典礼中完成呢?经过讨论,我们在每个班级都选举产生了小代表,然后由小代表讨论决定全园计划,并将计划传达给班级其他小朋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计划的时间、想呈现的毕业典礼内容和环节都直观地呈现在了公共区域,小代表们则根据计划领取本班的负责内容。“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会说,而且思路清晰,敢问问题,采访、制作典礼专辑的任务应该给我们大一班。”“我们班的小朋友画画好,还会编制,制作道具的任务应该交给我们。”“我爸爸给咱们幼儿园排练过朗诵,还得了二等奖,我聘请他给咱们做导演,去电影院看场地、设计背景、安排座位这些任务应该交给我们班。”孩子们积极地领取任务,然后按照计划实施。负责“选主持人”的班级设计竞选计划——做宣传单,每班出两名小主持人参加主持人大PK,最后选出4位最佳主持人;道具组先调查好所有班级的节目,然后确定所需要的道具,再进行道具制作;场务组按照计划,请园长妈妈与电影院协调好,然后带领孩子们去现场与电影院负责人协商演出和彩排时间,并测量好演出台的大小,统计好座位安排数据……孩子们在计划中一步步完成了自己的预期目标。
(三)投入工作,自主发展的核心
工作时间是幼儿实施计划的时间,游戏是孩子的工作。幼儿的工作更具有目的性,因为他们在工作之前就已经思考和描述了他们的目标,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就会乐于挑战并着手解决问题。
在“选场地”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有的说在操场,但被其他幼儿否定了,“操场太热,夏天特别容易中暑。”有的说在牛山一中,“那里的舞台大,而且场地又大,可以容纳大班所有孩子和家长,灯光也很漂亮。”又有人提出在电影院,“电影院也有大舞台,场地也不小,我们以前就在电影院演过节目,而且离幼儿园特别近。”然后,孩子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电影院和牛山一中,在相互讨论中,孩子们争执不下。见双方僵持不下,教师及时启发道:“既然我们所选场地意见不一致,那应该怎么办呢?”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以举手投票的方式来选择,并最终确定了以电影院为活动。并在反复讨论的过程中,幼儿们不断将经验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其探索欲望和探索程度逐渐加深,答案也愈发清晰明了。教师通过语言启发、提示和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大大增强了其自主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回顾环节,自主学习的提升
回顾时间是帮助幼儿梳理、总结、提升经验的环节,幼儿不仅要花时间去想自己做了什么,还要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例如,小导演组讨论“毕业典礼”计划环节,孩子们邀请总导演(牛牛爸爸,少年宫老师)参加。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小导演们分别介绍自己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和预期任务,如节目流程安排、节目单制订、场地布置、灯光音响指挥、催场等,然后听取导演的意见和每个活动环节安排的建议。在总结回顾环节中,教师提出:作为导演,对语言的要求是什么?在有计划的前提下,我们应怎样做?今天的任务完成得如何?经过教师的提示,孩子们很快就结合当天表现进行了梳理:导演一定要做到语言简练不■唆,表达清楚,说的话要让别人一下就能听懂,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指挥任务;一定要按照计划做事,邀请总导演来前虽然已经制订了计划,但确定导演组会议和流程安排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总导演不是幼儿园的老师,必须要和总导演提前沟通好。 孩子们在反思中发现问题,然后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对自己想要说的事会提前思考并组织好语言,其按计划做事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微创新——大块时间的调整,满足孩子自主游戏的需求
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犹如一个连环扣,一环扣一环。在主题活动中,孩子刚进入工作状态,时间就到了。教师和孩子们不得不严格遵循“既定”的程序安排,碎片化时间不能满足孩子们对活动时间的需求。发现了这一问题后,园所积极开展讨论,将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园所打通了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把9:00~10:00的户外活动调整到早餐后8:30~9:30进行,将9:30~11:40这一大块时间留给孩子和教师自行支配,教师和孩子可以按部就班进行区域和教学,也可以结合班级活动进行主题或小组活动。大块时间的调整,将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打通了,教师频繁组织幼儿进行学习和生活活动的时间减少了,他们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放松。
三、收获与反思
(一)教师的收获
1.从观念到教育行为的转变。自主主题活动让教师们体会到了尊重和信任,也让教师们了解到,孩子的成长需要旁观和等待。
2.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教师是孩子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里的“引导”不是支配,不是外在强制性控制,也不是信手拈来的预设,而是在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对主题活动的热情。教师通过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条件,决定活动开展的方向,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3.对幼儿主观意识的转变。教师提高了对幼儿能力的认识,了解了幼儿的学习品质是与生俱来的,只是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和适宜的支持与陪伴。
(二)孩子的转变
1.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阐述不同观点时思路清晰,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和看法。
2.自主性不断增强,逐渐能够自主设计计划、按照计划实施行为。
3.有问题意识,能够在与同伴、教师的互动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不同渠道解决问题。
(三)反思
1.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不足以有效支持幼儿的活动。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探索、自由游戏,教师不能准确识别幼儿的行为和当前的需要,未能提供有效的支持。
2.教师在过程中有预设目的,但在活动中对幼儿与预期有出入的行为不能有效分析。在回顾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梳理经验,但对提升经验的关键点把握不准确,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发展。
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关注幼儿、鼓励幼儿,与幼儿共同协作,一起内化经验,实现自我建构。
本课题系2014年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办校本研究课题《支持3~6岁幼儿多元表达能力策略的研究》论文,课题编号BCA14106。
一、主题活动“四步法”,支持幼儿主动发展
幼儿园应如何落实《指南》精神,发挥孩子的自主性,体现出孩子是活动的主人这一理念?两个小时的教育活动让教师们打破常规,成为转变观念的突破点。我们通过尝试、研讨和反思等方式,依托“问题——计划——工作——回顾”四步法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自主选取游戏内容,自主生成游戏情节,提升自主性。在活动中,幼儿体会到了自己是游戏的主人,感受到了自己在游戏中的存在,也因此变得更加专注游戏,主动为自己的游戏出谋划策。
(一)问题出发,确定主题方向
借助“运动会”主题,尝试引导幼儿设计属于他们自己的运动会。教师可以通过预设问题,引发幼儿的参与:你见过的运动会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运动项目?在问题的驱动下,孩子们利用各种渠道寻找答案,丰富已有经验后进行交流共享。幼儿们以年龄班为单位,自主讨论运动会名称,参与设计运动会方案、游戏内容、记分表和奖牌,合作布置场地,等等。孩子们依据方案进行分工合作,推选小主持人、裁判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裁判员和记录员对运动会进行记录和打分。根据需要,孩子们主动邀请电教老师、保健医生和家长志愿者为运动会准备背景音乐和安全保护。
孩子们自主设计的运动会活动一改往日的单调和死板,各式各样的比赛项目让人耳目一新。操场上的欢呼声和呐喊声此起彼伏,孩子们都沉浸在“水枪勇士”“小袋鼠”“五五连机”等游戏中。各式各样的游戏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在各个环节都充分地体验到了自主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当孩子们举着自制奖牌上台领奖时,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兴奋和自信。
(二)制订计划,自主养成的起点
计划是自主游戏的开端,为了能够进行合理的计划,幼儿必须在脑海中勾勒出游戏的场景和过程,对自己想做什么、怎么做进行具体的思考,这一过程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能够行使的权利。在自主运动会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总结经验,寻找问题:在以年龄班组为单位开展的大主题活动中,如何做到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都明确计划和时间安排?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设计者的角色中退位,让孩子参与设计整个活动方案,如此才能保证孩子对整个活动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汲取经验之后,结合孩子们想要举办“毕业典礼”的意愿,教师让孩子们思考:你想举办什么样的毕业典礼?在什么时间以什么形式开展?经过思考,孩子们自己设计了毕业典礼计划。可是,每个班制订的计划都不一样,如何让五个班的计划在一次典礼中完成呢?经过讨论,我们在每个班级都选举产生了小代表,然后由小代表讨论决定全园计划,并将计划传达给班级其他小朋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计划的时间、想呈现的毕业典礼内容和环节都直观地呈现在了公共区域,小代表们则根据计划领取本班的负责内容。“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会说,而且思路清晰,敢问问题,采访、制作典礼专辑的任务应该给我们大一班。”“我们班的小朋友画画好,还会编制,制作道具的任务应该交给我们。”“我爸爸给咱们幼儿园排练过朗诵,还得了二等奖,我聘请他给咱们做导演,去电影院看场地、设计背景、安排座位这些任务应该交给我们班。”孩子们积极地领取任务,然后按照计划实施。负责“选主持人”的班级设计竞选计划——做宣传单,每班出两名小主持人参加主持人大PK,最后选出4位最佳主持人;道具组先调查好所有班级的节目,然后确定所需要的道具,再进行道具制作;场务组按照计划,请园长妈妈与电影院协调好,然后带领孩子们去现场与电影院负责人协商演出和彩排时间,并测量好演出台的大小,统计好座位安排数据……孩子们在计划中一步步完成了自己的预期目标。
(三)投入工作,自主发展的核心
工作时间是幼儿实施计划的时间,游戏是孩子的工作。幼儿的工作更具有目的性,因为他们在工作之前就已经思考和描述了他们的目标,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就会乐于挑战并着手解决问题。
在“选场地”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有的说在操场,但被其他幼儿否定了,“操场太热,夏天特别容易中暑。”有的说在牛山一中,“那里的舞台大,而且场地又大,可以容纳大班所有孩子和家长,灯光也很漂亮。”又有人提出在电影院,“电影院也有大舞台,场地也不小,我们以前就在电影院演过节目,而且离幼儿园特别近。”然后,孩子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电影院和牛山一中,在相互讨论中,孩子们争执不下。见双方僵持不下,教师及时启发道:“既然我们所选场地意见不一致,那应该怎么办呢?”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以举手投票的方式来选择,并最终确定了以电影院为活动。并在反复讨论的过程中,幼儿们不断将经验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其探索欲望和探索程度逐渐加深,答案也愈发清晰明了。教师通过语言启发、提示和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大大增强了其自主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回顾环节,自主学习的提升
回顾时间是帮助幼儿梳理、总结、提升经验的环节,幼儿不仅要花时间去想自己做了什么,还要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例如,小导演组讨论“毕业典礼”计划环节,孩子们邀请总导演(牛牛爸爸,少年宫老师)参加。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小导演们分别介绍自己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和预期任务,如节目流程安排、节目单制订、场地布置、灯光音响指挥、催场等,然后听取导演的意见和每个活动环节安排的建议。在总结回顾环节中,教师提出:作为导演,对语言的要求是什么?在有计划的前提下,我们应怎样做?今天的任务完成得如何?经过教师的提示,孩子们很快就结合当天表现进行了梳理:导演一定要做到语言简练不■唆,表达清楚,说的话要让别人一下就能听懂,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指挥任务;一定要按照计划做事,邀请总导演来前虽然已经制订了计划,但确定导演组会议和流程安排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总导演不是幼儿园的老师,必须要和总导演提前沟通好。 孩子们在反思中发现问题,然后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对自己想要说的事会提前思考并组织好语言,其按计划做事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微创新——大块时间的调整,满足孩子自主游戏的需求
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犹如一个连环扣,一环扣一环。在主题活动中,孩子刚进入工作状态,时间就到了。教师和孩子们不得不严格遵循“既定”的程序安排,碎片化时间不能满足孩子们对活动时间的需求。发现了这一问题后,园所积极开展讨论,将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园所打通了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把9:00~10:00的户外活动调整到早餐后8:30~9:30进行,将9:30~11:40这一大块时间留给孩子和教师自行支配,教师和孩子可以按部就班进行区域和教学,也可以结合班级活动进行主题或小组活动。大块时间的调整,将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打通了,教师频繁组织幼儿进行学习和生活活动的时间减少了,他们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放松。
三、收获与反思
(一)教师的收获
1.从观念到教育行为的转变。自主主题活动让教师们体会到了尊重和信任,也让教师们了解到,孩子的成长需要旁观和等待。
2.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教师是孩子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里的“引导”不是支配,不是外在强制性控制,也不是信手拈来的预设,而是在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对主题活动的热情。教师通过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条件,决定活动开展的方向,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3.对幼儿主观意识的转变。教师提高了对幼儿能力的认识,了解了幼儿的学习品质是与生俱来的,只是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和适宜的支持与陪伴。
(二)孩子的转变
1.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阐述不同观点时思路清晰,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和看法。
2.自主性不断增强,逐渐能够自主设计计划、按照计划实施行为。
3.有问题意识,能够在与同伴、教师的互动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不同渠道解决问题。
(三)反思
1.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不足以有效支持幼儿的活动。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探索、自由游戏,教师不能准确识别幼儿的行为和当前的需要,未能提供有效的支持。
2.教师在过程中有预设目的,但在活动中对幼儿与预期有出入的行为不能有效分析。在回顾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梳理经验,但对提升经验的关键点把握不准确,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发展。
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关注幼儿、鼓励幼儿,与幼儿共同协作,一起内化经验,实现自我建构。
本课题系2014年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办校本研究课题《支持3~6岁幼儿多元表达能力策略的研究》论文,课题编号BCA1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