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策略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s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代教育仅靠家庭或学校很难保障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者”对学生信念一致、行为一致,共同发挥家校共育合力,构筑家校共育体系,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在分析现阶段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 家校共育;构建;新模式;策略
  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生态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存在着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的倾向;家长重学生成绩,轻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家长与孩子沟通不畅,家庭教育难以开展,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国家将家庭教育摆到了教育体系的突出位置,并以大纲为指导,规范家庭教育行为,在此情况下探索一种合适的家校共育新模式显得至关重要。
  一、现阶段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家校共育是提高整体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有限,回家后的具体情况教师无法掌握,这就需要家长进行监管与引导,发挥家庭教育主战场的作用。
  1.家长忙于工作而忽视家庭教育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不少农村孩子缺少父母的照顾;而城市中的人们每天工作繁忙,只能抽出少量时间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很多孩子由老人或保姆照顾,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十分溺爱。在此条件下,家校共育很难开展。家校共育的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老师要想办法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
  2.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在校情况
  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无能为力,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家长根本指导不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关心。他们片面地认为学校是教育的主战场,要负责学生的成绩、成长,教育任务应由教师承担。孩子在校的表现家长并不在意,而唯一对其有所触动的就是孩子的分数问题,可分数无法与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画等号。家长这种漠不关心、置若罔闻的态度导致家校共育呈现出形式化特点,不利于新模式的构建。
  3.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的有效认知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规律缺乏科学认知,也没有系统地去研究过孩子的心智发育特点,不少年轻家长自己的心智都还不太成熟,对孩子的教育较为随性。一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校和教师的依赖心理强,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一些地方教育理念落后,把错误的教育方法传导给家庭,很多学校缺少家庭教育的专业教材和研究,无法为家长提供有效帮助。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增多,家庭规模日益呈现出小型化特征,削弱了家庭的教育功能。
  4.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
  在现今的家长群中,发言最积极的是老师,大多是公布各项作业、各科分数的信息,家长却很少进行交流。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隔阂,表现在:首先,家长不敢在群里随意发言,也很少主动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家长对教师存在一种畏惧心理;其次,教师工作不够积极,没有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彼此间的关系较为疏远。虽然微信群沟通很方便,可家校之间互动式沟通很少,只是教师的单方面沟通,而不是有效的沟通。
  二、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策略
  1.保障沟通数量与质量
  教师要将沟通看作一门艺术,沟通时以家长较为关心的话题作为切入点,抓住每个家长对孩子不同的关注点,多挖掘孩子的优点,阐述观点时考虑家长感受,以适当的方式唤醒家长的情感共鸣,让家长真正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慢慢取得家长的信任,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这样的沟通对于学困生家长尤其重要,因为本来自己孩子各方面表现不是很好,家长和孩子容易有自卑和抵触心理,这时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是一切沟通的前提,教师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除此之外,保障沟通的数量也十分重要,教师要与每位学生家长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不能一时兴起、一次而止,不要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联系、形成的信任因疏远而消失。
  2.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
  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固有认知,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家长委员会,组织班级内重视孩子教育、文化水平高、号召力强的家长宣传家校共育,以家长带家长、学校带家长等方式让更多家长参与到家校共育之中。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讲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传授家长遇到各种学生问题时开展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等。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多家长很难与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给家长传授相应的方式、方法。另外,学校也要对班主任或其他教师进行家校共育专项培训,聘请一些具有教育经验的专家教授传授经验,与先进教育工作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达到开拓思维、取长补短的目的。
  3.了解每个家庭的困难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根本无暇照顾孩子,更不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站在家长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家长的困难,以倾听者的身份去唤起家长的情感共鸣,以朋友的语气提出一些适合的解决方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学生家长。只要家长用心投入地去关心孩子、教育孩子,总会收到效果。教师与家长按照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方式,共同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方法,将家校共育的教育目标落实。
  4.实施分层共育策略
  如果教师实在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与全班学生的家长都取得有效联系,可以尝试分层共育模式。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等社交软件,将不同层级学生的家长拉入到同一讨论组中,毕竟处于同一层级的学生多少存在相似之处,且该层级特性显著。教师可以将一些知识要点、教育小妙招等发布其中,并像选择家长委员会那样选出每个讨论组的委员会,让他们在群内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提高家校共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借助新时代信息化手段与全新的教育管理方式相结合,能够大大提升家校共育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非常有必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挥引导价值,去思考传统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寻求改革创新,真正践行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真正与家长统一战线,形成亲密无间、相互助力的良好协作关系,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共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黄笑蕾.自媒体时代家校共育生态建构初探[J].中小学德育,2018(06).
  [2]李晶瑄.浅谈家校共育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7(11).
  [3]路天斌,齐庆龄.协同教育理念下家校沟通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教书育人,2021(13).
  [4]楊树秀.解读“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发展方向[J].考试周刊,2021(35).
  [5]张翠萍.浅谈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
其他文献
[摘要] 当下,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多适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即教师以主题意义为切入点,围绕文本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動,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基于主题意义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结合相关的教学实例,具体介绍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主题意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实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主题意义探究的意义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建立在英语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并涵盖六大
[摘要] 小学生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当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时,老师先让他们冷静下来,再搭建与学生交流的桥梁,引导学生在冲突情景中积极寻找背后的成长智慧,提高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本文从学生的实际案例出发,阐述解决学生冲突的方法。  [关键词] 握手言和;冲突;情绪;和谐相处  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由于思维不成熟所带来的观点和行为的片面性、情绪管理能力不强、缺乏对冲突的认识以及缺乏正确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在课堂中实现劳动教育渗透,关系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观的树立与确定。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根据课程性质,探寻劳动价值;再现劳动情景,激发学生思考;组织实践活动,体验劳动乐趣;促进家校联合,培养劳动习惯。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渗透策略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劳动理念、走向美丽人生的重
[摘要] 心理健康的关键或核心是情绪的健康,儿童的情绪、情感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困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本文通过案例呈现,探究学生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出情绪管理策略,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关键词] 情绪管理;案例诊断;辅导策略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
[摘要] 朱小蔓教授提出班集體建设在本质上不仅是一种知识能力的建构过程,还是一种情感建构的过程。本文追寻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之路,从关注学生情感、建设情感性班级文化、开展情感性体验活动等方面出发,结合笔者带班的情感教育实践经历,探讨如何积极地建设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有情有义的班集体。  [关键词] 情感教育;班级文化;体验活动;班集体建设  一、关注情感,师生有情  朱小蔓教授说过:“情感教育是指
[摘要] 学校、家庭与社会等环境均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借由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探讨儿童心理健康环境构建的策略,其可以分解为微系统创生“民主型”师生场域,强化个体自信感;中间系统践行“共融型”家校共育,促进个体归属感;外层系统引导“责任型”社会实践,提升个体成就感。  [关键词] 生态系统视域;心理健康环境;家校共育;社会实践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儿童适应社会的重要基础,能够促
[摘要]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运用主题整合理念,既符合学科特质,也是对德育一体化要求的落实。主要整合策略:学科内整合,贯通教学目标;与时事联结,丰盈教学内容;学科间融合,活泼教学体态;统整德育项目,协调儿童发展,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向丰厚、立体,使学生得到全面生长。  [关键词] 主题整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一体化  当前,主题整合理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