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及对策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en5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偏远山区的“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尤为突出,这一特殊群体,得不到父母亲的关爱,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存在爱的缺失和教育隐患,学校和社会有责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共建人文校园,弥补家庭教育不足,让“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留守学生;现状;教育;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偏远山村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大势所趋,催生出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其教育问题正日益困扰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由于远离了直接監护人,远离父母的关爱,长期缺少了亲情,导致“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日益恶化,已成为当前偏远山区学校教育的一大担忧。
  一、现状
  1.“留守学生”人数逐年递增,突显的问题与教育盲区令人忧。
  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3亿人,由于城市生活成本高的原因,大部分进城农民工让其子女留守农村。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全国中小学生中“留守学生”已有1000万人。这样的人数每年都在递增。就拿我所在的涉县辽城明德小学来说:全校学生400来人,家长双方长期在外务工的就有200多人;单亲长期在外务工的有100多人,“留守学生”占全校学生的93.5﹪,他们受监护的状况及表现状况令人担忧。据了解:
  (1)全校的“留守学生”中,65﹪由爷爷奶奶等亲人照管;25﹪人学生由单亲监护;剩下10﹪由亲戚代管。
  (2)有41.6﹪的隔代人很高兴照顾“留守学生”,而有58.4﹪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很吃力,太费心。再则在亲戚代管中有82.5﹪的不愿意代管孩子,但又没办法。
  这些数据表明,“留守学生”普遍缺少亲情的呵护,缺少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隔代亲人或亲戚,对孩子们只是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在监护内容上及责任上都存在很大的盲区,难以尽到父母亲情的教育责任。
  2.“厌学”隐患困扰“留守学生”令人忧。
  我校12个班级当中后进生89名,其中有75名后进生是“留守儿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留守学生的校外学习缺少了家长的监督,留守学生放学后,不是进网吧,就是骑电动车在路上闲逛不回家。反正爷爷奶奶或亲戚管不住他们。因此与其它学生相比,“留守学生”自控能力差,没有看书的学习习惯,长而久之,更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考试成绩不理想。逐渐成为后进生。我曾家访过一位后进生的爷爷,他总是耽误孙子的学习时间去干农活,当我提到不要耽误孙子上学时,回答竟是:“让孩子识几个字,会写人名就行,他爸小学还没毕业,照样每年在外大把大把的挣钱……”这样的回答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3.“留守学生”心理发育失衡令人忧。
  我校200多名“留守学生”中,进行答卷调查,其中83.5﹪的“留守学生”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症,心理承受力差。电话是唯一沟通父母与“留守学生”之间的桥梁,但统计后不尽人意。其中75.4﹪的“留守学生”一年中只能与父母联系一次,联系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仅占13.6﹪,11﹪的“留守学生”从来没有接过父母的电话。在一次家访中,我亲身经历了“留守学生”与西部打工的母亲一次电话。母亲:“孩子,在家听爷爷的话,好好学习,我给你寄钱了……。”儿子:“妈,你不要回来了,你只知道挣钱,也不用管我了,你除了给我寄钱之外,还能给我些什么?”说吧就把电话给挂了。一席话,让我陷入了沉思,难怪许多老师反应,“留守学生”身上体现着让人担忧的六条共性:
  (1)情感冷淡,缺乏爱心;(2)生活铺张,不懂节俭;
  (3)我行我素,不受管束;(4)性格偏激,容易激动;
  (5)有挫折感,自信心弱;(6)行为乖僻,不计后果。
  4.“留守学生”安全无防范,违法违纪行为令人忧。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差,自制能力较弱的孩子们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安全衔接上存在“真空”。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根据我校各班班主任调查,许多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的道德行为发生偏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甚至有的迷恋网吧、游戏厅,吸烟喝酒。有的与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青年混在一起。就拿我们附近的一所中学来说吧:初二4名学生因偷盗住进了少管所。其中“留守学生”就有3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不得不使我们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更为关注。
  二、原因
  1.残缺的家庭教育是“留守学生”教育失败的导火索。
  “留守学生”的问题所在就是失去了健全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留守学生”大多是由年老体弱、文化水平很低的老人看管,他们无法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老人疼爱不敢管;亲友疏于管教不会管。“留守学生”长期处在无人管束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的性格。形成了放任自流,有的流向社会,有的受到侵害,他们就像独居空巢的孤单小鸟,虽然平日生活在群鸟争飞的喧闹环境里,但每当回到自己空荡荡的窝巢想起不在身边的父母,难免忧心忡忡,于是乎,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
  2.学校教育缺少针对性,忽视了“留守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是“留守学生”教育失败的催化剂。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一般学校除了智育教师之处,其它诸如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美育教师极度缺乏。大多教师一岗多责,身兼数职。专职人员较少,几乎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生活教师。所以学校进行大众化的教育时,不能针对“留守学生”的特殊性,给予更多的亲情和关怀。再加上“留守学生”问题是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产物。许多学校无从认识,更无从探索,甚至面对“留守学生”的问题无所适从。导致了“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进一步恶化,更加催化了“留守学生”教育的失败。   3.城乡“二元体制”是“留守学生”无法接受正常教育的壁垒。
  可怜天下父母心,那家父母不喜欢儿女绕膝?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出外务工挣钱。他们多想接孩子一起出外就读,然而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导致一些城市学校表面上门槛儿降低了,但暗中收取的高额赞助费、借读费仍是“公开的秘密”。如果不缴,校方将以招生满员的为借口。把农民工子女拒之门外。这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让农民工们怎能跨越!因此子女们不得不留在家。再则长期以来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发展极度不平衡,教育上国家明显倾向于城市教育,农村学校虽然师资水平、软硬件上都能与城市学校相比。但是“留守学生”的放任自流、不思进取、为所欲为、缺少管教的现状,使得他们依然面对着比较艰难的教育环境。
  三、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是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長。”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劝天下的父母们不要“挣了票子,误了孩子。”在外务工、经商时,如果孩子上学,一定要选择好监护人,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作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家长来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如果父母都在外务工。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在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能给孩子打一次电话,与孩子交流一次。如果经济允许,可以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孩子们就会在心灵上和关爱上有所弥补。
  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考试,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
  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如果父母经常与子女以书信交往,子女就可以把父母作为一种倾诉的对象。这样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另外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
  2.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共建人文校园。
  (1)建设和谐校园,体现人文关怀,美化校园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以校为家;以师为友,做学校的小主人。教师就是孩子们的第二父母,让“留守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关爱和温暖。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在关爱中得到补偿。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记载好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地址和电话,以及家庭监护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要求定时与自己的子女通信,同时让父母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3)针对“留守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或配备心理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
  (4)强化师资培训,开办好“家长学校”和“监护人学校”。对老师、家长、监护人进行有关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留守学生”的监护和教育管理能力。
  3.加快布局调整,规模办学的步伐。弥补家庭教育不足。
  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进一步落实,人口入学高峰明显回落。建寄宿制学校是必然趋势。这样可以填补住校生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出现的“真空”。同时配有生活老师,关心“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更有利让他们睡得安心;吃的顺心;学得舒心;玩得开心。让学校成为他们真正的乐园。
  总之,偏远山区的“留守学生”,他们也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学生”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
  (涉县辽城明德小学 056402)
其他文献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踏出学校大门的青葱少年到现在,看着我的学生走出校门,变成朝气蓬勃的青葱少年,感悟良多!  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酸酸的,涩涩的,有苦有甜。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同时,也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以下是工作中的一点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理解。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现在的班主任工作紧跟时代脉搏,越来越具体化。纷繁复杂,需要对班级进行的各项工作总览全局。
期刊
摘要:手工布艺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象征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手工布艺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部分。小学美术手工布艺能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小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以布艺材料为主其他材料为辅,通过美术老师的指导在课堂上实际动手完成手工布艺的制作。此外,还加深了小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手工布艺的认识与了解,学习我国古代人民智慧与勤劳的品质。  一、明确小学美术手工布
期刊
秋天,我跟随老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涉县的太行红河谷,这里花果树木非常的美丽,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秋天,就像一支笔把枫叶涂成了红色,火红的枫叶就像邮票,把夏天炎熱的天气邮走了;把银杏树涂成了金黄色,金黄色的银杏叶像一把扇子,把我开学的烦恼吹走了;把芦苇涂成了白色,就像一位老爷爷在农田里干活;把花朵涂成了五颜六色,就像给大地铺上了地毯。  秋天,就像录音机,树叶撞到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有人正在弹琴
期刊
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人生志向的形
期刊
上好每一堂课,我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重要前提,如果学生们的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根本就谈不上怎么样去上好这堂课。以前上课时,我发现每节课中总有那么几个调皮鬼,总爱上课打岔。有几次正好被我发现了,我就故意叫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一开始这招还很有效果的,渐渐的就他们也不足为奇了,而且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后来在一次听一位低年级老师课中发现,这位老师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控制的非常好,学生自然而然的围着老师转。当然
期刊
摘要:随着新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德育教育已经渗透到了小学生的教育方案中。道德教育不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事业,而是需要各个阶层的人共同参与进来进行学习的一个教育。这样做的话,可以完全发挥道德教育的机能。本文发表了一些相关意见。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重要性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以学生自身水平的提高和自身能力的飞跃为焦点,是完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好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展示他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重点,大多数教师都能够重视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提升,主动地将多种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教学中,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极为良好的推动作用。但依然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学  如今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创
期刊
前些日子,在到农村学校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凡是校园、教室内干净整洁的学校,教学质量都令人满意;凡是校园脏乱、教室内纸屑、瓜子遍地的学校,教学质量也比较靠后。  细想自己所在的学校,凡是卫生保持得好的班级,纪律也不会太差,学习成绩也整体较好。这些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这难道仅仅是教师管理水平带来的差异吗?  今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帮我彻底解开了这个谜团。文章由访日见闻引发了对于
期刊
摘要:幼儿园是人生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的敏感期,幼儿园时期的幼儿行为培养会影响幼儿日后的生活,有效的行为习惯与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情感教育与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不能使用传统的说教、惩罚等方式,而是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情感,帮助幼儿感受周围的情感与爱。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了幼儿园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希望能提升幼儿的道德行为。  
期刊
2020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正是除夕之夜,人们正沉浸在和亲人们团聚的欢乐之中,突然传来令全国人都震惊的消息---武汉出现了人传人的新冠肺炎。人们都诚惶诚恐,胆战心惊。这时,在以习近平爷爷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讓我感动的事情可多了。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亲自赶往武汉前线参加战斗;全国各地的白衣战士,纷纷奔赴武汉前线救援,他们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