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体验 丰富心灵沟通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654753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所以,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种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心智和人格健全起来。这就需要老师有效地创设情感体验的氛围,自然地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凸显语文教学的情融融、意切切。
  一、感悟情感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待人和善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之间有太多的快乐有回忆与深情。整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情感丰沛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洋溢于全篇的字里行间。
  “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觉亲。——叶圣陶”本文文章中所描绘的意境和氛围,通过语言文字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因此,在感悟文章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唤醒学生自身的感知体验和美好记忆,由此渐入佳境,体会作者的胸臆。
  在设计教案时,我以文章最后的一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作为切入文章的突破口及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学生在反复美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想起姥姥时愉悦的心情和对色彩斑斓的童年生活的回忆,体味祖孙间的深厚感情。交流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这样设计的话,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找到那些体会姥姥呵护我疼爱我的句子,也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在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容易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
  二、拥抱情感
  散文的“形散”是其外观,“形散”的目的是想多角度、多侧面、多手段地去表现一个中心,去抒发一种感情,去表明一种思考。语文课堂亦如此。要充分给予学生“心灵的自由”,使更多的学生既重视自己的语言表达,又善于倾听老师的点拨及同伴的发言。
  《郑和远航》一课虽没有太大的难度,但篇幅较长,又有复述要求。怎样才能避免繁琐地提问,该找哪一点来推及全篇,进而深入品析呢?细究之下,抓住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叙述郑和远航伟大意义的句子,以“郑和远航真是一次( )的远航”为线索层层展开教学。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自我升华。有的首先抓住了文中详尽的数字来交流,他们体会到远航船队的规模之大,七次远航历时的久远和范围的广泛。接着又有学生抓住了航行途中遇到的凶险来体会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通过品析“呼啸”“扑”“撕裂”等关键词句,加深了对“化险为夷”一词的领悟。最后通过诵读相关的成语,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学生便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和对郑和的深深敬仰。
  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这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要跟上老师的及时点拨。看着他们交流时的滔滔不绝,似乎字字句句都在传情达意:这样的课堂愉悦而富有教益,我们的能力和素养在不断提高。
  三、内化情感
  绘画艺术中讲究“空白”,音乐欣赏中讲究“休止”。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注意留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尽情地翱翔。犹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好像只是激流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留下来不讲。”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语言生动明快,内容纵横交错,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如此錯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教学的难点。该如何预设,在一节课之内实现长文短教呢?一读再读,发现作者集中表现的是童年生活的美好,这份美好就在于: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是逍遥自在的。园子——生机勃勃的园子——自由快乐的园子——自由快乐的“我”,文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式:“要……就……”“愿意……就……”便以“自由”为突破口,以文本为抓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地体悟。在与文字的亲密接触中,他们领略着作者描绘的意境,沉浸于作者的内心世界。循序渐进地感悟、内化,伴随着神思妙想的驰骋、流淌,呈现在学生脑海中的是一幅幅悠然自得而又生趣盎然的画面。
  这自由的“园子”仿佛是心灵的“氧吧”,让每个人的呼吸都变得气定神闲、妙不可言。教学当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上的留白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调动自己的思维去填补、去创造,从而得到了意外的享受。于是,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场所,成为闪耀灵性的舞台。
  四、深化情感
  阅读对话是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沟通、融合、互动。链接生活,重组语言,设计灵活多样的对话形式,于不知不觉中拨动着学生的心弦。通过合理地拓宽、开掘,师、生、文本都将进入更为广阔的空间,达到语义与语境的融合,情理与情趣的一体,课内与课外的贯通。
  在《水》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充分感悟到家乡缺水之苦后,出示了母亲所说的那句话:“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至今为止唯一将“渴”说成是“饿”的话,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个“饿”字的理解。通过讨论让学生体验到这是一种特殊境况下的特殊的体验,只有在严重缺水的地方,人们才会有这种“饿”的感受。这时我作了最后总结:缺水之苦让家乡的人产生了对水的特殊体验。同学们,我们今天拥有很多很多水,让我们珍惜这一切。学生的情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和作品表达的情感相通。
  正像德国著名学者斯布朗格说的:“教育就是唤醒。”要在感情的共鸣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如果说阅读是语文课的生命,情感体验就是语文课的灵魂。情感体验会让语文更加多姿多彩、光芒四射。引导学生多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己心之悟,最是至深。或许这才是培养学生具有真正自学能力之根本途径,让语文课堂成为激荡、抒唱学生情感的海洋吧。
  【作者单位: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软式垒球运动项目具有有趣、安全、规则简单等特点,在小学校园体育阳光活动中加入软式垒球这一运动项目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还可促进小学体育阳光活动的顺利开
情境教学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发挥创造能力,增强审美情趣,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化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逐渐推广。小学语文教学更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的情境教学应运而生。  一、情境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改革挑战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体验完成作业的乐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展学习空间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全面了解小学语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倡写真述实,培养诚实的品质  诚实是一种美德,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写真人实事,抒发自己真情实感。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基础。 
孩子为什么缺乏自信心呢?  1.家庭的原因  (1)过多包办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独苗苗”现象的普遍存在,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加上能力本来不足,做事笨手笨脚,动作又慢,很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的心理。大人在一旁看着,情不自禁地发急,往往自己动起手来越俎代庖。  (2)过多批评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攀比,恨不得将所有孩子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己孩子一人身上。于是,孩子常常
一、圆融的溯源与发展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六艺”均包含身体运动和身体动作,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体育”是渗透在六艺之中的。毛泽东也在其《体育之研究》中说到“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而当今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努力实现体育课程与科学的高度融合,以学生的健康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谈话内容,如何发挥出艺术功能,是每一位教师值得研究的话题。而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听觉艺术,追求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达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毋庸置疑,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和学习技巧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成
以彬县南北塬面管网现状为例,通过对渭北旱塬地区管网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查找村镇供水管网渗漏的原因,提出了在设计方面可采取的措施,如加强管网管理、强化工程质量、采用先进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同时我国也是修建水库大坝最多的国家。水库大坝在发生地震时的抗震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应用GEO—STUDIO软件,对土石坝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