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奇趣 尽在指掌间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ji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带些粘性又细腻的泥土为原料,经过捶打、摔、揉制成人物或动物造型,或素或彩,流传于天津、山东、河南等地,其中以天津“泥人张”最为著名。在北方地区家喻户晓的天津“泥人张”,自清代道光年间由民间艺人张明山始创后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家传泥塑技艺之精,堪称行内翘楚。绘画大师徐悲鸿评价张明山的泥塑“比例之精确,骨骼之肯定与传神之微妙,据吾在北方所见美术品中,只有历代帝王像中宋太祖、太宗之像可以拟之。”
  泥人张的手艺代代相传,前三代“泥人张”作品的表现均为传统的写实表现,作品真实、细腻、栩栩如生。而如今在第四代传人张手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与其父辈不同,张的作品既继承传统又吸收民间和外来艺术的精华,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从真实细腻到简洁夸张,从写实到写意,逐渐形成了现代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张说:“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分析研究、为我所用,以形成富于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这是时代的使命和责任。”
  张出生在天津西北角韦驮庙东街的小院,而这小院也是“泥人张”几代人工作、生活的地方。童年的张就迷上了泥土和用泥捏制的那些小泥人。九岁那年,张的第一件作品问世了,这件习作是在父亲的指导下临摹的一个仕女头像。平时随意捏泥人,张比其他小伙伴捏得都快,那天,在父亲的指导下,张捏出了仕女头像,在一旁的父亲一边观察着小张手里的头像,一边拿过工具,在小张的处女作上迅速地捏捏、压压,并一面修改一面讲解为什么这样改和怎样修改。经过父亲的指点,小张很快就领会了其中的奥妙。在家学丰富营养的哺育下,张的造型能力迅速成熟起来。
  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张的泥塑技艺越来越成熟,但对张来说,他并不单单满足于家传家学的这门传统手艺,在他看来,艺术创作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发展的。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泥塑班,开始了艺术院校的系统学习。在此期间,他学习速写、素描、雕塑史和中国美术史,并深入研究中外雕塑艺术和民间艺术。经历了在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艺术创作实践的锻炼后,张又于1979年考上中央工艺美院研究生,其间得到导师郑可教授、何燕明教授诸多教诲,使他在艺术理念与创作技能方面达到了更高的境界。1981年,张留校任教,在教学之余,他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实践。同时他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反映生活,在短短几年里,他进山村、上海岛,采风于3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并参加了国内外各种艺术展览会,其部分作品也被海内外收藏家及博物馆收藏。
  张深深地感到,时代赋予“泥人张”创新、发展的使命,因此,张不仅继承了“泥人张”彩塑艺术精华,还借鉴了国内外的艺术形式,形成了造型夸张简洁、形色统一的现代装饰风格。
  在设计作品《红楼梦》时,张在继承传统“泥人张”的造型技法的基础上,尝试以装饰性的手法表现情节,作品表现了宝玉和黛玉二人共同寻梅、赏梅的情景。塑宝玉和黛玉二人在形态上一直一曲,一高一低,具有很强的和谐感。在设色上也倾向于民间色彩的鲜艳明快,并合理地使用黑、白颜色,垒绘于型体间使得实、虚间分割得当,色彩描绘中的补色、冷暖和色面大小均处理得变化中求统一,协调中求丰富。另外作品还采用浮雕方法塑造梅花、枝、干,与立体人物错落有致地浑然一体,构成虚、实并存的造型整体。这既形成塑型的肌理、质理对比,又凸显色彩点、线、面的变化,从而增加了作品自然、生动的艺术表现力。
  作品《飞天》表现了手持琵琶、凌空翱翔的飞天形象。作品既吸收了传统飞天的造型特点,又融入洗练单纯的装饰书法,使作品具有现代审美情趣。
  作品《人勤鱼丰》表现了一名鄂伦春族少年欢庆渔业丰收的场面。少年手提两条大鱼的尾巴,鱼身构成了一个圆形型体。作品以夸张手法与适形的造型方式对形象进行处理,形成鲜明的装饰性风格。人物面部上,吸取了民间彩塑、剪纸和年画的造型手法,形成简洁概括的效果;在色彩和纹饰处理上,采用平面构成技法,将传统彩塑与现代视觉设计理念相结合,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
  作品《沙漠之舟》以装饰性手法,将动物与人物进行单纯化地塑造,并绘以暖褐色为主体色调的颜色,同时点饰黑、白、淡黄等色面及装饰图形,在点、线、面交错组合中,求得色彩的丰富变化,显现了色彩描绘中的笔意、笔触与笔趣。
  作品《草原之春》取材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哈萨克族的一名女孩形象,以浪漫的夸张手法塑造了一名手持装饰物,端坐在羊背上的牧羊女孩。
  作品吸取了装饰美的形式语言,将羊与人进行巧妙地结合,运用暖色及黑、白中间色彩进行描绘,并吸收老北京民间传统刀马人的艺术技巧,添加金属丝连接主体,结成纤细的动物腿形之外的空间形体,与羊的实体形体,组成实、虚空间,具有通透的形式感,形成极富装饰情趣的立体造型。
  总之,张不仅继承了“泥人张”彩塑艺术精华,还借鉴了国内外的艺术形式,形成了造型夸张简洁、形色统一的现代装饰风格。张表示,民间彩塑不仅融入了民生礼俗、岁时节庆以及市井百像,还饱含纯真与质朴的情节。塑型、绘意,泥塑将民间智慧与工艺和谐统一起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泥人张”源于民,“泥人张”而今更要还于民。
  古今中外,每一位艺术大师均是先熟练掌握传统精华,在此基础上,先破而后立,不破不立,不为大师。张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思考的艺术家。他一方面捍卫传统,继承传统,同时又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此我们衷心地祝愿张,能够把理想主义的大旗矢志不移地扛下去,用精美绝伦的大作展现生活之美,以孜孜不倦的追求昭示生命之真!
其他文献
宋文治先生是继现代国画大家傅抱石、钱松之后的“新金陵画派”重要代表人物,他擅长传统山水画,亦偶作花鸟画,在当今中国画坛具有比较高的声誉和影响,也是目前艺术品市场上较受关注的国画名家之一。  宋文治(1919-1999年),亦名宋灏,1919年10月出生于江苏太仓,自幼酷爱丹青绘画。早年家境较贫,小学毕业后曾入太仓毓娄商业中学学习,后来转赴上海、苏州一带当学徒。1938年宋文治回到太仓一所小学担任美
期刊
五代十国孟昶广政年间(公元938-965年)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  公元925年前蜀灭,933年后唐四川节度使孟知祥,唐明宗之婿,曾带军入川征蜀。后乘机揽权,拥有蜀地,最终叛唐称帝于成都,国号蜀,史称“后蜀”,铸行“大蜀通宝”小平钱。该钱文隶书,顺(直)读,铸工一般,书法较劣,但传世较少,较罕见。其子孟昶继位后改元广政,铸“广政通宝”小平铜钱,制式同前,版式数种。但书法铸工较前品为佳,数量较
期刊
自古,人与鱼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爱鱼之美味,爱鱼之静,爱鱼之动,爱鱼之优雅外形,爱鱼之自由自在。“养心若鱼洗杂念,任事如虹焕彩光。人生难得自由在,宜当潇洒度夕阳。”“竹溪萦仄径,荫尽豁然开。池落青云镜,鱼游碧玉杯。”鱼游水中,自由自在,全然不知池外事;人在池边,浮想联翩,欲触之而不可及,心却同鱼儿在水中游弋。故此,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深入人心的表现题材,人们将游鱼作为精神自由的象征,追求闲情逸致的
期刊
众所周知,20世纪的画坛高手林立,名家辈出,画派纷呈。然而,在提起中国画流派之时,人们往往遗漏了“大风堂画派”。回首20世纪“大风堂画派”我们不难发现,“大风堂画派”在中国画坛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影响之大、人数之多决不在其他画派之下。  有专家认为:一个画派的确立,是要经过历史的洗礼后被社会所承认。具体而言,它是指一群画家的主张、立场、作风、习气相同,特别是有相对统一的艺术表现和风格,艺术追求
期刊
今年《收藏界》第3期所刊《清末民初刻铜墨盒赏析》一文(以下简称《赏析》),文中作者把“《篆刻五印》铜墨盒”称之为由当时北京书画大家姚茫父“自写自画自刻”,笔者对此说不能苟同。特在此略作辨析,以供广大同好参考。  《赏析》一文称:  三是文人自写自画自刻。如当时北京书画大家姚茫父。图3为姚茫父《篆刻五印》铜墨盒。民国早期,白铜材质,12.6厘米见方,4.3厘米高,重达960克。上刻五方不同形状之篆书
期刊
近年来,在富平县城附近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大量的古陶瓷片及零星的窑具。富平陶艺村董事长徐都峰出于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与关注,采集了大量的瓷片标本及部分完整器,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两年前,他发表了一些与传统陶瓷学说相悖的观点,提出了富平县陶瓷片遗存地就是历史上“鼎州窑”遗址的观点。徐都锋的“另类”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陶瓷界一片哗然,有赞同的,但大多数是反对的声音,甚至有人戏称他是陕西的
期刊
“翰苑清赏”套墨一函,共十锭,锦盒装,晚清徽州詹大有成记造(图1,七元墨藏)。油烟墨,色黝质润,气清体强,弹之其声铿然,佳制也。形状各殊,玲珑可爱,皆仿明清旧式,即所谓“集锦”者。计有墨锭、墨砚、图画、镇纸、古琴、玉笛、龙泉剑、汉瓦当及建初铜尺等式,都曾是曩昔骚人墨客喜爱之物。翰苑,犹文苑,现代汉语称文化界。  詹大有,婺源(清属徽州)人,生卒不详,乾隆年间经营墨业,文华斋为其墨肆。后代乾行氏、真
期刊
2010年5月底,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组团前往台湾参观考察民间博物馆和古董艺术品市场,我有幸第一次见到了久已慕名的曹兴诚先生。  在拜访曹先生之前,我打开了有关曹兴诚先生的网页:曹兴诚,籍贯山东济宁,1949年出生于台中清水镇,在家里7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6。1982年出任联华电子公司总经理,1991年任董事长职务。2001年,由他领军的联华电子已成为台湾第二大半导体公司,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二大专业晶
期刊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始于晚清时期,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简称“二高一陈”。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和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杨善深(1913-2004年)是中国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画家之一,一生注重写生,从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一股淡雅的诗韵气息,其作品风格中西兼取、巧拙互用、雄放而不失秀雅。在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中,杨善深与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1921-2
期刊
无论是山水还是人物,水墨或者重彩以及现代绘画,看过谢天成的画,你都会感觉他作品的力量到了画外,他所描写的物象之生命力、活力,均体现出气韵生动的绘画审美原则。  谢天成先生的笔墨功夫来源于扎扎实实的童子功,他天性酷爱临帖练字,“书画同源”,以书入画,悟性是先天的禀赋。青年时他在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学习西洋画,有扎实的西方古典绘画技巧,之后他跟随艺术大师刘海粟学习艺术十多年,感情甚笃,有着一段令人称羡的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