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歌曲等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e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歌曲等
  陈一萍
  
  看到2009年8月5日《楚天都市报》文化科技版上的《辛亥首义军歌在汉现身》的报道,使我想起小时候曾听到在革命军中当女看护兵的姑奶奶唱过的几首关于妇女从军、提倡女权的歌曲,印象最深的是《女革命军》和《赤十字会》。年幼的我,丝毫不懂歌中的内容,成年后我学习音乐,在音乐通史课中才得以读懂这两首歌的内容。《女革命军》共四段歌词,头两段歌词是:“女革命,志灭清,摒弃那粉黛去当兵。誓将胡儿来杀尽,五种族合大群,俾将来做个共和民。女革命,武艺精,肩负那快枪操练勤。步伐整齐人钦敬。联合军攻南京,你看那女子亦从征……”《女革命军》是用我国民间音乐《梳妆台》的曲调,由华航琛填词而成的,民族味极浓,易唱易学,在当时的女兵中极为流行。《赤十字会》也有四段歌词,前两段的歌词为:“临行挥手莫絮语,侬也从军去。纵使疮痍药饵需,侬做看护妇。我思女杰玛尼池,从来不恋家。木兰娇小尚未嫁,杯甲代爷爷……”上小学五年级时我才知道赤十字会即红十字会,可以想象当时的女卫生兵们举着红十字会旗奔驰疆场的飒爽英姿。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是套用了日本作曲家奥好义的歌曲曲调,由冯梁填词而成。
  除了上述两首外,当时广泛传唱的还有《妇人从军》和《女子体操歌》。《妇人从军》也是一首用日本曲调填词的,如“天有美人虹,地有少女风,谁云巾帼不英雄。红是桃花骢。青是莫邪锋,谁云粉黛可怜虫,夺我胭脂山,使我难为容,此仇若鲠横我胸,笑我小戍诗,使我难为忠,奋飞不得哀我躬。”《女子体操歌》则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沈心工用英国歌曲的曲调填词:“娇娇这个好名词,决计吾们不要,吾说要吾学问好,吾又要吾身体好,操操二十世纪中,吾辈也是英豪……”此外还有一首最早鼓吹妇女解放的《勉女权》,这首歌不仅宣扬男女平等自由,还把妇女解放和民主革命联系起来,鼓励妇女“恢复江山劳素手”,成为“国民女杰期无负”,充分表达了作者崇高的革命理想。这首歌是秋瑾作词配曲的。秋瑾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也是一位“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的革命烈士。她在参加光复会和同盟会时积极投入民主革命,之后就大力开展妇女运动,并写了许多激情诗歌,疾呼男女平权。她的《勉女权》就是其中的代表作。1907年初,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女协会之基础”为宗旨,于1907年1月20日出版创刊号,3月续出第二号后就被停刊了。《勉女权》就发表在创刊号上。歌中有段唱词是这样的:“我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旧习最堪羞,女子竞同马与牛。曝光新放文明候,独立占头筹。愿奴隶根除,知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为了宣传革命,秋瑾的歌词力求通俗,以利于传播歌唱。
  如今我再唱起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歌曲,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作者为武汉广播电台资深编辑)
  
  蒋经国赣南化干戈
  沈大仁
  
  解放前的赣南,特别是三南(尤南、定南、全南),被江西当地人认为是最野蛮、最封建、最落后的地方。
  定南县鹅公乡,有彭、叶两大姓,彼此不和,相互仇恨,已有百年的历史了。那里的圩场,一边是彭姓的,一边是叶姓的,中间隔着一扇坚固的大门,平时当圩的时候,两姓各占一边,互不来往。如果发生冲突,就把这扇大门关起来,两姓械斗的序幕便拉开了。彭、叶两姓都建有碉堡,在建碉堡的时候,彭姓的看见叶姓的比他们建得高,就想办法修得比叶姓的更高,叶姓的也是如此。械斗的时候,双方都上碉堡展开枪战。
  有一次,彭叶两姓为了两个小孩赌钱的事双方打了起来,拿刀的拿刀、拿枪的拿枪,冲杀的时候,彼此不顾生死,杀死了对方的人,就把人头割下系在腰间,人头系得越多,就说明他越勇敢。他们每边都有两面战旗,进退冲杀,以击鼓为号,就像古代的战争一样。
  1941年3月中旬,姓彭的一方聚众赌博,有人向定南县政府举报,定南县袁县长命令警察局前往缉拿。到了赌场之后,姓彭的赌徒们不当回事,毫不在乎地继续赌博,并将一名警察打死,还用大刀在其手上乱砍。原来这个警察是姓叶的。在姓彭的人看来,你姓叶的竟敢到“太岁头上动土”,当然就是送死。姓叶的呢?认为打死了姓叶的警察,这是对政府的抗命,自有政府处理。但是姓叶的警察被打死后,他们还要用刀砍,认为这就是对叶姓的侮辱,因此大家便聚集起来,准备大动干戈。当时县政府全力进行阻止,并告之双方静候解决。
  袁县长将实情向那时正在赣州的蒋经国专员报告。蒋经国听完报告,觉得事态严重,下决心亲自解决此事。他临行前,专署官员们纷纷劝他不要亲自去或者最好带兵前去,都被他一一拒绝了。蒋经国认为这不是用武力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带兵去,可能收不到好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发生意外,于是决定只身前往。
  第二天,蒋经国赶到现场,姓彭的人听说专员来了,都一起跑光了。这一天没有看见彭姓家族的一个人影子。只见很多房屋的大门口都贴了封条。有的门口还烧了香,画了符咒,以为这样可以免灾保平安。蒋经国见此情景马上出了一张布告,说明政府只惩办凶手,与胁从人员无关,叫他们不要害怕,赶快回家,各安本分。他们看了布告以后,先由一部分老年人和儿童回来,看见没有什么危险,于是就都回来了。蒋经国先通知彭姓的长辈,要他们把杀死警察的凶手交出来。他们果然送了一个人来,说这个人就是凶手。蒋经国问这个人:“打死警察的就是你吗?”他说:“是的。”再问:“打死人要抵命你知道吗?”他说:“我知道的。”蒋经国感到奇怪,杀人的凶手为什么会这样爽快地供出来,而且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他心起疑窦,便认真查了来人的背景,才知道这是彭姓花了五百块大洋买来的假凶手。据说,一经指派来的人便不容许犹豫和拒绝,否则便有生命危险。因此这个人只有一口承认听候死刑判决。蒋经国了解情况后,为了不冤枉好人,决定将这个假凶手释放,限令彭姓的绅士,将真凶送办。之后彭姓家族只好乖乖地把真凶送来,听候审判。
  接着蒋经国又出一招,把两姓的代表们请来喝酒吃饭,把他们统统隔开座席,一个姓彭的,一个姓叶的间隔着坐。起初他们都不好意思讲话,蒋经国便进行调解说:“现在我来替你们调解,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黄帝的子孙,都是由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实际上都是兄弟姐妹,况且你们天天都要见面,天天见面的朋友应该互帮互助,应该互相合作,绝对不要因为一点儿小事情伤了彼此的和气。现在,我们只有团结大家的力量来打日本强盗,把日本强盗赶走了,我们才能安居乐业。我们自己如果因为一点小的事情发生冲突,实在是因小失大。所以我希望各位把过去的恩怨都忘掉,从今天起我们携起手来,把我们的力量团结得 像钢铁一样,来对付敌人,来建设我们的新赣南。”他们听了蒋经国的讲话以后,心里很受感动,都说专员要我们怎样做,我们就怎样做,我们一定听专员的话。后来蒋经国要他们宣誓,他们很快地答应了,他们提议带一只大公鸡到城隍庙里去宣誓。蒋经国不赞成这样做,而主张应该到国父孙中山遗像前去宣誓。
  第二天早上,鹅公圩的中山纪念台上面挂上了国父遗像和国旗,6时左右,参加宣誓会的耆老们到齐了。于是吹起了喇叭,在国父像前点燃香烛,燃放鞭炮,场面非常热烈,气氛融洽。特别是在杀鸡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非常激动,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举行了宣誓仪式,誓词如下:
  江西省定南县第三区彭、叶姓代表彭必芳、叶香浦等遵照
  专员蒋指示,敬以诚意谨向
  国父在天之灵宣誓,从兹以后,两姓共相友爱,团结互助,绝对废除氏族观念。不分地域,尊重国家民族利益,奉行政府命令,如违誓者,神人共弃,并甘愿受政府最严厉之处分。
  谨誓
  宣誓人:彭必芳 彭登贱 彭学诗 彭成添 彭俊英 彭锐石 彭仁保 彭杰
  叶香浦 叶焕章 叶秀高 叶克阳 叶郁林 叶蔚如 叶玉山 叶桂华
  三十年三月二十二日
  宣誓以后,两姓还自动地订了一个条约:
  定南县第三区鹅公圩彭、叶两姓代表彭必芳、叶香浦等情因我两姓聚族而居,宿嫌日久,械斗时常发生,双方曾受损失甚巨,值兹国家多难之秋,应宜捐弃前嫌,言归和好,团结一致,共图抗建事业,谨当专员蒋台前,出具切结,履行下列各例,如有违反愿受政府最严厉之处分。兹将应遵守各条列后:
  一、彭、叶两姓之公私步枪,一律由两姓具结人保管,并由县政府派员查封,非经呈核,不得擅自取用。
  二、彭姓之万和泰,叶姓之义和两家店铺。限本年四月十日以前由彭叶两姓具结人负责拆毁。
  三、彭叶两姓相近碉堡,由两姓具结人于本年四月二十日以前负责拆去。
  四、彭叶两姓间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均由两姓组织之调解委员会调解之,如调解困难,则呈请县政府依法办理。
  代表人:姓名见前(略)
  三十年三月十二日 后来蒋经国又要求他们把两姓械斗时所有的旗帜拿出来烧毁,两姓代表遵命立即烧毁。
  这场持久的两姓械斗,在蒋经国的亲自调解下,终于彻底解决了。
  (作者为江西龙南师范学校高级讲师)
其他文献
1910年蒋经国出生时,其父蒋介石23岁。在那个时代的浙江农村,23岁有第一个孩子,已经算晚的,何况此时蒋介石已有9年的婚龄,其27岁的发妻毛福梅绝对是“高龄产妇”。蒋经国的出生,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蒋“爱情”的结晶,而是他“孝心”的结果。蒋介石婚后与毛福梅关系并不亲密,之后他留学日本眼界大开,与没见识的毛福梅更有渐行渐远之势。蒋的母亲王采玉思孙心切,1909年得知蒋介石从日本回到上海度假,便携儿媳
期刊
我今年八十又八,疾病缠身,只能在医院病榻上用记忆去打发余下的岁月。这些天来,看了迎接上海解放,纪念新中国成立的一些文章,勾起了我对六十年前那一段战斗生活的回忆,心情无法平静,历历往事涌上心头。解放战争时期,我曾在爱棠新村13号工作过一段时间,参加了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斗争,经历了国民党统治区反内战、争民主和迎接新中国诞生的革命活动。    陶行知在这里逝世    记得是在1946年的4月间,人民教
期刊
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第一任馆长嵇文甫,本名明,字文甫,以字行。他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一生著述颇多,涉及哲学、历史、思想史、政治理论等诸方面,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堪称楷模。    风雨坎坷求学路    嵇文甫先生的一生是追求进步和光明的一生。  1895年12月17日他出生于河南省汲县一个市民家庭里,6岁人私塾读书,天赋聪慧,又极为刻苦,学习一直名列前茅。15岁进入卫辉中学就读。当时正值
期刊
文史研究馆是建国初在毛主席倡议、周总理亲自关怀指导下筹建的,是一个具有统战性、荣誉性的机构,聚才敬士之所。馆员大都是博学多才的文史耆宿。各馆首任馆长更是出类拔萃,名闻遐迩。本刊从2007年首期起,在“翰林风采”专栏中,特邀各地文史馆的同仁撰文介绍本省市首任馆长,让读者领略各馆“首任馆长”之风采,感悟一代名士之人生。    1957年2月1日,黑龙江省省长欧阳钦聘任宋老云桐为省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3
期刊
《世纪》杂志自1993年7月创刊,迄今为止,出版正好满一百期。编辑部各位同仁无不踌躇满志,要在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值此之际,我奉命接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世纪》主编之职。我在惶恐之余,认真思量,觉得应该充满信心,在前任已经打下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把《世纪》办成特色鲜明、读者喜欢的刊物。  《世纪》是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的。自创办以来一直得到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每期
期刊
一等奖  钱江《进军上海途中拜会司徒雷登》  二等奖  程不吾《程潜在我家决策和平起义》  姚芳藻《的故事》  朱玖琳《中共邀请宋庆龄北上揭秘》  三等奖  夏之平《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天》  张人凤《张元济先生参加开国大典前后》  吴祖昌 《我们家的故事》  田遨《南下琐忆》  林晖《最初的日子》  王敏《爱棠新村13号的风云岁月》  赵国通《父亲赵祖康难忘的五天四夜》  罗维道《陈老总与空军
期刊
说“雅量”  邓伟志    从国务院参事室传出“领导者应有听取逆耳之言的雅量”以后,“雅量”成了2009年冬天人们谈话的高频词。这说明当今社会太需要提倡“雅量”了。  “雅量”者,尊重差异也。“雅量”者,包容多样也。世界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人生在世,如果没有尊重千差万别的雅量,就是跟世界对着干,那是很难为人处世的。这一点,无一例外。  对领导者来说,在“雅量”前还应当加个“更”字。所谓“领导者
期刊
2009年12月23日下午,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文汇报社联合主办的《共和国的曙光》征文颁奖仪式暨征文集出版座谈会在文新大厦会议厅举行。文汇报总编辑徐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吴孟庆、文史馆副馆长黄知正与征文作者代表以及文化界人士4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文汇报副总编辑马申主持。  本次征文活动从2009年4月末至9月底止,共收到应征稿件600余篇。经评委认真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
期刊
赵清阁挥泪卖琴  张十方    1938年秋,受日本侵略者的侵犯、掠夺,我们文摘社的人员,被迫从武汉逃难到当年的陪都重庆。在众多当年出刊的报刊中,我注意到《弹花》(刊名为手写字),它以登文艺作品为主,每月出版一期,篇幅虽不是很多,却都刊载着一些知名的人士宣扬鼓励人民为抗战效力的文章。后经友人孔罗荪为之约稿,我也就经常送些文稿给《弹花》,由此逐渐与刊物的创办人赵清阁认识了,得知她是河南一所大学刚毕业
期刊
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仍号称是“全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却无法掩饰其政令不出台、澎、金、马的落魄现实。蒋介石的当务之急是要拓展“对外关系”,保持国际地位,维护代表中国的“合法地位”。1951年,盟国确定在美国旧金山与战败的日本签订和平条约,确定日本的战争责任与战后地位。中国作为对日作战时间最长,受损失最大的国家,理所当然应该是和会的代表。但当时中国分裂的状况与美国、苏联两大集团对峙的国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