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探讨

来源 :生活与健康·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k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致命性急症,死亡率较高,其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十二指肠和胃癌,治疗的抗休克、迅速补血、止血、制酸、扩容、抗感染等,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后,均可达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 溃疡;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致命性急症,死亡率达10%左右,要求临床医师要有足够的临床经验,接诊后迅速准确地判断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并立即实施抢救。
  1 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十二指肠炎和胃癌。由于消化性溃疡较易得到及时治疗和有效控制,大出血近年呈下降趋势,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趋于多见。此外,还有食管贲门粘膜撕裂、胃恒径小动脉破裂等,甚至胸、腹主动脉瘤破入消化管腔,导致消化道出血。另外尚有约5%的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
  2 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治疗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情急,变化快,常危及生命,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常规的药物止血、制酸、扩容、抗感染等治疗应综合考虑。约30%~40%的出血病人经内科积极保守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3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治疗
  上消化道大出血在抢救处理和药物治疗后,大部分病人出血停止,可择期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同时可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内镜下治疗,以防再出血。少部分病人出血不止,或止血后又复发出血,须行急诊内镜检查,同时根据情况考虑内镜下治疗,因此,掌握内镜检查治疗的时机对消化科医师来说相当重要,如犹豫不决或在转外科过程中耽搁,将造成严重后果[1]。
  针对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多种内镜下止血的方法[1],包括:①橡皮圈曲张静脉套扎术;②硬化剂注射(1%乙氧硬化醇、5%鱼肝油酸钠、5%油酸氨基乙醇等);③内镜直视下喷洒或注射止血剂(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生物蛋白胶、无水乙醇、肾上腺素、立止血等);④电凝、微波、热探头等在多数医院已熟练开展。目前又有最新的内镜下止血术,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3.1经内镜组织粘合剂注射止血术
  组织粘合剂化学本质为氰丙烯酸酯内胶,它在生物组织上能迅速固化,与血液接触后即时产生聚合固化。注射方法:由于这种粘合剂的迅速固化作用给内镜操作带来了困难,并可引起注射针或内镜钳道堵塞,临床操作时常采用两种方法:一为稀释法,即将粘合剂与碘化油以0.5ml∶0.8ml或1ml∶1ml的比率稀释,这样既延长了固化时间,且碘化油便于注射时X线监测;二为“三明治”法,即先抽取1ml生理盐水,后抽取0.5ml粘合剂,再抽取0.5ml生理盐水,每次注射过程应尽可能快。用这种方法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止血率100%,再出血率约6%~10%[2],尽管组织粘合剂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但部分患者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如发热、胸骨后疼痛、食管狭窄、败血症、纵隔炎及固化物脱落导致的复发性出血等[2,3]。
  3.2经内镜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术
  其原理是将特制的金属钛小夹子经内镜活检孔送入消化管腔,对准出血部位,直接将出血的血管或撕裂的粘膜夹住,起到机械压迫止血及“缝合”作用,特别对非曲张性静脉性急性活动出血及可见血管残端的出血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立即止血方法,也可用于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3.3经内镜氩离子束凝固止血术
  该方法是一种非接触性电凝固术,其原理是利用交频电流激发氩气离子化,将能量传递至组织起到凝固作用。该方法不仅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而且对早期癌肿、良恶性狭窄、息肉、血管畸形等也有较好疗效,经临床应用,证实其使用方便,疗效明显且安全[3]。并发症主要有穿孔,胃肠胀气也较常见,术中应注意抽气。
  参考文献:
  [1]李惠芳.上消化道出血.吴云林.临床消化病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17
  [2]吴云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剂、栓塞剂治疗的临床应用.实用内科杂志,1993,13:4—6
  [3]吴云林.食管静脉曲张粘合剂、硬化剂和结扎治疗进展.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5,4:163—16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10年1月~2010年8月对296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经验,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及时采取止痛措施,评估疼痛治疗效果,观察药物副作用并予相应处理。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能积极预防和发现并发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骨折术后患者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
期刊
[摘 要] 阿尔茨海默病具有神经原纤维缠结和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两大病理特征,这种病理特征可导致神经细胞骨架异常并与神经原死亡有关,近来的一些理论提出的糖原合酶激酶(GSK)参与了上述两大病理特征的形成,本文就GSK在AD病变中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及相关联系综合论述,主要概述在AD时GSK的变化和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改变。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期刊
[关键词] 乳腺炎;临床经验;楼丽华  乳痈【1】是乳房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生于哺乳期,尤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诸病源候论-乳候》云:“此由新产后,儿未能饮之,及饮不泄,或断儿乳,捻其乳汁不尽,皆令乳汁蓄积,与气血相搏,即壮热大渴引饮,牢强掣痛,手不得近也……”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又分为外吹乳痈;内吹乳痈;不内外乳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乳痈以哺乳期乳房肿块伴红肿热痛为主要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配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主要护理方法。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中药熏蒸+运动功能锻炼)15例,对照组(单纯运动功能锻炼)5例,比较组别间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均显著好转,但研究组好转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行,研究组有效率(60.0%)及总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去龋术治疗儿童龋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12月接诊的患儿78例,共105颗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术,对照组采用牙钻去龋术,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治疗1年后经复查发现观察组的继发龋发生率和填充物松动、滑落率低于对照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
期刊
[摘 要] 老人晚餐吃多了有害,吃少了有益的说法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肠蠕动减缓,吸收功能低下,运动量下降,过多的饮食,常会导致消化不良与疾病。所以,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侵袭;脑细胞;骨质疏松  老人晚餐吃多了有害,吃少了有益,是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量会逐渐减少,热量消耗也随之下降,所以老人晚餐必须坚持宁少勿多的原则。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在饮食、运动、药物、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依照个人的病情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通过全面护理,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得到较理想的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异常,减少医药费,延长生命。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饮食结构的
期刊
[摘 要] 很多人偶然的咳嗽、咳痰算不上病,认为随便吃点止咳化痰的药就解决问题了。其实并非这么简单,痰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同颜色和性状的痰其实隐藏着不同疾病潜在的危险信号。  [关键词] 痰;性状  痰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产生的分泌物,是咳出来的,应区别于口水。正常情况下,这种分泌物量很少。痰液的异常可提示许多种呼吸系统的疾病。痰液辨病,主要从量、颜色、气味、性状几方面入手来说明与疾病的关系。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颅脑肿瘤切除术后血肿形成的原因,预防颅脑肿瘤切除术手术后血肿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发生的19例颅脑肿瘤切除术后颅内血肿发生的特点;结果:术后血肿出现的高峰时间在6小时内,所有颅内血肿均发生于小脑幕上,9例发生在额部,4例在颞部,4例在顶部,2例在枕部;平均血肿量为(35.2±2.3)ml;结论:强化围手术期病人管理并及时处理
期刊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妇女承担的来自工作与家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其生理及心理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日渐增加的压力,对于初产妇而言会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其中一项就是开奶。  目前来说,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同类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笔者想通过对初产妇成功开奶给新生儿及产妇自身恢复带来的影响的调查,对开奶对于母婴双方的影响进行分析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