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缩句”教学的要领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准确理解句子含义,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明确文章表达的主旨,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少不了对句子的分析。其中,通过缩句是准确理解句子含义的有效途径之一。缩句,说到底就是保留主语、谓语、宾语,删除定语、状语、补语等,也就是把修饰成分较多的长句子,变得短小精悍,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大纲又要求不讲授这些语法知识,学生对缩句要领的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单句中的内在联系,为理解句子的含义打好基础,这一部分知识又不得不讲。现就自己在“缩句”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
  一、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谓语)缩句
  在小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缩句,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句型。也就是说,表示动作的词、动作的实施者、动作实施的结果这三项是必不可少的。通常方法如下:
  1、首先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有时候句中会出现两个甚至更多的表示动作的词,这时候,就要看哪个表示动作的词是最主要的,也就是说在整个句子中起支配作用的,哪些表示动作的词只起到了辅助或补充作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同动作的实施者的关系,哪个表示动作的词同动作的实施者关系最紧密,就应该确定哪个表示动作的词。如:“我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拿起桌子上的茶杯”中,就出现了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走”和“拿”,联系到前后关系,在句子中起支配作用的是“拿”而不是“走”,缩句应该是“我拿茶杯”。
  2、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是“谁”实施的,也就是说,找出动作的发出者或支配者(即主语)。
  如:“小明今天上课特别认真”中,表示动作的词是“上课”,而动作的实施者就是“小明”,即“小明”是主语,“上课”是谓语。
  3、联系前两项,找出这个主要的动作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即宾语)。
  如:在“小明今天上课特别认真”这句话中,已经找出了表示动作的词“上课”和动作的实施者“小明”,接着再找“小明”发出的动作“上课”有什么样的态度?即“认真”。所以,这句话串起来就是“小明上课认真”,这是最简练的缩句。
  4、将挑选出来的这些词语串起来,就是缩句。
  实际上,串起来的这句话就是句子的主谓宾,也就是动作的“实施者”、“实施的动作”以及“实施这个动作产生的结果”。
  例如:“热闹的港口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船只”这句话中,我们首先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是“排列”,然后再引导:“在哪儿排列着各式各样的船只?”得出结论:在港口。接着引导:“港口排列着什么?”自然得出:港口排列着船只。这就是最终的缩句结果。
  二、抓住句中的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缩句
  例如:“中国第一大岛台湾耸立在美丽富饶的东海。”在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耸立”是表示动作的词,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动作的实施者和动作实施的结果。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什么耸立?台湾岛耸立。台湾岛耸立在哪里?台湾岛耸立在东海。很明显,“主、谓、宾 ”就是“台湾岛耸立东海”,这是句子的主干。再比如说:“白云似的绵羊在半山腰悠闲地吃草。”可以先提问:“谁在吃?”即可以引出:“绵羊在吃。”接着提问:“绵羊吃什么?”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绵羊吃草。”这样,就提炼出了动作的实施者“绵羊”、实施的动作“吃”以及动作实施的结果“草”,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这个方法,通过多项训练,学生能很快地掌握。
  三、 借助结构助词,找准句子的主干
  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寻找“主、谓、宾”就方便得多了。
  1、“的”字,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主语、宾语)之间。
  例:小明的爸爸认真地审阅市政府的工作报告。“爸爸”、“工作报告”前面有个“的”字,可以定为“爸爸”是动作的实施者,“工作报告”是动作实施的结果,因此,这句话可以缩为“爸爸审阅报告”。
  2、“地”字用在状语和中心词(谓语)之间。
  上例中,“认真地审阅”,“审阅”前头有“地”字,可以确定为“审阅”为动作,即确定“实施的动作”。然后再判断动作的实施者。从句子中可以看出,虽然有两个名词,即“小明”和“爸爸”,但如果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小明”只是定语,起限制作用,而动作的实际实施者是“爸爸”而不是“小明”。
  3、“得”字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
  例:“她笑得很开心。”“笑”和“开心”之间是“得”字,那么“笑”字可定为动作,而“笑”的动作实施者就是“她”。
  四、借助判断词“是”进行缩句
  在缩句中,出现判断词“是”的情况也很普遍,这类句子的缩句方法最好掌握。
  如“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句话中,就含有判断词“是”。这类句子的缩句方法是:首先,确定“是”,第二步,教师再提问“什么是什么”就可以提炼出缩句,即“长城是象征”。有时候,也会出现判断词“不是”等,不过,方法还是一样的。
  我说的缩句练习方法是指一般情况之下的训练,缩句的要求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的,只要教师多留心、多观察、多训练、多反思、多总结,积少成多,就成了很好的教学经验。
其他文献
优化作业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优化处理的作业,更大程度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意愿及实际操作性问题,使广大学生都能够从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充实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这样,就从根本上为学生的减负与乐学走出了真正的一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素养做好了准备。与此同时,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评讲课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如何通过讲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所达到的程度,以便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弥补缺陷、激发求知欲,从而让学生提高对讲评课的兴趣,主动参与其中,产生新思维、新方法,让数学评讲课更具实效,是广大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氛围,增进师生情感   情感对于人们的认识活动具有特殊的内在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捧出爱心、倾注爱意
期刊
历年考试大纲中对文言文翻译题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这一类题也是历年高考试题中相当重要的内容。这两年文言文阅读的总分值一直是20分左右,其中翻译占6-10分,分值已经很大了,所以,对这一类题我们应高度重视。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基于教学的责任和经验,我总结了一下具体的解题步骤,下面结合高考例题分析一下。  第一步:抓住句子中的活用词和固定的单音节词直译。  词语的活用最常见的有名词用做一
期刊
文章好的“开头”称作“凤头”,可以引人入胜。讲课好的“导语”也像“凤头”,精彩的“凤头”不仅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扣住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甚至达到“惹人醉”的境地,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正如叶圣陶对“导”的精辟论述:“‘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为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因此,我针对小学语文课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运
期刊
如果课堂是一汪春水的话,那么激活就好比是一颗投入水中荡起层层涟漪的石子,看似微不足道,却使课堂有了活力,活力是课堂的生命。课堂教学,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死气沉沉、昏昏欲睡。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给沉寂的课堂以活力,创造师生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语文课堂激活做了一些探究。  一、兴趣激活法  美国
期刊
初涉教坛就听过江苏省特级教师曹津源先生的作文指导课。有人评价那课堂教学似酒、如茶:初抿,清香宜人;细品,回味无穷。为什么听过他的课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这主要表现在曹津源先生那作文指导课上所体现出来的思考深邃、创新追求、艺术表现的价值使然。联系自身平时的作文教学,我们所缺失的就是这样的价值体现,因此我们所指导的学生作文,学生所写出来的作文总是让人感到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不能给人以新意。作为一名
期刊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源和归宿,是指导中学各学科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也是中学物理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承担的任务。物理学科的相关因素也决定了这一点。  一、物理学科的发展历史  物理学是自然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同其他自然学科一样,它是人们在认识、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分析、归纳、总结、验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由社会实践而抽象上升为理论,再由理论知识转而指导生产生活实践,物理学在理论与
期刊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只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人人参与研究,使学生新知的过程变为研究问题的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这种发现应如何体现出来呢?  一、观察——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  观察就是“变速器”、“离合器”,是运用视觉感知客观事物。具体地说,通过视觉可以感知事物的数量
期刊
从事二十五年的语文教学,我亲身经历和体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电脑媒体的运用也让语文课堂充溢着新奇和震撼。这些技术的运用,课堂的表面热闹了,学生的情绪被激发了……但这些炫丽的背后,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都是教师对教材挖掘的深度不够、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丧失、教学成本的提高等诸多问题,能就简的为何就繁?能体现教师基本功的为何不尽量展示?能降低教学成本的为何
期刊
语文学科是教会学生“学习语言”即如何正确地理解与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它指导学生从大量作品的听取或阅读中含英咀华、钟灵毓秀,感悟出语言规则,然后运用这些语言规则去指导说话和写作,以创造生成新的语言作品。作为个体语言学习过程的语文教学过程,始于对已有作品的感悟,终于对新的语言作品的创造,自始至终都有深沉而强烈的人文精神灌注其中。我们在这一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浓郁的诗意、炽热的激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