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读吉登斯《社会学:批判的导论》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学:批判的导论,[英]安东尼·吉登斯著,郭忠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吉登斯和哈贝马斯、布尔迪厄共同被誉为当代欧洲社会学界的三杰,但是和有着欧洲大陆哲学气质的哈贝马斯、布尔迪厄不同,吉登斯的著作深入浅出、毫不晦涩,注重传承、拓展和体系。在《社会学:批判的导论》这本薄薄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到吉登斯广博的知识积累、强大的体系建构能力和深刻的社会理解力。
其他文献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学生喜欢唱歌,却唱不好歌,也不喜欢音乐课本里的歌曲。大量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相反,他们对流行歌曲特别着迷,这让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思。  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他们不可避免地与社会接触。在这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中国,视频、音频、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所以不论是欧美、港台的;成人的或是非成人的流行音乐都会“流”到
现在六加一模式的孩子,因为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缺乏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呢?在我园的特色绘本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活动单导学”新课改模式无疑是一剂良方,已被我校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所谓“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对照课程标准,“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提出为我们科学探究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发现快乐,在获取知识中享受快乐,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情境,让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乐园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新学材料发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
压卷之作  历史类:《中国近代通史》(10卷)  张海鹏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出版  责任编辑:吴源、张凉、金长发等  本书10卷,以编“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为出发点,以丰富的史料和史学界近20年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反映近代中国社会110年的发展历程。本书不仅反映中国近代的政治史,同时也反映近代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