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钱才幸福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ngzx6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晓:钱越多越好
  按照我们当地的政策,农村年满60岁的老人每月发给50元钱的补助,如果满80岁,每月发100元。姨妈今年刚好满60岁,我买了东西去看她,她对我说,现在的日子真是好啊,连我们农村的老人也同城市的老人一样有工资了,活到80岁还能拿100呢,我要好好活着,争取拿那100元。她的脸上,是满足的笑。50元人民币,就让姨妈心满意足。
  我们村有很多女人到10多公里外的火炮厂打工,因为干的是计件,很多女人就不敢喝水,怕因上厕所耽搁了时间,即使上厕所,她们也是小跑着去。这让同在一起打工的几个外地人嗤之以鼻,这些外地人每月只上半个月班,其余时间都是休息、游玩,这又让我们村的人视为天外来客。从我们本地人的角度来看,钱还有够的时候?赚了钱,要把老房子翻盖成新房子吧?要买一辆车吧?要吃好的穿好的吧?总之,钱越多越好。
  朋友玲是一个哈尼族,她的家在哀牢山的密林深处,她说她们村的很多人家,房子破败不堪,家徒四壁,可每到核桃成熟的季节,他们村的男人就会背核桃到山下的集市卖,卖的钱就买酒喝,喝得酩酊大醉后,就歪歪倒倒回家。他们走着走着就倒在路边,他们倒在哪里就睡在哪里。等酒醒了,爬起来再往家走。

  他们整天都乐呵呵的,他们不会为房子破败而难过,不会为明天的生计而发愁,他们只活在今天。
  张明:越有钱,他离幸福越远
  这个人叫张明,是我同学的哥哥。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读大学。他家当时条件也不是很好,家里父母体弱多病,还要供两个孩子读大学。家里基本上拿不出张明的生活费,整个大学都是张明靠自己打工赚学费和生活费。
  毕业后,他在公路上帮人家干工程。虽然他家穷,他也长得不怎么样,但他的努力上进还是赢得了财务室小月的注意。小月小巧玲珑,没多漂亮,但是个好女人,给张明洗衣、做饭,还给他生了个聪明的大胖小子。
  凭着张明的能力,工资一天比一天高。他们在城里买了房,张明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城里,照顾儿子吃饭,接送儿子上下学。张明和小月不管在工地,还是在城里,都手牵手散步。那个时候,我们非常羡慕小月,羡慕她嫁了一个那么有钱的老公,还对她那么好。那时,张明和小月虽然没有多少钱,但他们是幸福的。
  后来,占着天时地利人和,张明承包了一些工程,赚了好多钱。买了多套别墅,卡宴、宾利的豪车好几辆。这时,小月辞了工地上的工作,在家做了全职太太。她每天要做的事就是上街、打麻将、等张明回家,而随着应酬的增加,张明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到最后几乎不回来了。小月怀疑张明外面有了女人,暗中找了个私人侦探去调查,果然看到张明和一个妖媚的女人住在一起。
  小月的心里气得不行,对张明的父母于是不太客气;张明的父母又觉得,儿媳妇整天白吃白喝,靠儿子养着,还这样嚣张。就这样,家里经常爆发战争,最后张明的父母一气之下就回了乡下的老家。张明回来,看到父母被媳妇气走,就逼着小月离婚。
  离婚后,张明和妖媚的女人结了婚。女人是学金融的,她觉得张明干工程,风里来雨里去,像个农民工,如果出了事故,还要承担风险。工程款不到位,还要像孙子一样四处讨要。在女人的建议下,张明改行做了金融。他成立了一个投资公司,承诺高利息,从亲戚朋友那里融资了好多钱。刚开始,他每月按时给付利息。高利息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投资,雪球越滚越大。刚开始他做得挺好,后来有一笔很大的贷款收不回来,他的资金链断裂,他破产了。他卖了别墅、豪车,还不够还集资来的钱,只能跑路。
  张明没有钱的时候,他过着幸福的生活。越有钱,他离幸福越远。回望当初,到底什么时候才最幸福呢?
  小袁:用喜欢的事填充日子,心里踏实
  我居住的小区有个物业管理员叫小袁。小袁是山西人,据说家里非常贫穷,他来北京上大学那年身上带着不到500元钱。小袁依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成绩不算很好,但终究是顺利毕业了,不过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小袁参加过两次公务员考试,一次没进入面试,另外一次進了面试最终却不知何故被刷了下来。不过这个小伙子没有呆在家里等工作,也没有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气馁,做了几份临时工作之后就到了我们这个小区,成为物业管理员,而且还找到了女朋友。这是几年前的事了,后来小袁成了物业主管,带着十几个人整天奔走在社区内,因为小袁很热情,逢人便笑,从来都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快乐的人,所以业主们大多知道他,有事儿也都乐意找他帮忙。
  慢慢熟悉起来,我才知道小袁每天都要坐很长时间的公交车和地铁才能回到住处,在路上的时间他都用来读书,物业给他安排了宿舍,但是小袁仍然坚持每天回远在郊区的租住地。小袁收入并不多,但大部分都寄回了家,剩下不多的钱只能在远郊租一间平房,小袁和女朋友分别在两个区工作,每天忙完了之后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去,无论哪一个先到家,都会动手做饭,另一个远远赶到的时候,只要望见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总会开心地微笑。
  小袁和女朋友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们觉得现在能在北京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容身的地方,有一个关心自己的人,很幸福。最初知道他们的故事的时候我除了有点感动倒也没太在意,但是后来就有点惊讶了,因为小袁每天都会用自己买来的粮食喂养小区内的流浪猫狗,有一回小区里一个清洁工病了没钱医治,小袁居然给他垫付了两千多元医药费,更难以置信的是,前不久听说小袁双喜临门:他已经升任部门经理,而且在远郊买了一套房子。
  “我跟女朋友两人加起来一个月有7000元钱呢!寄给我家一些,寄给她家里一些,剩下的都攒着,如今买了一套房子,算是在北京扎下根啦,再也不用租房子了!”这是小袁对我说的,虽然房子面积很小,而且很远,但我看得懂小袁脸上荡漾着的幸福。   小袁并不是个优秀的孩子,但他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他懂得知足,有自己的目标,同时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是孝顺父母还是照顾流浪的猫狗,抑或是每晚都要迎着灯光回到远郊的那个小小的家,这些都是他愿意而且喜欢的,用喜欢的事填充日子,心里踏实,所以他是幸福的。
  芒果:钱可以赢得未来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奔四的芒果要离婚。男方开出的条件是,假如芒果要孩子,财产平分。儿子是她的心头肉,她是要定了的。于是,两个曾经爱到恨不得合体的人,开始了一场关于钱的谈判。一番清算过后,芒果成了有房子、有儿子、有50万元负债却没有工作的大龄失婚妇女,前夫开着车,怀揣50万元现金,携手新欢,昂首奔向新生活。
  曾经视金钱如粪土、安乐知足的芒果,后来咬牙卖了两居室,换了一居室,拿着剩下的钱开了个小小的绘画培训班,天天掰着手指头算账记帐,小本儿上密密麻麻记着,欠谁的钱什么时候还,日子从未有过的艰难。电话里,她哑着嗓子和我自嘲,快来闻闻,我现在浑身上下的铜臭味儿,洗澡都冲不掉。但是,我从没像现在这样接地气儿。
  看看,刺激我们拼命工作、努力赚钱的,从来不是多么高大上的理想或社会责任感,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小愿望:
  比如在婚姻穷途末路时,我们可以离一个体面的婚,而不至于让自己陷入绝境;比如我们可以带孩子看更大的世界,因为“见识”往往建立在烧钱的基础上;比如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不是“穷游”;比如我们可以带父母下一次昂贵的高档餐馆,而不必在乎菜单后面的价位……
  女人要活得好,得有两个立足点,一是家庭,二是工作。这样当其中一个塌了的时候,我们才不至于倒下。一个女人有了独立赚钱的底气,才可能活得从容笃定,处变不惊。
  现在,女人们又不是没饭吃没地儿住,又有什么好纠结的呢?也许,很多人也是在面对生活的步步紧逼之下才逐渐意识到钱的重要性。

  原来,这样理性的拜金真的没什么不好:“钱从来不是万恶之源,一个人不会因为没钱而深刻,也不会因为有钱而浅薄。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赚干干净净的钱,让自己过的好一点,让家人过的好一点,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尊敬的。”芒果这样觉得。
  钱买不来爱,却可以呵护和巩固爱,让你的生活更添安稳和踏实。钱换不来幸福,却可以帮我们赢得未来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吴同宇:福来自于你和这个世界的紧密联系
  最近因为要跳槽,换城市了,所以隔三岔五地约人吃饭道别。大家谈论最多的还是事业發展问题。这个年代,特别是大城市打拼的人,都有各自的焦虑。而赚钱总是最热门的话题。
  “我真的要赚很多钱吗”好像是个挺废话的问题谁不想赚很多钱呢?我思考这个问题很久了,但我觉得它的答案没那么简单。
  我从前特别排斥喜欢赚钱的人。“有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暴发户就算有很多钱还是会被人看不起”,这些是我以前幼稚的想法。但是随着经验增长,看的书越来越多,见识的人越来越多,我越来越能发现不同人身上的优点,而且觉得,有钱真的确实了不起。
  如今的“暴发户”,如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化腾、马云,不仅自身优秀勤奋没有道德污点,还创造了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了经济发展。他们创造的产品被大多数人需要,其结果就是他们的个人价值非常高。“需求决定价值”是经济学常识。想让自己更值钱,那你提供的东西就得对大多数人有用。所以说,现在的有钱人,他们对大多数人有用。他们光明正大地赚大钱,确实了不起。
  有钱确实了不起,但是,赚到钱就一定能获得人生成功,这种说法显然是错的。一个人的人生成不成功不是靠别人评价的,而是要看自己过得幸不幸福。没有钱当然会带来很多痛苦,但是赚很多钱也并非一定能带来幸福。有钱却不幸福的人很多,最近在书中看到一个故事:
  有一个男人把钱和幸福画上了等号。起初他没钱,赚来的钱让他和家人过上了物质更充裕的生活,幸福感确实随着钱的增长在上升。然而一段时间过后,物质上带来的幸福感没有了,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没赚够,所以更加拼命地赚钱往家里送,但是见到家人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跟家人越来越陌生之后,为了逃避这种空虚感,他外出更多了,赚钱好像变成了一个黑洞。直到有一天,他心理压力太大,病倒了,不得不辞去工作回家修养。这时候,他跟家人的相处又变得频繁了,他又慢慢找回了以前的幸福感。
  故事很简单,它展示的道理也并不需要我们去付出健康的代价才能领悟:幸福来自于你和这个世界的紧密联系,来自于被他人需要的满足感。
其他文献
摘要:《七月与安生》是一部由周冬雨、马思纯等主演的现代爱情电影,该片是由作家庆山(安妮宝贝)的小说改编而成。影片用流畅的影像语言和独到的角色塑造诠释了一对年轻女性之间曲折的青春故事。  关键词:《七月与安生》 电影构图 电影音乐  一、剧情简介  《七月与安生》是一部用真实和真诚去讲述青春、爱情、友情和宿命的电影。“我恨你,但我也只有你”是电影《七月与安生》中最戳泪的一句台词,也是七月与安生关系最
摘 要: 通过考察长沙方言的特色时间副词“碰向”,认为“碰向”具有“过一段时间后将要”和“有时”两个意义,并从语义、语法、语用和方普比较四个角度分别对“碰向1”和“碰向2”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 :长沙方言 “碰向” 时间副词  一、引言  长沙县在行政区划分上属长沙市,其方言属于湘方言长益片长沙方言的新派。长沙话中的“碰向”是一个较为有方言特色的时间副词,例如:  (1)他碰向又会回来啰,莫急啰
摘 要: 2021年1月9日,纪念王阳明逝世492周年暨新世纪阳明文创研究青年论坛在绍兴举行,近四十位青年大学生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就新世纪以来的阳明文创作品展开了讨论,相关话题涵盖了几十部王阳明题材的小说、传记和戏剧影视作品,充分彰显了王阳明作为新世纪文创IP的资源价值和重要影响。  关键词:王阳明 小说 影视戏剧 文学传记  2021年1月9日,为纪念王阳明逝世492周年,由绍兴
摘 要:《大灭绝时代—— 一部反常的自然史》(荣获2015年第99届普利策新闻奖)讲述物种灭绝的故事,宣告第六次大灭绝的来临。文章通过赏析《大灭绝时代》的内容和写作手法,揭示《大灭绝时代》的生态哲理,唤起人类的生态危机意识,呼吁人类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珍稀物种的多样性,并警示人类敬重自然方有未来。  关键词:《大灭绝时代》 物种 灭绝 地球 生态  故事“始于一个全新物种的崛起,时间可能是二十万年
摘要:《俗世奇人》中,作者融入天津方言,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跌宕起伏的叙事,讲述了民国时期天津卫的各种奇人轶事。但作者的用意显然不在这吸引眼球的“奇”上,而是要透过这“奇”,探讨背后的理儿。  关键词:《俗世奇人》 语言 叙事 悲剧  2018年8月,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斩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作为中国古典笔记体小说的《俗世奇人》由三十六篇短篇小说构成,极为精简,短则千把字,长亦不
摘 要:苏轼写于黄州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特殊心境的映照,具有极高的赏读价值和阐释空间,借助宋代青原惟信大师提出的三重境界说来对文本进行三番涵咏观照,能够感悟到苏轼月下独特的生命情怀的层次性展露,即初读欣喜、再读悲凉、三读旷达,这一审美情感体验的转换过程也是作者当时心路历程的映射。  关键词: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三重境界 欣喜 悲凉 旷达  文言文诵读,就像一扇别有洞天的窗,推开它,满
摘 要:张爱玲和黄碧云两位文坛重要的作家在不同年代写下的“恋之小说”,不仅成为两人的重要代表作品,更为香港绚丽的都市风景线赋彩。两部关于香港、关于婚姻的小说在有意或无意的相互映照过程中,向读者呈现了香港都市中爱情与婚姻的伤逝悲情与浪漫隐遁的最终结局,阅读呼吸之间苍凉之雾遍被华林。  关键词:张爱玲 黄碧云 清醒 苍凉  香港的情与爱向来都是文学史中的一抹艳色,然而情爱并非总是指向热烈、圆满。从张爱
摘 要: 近年来,作为一种类型化电影,主旋律电影“热”已成为当下我国电影市场中极具标识性意义的文化景观。在票房收入、社会反响、文化软实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因主旋律电影在其本质属性上属于商业文化特性,如何让作为大众文化的主旋律电影真正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大学生的审美观、民族观、价值观和国家观的培养与建构,是当前电影研究者亟待回应的问题和难题。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冷思考 校园  近年来,
摘 要: “冰山原则”是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欧内斯特·海明威首次运用到文学写作中的,该原则更多地强调读者的感受,因此会让故事内容的八分之七處于未言明的状态。迄今为止,世界文学将《老人与海》奉为海明威“冰山原则”运用的巅峰之作,因此研究《老人与海》不同译本对“冰山原则”的解读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拟通过张爱玲、黄源深、吴劳等《老人与海》的三个不同译本,分析不同读者对“冰山原则”的解读。  关键词:“冰山
摘 要: 日本传统美学中的三大基本特征是“物哀”“幽玄”和“侘寂”,在日本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这些特征已经逐渐渗透进日本的文学领域,并成为日本审美文化的重要代表。本文首先对“物哀”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阐释;其次对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起源展开探究,明确指出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是其出现的重要因素;再次以川端康成的《雪国》和樋口一叶的《青梅竹马》为例,深入挖掘日本文学中物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