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语文时代背景下,得语文者得高考,而得阅读者得语文。确实,阅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更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那么他们就能积极自主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进而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如果学生没有阅读兴趣,他们的被动阅读就像是在勉强吃不喜欢的食物,结果只能引起消化不良。因此,教师一定要多措并举,培養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089-01
一、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情境之于语文阅读活动,犹如食盐对于美食,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创设图文并茂的阅读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如春天长出嫩绿叶子的枝条,如在溪边散步的小鹿,如夏天郁郁葱葱的树木,如五彩缤纷的美丽大花坛,等等。欣赏着美轮美奂的图片,学生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优美的景色描写出来的。
其次,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即,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展开阅读理解。如《礼物》,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亲人的关爱和期待。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家人送给自己礼物的情境,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是否送给过家人礼物,让学生在互动讨论中展开文本阅读。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文本展开情境演绎。即,引导学生将阅读文本当作剧本,将自己当作文本中的人物,进而将阅读文本直观演绎出来的全过程。如《田忌赛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扮演齐威王、田忌等文本人物,将整个故事情节直观演绎出来。学生要想惟妙惟肖地演绎出文本内容,就要深刻理解不同人物的心理特点,就要认真揣摩不同人物的神态变化,因而学生就能积极自主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不仅是教材上的文章,学生也可以将课外读物当作剧本,展开情景表演。如学生在课外阅读了《稻草人》,那么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展开表演。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阅读交流活动。即,每隔一段时间,学生要分享出自己最近阅读的主要内容和心得感受。假如学生阅读了《拇指姑娘》,那么学生可以讲述拇指姑娘都是经历了哪些事情,最终的结局如何,自己阅读完的内心感受如何,等。阅读交流活动,不仅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还能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三、向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目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不知道哪些书适合自己,也不知道哪些书的阅读价值比较高。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目录,进而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确保书籍种类的多样化。即,科幻类的,小说类的,童话故事类的,经典国学类的,悬疑侦探类的,都要有所涉及。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的内容。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阅读单一类型的课外书籍,那么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向学生推荐种类丰富的书籍。
其次,教师要确保书籍内容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基础。如果让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红楼梦》,那么肯定是大部分学生都看不懂,学生看不懂,当然也就体会不到阅读的趣味性,更谈不上阅读兴趣了。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大语文时代背景下,学生一定要展开多样化的课外阅读,因此学生就非常有必要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如一个月内阅读完几本书,一周之内阅读多少,一天之内阅读多少,甚至具体到每天的阅读时间。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阅读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文本演绎以及阅读活动等策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文本阅读中,从而让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遨游飞翔,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高颖.借助“网络”激发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089-01
一、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情境之于语文阅读活动,犹如食盐对于美食,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创设图文并茂的阅读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如春天长出嫩绿叶子的枝条,如在溪边散步的小鹿,如夏天郁郁葱葱的树木,如五彩缤纷的美丽大花坛,等等。欣赏着美轮美奂的图片,学生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优美的景色描写出来的。
其次,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即,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展开阅读理解。如《礼物》,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亲人的关爱和期待。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家人送给自己礼物的情境,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是否送给过家人礼物,让学生在互动讨论中展开文本阅读。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文本展开情境演绎。即,引导学生将阅读文本当作剧本,将自己当作文本中的人物,进而将阅读文本直观演绎出来的全过程。如《田忌赛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扮演齐威王、田忌等文本人物,将整个故事情节直观演绎出来。学生要想惟妙惟肖地演绎出文本内容,就要深刻理解不同人物的心理特点,就要认真揣摩不同人物的神态变化,因而学生就能积极自主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不仅是教材上的文章,学生也可以将课外读物当作剧本,展开情景表演。如学生在课外阅读了《稻草人》,那么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展开表演。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阅读交流活动。即,每隔一段时间,学生要分享出自己最近阅读的主要内容和心得感受。假如学生阅读了《拇指姑娘》,那么学生可以讲述拇指姑娘都是经历了哪些事情,最终的结局如何,自己阅读完的内心感受如何,等。阅读交流活动,不仅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还能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三、向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目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不知道哪些书适合自己,也不知道哪些书的阅读价值比较高。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目录,进而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确保书籍种类的多样化。即,科幻类的,小说类的,童话故事类的,经典国学类的,悬疑侦探类的,都要有所涉及。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的内容。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阅读单一类型的课外书籍,那么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向学生推荐种类丰富的书籍。
其次,教师要确保书籍内容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基础。如果让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红楼梦》,那么肯定是大部分学生都看不懂,学生看不懂,当然也就体会不到阅读的趣味性,更谈不上阅读兴趣了。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大语文时代背景下,学生一定要展开多样化的课外阅读,因此学生就非常有必要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如一个月内阅读完几本书,一周之内阅读多少,一天之内阅读多少,甚至具体到每天的阅读时间。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阅读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文本演绎以及阅读活动等策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文本阅读中,从而让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遨游飞翔,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高颖.借助“网络”激发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