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学和交流相结合,注重设计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問题加以引导。所谓自学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独立掌握书本知识的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组织学习的能力,对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我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如果从小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那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帮助。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
一、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广泛应用于现实。在教学中,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对称美、简洁美等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如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可以进行如下的启发式讲述,“为了满足课外活动需要,决定购一些器材:25元的排球,20元的小篮球,2元的跳绳和15元的乒乓球拍,请大家计划一下,该怎么买?并算出总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得到自主探究的机会,自然就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教师再提出几种方案,如买排球2只、跳绳20根, 就得到列式25×2+2×20;教师再稍加点拨,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四则运算的顺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仅享受到了乐趣,探究到了规律,而且开启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之门”。
二、以教材为主,温故而创新,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方法。
我们教师的教学目的是教书育人,在教学中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善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1、课前预习: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书上的一些问题,他们在处理书上的作业时,就会发现问题,然后带着疑问去认真听课,急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听课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如教学土地面积单位时,由于学生对于一公顷有多大不了解,课前我带着学生用以米为单位的皮尺,到学校的操场实际测量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计算出其面积是10000平方米,即一公顷。并让部分学生围绕一公顷的操场跑一圈,又让部分学生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算出教室的面积是48平方米。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公顷的面积大约有200个教室的面积那样大。经过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踊跃举手发言,教学效果相当好。
2、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即在课堂教学中,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独立学习。
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知识能力,高年级采取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展开他们的思维想像力。 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而且还必须使学生养成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具备正确的思考方法和一定的思维能力。有新的知识,可采用"以议代讲"的方法,督促学生进行思维,由于教师没有讲解而让学生议论。因而每一个学生不仅能积极地、自觉地去读书、找答案,而且都想说出自己的答案,也想听一听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当别人的答案与自己的答案不符合时,必须要认真地思考一下,是自己的对。还是别人的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为什么,反复议论。不对的答案被淘汰了,不完整的答案大家补充完整了,原来懂得的同学,通过反复思考,更加理解,原来不理解的同学,也受到启发。逐步懂得了对于某些知识的教学法。也可以采取以练代讲的方法,督促学生读书自学,让他们独立阅读,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尝试解题,让学生提出在解题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组讨论,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题意,找出不同的解法。如列方程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题:少先队员采集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共84件,昆虫标本的件数是植物标本的2倍,两种标本各采集多少件?许多同学根据例题采取设未知数X的方法,设植物标本为X件,则昆虫标本为2X,列方程为X+2X=84,分别求出植物标本是56件,昆虫标本是28件。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爱动脑和善于思考的习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
3、课后复习巩固。
学生课前预习是准备,课堂老师指导独立思考是关键,但是课后复习巩固是消化知识,也很重要。如果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加以复习、巩固,掌握的就不牢固。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适当布置由易到难的题目,使学生系统掌握。此外,还可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疑难问题放手让学生大胆试解,组织学生讨论后,老师指导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培养成自学的主人,也促进他们积极动脑思考,掌握良好的复习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善于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事实证明:谁能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谁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自学是一种高于一般学习方式的全面性自主学习活动,它把各种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向、积极主动的智力活动,也是凭借主观意志,战胜多种困难的认识活动。自学使孩子更独立的深入学习,更好的发挥创新和实践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小主人!
一、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广泛应用于现实。在教学中,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对称美、简洁美等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如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可以进行如下的启发式讲述,“为了满足课外活动需要,决定购一些器材:25元的排球,20元的小篮球,2元的跳绳和15元的乒乓球拍,请大家计划一下,该怎么买?并算出总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得到自主探究的机会,自然就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教师再提出几种方案,如买排球2只、跳绳20根, 就得到列式25×2+2×20;教师再稍加点拨,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四则运算的顺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仅享受到了乐趣,探究到了规律,而且开启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之门”。
二、以教材为主,温故而创新,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方法。
我们教师的教学目的是教书育人,在教学中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善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1、课前预习: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书上的一些问题,他们在处理书上的作业时,就会发现问题,然后带着疑问去认真听课,急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听课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如教学土地面积单位时,由于学生对于一公顷有多大不了解,课前我带着学生用以米为单位的皮尺,到学校的操场实际测量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计算出其面积是10000平方米,即一公顷。并让部分学生围绕一公顷的操场跑一圈,又让部分学生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算出教室的面积是48平方米。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公顷的面积大约有200个教室的面积那样大。经过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踊跃举手发言,教学效果相当好。
2、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即在课堂教学中,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独立学习。
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知识能力,高年级采取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展开他们的思维想像力。 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而且还必须使学生养成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具备正确的思考方法和一定的思维能力。有新的知识,可采用"以议代讲"的方法,督促学生进行思维,由于教师没有讲解而让学生议论。因而每一个学生不仅能积极地、自觉地去读书、找答案,而且都想说出自己的答案,也想听一听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当别人的答案与自己的答案不符合时,必须要认真地思考一下,是自己的对。还是别人的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为什么,反复议论。不对的答案被淘汰了,不完整的答案大家补充完整了,原来懂得的同学,通过反复思考,更加理解,原来不理解的同学,也受到启发。逐步懂得了对于某些知识的教学法。也可以采取以练代讲的方法,督促学生读书自学,让他们独立阅读,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尝试解题,让学生提出在解题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组讨论,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题意,找出不同的解法。如列方程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题:少先队员采集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共84件,昆虫标本的件数是植物标本的2倍,两种标本各采集多少件?许多同学根据例题采取设未知数X的方法,设植物标本为X件,则昆虫标本为2X,列方程为X+2X=84,分别求出植物标本是56件,昆虫标本是28件。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爱动脑和善于思考的习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
3、课后复习巩固。
学生课前预习是准备,课堂老师指导独立思考是关键,但是课后复习巩固是消化知识,也很重要。如果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加以复习、巩固,掌握的就不牢固。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适当布置由易到难的题目,使学生系统掌握。此外,还可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疑难问题放手让学生大胆试解,组织学生讨论后,老师指导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培养成自学的主人,也促进他们积极动脑思考,掌握良好的复习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善于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事实证明:谁能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谁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自学是一种高于一般学习方式的全面性自主学习活动,它把各种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向、积极主动的智力活动,也是凭借主观意志,战胜多种困难的认识活动。自学使孩子更独立的深入学习,更好的发挥创新和实践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