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小学科学课堂已变得异彩纷呈,但是课堂教学也出现了片面追求形式,表面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则根基不稳的问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与浮躁,一节课下来,看似热闹的课堂学生究竟收获多少?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和矫正,将会带来各种隐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教育的发展,笔者就以下几方面略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一、核心实验太仓促
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课堂的主体。一节科学课规定的内容中有时是完成一个实验,该实验自然就是这节课的核心实验。有时有好几个实验,就要区分哪个是核心实验,哪些是铺垫性的实验,哪些是延伸、扩展性的实验,教师要把握好时间,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做核心实验的时间。而在现实中不少老师为了追求课的完整性,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首先是“有实验必做”,没有对一些实验进行必要的整合或缩减。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核心实验做得不尽兴,主体学习任务无法完成。其次是教师“胡子眉毛一把抓”,从指导学生制定计划、选取材料、考虑实验步骤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造成教师的指导时间过多、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这样,表面上学生勉强完成了任务,但实际上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自觉地演变成了教师“指令”下的操作活动了,失去了探究的真正意义。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对核心实验的探究时间不够的问题,让学生把核心实验做得“尽兴”,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足功课。精简教学环节,实现有效的实验探究。一是集中探究主题,就是要突出重点,做到“小切口,深研究”。有时科学教材一节课呈现的就是一个探究主题,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独立探究时间,教师在实验安排中尽量体现连续性,以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通过简单的言语点拨或呈现温馨提示或发放任务单等手段实现实验各阶段的巧妙过渡。如果一节课有好几个探究活动,教师首先要确定核心实验,并在备课时保证它的探究时间,其他几个非核心实验,能集中的集中,无法集中又很占时间的可以教师演示。
二、“探究疲劳”常出现
这里指的“探究疲劳”主要是指心理方面的。学习心理疲劳是一种主观上的疲劳,表现在科学课中,我认为主要有以下这几个现象:一是对优等生来说,他们在科学常态课实验中往往充当的是绝对的主角,操作、记录、汇报都让这些学生“包了”。但教师每次实验基本不变的探究步骤、因过低估计学生的前认知水平或因追求实验结论而显得过于简单的实验要求等因素会让这部分学优生降低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师“激趣引入”还没完成,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结论;又如教师刚出示实验材料,学生就知道接下来会做什么实验。他们对老师的“那一套”早已轻车熟路,并出现了“探究疲劳”。二是对学困生来讲,他们的探究疲劳主要表现在课堂中得不到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并得不到操作或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对探究产生畏难或抵触心理。
三、预设生成成“矛盾”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教学中的矛盾统一体。教师预设的教学过程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而这样的偏离正是学生与文本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时,做到充分和精妙,让预设成为动态生成的支撑点。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预设,忽视了动态生成。一旦教学中出现突发事件,他们基本会无视这种“杂音”,继续朝着自己预设的方向前进,使教学过程变得僵硬死板;还有一类教师则过于看重“动态生成”,甚至用“动态生成”否定必要的预设,在实际教学中就会造成“自由生成”和“无序生成”的可怕后果。
四、主导作用非“刀刃”
科学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探究道路上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但这种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教师在很多环节不但要敢于“导”,而且要善于“导”,导在“刀刃”上。回到现实课堂中,可以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一切活动都依照学生所提议的进行,其结果常常是使课堂教学成了一种“放羊”,热闹过后真正学到的很少。还有些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随意性很大的言语,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等等,这些都会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科学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是推进课堂教学的最有力保障,为了让教师的主导导在“刀刃”上,教师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初次使用某种典型实验器材时要细致指导。当学生尤其是中年级学生初次使用某种典型实验器材时,教师一定要指导清楚,如三年级学生第一次使用温度计,五年级学生第一次使用弹簧测力计,往往像这类课在认识器材后还有几个简单的应用实验要做,教师这时切不可为了让学生多做几个实验而忽略了细致的指导,第一次指导到位是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坏习惯养成了也很难改变。二是探究过程出现意外困难时要及时引导。探究中出现的意外困难有时是教师事先想不到的。三是课堂作业难点要巧妙指导。《科学实验册》是现行科学教材唯一的配套作业本,部分难点需要教师巧妙指导,能进一步巩固所学。
当然,除此以外,课堂教学在教学过渡、评价方式、教学反思等方面都值得我们一一去探索。让我们一起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流于形式的不良现象,为打造“健康”课堂、高效课堂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
一、核心实验太仓促
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课堂的主体。一节科学课规定的内容中有时是完成一个实验,该实验自然就是这节课的核心实验。有时有好几个实验,就要区分哪个是核心实验,哪些是铺垫性的实验,哪些是延伸、扩展性的实验,教师要把握好时间,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做核心实验的时间。而在现实中不少老师为了追求课的完整性,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首先是“有实验必做”,没有对一些实验进行必要的整合或缩减。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核心实验做得不尽兴,主体学习任务无法完成。其次是教师“胡子眉毛一把抓”,从指导学生制定计划、选取材料、考虑实验步骤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造成教师的指导时间过多、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这样,表面上学生勉强完成了任务,但实际上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自觉地演变成了教师“指令”下的操作活动了,失去了探究的真正意义。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对核心实验的探究时间不够的问题,让学生把核心实验做得“尽兴”,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足功课。精简教学环节,实现有效的实验探究。一是集中探究主题,就是要突出重点,做到“小切口,深研究”。有时科学教材一节课呈现的就是一个探究主题,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独立探究时间,教师在实验安排中尽量体现连续性,以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通过简单的言语点拨或呈现温馨提示或发放任务单等手段实现实验各阶段的巧妙过渡。如果一节课有好几个探究活动,教师首先要确定核心实验,并在备课时保证它的探究时间,其他几个非核心实验,能集中的集中,无法集中又很占时间的可以教师演示。
二、“探究疲劳”常出现
这里指的“探究疲劳”主要是指心理方面的。学习心理疲劳是一种主观上的疲劳,表现在科学课中,我认为主要有以下这几个现象:一是对优等生来说,他们在科学常态课实验中往往充当的是绝对的主角,操作、记录、汇报都让这些学生“包了”。但教师每次实验基本不变的探究步骤、因过低估计学生的前认知水平或因追求实验结论而显得过于简单的实验要求等因素会让这部分学优生降低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师“激趣引入”还没完成,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结论;又如教师刚出示实验材料,学生就知道接下来会做什么实验。他们对老师的“那一套”早已轻车熟路,并出现了“探究疲劳”。二是对学困生来讲,他们的探究疲劳主要表现在课堂中得不到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并得不到操作或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对探究产生畏难或抵触心理。
三、预设生成成“矛盾”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教学中的矛盾统一体。教师预设的教学过程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而这样的偏离正是学生与文本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时,做到充分和精妙,让预设成为动态生成的支撑点。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预设,忽视了动态生成。一旦教学中出现突发事件,他们基本会无视这种“杂音”,继续朝着自己预设的方向前进,使教学过程变得僵硬死板;还有一类教师则过于看重“动态生成”,甚至用“动态生成”否定必要的预设,在实际教学中就会造成“自由生成”和“无序生成”的可怕后果。
四、主导作用非“刀刃”
科学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探究道路上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但这种角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教师在很多环节不但要敢于“导”,而且要善于“导”,导在“刀刃”上。回到现实课堂中,可以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一切活动都依照学生所提议的进行,其结果常常是使课堂教学成了一种“放羊”,热闹过后真正学到的很少。还有些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随意性很大的言语,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等等,这些都会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
科学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是推进课堂教学的最有力保障,为了让教师的主导导在“刀刃”上,教师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初次使用某种典型实验器材时要细致指导。当学生尤其是中年级学生初次使用某种典型实验器材时,教师一定要指导清楚,如三年级学生第一次使用温度计,五年级学生第一次使用弹簧测力计,往往像这类课在认识器材后还有几个简单的应用实验要做,教师这时切不可为了让学生多做几个实验而忽略了细致的指导,第一次指导到位是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坏习惯养成了也很难改变。二是探究过程出现意外困难时要及时引导。探究中出现的意外困难有时是教师事先想不到的。三是课堂作业难点要巧妙指导。《科学实验册》是现行科学教材唯一的配套作业本,部分难点需要教师巧妙指导,能进一步巩固所学。
当然,除此以外,课堂教学在教学过渡、评价方式、教学反思等方面都值得我们一一去探索。让我们一起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流于形式的不良现象,为打造“健康”课堂、高效课堂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