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辛亥:重绘广东美术地图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al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谈起辛亥革命,人们都说广东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和发源地。其实,广东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各个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尤其是文化艺术方面。其他按下不表,且以美术领域论之。
  
  中国的第一幅现代漫画
  
  毕克官、黄远林在《中国漫画史》中提到,1903年12月15日在在海创刊的《俄事警闻》上曾刊《时局图》(图1)“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近代报刊漫画。它表明我国近代报刊漫画的兴起至少在一九零三年就开始了。”《时局图》原名《时局全图》(图2),创作于1898年7月19日,作者是中国第—个为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社团辅仁文社的发起人之一、兴中会的第三号人物谢缵泰。画的左上方题有一诗:“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今宜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谢缵泰是广东开平人,1872年生于悉尼,清末活跃革命家、实业家。《时局全图》的诞生,为中国现代美术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副具有近代意义的漫画,而且也为漫画在中国成为独立的新画种奠定了基础。
  史论家们认为,漫画在中国古已有之。古代漫画与近代漫画有何区别?古今漫画虽然在图画中必有讥讽,但古代漫画的作者仓怍时“多用己意”或“聊援笔以写怀”之“漫作”、“漫笔”、“戏作”、“戏写”。但近代漫画的作者创作时不仅仅是一抒个人心中的积愤,而更多的是自觉地以民众及时代的代言人的身份自居,有着明确而强烈的政治功利目的;古代漫画,只局限于三五知己欣赏品题,或束之高阁,不求(也无法)流传:近代漫画则是为了发表,广为传播,力图产生最大的社会效应,推动时代的前进步伐、历史的发展:古代漫画一般只是“写心”的借题发挥,近代漫画则在最大限度地、迅速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政治、军事、社会等问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谢缵泰在谈及创作意图时清楚表明:“目的在于唤醒中华民族,向人们敲起警钟:外国列强瓜分大清帝国的危险已逼在眼前。”它不是一己的民族仇恨无奈的宣泄,而是来自—个革命者自觉地肩负着历史的使命,严肃地思考国家、民族、社会的前途与命运,寻求—种新型的宣传武器,力图唤起人民的觉醒、激发人民的仇恨、积极参与拯救中华民族的斗争。它是历史处在激变时代的产物!它是呼唤革命的号角!而它数度为英文画报、中文报纸转载,并被修改、出版,作为“革命宣传品”、“鼓动宣传品”,以中、英、日文等版本在世界各地“广为散发,鼓动中国人民起义,反对满洲强盗”,并“用中国合众政府社会名义,寄发给美洲、檀香山、澳洲、海峡殖民地、西贡和加拿大的党人”,谢缵泰也因此“遭到香港殖民大臣审讯”的事实,也正说明西方列强对此画所引起的风暴而感到恐惧。
  《时局全图》虽然标志着中国近代漫画的开始,但漫画作为中国艺术史上—个新的画种,还有—段漫长的距离——它的形成,必须依赖新闻出版业的蓬勃发展。1903年12月,郑贯公在香港创办了《世界公益报》,他“特注重诙谐文字及讽刺图画”,开设名为“警醒图”的“时事滑稽铜模画报”。于是,漫画堂而皇之地出现在革命党人主办的报刊上,登上了中国革命的舞台,成为中国近代美术史和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
  
  述善学堂图画学校:开启中国新式美术教育先河
  
  海内外研究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的学者都认定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立的“图画手工科”为中国近代中国美术教育之开端。但是在1906年4月18日出版的《东方杂志》第三期《各省教育汇志》上载有则消息(图3):(广东)“述善学堂同人组织一图画学校,以养成小学专科教员为目的。课程分毛笔、用色、铅笔、钢笔四种。限六个月毕业。”这则仅四十余字的消息,为我们研究和改写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所开设的图画手工科设立于1906年6月,而《东方杂志》报道述善学堂的图画学校开办的时间为同年4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时信息不发达,刊登时间往往延误许久。例如,广州粤秀书院在1905年3月15日开课,而《东方杂志》到7月27日出版的第六期上才刊载该书院开课的消息,迟了整整四个月。因此不排除述善小学附设的“图画学校”在传统的是年春节后的新学年(即二月底或三月初)便已开课。因此从开办时间上言之,述善小学附设的“图画学校”的创办比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所开设的图画手工科早三四个月。
  从名称而言,述善学堂的图画学校是以“学校”命名的专科学校,而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所开设的图画手工科,仅属—个学校的—个学科而已。从课程设置而言,述善小学附设的“图画学校”创办的目的,明确提出“以养成小学专科教员为目的”。其课程有毛笔、用色、铅笔、钢笔四种。从此课程设置观之,毛笔画即中国画,而色彩、铅笔、钢笔三门,当为美术教学新兴的学科。以“铅笔”一科而论,在清末已被视为西洋画的涵义,是西羊画法的初步,是清末画人从西洋画家那里获得最简单的关于西洋画的知识,直到1912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仍是按此铅笔画为学画入门的思路办学的。而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除西洋画、中国画外,还设用器画、图案画。由此观之,它的设立有更多实业救国、发展工艺的内涵。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胜于述善小学附设的“图画学校”者,一是有备案,有历史的记载,二是有学生的回忆,于是前者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历史的集体记忆,先入为主地被认定为中国近代中国美术教育之开端。而述善小学附设的“图画学校”到目前为止,因报纸的残缺,未能找到相关史料的旁证,但一则《东方杂志》的消息,已足以改写历史。
  
  中国第一个报刊美术广告
  
  广告是报刊的命脉。中国自有商业报纸之初,一至三版皆为广告,新闻只占比例甚少,且是活字排版,若在图像,亦只偶然有商标而已。美术广告始开何时?在《中国美术史》及《中国近代报刊史》都说是李叔同1912年主持《太平洋报》时在客户的广告上配上了简单美丽的图案,使之醒目大方,首开先可。但实际上1905年由潘达微创办的《时事画报》创刊号上就开始刊登美术广告,并刊登《招登告白》(图4):“本画报实于报界中别开生面,同胞谅之欢迎,销场之广或可操卷。如富商文人欲属登告白以为介绍者,请移玉步至省城十/\甫六十九号门牌二楼本报总发行所面议。每月价目列后:照画报篇幅广阔核算,如全幅用尽者,每月洋银八圆,对开四圆,依次递减至八分之一,取价一圆为止。按月核算,恕不减价。所有应写书画,概不取资,专件则不在此例。惟总须十日前知会,俾发给书画家,否则不及也。时事画报主人启。”
  《时事画报》第二期刊登的一幅“发冷丸”的广告画(图5),占版面四分之一,采用漫画的手法,画一瘦骨嶙峋、痛苦万状的虐疾病人,抱一盒梁培基出品的“发冷丸”如获救星。上方有“梁培基选制”五个大字,右配以粤讴:“错错错,虐当魔,话(说)无正方韫(找)符驮,功晤见,苦加多。一服此丸, 就脱沉疴。非寒非燥,性甚平和。良方出,广传播,长乐街,总售所,恒安别馆就系咯。”左注明:“各处皆有购取发货。近查多有假冒。赐顾诸君,请为细认。”这幅美术广告,没有署名,但从风格上一看便知出自何剑士手笔。拿它和1912年李叔同那个“美术广告”一对比,我们便不难发现,李叔同所绘广告不过是一些图案、版花之类而已,并不具备商业广告的要求,而何剑士所绘“发冷丸”的广告,无论在视觉效果上及广告学上的商业性、艺术性都活灵活现出来了,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时事画报》创办之时,也正是广东的有志之士提出“实业救国”,民族资本工业正在破土而出之际。美术界人士亦提出了研究美术,振兴工艺的实业救国方针。可以说,实业家和美术家走到一起了。《时事画报》一开始就得到了民族资本家梁培基在经济上的大力支持,而潘达微为了扶持民族资本工业,为梁培基药厂的产品广告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并发挥画报美术人材的优势,设计出图文并茂、庄谐并重,深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产品广告,首开了中国有美术广告的先河。
  
  中国第一部漫画范本
  
  为了推动漫画创作,潘达微从《时事画报》1908年第三期起,推出了《小儿滑稽习画帖》(图6),从最简单的基本知识着手,浅显易懂,适合于初学入门者。而这画法,既有国画中的点线的基本功,也有西画的透视原理。这种中西兼容的美术教学方法,实开了中国美术教育之先河,它务令人“易入手”、“越学越有瘾”、“学亲唔歇手”,是为中国第—部漫画范本。
  
  中国的第一个“美术研讨会”
  
  潘达微先生创办的《时事画报》目的在于利用美术作为开启民智、宣传革命的武器。它的创办不仅是广东美术史上的大事,而且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时事画报》是以“仿东西各洋画报规则、办法,考物及纪事,俱用图画,一以开通民智、振发精神为宗旨”,用图画报道时事的旬刊,图画的需求量甚大,而广东的画家能绘人物画者寥寥无几。潘达微却能把稍具革命意识的何剑士、郑侣泉、冯润芝、廖平子、尹笛云、陈树人、高剑父等乃至清末遗老梁于渭等,在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自觉或不自觉地团结在《时事画报》的大旗下,并召开了画报创刊“茶话会”,居然有二百多人都应邀而来了(图7)。茶话会的议题是图画与社会、与民众的关系。从当代的学术意义来说,这是中国美术有史以来的第—个“美术研讨会”。潘达微破天荒地在中国提出了以革命思想入画的主张。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时事画报》共出版129期,他们用~枝秃笔,记录了时代的风云,记录了从反美拒约到庚戌新军起义的历史图像。
  
  革命催育漫画繁荣
  
  如果说兴中会元老谢缵泰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那么,潘达微就是中国漫画的催育者,而《时事画报》为漫画的创作与繁荣提供了一片沃土,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开辟了新战场,并对漫画这一新画种的形成,更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在《时事画报》时期,涌现了中国第一代杰出的漫画大师伺剑士。这是一位多产的漫画家,国情社情民情,情情结胸次;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皆入画:对满清官吏之腐败无能、诸国列强之贪婪残暴,他铁面无情,挥笔如剑,剑剑中的;对政治时事,他独出机杼,浅譬曲喻,肖事摹形,力开民智;于人间百态,他随境拾得,嬉笑怒骂,皆成妙趣。更令人肃然起敬者,乃于同盟会数年系列举,剑士往往寥寥数笔,便描画了那场场革命的悲剧、壮剧。在清末,以美术宣传革命,何剑士可说出力至大、功劳甚伟。
  
  中国第一个美术赛会和美术展览会
  
  陈振濂先生在《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书中,把南洋劝业会上设美术馆是中国“美术展览的形式,此当为其滥觞”,“集团性的美展……迟至1918年才出现。”此论差矣。其实早在1906年9月13日,香港就在大会堂举办了—个大型的美术赛会(又称“赛艺会”),展品分七大类:摄影画;油画;织绣品;木器;金银器;窑器、玉器、象牙器;中国画及日本画。但该会中的中国画全部是中国古代名画,故报道中认为“若夫美术,似无可言”。然而在1908年1月23日至2月11日,《时事画报》和《时谐画报》发起的“广东图画展览会第一期美术展览会”在广州下九甫兴亚学堂举行,宗旨是为了“研究图画进步”,展览分四部分:“同人绘画之定评”具有比赛的性质;“同人即席挥毫”有互相交流切磋的性质;“陈列古画参考”有观摩研究的性质;“同人绘画寄售”以及通过《时事画报》进行广泛详尽的宣传、报道,无疑已开始引进了现代艺坛的运作机制,对广东日后的美术展览及美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因此,它可以说是中国举行的第一次具有真正意义的美术展览。而该展览的模式,一直为后来的展览所仿效。
  
  中国第一个美术义卖赈灾展览会
  
  1908年6月中旬广东各地连日暴雨成灾,灾民数以万计。广东漫画家何剑士发起了“美术赈灾展览会”,《时事画报》以此举是“第一次创举’’誉之,实至名归。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美术”冠名的展览会,而且还为展览会注入了服务社会的新元素,在中国美术史上确有划时代的意义。此风一开,紧接着更为大型的以赈灾为目的的美术展览会纷纷出现,美术同人成了社会慈善公益活动的主力军,美术展览会也成为各种社会慈善公益活动的重场戏。更值得注意的是,1908年《时事画报》还组织了“美术会”,这个社团式的组织已超越了传统画会的意义,组织者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不仅发起了赈灾义卖的活动,而且还以美术会的名义,组织会员赴三水、清远等灾区数日,体察灾情,散赈灾民,开创了广东美术界深入生活,关注民间疾苦的风气。
  
  变革大潮中得弄浪儿
  
  众所周知,高剑父、高奇峰首先提出折衷中西的口号。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广东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许多画家比二高更早在绘画的领域中进行绘画语言变革的探索。众所周知的吴历、黄土陵我们姑且不谈,仅从《时事画报》中寻找到这一历史的轨迹。
  《时事画报》的创办,以图画宣传革命为契机,催生了漫画、时事画的创作。革命的美术呼唤美术的革命,画家们凭着艺术触角的敏感性,迅速地调整路向,借鉴早已大量传入的西方画报中的速写、素描、油画、版画、摄影等作品为参照系,绘制时事画,务求“一事一物,描摹善状,阅者可以征实事而资考据”。这些本来就是传统中国画的画家,当绘制时事画到了得心应手之后,也纷纷开始在传统绘画的领域中进行绘画语言变革的探索:从创刊号何剑士的第—张漫画中,我们便可看到画家对西洋画写实的技法已能娴熟地掌握。1906年《时事画报》第三十三期首页隆重推出葛少堂的《折枝花卉图》(图8),图中的题跋写道:“拟元人意,而画以泰西法”,以中国的笔墨、线条,运用西画中素描的方法显示枝干、树叶、花蕾的阴阳向背,并以表现其光影,从传统绘画的角度来看,确能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作者之所以要在题跋中强调既“拟元人意”,又宣称“画以泰画法”,这就说明了这位中国传统画家是主观能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参照这一画法,尝试把泰西画法融入传统之中。这是我们目前所见,的可能是最早一张明确宣示探索中西融洽的作品,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稍后又大量刊登了蔡哲夫“抚泰西钩勒法”、“学倭人写意”、“临意大利二千余年古本”以及“临摄影”画作。
  此外,冯润芝原从法国驻广州领事夫人学西洋画,后私淑钱慧安,《时事画报》中许多出色的时事画、历史画都出自他的手笔,可以说是中西融合的弄浪儿,画报上曾刊登过他从一幅同名洋画绘制的《西人水战图》和《英海军夜操》,而19D7年背临的《裸体图》可以说是早年中西融合的典范(图9):他已不仅仅是简单、直接的临摹,而是以中国的“生纸本”、“水墨法”演化成—种有别于花鸟、山水的没骨法来画西洋人物,不仅得其形,且亦得其神。
  更值得注意的是,潘达微在1910年以中国笔墨、西洋素描技法所作的《富人代表》,在今天观之,仍不失为一出色的作品。
  以上所举图像,比起高剑父当年提出折衷中西时所作的“油绘”及所擅之“铅笔水彩”画,可以说更能显示出广东画家群体在绘画语言变革探索上的功力。
  回眸辛亥,广东在文化艺术上确有许多骄人的成就,仅就美术而言,就有不少全国领先、傲视同侪之处,走在时代的前列。然而,广东人往往重实践而疏于总结,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空白,以至让人讥广东为“文化沙漠”。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重新梳理史料,挖掘广东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他文献
二十七届佛罗伦萨国际古董博览会(Fiorence Intemational Antiques Fair)于2011年10月1日至9日在佛罗伦萨科西尼宫举行,共有88位古董商参展,其中有74位来自意大利,14位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博览会会场设在科西尼官,其设计照例出自大师级人物皮尔·路易吉·皮奇(Pier Luigi Pizzi)之手。该博览会诞生于1959年马里奥·贝里尼(MarioBellini
期刊
风雷激荡的辛亥革命,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代表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利益诉求的历史人物,他们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政治历史舞台上依次登场,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营造了辛亥革命前后纷繁复杂的历史场景,也共同作用并影响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一百年后,当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当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已先后逝去,我们又将如何透过如烟往事,去触模那个时代的脉搏与律动,去感知这些历史人物的胸怀与热忱。也许,
期刊
陆丹林(1895-1972)斋名红树室,广东三水人。陆丹林在“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前就加入了同盟会,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些国民党中“元老”级的政治人物,曾有过一段短暂的从政经历。后来他来到上海发展,逐渐远离政治圈子,加入著名诗人团体“南社”,并开始从事报刊编辑,先后曾主编许多报刊杂志。尤其以文史和书画刊物而闻名,堪称是当年内地和港澳两地的第一“名编”。自此,中国政坛上少了一个政治家或政客,
期刊
过云楼是苏州望族顾氏的藏画藏书楼,以藏有宋元以来佳椠名钞、珍秘善本、书画精品曾名闻遐迩。顾氏祖孙四代从事文物古董收藏,历经百余年清芬世守、递藏有绪,在中国收藏史上罕有其匹。过云楼主人又在桑梓苏州造园雅集,流传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自古珍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所谓“物聚必散,久散复聚”,如今的过云楼因岁月变迁已由原来的深宅大院变为沿街浅屋,而顾氏传承百余年的藏品,亦早已散于各处,正似那过眼
期刊
兴中会产生最早宣传民主革命的报纸    孙中山开始从事革命,以他创设革命团体兴中会为标志。1894年,孙中山去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反清革命,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之后在香港、广州、横滨、河内、旧金山等地建立组织。这在当时——19世纪末,不少人仍希冀通过改良方式拯救国家于危亡之时,孙中山等人走的是一条新路子。  其实早在1893年,孙中山等人就在广州城南广雅书局抗风轩集会,策
期刊
这并不是一份完整的关于中国艺术评论家的活动年表,而是站在21世纪回望新中国以来与艺术评论相关的各个关键点,所回顾之事,或多或少对中国的现当代艺术进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推动或阻碍。可以看到,在20世纪末以前,艺术评论的阵地大都局限于纸上,报刊成为艺术家与评论者发声的重要渠道,同时也看到艺评人围绕着各种画种或绘画风格而讨论的局限性;如果以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为标志性事件,批评家策展人
期刊
第18届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ART TAIPEI)于8月26日至29日登场,展会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界相关人士,尽管四日的展期比过往少一天,但参观人数却突破往年纪录,达到四万五千人。今年台北艺博会的坚强国际实力引起相关国际博览会人士的重视,许多世界知名的美术馆代表均前往参观,其中包含香港Art HK总监、新加坡Art Stage总监、北京CIGE负责人、上海SHcontemporary负责
期刊
本次刊登的武汉两所大学的藏书票,与两位近代名人——韦棣华女士、闻一多先生渊源颇深。  1899年11月,39岁的韦棣华女士不远万里从纽约来到了武汉,她此行的目的主要是看望在文华书院任教的弟弟。然而,这次普通的探亲旅行,改变了她的下半生,也改写了中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历史。韦棣华女士终生未嫁,将后半生都奉献给了中國公共图书馆事业,被民國总统黎元洪称为“中國现代图书馆运动之皇后”。  而1928年,年仅
期刊
2011年9月10日,由国内独无二的高端艺术生活杂志联袂合景·天湖峰境、广州乾朝珠宝有限公司主办的“玲珑剔雕天价翡翠赏鉴会”在广州“天湖峰境”高端别墅群如期举行。活动当天,《收藏·拍卖》的部分读者及银行VIP客户等汇聚一堂,与价值超过千万的精美翡翠饰品、把玩件相遇,领略其玲珑剔透的纯净,尊享场雕琢珍宝的艺术盛会。  近年来,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高走,珠宝收藏者对翡翠珍宝的追求倍增。而翡翠资源极其有
期刊
宁夏——充满着神秘色彩的西夏之都。当飞机徐徐降落于沙漠中的河东机场之时,你会发现,它与人们想象中的苍茫是不一样的。在瀚漠金沙中,黄河如同新月一般,静静地流淌,孕育着令人神往的两夏古国文明。    扑朔迷离的西夏    西夏国的存在仅仅只有190年,与辽、金、宋曾经相鼎立,其版图方圆2万余里,强盛时期的领土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抵大漠。成吉思汗在逐鹿中原的时候军队所向披靡,唯独在攻打西夏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