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艺评”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md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并不是一份完整的关于中国艺术评论家的活动年表,而是站在21世纪回望新中国以来与艺术评论相关的各个关键点,所回顾之事,或多或少对中国的现当代艺术进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推动或阻碍。可以看到,在20世纪末以前,艺术评论的阵地大都局限于纸上,报刊成为艺术家与评论者发声的重要渠道,同时也看到艺评人围绕着各种画种或绘画风格而讨论的局限性;如果以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为标志性事件,批评家策展人的身份转变的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在评论家与策展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进入了一个市场化时代。
  
  1954
  
  1954年1月《美术》杂志创刊(其前身为《人民美术》),月刊。当时全国各地美术理论家、画家曾参加该刊的编辑工作。《美术》是中国美术评论最早和最重要的发表平台,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几年间栗宪庭、高名潞等批评家担任《美术》编辑,刊物上陆续推出关于艺术观念的一系列重大争论和变革,诸如内容与形式、具象与抽象、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人体美术、美术功能与本质、艺术的民族性、中国画问题等。
  
  1978
  
  1978年1月,《国外美术资料》在浙江美术学院创刊,1980年改版为《美术译丛》,开始公开发行。
  
  1979
  
  1979年,《世界美术》创刊,改革开放刚开始,艺术教育逐步恢复,但艺术家、评论家能够接触到的西方艺术的资料非常有限,外国美术史的教学仍然是前苏联的教材,俄罗斯美术占了很大比例。《世界美术》创刊不久开始连载邵大箴介绍西方早期现代主义艺术的文章。《世界美术》与《美术译丛》成为当时艺术家们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渠道。
  
  1980
  
  1980年3月,《美术》发表“星星美展”作品和《关于“星星”美展》一文,引起了关于艺术家的“自我表现”问题延续数年的争论。
  
  1982
  
  1982年1月,《美术》发表副主编何溶文章《再论牡丹好,丁香也好》,以倡导宽松的学术环境,后受到美协领导的严厉批评。
  
  1983
  
  1983年1月,由栗宪庭担任责编第1期《美术》集中发表了抽象绘画和讨论抽象艺术文章,引起争议,栗宪庭因此在下半年被免除责编职务,翌年调离。
  1983年8月,《美术》主编王琦在该刊发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美术评论》一文,指出“‘为艺术而艺术’、‘纯艺术’、‘艺术与政治无关’、‘唯美主义’、‘艺术的目的就是自我表现’……等都是在几十年前被批判过的陈腐论调”。此后,《美术》集中批评“被批判过的陈腐论调”。
  
  1984
  
  1984年9月,《美术译丛》第三期开始连载介绍图像学文章,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的学说对艺术创作与批评的影响逐步扩大,取代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说。
  
  1985
  
  1985年1月,《美术思潮》发行试刊号,4月正式出刊,创刊之时,彭德任主编,副主编为鲁慕迅、周韶华,编委有皮道坚、陈方既、刘纲纪,编辑部主任戴筠。《美术思潮》创刊时确定的刊物宗旨是:前卫性、青年化、非名人化、非区域性。后来香港《九十年代》采访《美术思潮》编辑部,随后该刊开辟《中国美术界新锐的冲击》栏目,称《美术思潮》、《江苏画刊》、《中国美术报》为“两刊一报”。
  1985年1月,《江苏画刊》改双月刊为月刊,提出新的办刊宗旨,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中重要的一本刊物。
  1985年3月,《中国美术报》创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社长张蔷,主编水天中、刘骁纯。该报成为“85新潮”艺术家和评论家的重要阵地。
  1985年4月,文化部批转出版局关于《书籍稿酬试行规定》一般文字稿酬每千字6至15元,文艺理论专著每千字16至20元;年画每幅200至400元,领袖像每幅200至300元,单幅画每幅50至200元,连环画每幅6至12元。
  1985年4月下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和中国美协安徽分会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和《美术史论》编辑部共同筹备的“油画艺术讨论会”在安徽黄山脚下的泾县举行,史称“黄山会议”。该讨论是由1984年底的“第六届全国美展”的结束引起。当时,被称为新中国以来规模最大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暴露出“题材决定论”严重倾向以及过分矫饰而缺乏创造性的绘画风格。应邀与会的有来自各地的青年油画家、美术理论家、国外留学、考察画家共70多人,会议重申了“创作自由、评论自由”的观点,否定创作“题材决定论”。
  1985年7月,《江苏画刊》第七期发表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李小山的文章《当代中国画之我见》,直截了当地指出当代中国画存在的严重危机,并对不少当代著名的中国画家给予尖锐批评。
  1985年7月,《中国美术报》、《美术》、《新美术》详细报道了关于“浙江美院毕业生作品展”表现出冷漠理性的倾向而引起的激烈争辩。
  1985年10月,《中国美术报》以《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为题摘要转载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在中国画坛引起一场持久而激烈的争论。“危机论”不只涉及到一个画种,更涉及到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所取的态度。在西方强势文化的;中击面前,中国画的走向是一个更为敏感的话题。
  1985年11月,《画家》在湖南长沙创刊,由湖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该刊为以大篇幅推介新锐艺术家,创刊号集中推出谷文达的作品。尔后,该刊陆续以大篇幅彩页集中推出尚扬、张晓刚、王广义、刘小东、毛旭辉、李山、叶永青、魏光庆、潘德海、黄一翰、毛焰等一批当时前卫艺术家。
  1985年11月,《中国美术报》第22期以四分三版面专题评论美国波普艺术家劳申伯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中国艺坛随即出现波普热。
  
  1986
  
  1986年8月,由《中国美术报》和珠海画院联合主办的“85青年美术新潮大型幻灯展暨学术讨论会”在广东珠海举行,史称“珠海会议”。全国各地编辑、批评家、艺术家和其他新闻界人士近40人应邀参加了展览及其学术活动。各地青年艺术家群体代表分别介绍了群体的艺术宗旨和创作情况。史称“珠海会议”,会上各种观点激烈交锋。
  
  1987
  
  1987年底,《美术思潮》停刊,前后编辑3年,共出刊22期,发行近30万册。
  
  1988
  
  1988年11月,由高名潞策划、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中国现代艺术研讨会在安徽屯溪召开,由水天中主持,百余名前卫艺术家、批评家、 编辑前来参加。会议讨论了举办“中国现代艺术展”有关事项。
  
  1989
  
  1989年2月,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展览从策划到联络各主办单位到寻找资金到筹展的全过程,由批评家亲自操办。除了主要策划人高名潞、栗宪庭外,还有近十位批评家参与了这项学术活动。展览由于“枪击事件”、“匿名信”事件曾经两度停展。
  
  1990
  
  1990年1月1日,《中国美术报》按文化部通知正式停刊,《中国美术报》出版共233期(周报)。
  1990年6月2日,《文艺报》发表杨成寅文章《“新潮”美术论纲》,全面否定“85新潮”美术。
  1990年7月,批评家费大为策划的“中国明天”在法国波利耶尔展出。参展艺术家有:陈箴、谷文达、黄永砅、蔡国强、杨诘苍和严培明。此展被视为第一次在西方国家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
  1990年,李松涛辞去《美术》杂志主编职务,《美术》新任主编宣布停止高名潞《美术》杂志的编辑工作,在家学习马列主义一年,以观后效。次年,高名潞去了美国。
  
  1991
  
  1991年4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新时期美术创作学术研讨会”,史称“西山会议”,在北京新世界宾馆开幕后移到香山国务院招待所举行。研讨会由当时美术研究所所长水天中、副所长王镛主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重要的理论家、批评家都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对改革开放以来美术创作的成绩(包括“85新潮”)给予充分肯定,并对90年初新出现的创作倾向给·予关注。
  1991年9月,《中国文化报》发表了署名为“钟韵”的批判文章《“西山会议”的主持者坚持什么艺术方向?》对“山西会议”进行批判,中国美协内部刊物《美术家通讯》全文转载,《美术》杂志也同时连续刊发批判“新时期美术创作学术研讨会“的文章。美术界自1989年以来长达两年多的反自由化热潮再次升温。
  
  1992
  
  1992年1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艺术·市场》创刊,成为艺术界讨论艺术与市场关系的一个新平台,其中以批评与批评家在艺术市场中的作用讨论最为普遍。
  1992年4月,《画廊》发表《美术市场法规及管理的意义》一文,内容为王璜生对文化部文化市场管理局书刊美术处负责人专访,涉及当下艺术品市场的现状以l及采取的整顿措施。肯定“画家一画廊一收藏家”的市场运作机制。
  1992年10月,“中国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在广州中央大酒店展览中心举办。展览策划操作、艺术主持:吕澎,投资者:四川西蜀公司罗海全。这是继“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以来又一次由批评家出面组织、策划的一次大型展览活动,并预示着当代艺术市场的全面开启。参与该展的批评家有:皮道坚、彭德、邵宏、严善罅,、易丹、杨小彦、黄专、祝斌、殷双喜、陈孝信、易英、顾丞峰、杨荔。参展艺术家200多人,展出作品500多件。
  1992年10月,“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资料展第二回展(1992·广州)”在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展厅举办。王林策划,数百名艺术家、批评家和广美师生出席开幕式。展览分为“文献资料陈列”和“抽象——波普专题幻灯播放”两部分。共展出120多位艺术家近作及文字资料,栗宪庭、郎绍君、祝斌、彭德、殷双喜等批评家的文献资料参展。会议着重讨论学术商品化与市场问题,讨论形成了数十名批评家签名的《美术批评家维护智力劳务维权公约》,明确提出应邀撰写评论文稿要付报酬(“公约”规定的稿酬是原来法定稿酬的10-20倍),并由年度艺术家评审和倡议最后形成了美术批评家提名展。
  
  1993
  
  1993—1995年间,由十几位批评家联合行动,先后策划了三届“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三届提名展的艺术主持人分别是:郎绍君、水天中、刘晓纯。目的是以集中的批评力量关注和研究有成就有创意的艺术家并逐渐提高参与批评家的学术水准。
  
  1994
  
  1994年12月,时任《画廊》责任编辑的批评家黄专提出“中国当代艺术如何获得国际身份”的问题,邀请批评家、艺术家参与讨论,产生很大的反响。同月,黄专在《画廊》杂志发表《再谈文化理想主义》一文,由第二届广州双年展流产检讨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建立。
  
  1996
  
  1996年12月,由香港中国油画廊和广东《画廊》杂志社合办的“96·97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原定12月31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前因资助方式未经主管部门审批为由被撤销。次年4月在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举行。此展览以绘画和装置作品为主,学术主持黄专,组织工作委员会成员为杨杰圣、杨杰成、黄专、殷双喜、杨小彦、张松岩。
其他文献
在所见黄宾虹诸多作品中,他的小幅作品比如册页、成扇之类,因为所绘富含人文内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黄宾虹作画向来不泛泛落笔,也不以宏篇巨制来哗众取宠,而是以得内涵为上。曾经上手一把他86岁那年所绘山水成扇,老人当时站在西湖孤山一侧的西泠桥上看风景,忽然想起了1923年老友黄节(晦闻)初任孙中山广州大元帅府秘书长时,来杭州与之晤面的往事,心潮澎湃,转身回到家里绘成一帧湖光山水图,然后一则长题叙述与黄节的
期刊
狐狸,因为它自身的嗳昧不明而获得另眼相待。它不能被驯养,其肉也不能食用,它拥有人一样的智慧并且猎食的方法也跟人类相近。因此它成为游走在边缘的半合法的族群的象征。  对于狐仙的崇拜传统已经深深植根于跨度千年之久的中国历史中。在中国古代文献里,狐狸常常被用作预兆的符号。记载为数众多的大荒之山、远陌之海、奇异的动植物种群和传说般生物的《山海经》就介引了大量有关狐狸和像狐狸一样动物的记录。它们的出现预兆着
期刊
紫砂壶制作历史上可溯至宋元时期,初为大壶,其泥料做工均较为粗糙,至明朝,始做小壶,到了清代,紫砂制器更显精致美观。壶身的装饰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显复杂精美。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文人加入紫砂壶的制作,更成为了紫砂壶制作历史上的一个亮点。  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谓文人七宝。紫砂壶作为冲泡茗茶的载体,自然受到了文人的喜爱。尤其是一些名家大师的作品,更被文人墨客宝之若拱璧。有善书画、诗赋之雅士与当时的制壶大师
期刊
北京匡时2011年首届夏季艺术品拍卖会圆满收槌,2600余件拍品总成交额达2.55亿元,并出现了37件过百万元的拍品。日本回流私人美术馆藏专场和古美术文献专场均取得白手套佳绩。    日本回流私人美术馆藏专场1.19亿元创白手套佳绩    “日本私人美术馆藏中国古代书画”专场427件拍品总成交额1.19亿元,成交率为100%,创下匡时夏拍首个白手套佳绩。北京匡时率先将国外“私人美术馆”的概念引入拍
期刊
北京荣宝拍卖将于2011年11月9日至13日期间,在亚洲大酒店举行本年度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届时将呈现包括中国书画、油画、瓷器杂项等逾千件拍品,书画拍品仍是本次拍卖的最大亮点,其中不乏精品之作。    书画部分,近现代书画对应市场流通行情,汇集各路名家之作,作品涵盖多元风格、流派与题材,包括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唐云等名家代表作。  齐白石《岁朝图》是艺术家用独特的手法向我们展示大年新春到
期刊
二十七届佛罗伦萨国际古董博览会(Fiorence Intemational Antiques Fair)于2011年10月1日至9日在佛罗伦萨科西尼宫举行,共有88位古董商参展,其中有74位来自意大利,14位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博览会会场设在科西尼官,其设计照例出自大师级人物皮尔·路易吉·皮奇(Pier Luigi Pizzi)之手。该博览会诞生于1959年马里奥·贝里尼(MarioBellini
期刊
风雷激荡的辛亥革命,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代表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利益诉求的历史人物,他们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政治历史舞台上依次登场,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营造了辛亥革命前后纷繁复杂的历史场景,也共同作用并影响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一百年后,当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当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已先后逝去,我们又将如何透过如烟往事,去触模那个时代的脉搏与律动,去感知这些历史人物的胸怀与热忱。也许,
期刊
陆丹林(1895-1972)斋名红树室,广东三水人。陆丹林在“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前就加入了同盟会,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些国民党中“元老”级的政治人物,曾有过一段短暂的从政经历。后来他来到上海发展,逐渐远离政治圈子,加入著名诗人团体“南社”,并开始从事报刊编辑,先后曾主编许多报刊杂志。尤其以文史和书画刊物而闻名,堪称是当年内地和港澳两地的第一“名编”。自此,中国政坛上少了一个政治家或政客,
期刊
过云楼是苏州望族顾氏的藏画藏书楼,以藏有宋元以来佳椠名钞、珍秘善本、书画精品曾名闻遐迩。顾氏祖孙四代从事文物古董收藏,历经百余年清芬世守、递藏有绪,在中国收藏史上罕有其匹。过云楼主人又在桑梓苏州造园雅集,流传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自古珍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所谓“物聚必散,久散复聚”,如今的过云楼因岁月变迁已由原来的深宅大院变为沿街浅屋,而顾氏传承百余年的藏品,亦早已散于各处,正似那过眼
期刊
兴中会产生最早宣传民主革命的报纸    孙中山开始从事革命,以他创设革命团体兴中会为标志。1894年,孙中山去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反清革命,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之后在香港、广州、横滨、河内、旧金山等地建立组织。这在当时——19世纪末,不少人仍希冀通过改良方式拯救国家于危亡之时,孙中山等人走的是一条新路子。  其实早在1893年,孙中山等人就在广州城南广雅书局抗风轩集会,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