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处理好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令二者之间充分融合,既需要教师明确德育取向,将德育看作语文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一员,又要找到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取向展开探究,为实现德育教育探寻有效路径,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取向;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
前言
德育是指对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行教育,为学生培养优秀的道德认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完成人格的塑造。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席卷而来的还有各类文化糟粕与低俗的审美,而对于尚处于思想萌芽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这些外界因素很容易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就格外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而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存在着天生的联系优势,在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德育教学资源。由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时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以此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培养。
1 遵循教材内容的德育取向,充分发掘德育内涵
1.1 课文的德育内涵与价值导向
从本质上来讲,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是一种极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化劳动过程[1]。教师出于自身知识面的局限性,对待教材有着不同的看法角度,也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需要集思广益,全方位地做出思考,由此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其次,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德育价值展开深入的探究,充分掌握机会,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加以引导,使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充分付诸于实践,以此发挥出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德育价值。由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有所不同,对德育内容所产生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为此教师需要搭建有效的学习交流平台,使每位学生的想法都能得到有效抒发,教师正确把握教育方向,从而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教学成果。
1.2 运用国学经典引导学生道德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能借用国学经典内容,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文明产生了解,以此启迪学生思想,使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对古人的家国情怀有了充分体会,自觉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优秀美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到由衷的认同,使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获得显著提升。
2 探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德育的路径
2.1 备课阶段对德育取向的充分体会
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主要对象,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足够优秀的素质,以实现对学生三观与人格的更好培养。教师要能明确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在备课阶段对德育取向产生充分体会,以此为后续的教育工作实施提供有效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升对德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制定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实践等方式,对德育教学的质量做出最大化提升。其次,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培训,在教研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与优点,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2]。再有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对教材中的教育性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与德育教学工作有效结合,做到将德育教学内容巧妙、生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最后,教师需要能够以身作则。小学生对思想道德观念的理解更多地是来自于对教师的观察与模仿,为此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表率。
2.2 设立情境教学,加强学生感知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尚不成熟,在语文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思想与道德观念并不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3]。为了加强德育教学成果,教师可以设立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德育理念进行自主探知。在情境教学的环境下,教师在传授正确的德育观念同时,也能有效的启迪学生的思维与智力。除此之外,多媒体设施在情境创设上也能发挥出重大作用,借由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情境创设中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情境当中。
2.3 加强课堂互动,提升德育质量
通过为学生创设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或目标,让学生以这些问题或目标为中心展开学习与探讨,以此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进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主题时,具有辩证性的事例为最佳,以此能有效促进学生产生深刻思考。例如在《夏日绝句》的教学中,让学生围绕“项羽究竟为什么不过江东”展开探讨,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总结
在新课改的指导理念下,德育教育需要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路径来实现德育的有效落实,重视德育教学,明确德育取向,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格的成长,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建立,进而实现教学综合效益的显著提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崔慧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探索[J].文化月刊,2021(03):140-141.
[2]何書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学周刊,2020(06):105.
[3]洪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教育科学,2019(01):43-4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取向;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
前言
德育是指对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行教育,为学生培养优秀的道德认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完成人格的塑造。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席卷而来的还有各类文化糟粕与低俗的审美,而对于尚处于思想萌芽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这些外界因素很容易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就格外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而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存在着天生的联系优势,在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德育教学资源。由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时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以此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培养。
1 遵循教材内容的德育取向,充分发掘德育内涵
1.1 课文的德育内涵与价值导向
从本质上来讲,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是一种极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化劳动过程[1]。教师出于自身知识面的局限性,对待教材有着不同的看法角度,也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需要集思广益,全方位地做出思考,由此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其次,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德育价值展开深入的探究,充分掌握机会,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加以引导,使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充分付诸于实践,以此发挥出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德育价值。由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有所不同,对德育内容所产生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为此教师需要搭建有效的学习交流平台,使每位学生的想法都能得到有效抒发,教师正确把握教育方向,从而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教学成果。
1.2 运用国学经典引导学生道德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能借用国学经典内容,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文明产生了解,以此启迪学生思想,使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对古人的家国情怀有了充分体会,自觉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优秀美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到由衷的认同,使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获得显著提升。
2 探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德育的路径
2.1 备课阶段对德育取向的充分体会
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主要对象,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足够优秀的素质,以实现对学生三观与人格的更好培养。教师要能明确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在备课阶段对德育取向产生充分体会,以此为后续的教育工作实施提供有效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升对德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制定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实践等方式,对德育教学的质量做出最大化提升。其次,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培训,在教研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与优点,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2]。再有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对教材中的教育性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与德育教学工作有效结合,做到将德育教学内容巧妙、生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最后,教师需要能够以身作则。小学生对思想道德观念的理解更多地是来自于对教师的观察与模仿,为此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表率。
2.2 设立情境教学,加强学生感知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尚不成熟,在语文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思想与道德观念并不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3]。为了加强德育教学成果,教师可以设立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德育理念进行自主探知。在情境教学的环境下,教师在传授正确的德育观念同时,也能有效的启迪学生的思维与智力。除此之外,多媒体设施在情境创设上也能发挥出重大作用,借由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情境创设中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情境当中。
2.3 加强课堂互动,提升德育质量
通过为学生创设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或目标,让学生以这些问题或目标为中心展开学习与探讨,以此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进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主题时,具有辩证性的事例为最佳,以此能有效促进学生产生深刻思考。例如在《夏日绝句》的教学中,让学生围绕“项羽究竟为什么不过江东”展开探讨,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总结
在新课改的指导理念下,德育教育需要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路径来实现德育的有效落实,重视德育教学,明确德育取向,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格的成长,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建立,进而实现教学综合效益的显著提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崔慧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探索[J].文化月刊,2021(03):140-141.
[2]何書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学周刊,2020(06):105.
[3]洪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教育科学,2019(0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