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脑、移动通讯、多媒体、因特网等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截止到2010年,10—19岁人群的网民比例已经高达69.4%。①网络不仅在一线城市迅速发展,甚至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网络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因此,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scott)是一位著名的趋势大师,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自他对青少年的观察与比较。作者把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称作N世代,他特别关注青年人与科技的互动,及这种互动对学习、娱乐、交流甚至思维所产生的影响,试图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整本书中,作者都以一种非常积极的视角来理解这一代孩子,并诠释了这代青少年与自己的父母甚至是更早一代的不同。作者分析了已经长大成人的N世代,用自己的事实和证据驳斥了对N世代“怀疑、否定,甚至对他们愤世嫉俗”的声音。反观当前中小学生,他们身上也被赋予了浓厚的时代气息,这些新的特点对教育者构成了种种挑战。本文将阐述作者对N世代特点的分析,结合现实,谈谈教师需要改变什么。
一、特征鲜明的N世代
唐?泰普斯科特认为N世代有8个标准:自由、个性、监督、正直、协作、娱乐、速度、创新。对比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可以发现,这些特征在他们身上日益凸显。
(1)自由:“时代不同了,孩子们觉得没必要承诺什么。”“他们坚持选择的自由。”在教师眼里,他们甚至“主动选择偏科”,这对于老教师来说是不可理解的,是不关注自己前途的表现。但孩子们理解的“前途”已经大不相同了,他们认为自己的前途就是活出真我,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喜欢自由表达,甚至与教师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他们不再接受成人的“安排”,而是力争“我的地盘我做主”。他们经常会对老师说“老师,你别管了,交给我们就可以了”。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很好地完成任务。
(2)个性:父母一代对产品的要求是实用,而N世代则把任何东西都按照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和意愿进行改造。他们看重物品的审美意识大于实际作用,借助物品拓展并展示自己的个性。
(3)监督:作者认为,N世代是新一代监督员,“他们不接受表面价值”。这与网络的快速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年轻人天生就对科技驾轻就熟。他们想交流、理解、学习、查东西或是干什么的时候,总是出于直觉地去求助网络”“即便网络上有那么多信息资源,更不用说垃圾邮件、不准确的信息、恶作剧、骗局、以讹传讹的不可靠消息,如今的年轻人还是能分得清真假”。整个世界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讲触手可及,他们不再那么依赖学校,依赖教师。而且,在作者看来,“整个社会的知识权威头一次风光不再了。随着移动设备、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兴起,这样的情况还在愈演愈烈”。正因为如此,他们用监督的眼光审视教师的一言一行,怀疑教师所下的定论。他们不再对父母、教师言听必从,臣服在“我是为你好”的言论下,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用自己的判断标准监督成人,并与成人据理力争。
(4)正直:Web3.0越来越注重网络的互动性,动态性,所有人不仅可以贡献一份力量,还能改变它的性质。通过博客、微博、评论,青少年越来越容易地加入全球性的对话,他们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再习惯灌输、教化和信息的单项传递。他们借助网络监督社会上的各种事件,各种舆论监督和评价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正直感。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他们要求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5)协作:作者认为“N世代天生就善于协作,就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代。他们在网络的聊天群里协作,玩多人网络游戏,发电子邮件,还会为学习、工作或者纯粹为了好玩而共享文件”。在给学生恰当的小组合作任务时,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们完成得几乎完美。小组合作更适合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当学生没有合作激情,不能很好地合作时,教师就要反思自己提供的合作任务了。
(6)娱乐:数字时代改变了青少年的娱乐方式。手机、电脑、网络游戏,是青少年新的娱乐方式,也是他们的“朋友”。在父母忙于工作的时候,这些娱乐工具带给了他们欢乐,给予他们“陪伴”。社交网络对孩子们有更强的影响力,“它能让大家因政治、音乐之类的各种兴趣聚在一起……音乐、时尚、科技和其他年轻人文化就是通过社交网络传播的”。
(7)速度:作者认为:数字时代改变了他们的做事方式,他们总是“一心多用”,他们能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同时还看杂志和电视,他们总是能在不同事件中随时“切换”。作者认为这是孩子们的大脑构造方式有所不同了,他们更善于一心多用。作者否认一心多用就意味着青少年注意力缺陷障碍,他反问:是不是课程进程太慢,课程内容没有意思,让他们感觉到无聊?并且,这一代青少年希望成人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以帮助他们判断自己是否进步。
(8)创新:作者认为“这一代是在发明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相比之下,现在的创新无刻不在,移动通讯设备没几周就有更新,有时候甚至会有很大的变化”。“N世代就是要和潮流保持一致。”他们成长在这个不断创新变化的时代里,因此希望学习生活中也能有创意,希望拥有一个前沿、有活力、有创意、有效率的环境。为此,学校里有创意的活动总能让孩子们欣喜若狂,有创意的教师总能得到孩子们的喜欢,有创意的学校能与学生高效地对话。因此,学校也需要不断打破管理常规、教育教学常规,以不断创新的精神给孩子们营造一种充满新奇的学校氛围,使孩子们喜欢学校。
二、正在成长中的数字化一代缺乏什么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新时代孩子的一些新特征,如:他们是乐于表达、敢于交流的一代,他们敢与老师展开辩论;他们是“成熟”的一代,他们会说“老师,你的这个想法很幼稚”;他们是要进行选择的一代,因为他们面临的选择很多、诱惑很多;他们是游戏的一代,网络游戏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为了玩游戏与父母们斗智斗勇,为了“面子”而努力升级;他们是有主见的一代,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但是,他们成长天平的另一端却远未健全。 第一,他们看似懂得很多是因为他们能从网络上猎取很多信息,看到人们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视角的评论。这虽有助于他们从多视角认识一件事情,但由于他们心智还未成熟,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他们敢于发言、善于交流,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们在表达的时候更多是据理力争,却经常忽视倾听别人,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他们为了“表达”自己,甚至忽略交往礼仪。
第二,网络的发展增强了他们的监督意识和公平意识,但很多孩子更多去监督别人,发现别人的问题,而很少监督自己、反思自己的言行。他们希望成人给他们平等的发展机会,却过度地关注自己,较少从集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缺少对他人的宽容。
第三,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增加了网络交流的机会,但是与自己的家庭成员、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这使得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越来越少,使得孩子们对他人的关怀意识淡漠,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缺乏责任意识。
三、教师需要改变什么
1.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作者认为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风格和模式都要大改。首先,信息时代给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便利途径,学生知识丰富、视野开阔,他们甚至比教师懂得更多,他们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很多信息,网络成为比教师更大的知识库,他们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孩子们看做是一张白板,而应该把孩子们看做是巨大的信息资源库。教师要从思想上确立平等的观念,“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
课堂上,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作为汇集与交流师生获得的信息的场所。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个性鲜明,追求创造性,“N世代在数字化里长大,不会满足于坐着静静听老师讲课。他们希望能反驳、交流,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允许课堂上的“插曲”,用自己平等的心打开学生对话的心扉,把学生作为教学的资源,师生相互启发,使课堂成为思想争鸣的地方,使教师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数字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习惯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喜欢追求创新,因此,如果课堂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赢得学生的喜欢,就必须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变化。教师要把教师讲授法、学生讨论法、探究法、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给学生“说话”的权利
借助网络等各种媒介,市场经济的价值观、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不断渗透到学生的亚文化中,并不断地、大范围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网络时代青少年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个性化的提升,父母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社会习俗范围的事,青少年却认为是自己的个人事务,是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人说:“你们叛逆。”孩子说:“我们只是特立独行,我们讨厌模仿。”成人说:“你们自私。”孩子说:“我们只是怕受伤害,自我保护。”成人说:“你们眼里只有自己。”孩子说:“我们不遮掩,我们很真切!”这些不同的认知导致了成人与青少年之间的冲突。在青少年教育中,价值观的引领是最为关键的。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必须给学生创设平等交流的氛围,让学生愿意说,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也唯有如此,教师才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教育意图和教育期待。这种交流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从而改变自己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作者提出:“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只听讲,而要自己探索,在学习中探索,培养判断性思维。”“对学生来说,讨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时学到的东西最多。”“你知道些什么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把握数字世界,怎么处理你找到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才适合N世代。”21世纪的学生被数字媒体所包围,信息和网络传媒的发展除了带给学生获取信息的快捷,还带来甄别信息的困扰。在缺乏有效网络监管的时代,要善于分析不同的解释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价值观或思想观点,对不同解释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全面地考虑问题。笔者曾在初一年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班会上学生们从“白天上课”“晚上在家”“周末和节假日的生活”“评选优秀”等环节对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做了对比,得出了“中国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的结论。学生们精彩的表现让在场的教师大吃一惊,因为孩子们了解很多的信息,他们表达得言真意切,但是,也可以看出,孩子们通过传媒获得的信息不够全面,像盲人摸象一样,而且也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因此,教师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不仅善于获取信息,而且能够睿智地评析信息,准确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
注释:
①新浪网.CNNIC第29次调查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EB/OL].http://tech.sina.com.cn/i/2012-01-16/10376642573.shtml.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孙彦川 孔荣)
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scott)是一位著名的趋势大师,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自他对青少年的观察与比较。作者把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称作N世代,他特别关注青年人与科技的互动,及这种互动对学习、娱乐、交流甚至思维所产生的影响,试图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整本书中,作者都以一种非常积极的视角来理解这一代孩子,并诠释了这代青少年与自己的父母甚至是更早一代的不同。作者分析了已经长大成人的N世代,用自己的事实和证据驳斥了对N世代“怀疑、否定,甚至对他们愤世嫉俗”的声音。反观当前中小学生,他们身上也被赋予了浓厚的时代气息,这些新的特点对教育者构成了种种挑战。本文将阐述作者对N世代特点的分析,结合现实,谈谈教师需要改变什么。
一、特征鲜明的N世代
唐?泰普斯科特认为N世代有8个标准:自由、个性、监督、正直、协作、娱乐、速度、创新。对比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可以发现,这些特征在他们身上日益凸显。
(1)自由:“时代不同了,孩子们觉得没必要承诺什么。”“他们坚持选择的自由。”在教师眼里,他们甚至“主动选择偏科”,这对于老教师来说是不可理解的,是不关注自己前途的表现。但孩子们理解的“前途”已经大不相同了,他们认为自己的前途就是活出真我,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喜欢自由表达,甚至与教师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他们不再接受成人的“安排”,而是力争“我的地盘我做主”。他们经常会对老师说“老师,你别管了,交给我们就可以了”。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很好地完成任务。
(2)个性:父母一代对产品的要求是实用,而N世代则把任何东西都按照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和意愿进行改造。他们看重物品的审美意识大于实际作用,借助物品拓展并展示自己的个性。
(3)监督:作者认为,N世代是新一代监督员,“他们不接受表面价值”。这与网络的快速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年轻人天生就对科技驾轻就熟。他们想交流、理解、学习、查东西或是干什么的时候,总是出于直觉地去求助网络”“即便网络上有那么多信息资源,更不用说垃圾邮件、不准确的信息、恶作剧、骗局、以讹传讹的不可靠消息,如今的年轻人还是能分得清真假”。整个世界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讲触手可及,他们不再那么依赖学校,依赖教师。而且,在作者看来,“整个社会的知识权威头一次风光不再了。随着移动设备、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兴起,这样的情况还在愈演愈烈”。正因为如此,他们用监督的眼光审视教师的一言一行,怀疑教师所下的定论。他们不再对父母、教师言听必从,臣服在“我是为你好”的言论下,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用自己的判断标准监督成人,并与成人据理力争。
(4)正直:Web3.0越来越注重网络的互动性,动态性,所有人不仅可以贡献一份力量,还能改变它的性质。通过博客、微博、评论,青少年越来越容易地加入全球性的对话,他们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再习惯灌输、教化和信息的单项传递。他们借助网络监督社会上的各种事件,各种舆论监督和评价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正直感。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他们要求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5)协作:作者认为“N世代天生就善于协作,就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代。他们在网络的聊天群里协作,玩多人网络游戏,发电子邮件,还会为学习、工作或者纯粹为了好玩而共享文件”。在给学生恰当的小组合作任务时,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们完成得几乎完美。小组合作更适合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当学生没有合作激情,不能很好地合作时,教师就要反思自己提供的合作任务了。
(6)娱乐:数字时代改变了青少年的娱乐方式。手机、电脑、网络游戏,是青少年新的娱乐方式,也是他们的“朋友”。在父母忙于工作的时候,这些娱乐工具带给了他们欢乐,给予他们“陪伴”。社交网络对孩子们有更强的影响力,“它能让大家因政治、音乐之类的各种兴趣聚在一起……音乐、时尚、科技和其他年轻人文化就是通过社交网络传播的”。
(7)速度:作者认为:数字时代改变了他们的做事方式,他们总是“一心多用”,他们能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同时还看杂志和电视,他们总是能在不同事件中随时“切换”。作者认为这是孩子们的大脑构造方式有所不同了,他们更善于一心多用。作者否认一心多用就意味着青少年注意力缺陷障碍,他反问:是不是课程进程太慢,课程内容没有意思,让他们感觉到无聊?并且,这一代青少年希望成人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以帮助他们判断自己是否进步。
(8)创新:作者认为“这一代是在发明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相比之下,现在的创新无刻不在,移动通讯设备没几周就有更新,有时候甚至会有很大的变化”。“N世代就是要和潮流保持一致。”他们成长在这个不断创新变化的时代里,因此希望学习生活中也能有创意,希望拥有一个前沿、有活力、有创意、有效率的环境。为此,学校里有创意的活动总能让孩子们欣喜若狂,有创意的教师总能得到孩子们的喜欢,有创意的学校能与学生高效地对话。因此,学校也需要不断打破管理常规、教育教学常规,以不断创新的精神给孩子们营造一种充满新奇的学校氛围,使孩子们喜欢学校。
二、正在成长中的数字化一代缺乏什么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新时代孩子的一些新特征,如:他们是乐于表达、敢于交流的一代,他们敢与老师展开辩论;他们是“成熟”的一代,他们会说“老师,你的这个想法很幼稚”;他们是要进行选择的一代,因为他们面临的选择很多、诱惑很多;他们是游戏的一代,网络游戏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为了玩游戏与父母们斗智斗勇,为了“面子”而努力升级;他们是有主见的一代,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但是,他们成长天平的另一端却远未健全。 第一,他们看似懂得很多是因为他们能从网络上猎取很多信息,看到人们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视角的评论。这虽有助于他们从多视角认识一件事情,但由于他们心智还未成熟,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他们敢于发言、善于交流,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们在表达的时候更多是据理力争,却经常忽视倾听别人,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他们为了“表达”自己,甚至忽略交往礼仪。
第二,网络的发展增强了他们的监督意识和公平意识,但很多孩子更多去监督别人,发现别人的问题,而很少监督自己、反思自己的言行。他们希望成人给他们平等的发展机会,却过度地关注自己,较少从集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缺少对他人的宽容。
第三,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增加了网络交流的机会,但是与自己的家庭成员、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这使得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越来越少,使得孩子们对他人的关怀意识淡漠,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缺乏责任意识。
三、教师需要改变什么
1.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作者认为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风格和模式都要大改。首先,信息时代给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便利途径,学生知识丰富、视野开阔,他们甚至比教师懂得更多,他们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很多信息,网络成为比教师更大的知识库,他们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孩子们看做是一张白板,而应该把孩子们看做是巨大的信息资源库。教师要从思想上确立平等的观念,“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
课堂上,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作为汇集与交流师生获得的信息的场所。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个性鲜明,追求创造性,“N世代在数字化里长大,不会满足于坐着静静听老师讲课。他们希望能反驳、交流,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允许课堂上的“插曲”,用自己平等的心打开学生对话的心扉,把学生作为教学的资源,师生相互启发,使课堂成为思想争鸣的地方,使教师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数字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习惯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喜欢追求创新,因此,如果课堂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赢得学生的喜欢,就必须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变化。教师要把教师讲授法、学生讨论法、探究法、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给学生“说话”的权利
借助网络等各种媒介,市场经济的价值观、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不断渗透到学生的亚文化中,并不断地、大范围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网络时代青少年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个性化的提升,父母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社会习俗范围的事,青少年却认为是自己的个人事务,是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人说:“你们叛逆。”孩子说:“我们只是特立独行,我们讨厌模仿。”成人说:“你们自私。”孩子说:“我们只是怕受伤害,自我保护。”成人说:“你们眼里只有自己。”孩子说:“我们不遮掩,我们很真切!”这些不同的认知导致了成人与青少年之间的冲突。在青少年教育中,价值观的引领是最为关键的。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必须给学生创设平等交流的氛围,让学生愿意说,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也唯有如此,教师才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教育意图和教育期待。这种交流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从而改变自己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作者提出:“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只听讲,而要自己探索,在学习中探索,培养判断性思维。”“对学生来说,讨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时学到的东西最多。”“你知道些什么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把握数字世界,怎么处理你找到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才适合N世代。”21世纪的学生被数字媒体所包围,信息和网络传媒的发展除了带给学生获取信息的快捷,还带来甄别信息的困扰。在缺乏有效网络监管的时代,要善于分析不同的解释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价值观或思想观点,对不同解释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全面地考虑问题。笔者曾在初一年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班会上学生们从“白天上课”“晚上在家”“周末和节假日的生活”“评选优秀”等环节对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做了对比,得出了“中国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的结论。学生们精彩的表现让在场的教师大吃一惊,因为孩子们了解很多的信息,他们表达得言真意切,但是,也可以看出,孩子们通过传媒获得的信息不够全面,像盲人摸象一样,而且也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因此,教师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不仅善于获取信息,而且能够睿智地评析信息,准确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
注释:
①新浪网.CNNIC第29次调查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EB/OL].http://tech.sina.com.cn/i/2012-01-16/10376642573.shtml.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孙彦川 孔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