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初中素质教育中,语文抗挫折学习成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抗挫折学习的内涵基础上,探讨当前初中语文抗挫折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尝试建立初中语文实践教学中抗挫折的学习体系。
关键词:语文;抗挫折学习;实践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挫折学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挫折学习是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力,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措施[1]。因此,实施挫折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也是时代对语文教师的呼唤。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我国初中语文实践教学中的抗挫折学习方法。
(一)初中语文抗挫折学习的内涵
挫折学习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挫折认知教育,并利用或设置相关挫折情景,让学生在体验挫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心理承受力,形成适应、抵御和应付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挫折感或挫折观教育,它包括了挫折认知教育、耐挫折能力训练及挫折后的心理疏导与调整三个部分。良好的挫折学习能帮助儿童矫正不良心理,调节心理平衡,产生新的情绪体验,以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力,促使其心理健康成长。就同一挫折事实来说,程度一般是一定的,但由于人们对它的认知或感受体验不一样,挫折反映程度会有很大的区别,这就是所谓的心理挫折。挫折学习就是要使学生明白,遇到挫折是一种生活常态,正确的态度是坦然面对、积极克服[3]。目前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缺少甚至没有应激和磨难,遇到挫折又是哭又是闹。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在早期更有利于培养人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
在未来的竞争社会中,胜利属于强者。失败仅仅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我们应当教育我们的孩子有勇气面对不完善的结果,敢于犯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和教训,在经历失败后使孩子更加自信、更加意志坚强。
初中语文抗挫折学习作为一种应用性的实践,它能够具体体现语文活动课程理论和语文抗挫折学习方式理论的实际运用,同时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素材也适合老师对学生进行挫折学习,有些文章经过了历史的检验蕴含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加之语文学习的形式又是灵活多变的,在听、说、读、写的形式下还有许多变式,能够给学生提供将理论内化的一个平台,最终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4]。
(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一、依赖性强
随着身体的发育,初中生在体型与外貌上逐渐接近成人,首次体验到成人感,伴随着这种感觉的产生,他们会把自己当作成人来看,进而产生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是,初中生的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5]。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初中生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在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且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正因为如此,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想从父母那里寻找方法、途径,而当寻求不得时,便会产生心理失衡,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学习障碍在初中生中是较常见的,他们的学习负担过重,则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压力,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他们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进而变得自卑、抑郁。
二、受挫易冲动
初中生的自控力比起儿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比较冲动,承受力较低,行为易越轨。初中生确立目标迅速,较少犹豫,但常常比较轻率,不论确立的目标正确与否。从目标确定到行动,间隔时间常常很短,常没有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而是说干就干,似乎功到事就成[6],从而常导致在学习方面出现障碍。而且在行动过程中遇到内外困难时,又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于是对目标动摇,如果没有外在的督促、管理和帮助,往往容易放弃。正是由于初中生的自控力差,易受暗示,所以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得冲动、悲观、失望,甚至退缩,破罐子破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 遇阻易偏激
初中生的情绪发展十分丰富而又复杂,此时的情绪表现出矛盾不定、错综复杂的特点。这种矛盾动荡性决定了初中生情绪容易波动,即容易在两极之间迅速变化,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初中生的情绪活动体验迅速,转化迅速,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肯定,时而否定,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时而强,时而弱,时而内隐,时而外露,情绪变化比较激烈,易出现两极分化。当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三)初中语文实践教学中的抗挫折学习体系的建立
一、 建立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知道,任何教育都是基于理性认识上的一种新实践。初中语文抗挫折学习同样必须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是上文所述的语文活动课程理论和语文抗挫折学习理论。正是因为这两种理论,我们才开始考虑在初中安排语文抗挫折学习,并进而想到了为教学实施需要而进行的语文抗挫折学习,它们是初中语文抗挫折学习的起点。其次,是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理论和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对初中语文抗挫折学习,必然要考虑方案的安排和实施进程符合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和特点,符合认知发展和技能形成的规律[6]。
(2)学科性原则:语文抗挫折学习在活动内容上具有实践性,在学习方法上具有多样性,在学习功能上具有整合性。特别是活动内容应能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对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语文教学原则进行适时的审思。如现行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尽管主题各异,形式有别,但都把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作为重要的活动目标。这就从根本上抓住抗挫折学习的语文实践属性,体现了现代人文价值观。 二、 建立措施
1. 激发学习兴趣
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同时,成绩的取得又进一步使学生产生愉悦感,荣誉感、价值感,促使学习兴趣的深化,并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从而也增强了自信心。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建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具有生动性、形象性,教师应多下功夫,精心挖掘,活化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用丰富的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设身处地的关心、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的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如采用新颖的课堂导入,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如教《社戏》时,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时,设问:假如你要和他们交朋友,你最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这一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就由教师的讲授变为学生的分析、理解、体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2. 体验成功喜悦
初中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很多人不考虑自己的能力,提出过高的目标,最终不能得以实现,便动摇了信念。当自我估计过低时,又会错过实现高一层目标的机会,造成能力剩余的遗憾,也会产生挫折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以获得成功感受显得特别重要。当学生的目标因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实现而产生挫折时,就应协助他们区分和判断个人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满足合理的需要;正确对待健康但不实际的需要,防止产生不合理的需要,在思想上强化对抗挫折有利的方面,鼓励他们在正确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最适宜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 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生兴趣广泛,独立性和成人意识不断发展,自我意识增强,渴望别人理解、尊重、信任自己。但目前在语文教学中还较普遍存在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下来往往都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从不去打断教师的讲课,也从不能针对教师讲解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发展,被动接受、消极等待成为学生心理状况的主要特征,这种心理状况无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确立民主平等观念,尊重、信任、热爱学生,从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7]。在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才能使学生获得自尊,自尊才能自信,因而尊重学生也就是尊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活动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4. 磨练学生意志
艰苦的环境条件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长对子女的过分关爱,使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机会,甚至造成基本生存能力的下降。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教师可设计模拟生存困境的活动,旨在为学生创设一种挫折情境。如组织一次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活动,假设学校准备在明年暑期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现招聘志愿者前往挑战,挑战的地方有荒岛、荒山、荒漠、荒原等。到时候只许带极少量的食品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现在,请你挑选其中一种地方挑战,先模拟说服自己的家人,然后积极报名,参加招聘小组的模拟面试。招聘小组把设计好的各种问题,针对不同应聘者提问。应聘者应重点陈述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这样的挑战,打算如何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
总之,挫折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程,在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精心的组织安排好各种教育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使当代中学生成为素质好、能力强、身心健康的一代。
[参考文献]
[1]孔凡成.情境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教育评论,2005,1:25-27.
[2]赵军魁.浅谈青少年的挫折学习[J].教育研究,2006,8:30.
[3]陈西元.论挫折学习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吴辉.论中学生挫折学习的实施策略与方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5]李洋,方平.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J].心理科学探析,2005年第3期.
[6]任洲,王海芳.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2005,19(10).
[7]秦丽.敞开心灵,让青春不再寂寞一与初中生朋友谈同伴交往[J].陕西教育,2005年第1期.
关键词:语文;抗挫折学习;实践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挫折学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挫折学习是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力,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措施[1]。因此,实施挫折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也是时代对语文教师的呼唤。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我国初中语文实践教学中的抗挫折学习方法。
(一)初中语文抗挫折学习的内涵
挫折学习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挫折认知教育,并利用或设置相关挫折情景,让学生在体验挫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心理承受力,形成适应、抵御和应付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挫折感或挫折观教育,它包括了挫折认知教育、耐挫折能力训练及挫折后的心理疏导与调整三个部分。良好的挫折学习能帮助儿童矫正不良心理,调节心理平衡,产生新的情绪体验,以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力,促使其心理健康成长。就同一挫折事实来说,程度一般是一定的,但由于人们对它的认知或感受体验不一样,挫折反映程度会有很大的区别,这就是所谓的心理挫折。挫折学习就是要使学生明白,遇到挫折是一种生活常态,正确的态度是坦然面对、积极克服[3]。目前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缺少甚至没有应激和磨难,遇到挫折又是哭又是闹。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在早期更有利于培养人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
在未来的竞争社会中,胜利属于强者。失败仅仅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我们应当教育我们的孩子有勇气面对不完善的结果,敢于犯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和教训,在经历失败后使孩子更加自信、更加意志坚强。
初中语文抗挫折学习作为一种应用性的实践,它能够具体体现语文活动课程理论和语文抗挫折学习方式理论的实际运用,同时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素材也适合老师对学生进行挫折学习,有些文章经过了历史的检验蕴含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加之语文学习的形式又是灵活多变的,在听、说、读、写的形式下还有许多变式,能够给学生提供将理论内化的一个平台,最终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4]。
(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一、依赖性强
随着身体的发育,初中生在体型与外貌上逐渐接近成人,首次体验到成人感,伴随着这种感觉的产生,他们会把自己当作成人来看,进而产生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是,初中生的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5]。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初中生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在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且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正因为如此,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想从父母那里寻找方法、途径,而当寻求不得时,便会产生心理失衡,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学习障碍在初中生中是较常见的,他们的学习负担过重,则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压力,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他们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进而变得自卑、抑郁。
二、受挫易冲动
初中生的自控力比起儿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比较冲动,承受力较低,行为易越轨。初中生确立目标迅速,较少犹豫,但常常比较轻率,不论确立的目标正确与否。从目标确定到行动,间隔时间常常很短,常没有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而是说干就干,似乎功到事就成[6],从而常导致在学习方面出现障碍。而且在行动过程中遇到内外困难时,又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于是对目标动摇,如果没有外在的督促、管理和帮助,往往容易放弃。正是由于初中生的自控力差,易受暗示,所以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得冲动、悲观、失望,甚至退缩,破罐子破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 遇阻易偏激
初中生的情绪发展十分丰富而又复杂,此时的情绪表现出矛盾不定、错综复杂的特点。这种矛盾动荡性决定了初中生情绪容易波动,即容易在两极之间迅速变化,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初中生的情绪活动体验迅速,转化迅速,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肯定,时而否定,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时而强,时而弱,时而内隐,时而外露,情绪变化比较激烈,易出现两极分化。当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三)初中语文实践教学中的抗挫折学习体系的建立
一、 建立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知道,任何教育都是基于理性认识上的一种新实践。初中语文抗挫折学习同样必须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是上文所述的语文活动课程理论和语文抗挫折学习理论。正是因为这两种理论,我们才开始考虑在初中安排语文抗挫折学习,并进而想到了为教学实施需要而进行的语文抗挫折学习,它们是初中语文抗挫折学习的起点。其次,是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理论和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对初中语文抗挫折学习,必然要考虑方案的安排和实施进程符合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和特点,符合认知发展和技能形成的规律[6]。
(2)学科性原则:语文抗挫折学习在活动内容上具有实践性,在学习方法上具有多样性,在学习功能上具有整合性。特别是活动内容应能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对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语文教学原则进行适时的审思。如现行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尽管主题各异,形式有别,但都把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作为重要的活动目标。这就从根本上抓住抗挫折学习的语文实践属性,体现了现代人文价值观。 二、 建立措施
1. 激发学习兴趣
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同时,成绩的取得又进一步使学生产生愉悦感,荣誉感、价值感,促使学习兴趣的深化,并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从而也增强了自信心。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建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具有生动性、形象性,教师应多下功夫,精心挖掘,活化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用丰富的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设身处地的关心、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的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如采用新颖的课堂导入,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如教《社戏》时,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时,设问:假如你要和他们交朋友,你最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这一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就由教师的讲授变为学生的分析、理解、体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2. 体验成功喜悦
初中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很多人不考虑自己的能力,提出过高的目标,最终不能得以实现,便动摇了信念。当自我估计过低时,又会错过实现高一层目标的机会,造成能力剩余的遗憾,也会产生挫折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以获得成功感受显得特别重要。当学生的目标因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实现而产生挫折时,就应协助他们区分和判断个人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满足合理的需要;正确对待健康但不实际的需要,防止产生不合理的需要,在思想上强化对抗挫折有利的方面,鼓励他们在正确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最适宜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 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生兴趣广泛,独立性和成人意识不断发展,自我意识增强,渴望别人理解、尊重、信任自己。但目前在语文教学中还较普遍存在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下来往往都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从不去打断教师的讲课,也从不能针对教师讲解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发展,被动接受、消极等待成为学生心理状况的主要特征,这种心理状况无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确立民主平等观念,尊重、信任、热爱学生,从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7]。在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才能使学生获得自尊,自尊才能自信,因而尊重学生也就是尊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活动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4. 磨练学生意志
艰苦的环境条件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长对子女的过分关爱,使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机会,甚至造成基本生存能力的下降。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教师可设计模拟生存困境的活动,旨在为学生创设一种挫折情境。如组织一次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活动,假设学校准备在明年暑期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现招聘志愿者前往挑战,挑战的地方有荒岛、荒山、荒漠、荒原等。到时候只许带极少量的食品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现在,请你挑选其中一种地方挑战,先模拟说服自己的家人,然后积极报名,参加招聘小组的模拟面试。招聘小组把设计好的各种问题,针对不同应聘者提问。应聘者应重点陈述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这样的挑战,打算如何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
总之,挫折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程,在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精心的组织安排好各种教育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使当代中学生成为素质好、能力强、身心健康的一代。
[参考文献]
[1]孔凡成.情境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教育评论,2005,1:25-27.
[2]赵军魁.浅谈青少年的挫折学习[J].教育研究,2006,8:30.
[3]陈西元.论挫折学习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吴辉.论中学生挫折学习的实施策略与方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5]李洋,方平.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J].心理科学探析,2005年第3期.
[6]任洲,王海芳.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2005,19(10).
[7]秦丽.敞开心灵,让青春不再寂寞一与初中生朋友谈同伴交往[J].陕西教育,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