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和浓厚的情感,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中加入了大量经典的、有质感的古诗词。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构造出丰富的意境,描绘出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审美力,激发丰富的情感,从而感知美、创造美,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老先生就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学习诗词可以使人发挥想象力,可以提高观察的能力还能学习不同的讽刺手法。对于诗的学习和应用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并且内容越来越丰富,感染能力越来越强,人们对诗歌也越来越重视,将诗词应用在了教育领域。要想使诗词发挥出积极的影响作用,就必须以课堂作为传播媒介,老师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好引领作用。当前的审美教育仍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究。
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发挥主体作用
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在语文教育中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大多偏重应试教育,面对古诗文也只是翻译它的意思,分析诗词特色,介绍背景知识,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在美学教育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想要真正在教育中发挥诗词的作用就必须重新对课堂教育进行定义,改革传统的课堂模式,打造情感课堂,让学生在学会鉴赏古诗词的基础上受到古诗词之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吸收理解能力。在带动学生情感的情况下,融入语文所讲述的专业知识就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语文教师可以把握授课教材的情感特点,再现诗词作品所要展示的意境,让课堂教育充满激情和感情。
(三)挖掘诗词中的美
审美教育最开始来自于美育一词,是通过特别的功能方法传播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不单单体现在艺术和审美活动中,还体现在提高学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上,关乎学生的情感教育、人格教育、思想境界。美育必须与智育、德育联系起来,应用在具体的诗词中就是要联系诗词的各个要素,从作者背景以及时代环境多方面入手,挖掘诗词中所体现的人格魅力,情感教育等所有因素。古诗词传承几千年,是中国文学的精华,在语言、内容、情感等多方面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和情感世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具体的措施
(一)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诗歌字数少,内容凝练在每句话中,古诗词有别于现代文的语言表达,在创作时要求每句话要押韵、对仗,词是可以配乐演唱的,展现出别样的音乐美。这就要求在学习时,从人物的形象美、意境美和音乐美三方面出发,深入理解内容。
如笔者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首先教师领读——体味诗的音乐美,把握诗的节奏。然后再让全班同学们带着节奏轻读课文,感受音乐美。诗作为特殊的文学体,在所有的体裁中抒情味最浓,顿挫感明显。在朗诵时,要注意重音和轻音,读好韵脚,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音乐美的同时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身临其境,把握意境
很多古诗词描绘出了一幅画面,有颜色、各种事物、有特殊含义的代表景象、有动有静。因此笔者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会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脑海里呈现画面。例如在教学《观沧海》时,可以先让同学观看有关沧海的视频,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朗诵时,发挥多媒体作用播放音乐,带动学生豪情壮志的感情。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講解文中作者面对沧海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想,切身感受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体会美的风景和美的情感。
(三)深层次理解,挖掘思想美
笔者在教学中会注重激发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将德、智、美考虑进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学《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类描绘山河壮丽的诗篇时,让学生在胸中激荡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的情怀。加深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认识,学习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类诗词时,让学生体会壮志未酬、力图报国的肝胆豪气。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剪梅》之类的诗文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人世间的感情。
(四)发挥想象,领悟意境美
一整首诗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矛盾的产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将诗词与实际生活情景相联系。通过想象,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生动地进行演绎。如《寻隐者不遇》浅层的理解,把握不到主旨内涵,内容没有体现出与童子会晤时的交流,诗人仅摘取答问中的三句,但有深刻的寓意。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理清线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没有呈现的内容补充上,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
来,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起到主导作用,认识到审美教学的重要性,从诵读、意境、想象充分把握古典诗词的内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发挥想象力,感受语文的魅力,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丰富自身情感,进一步创造美。
参考文献
[1]王世民.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1(5).
[2]李燕.美读·品悟·提升——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引导[J].新课程导学,2015(24).
[3]纪文生.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编辑:郭恒)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老先生就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学习诗词可以使人发挥想象力,可以提高观察的能力还能学习不同的讽刺手法。对于诗的学习和应用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并且内容越来越丰富,感染能力越来越强,人们对诗歌也越来越重视,将诗词应用在了教育领域。要想使诗词发挥出积极的影响作用,就必须以课堂作为传播媒介,老师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好引领作用。当前的审美教育仍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究。
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发挥主体作用
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在语文教育中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大多偏重应试教育,面对古诗文也只是翻译它的意思,分析诗词特色,介绍背景知识,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在美学教育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想要真正在教育中发挥诗词的作用就必须重新对课堂教育进行定义,改革传统的课堂模式,打造情感课堂,让学生在学会鉴赏古诗词的基础上受到古诗词之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吸收理解能力。在带动学生情感的情况下,融入语文所讲述的专业知识就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语文教师可以把握授课教材的情感特点,再现诗词作品所要展示的意境,让课堂教育充满激情和感情。
(三)挖掘诗词中的美
审美教育最开始来自于美育一词,是通过特别的功能方法传播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不单单体现在艺术和审美活动中,还体现在提高学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上,关乎学生的情感教育、人格教育、思想境界。美育必须与智育、德育联系起来,应用在具体的诗词中就是要联系诗词的各个要素,从作者背景以及时代环境多方面入手,挖掘诗词中所体现的人格魅力,情感教育等所有因素。古诗词传承几千年,是中国文学的精华,在语言、内容、情感等多方面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和情感世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具体的措施
(一)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诗歌字数少,内容凝练在每句话中,古诗词有别于现代文的语言表达,在创作时要求每句话要押韵、对仗,词是可以配乐演唱的,展现出别样的音乐美。这就要求在学习时,从人物的形象美、意境美和音乐美三方面出发,深入理解内容。
如笔者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首先教师领读——体味诗的音乐美,把握诗的节奏。然后再让全班同学们带着节奏轻读课文,感受音乐美。诗作为特殊的文学体,在所有的体裁中抒情味最浓,顿挫感明显。在朗诵时,要注意重音和轻音,读好韵脚,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音乐美的同时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身临其境,把握意境
很多古诗词描绘出了一幅画面,有颜色、各种事物、有特殊含义的代表景象、有动有静。因此笔者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会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脑海里呈现画面。例如在教学《观沧海》时,可以先让同学观看有关沧海的视频,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朗诵时,发挥多媒体作用播放音乐,带动学生豪情壮志的感情。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講解文中作者面对沧海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想,切身感受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体会美的风景和美的情感。
(三)深层次理解,挖掘思想美
笔者在教学中会注重激发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将德、智、美考虑进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学《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类描绘山河壮丽的诗篇时,让学生在胸中激荡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的情怀。加深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认识,学习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类诗词时,让学生体会壮志未酬、力图报国的肝胆豪气。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剪梅》之类的诗文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人世间的感情。
(四)发挥想象,领悟意境美
一整首诗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矛盾的产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将诗词与实际生活情景相联系。通过想象,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生动地进行演绎。如《寻隐者不遇》浅层的理解,把握不到主旨内涵,内容没有体现出与童子会晤时的交流,诗人仅摘取答问中的三句,但有深刻的寓意。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理清线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没有呈现的内容补充上,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
来,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起到主导作用,认识到审美教学的重要性,从诵读、意境、想象充分把握古典诗词的内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发挥想象力,感受语文的魅力,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丰富自身情感,进一步创造美。
参考文献
[1]王世民.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1(5).
[2]李燕.美读·品悟·提升——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引导[J].新课程导学,2015(24).
[3]纪文生.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