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埔一期”毕业了
三年前的金秋,在北京体育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体职)的开学典礼上,一个全新的专业方向“冰雪运动服务与推广”和一批全新的学生赫然亮相。那个典礼很隆重,吸引了不少媒体前来报道。大家都期望三年后的毕业典礼也能这样隆重。三年很快过去,2019年盛夏,人们的期望转为现实,冰雪专业“黄埔一期”学生的毕业典礼更加热烈,除媒体之外,20家左右的冰雪企业代表也到场祝贺。
这个典礼不只是一个毕业仪式的外表隆重,更反映着这届学生就业情况的内在火热。社会体育系主任李铂将其浓缩为四个字:“供不应求。”
李铂说,早在毕业前的一次双选会上,来了18家冰雪企业,冰雪专业孩子的就业单位基本上就定了。首批40多名学生,除了参军、留学之外,90%以上在体育行业工作,在冰雪行业就业的占50%多,其中冰场和雪场又各占一半。有的学生自主开办了体育培训I学校,其中就有冰雪项目。在外留学的学生所选专业也是体育管理。
从无知转向喜爱
冰雪专业一期的孩子们入学时,大多不熟悉冰雪行业。虽然有14名学生原来从事过专项运动,但都是在柔道、摔跤、棒球、水上等项目,很少有人沾过冰雪。
来自河北保定的陈双蒙,入学前练过七八年的古典式摔跤,抱着上学转型的心态报考了北体职冰雪专业。北京学生张雨,父亲是跳高国家级健将,本人也练习跳远和三级跳多年,从未接触过冰雪,是父亲看中和选择了这个专业,他完全是“子遂父愿”。来自石家庄的姑娘米宁,上学前就是个普通高中生,虽然穿着花刀上过冰场,但只是与同学一起玩玩,是北京冬奥会吸引她报考了冰雪专业。
然而,三年之后,这批学生中的大多数已从最初对冰雪运动和职业方向的无知、迷蒙、好奇,转向熟知、喜爱,甚至坚定。
陈双蒙现在是崇礼万龙滑雪学校的教练,还身兼队长,管理着20多名教练。他喜爱技术性滑雪,也喜欢教练工作,两个雪季都没有回家。张雨入学后很快就对滑雪产生兴趣,并且花费很大精力和财力钻研滑雪技术。第一年他就利用假期,远赴新西兰学习适合亚洲人的滑雪技巧,考取了滑雪指导员一级证书。第二年他又考取了二级证书。如今,他已是万龙滑雪学校的培训师。平时他不断观看和分析外国同行的滑雪视频,学习新鲜东西,还准备继续出国考级,提升业务水平。米宁现在是华星国际冰上运动中心黄港馆的儿童冰球教练。确立了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后,她深切感到,“毕业只是一个职业发展的新起点,冰场上要学的东西太多,还得努力”。
这一切让李铂等领导和老师颇感欣慰:“通过开办这个专业,我们把孩子引入门里,让他们认识了冰雪,体验了冰雪,喜欢上冰雪,并乐于推广冰雪运动。即使他们毕业后不在冰雪行业工作,也常会情不自禁地到冰场或雪场去释放天性。”
实践课程受欢迎
三年的学习让学生的职业甚至人生坐标发生很大变化,这与冰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老师引导有很大关系。
米宁坦言,就学期间,她最感兴趣的是体能课。陈双蒙和张雨则说,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实训实操课程。陈双蒙印象最深的是实训课开始时播放的滑雪视频,“皑皑野雪,陡削坡面,漂亮的技术性滑行,感觉很酷”。
北体职冰雪专业的课程分为三类。一类是公共基础课,一类是理论实践一体课,如冰雪市场营销、冰雪类活动策划、冰雪场馆管理实务、旅游项目策划、冰雪运动防护、场地急救等,这是学院特别强调的专业核心课程。还有一类是纯实践性课程,如滑冰滑雪技术、雪板保养与维护、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实用体能课作为平时的体育课来安排。这些纯实践性课程十分接地气,颇受学生欢迎。
李铂说,高职学院冰雪专业培养的是冰雪一线的实用人才,课程重心在专业性和实践性上,其专业课有20多门。学院在北京一些冰雪场馆建立了实训基地,冰上雪上的训练穿插在每个学期,基本上形成半年冰半年雪的教学安排。
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安排有4-5个月的认知实习。大三的第一学期开始顶岗实习,时长半年左右。这期间所有的课程都在冰雪企业完成,指导老师定期到第一线,企业中也有师傅每天带教,称为“企业导师制”。在2017-18两个级别,学院还与华星冰上运动中心联手,设立冰球订单班,学生从理论到技术课全在华星完成。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聘请业界精英、冰雪高手进入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习。去年学院还从东北一所大学引进我国著名的冰雪教授,加强师资力量。老师是专业和学生的引领者。陈双蒙和张雨当年实习时,就是受到雪场老师言传身教的深刻影响,倾心滑雪运动,并追随老师到万龙雪场工作的。 由于重视实训,冰雪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尤其是做教练的能力非常强。在首都首届大学生滑冰比赛中,冰雪专业三名学生参赛两个项目,两项皆获第一,团体总分名列第二。
困难与挑战同在
北体职冰雪专业开办以来,每年都在北京和河北招生,学生最多时达到60多个,但到2019年第四届时,入学人数为42人,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届学生毕业时正是北京冬奥会结束后。人们有一种顾虑:冰雪运动的热度会随之而降,市场需求也会减少,学生就业可能困难。
在冰雪专业开办之初,类似的担心还有许多。比如,北京和河北一年的雪季只有几个月,其他月份毕业生将无用武之地。又如,雪上运动是高危项目等。
事实上,目前,冰雪运动市场已经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积极应对。许多自然雪场在无雪期開办营地、山地车、定向越野等多种项目,还与旅游结合起来,拓展业务范围。北体职的冰雪专业也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所设课程并不局限于冰雪运动,而且每年都在调整,增加了轮滑、营地、甚至短视频制作等课程,意在扩大学生就业的适应范围。陈双蒙毕业后就成为一名“两栖教练”:雪季在万龙雪场做滑雪教练,无雪期到健身房做增肌减脂的健身教练。
从发展角度展望冰雪专业的前景,已经走向社会的毕业生们还是乐观的。
陈双蒙认为,现在许多冰雪企业正在更新换代,原本初高中文化水平的企业员工已不能适应现代冰雪市场运营的需求,将会被慢慢淘汰。在这种优胜劣汰的趋势下,冰雪专业的毕业生显现出优势,他所在雪场的大学生员工已占三分之一。
张雨认为,北京冬奥会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提高人们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如果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也像他那样,利用这个契机,提高认知和体验冰雪运动的程度,从一个“只喜欢泡温泉,吃火锅,不知道滑雪”的城市青年成长为喜爱冰雪运动的健身者,现在的冰雪专业学生就不必担心就业问题。当然,北京冬奥会之后,国家和社会各界仍应保持对冰雪运动的支持热度,这也很关键。
米宁认为,北京的冰球热度有增无减,3-5岁的孩子就开始练冰球了。一些学校还为有冰球特长和成绩的孩子发放奖学金,其家乡河北近年来也在努力增加室内公共滑冰场馆,国内冰球界与国外同行的交流正在不断扩大。只要肯努力,冰雪专业学生就业应当不成问题。
虽无近忧,却不能没有远虑。北体职的领导和老师们为冰雪专业的发展和转型不断探索着新的路径。其中一种考虑是根据北京的区域发展和冰雪特点,以后冰雪专业可适当向冰上运动侧重。
行家们认为,一个高职专业如能持续开办5年,应当算是很成功了。无人说得清冰雪专业能走多远,但人们清楚,冰雪教育及时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创新,才是成功的关键。
责编 陶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