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从大学的理论教学到走向实践的讲台,我在这一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历史教学中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艰难性。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绚丽多彩的。但是历史课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却低得可怜。在很多人眼里历史课是一门非常枯燥乏味的课程,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副科”,这和当前历史课教学中理性过多而感性不足有很大关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理学研究指出:在影响人的诸多因素中,首先起作用的是情感因素。因此要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历史课堂,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欲望,必须先要动之以情,否则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良好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都将无从谈起。
二、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
历史本身是一门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社会科学,有大量蕴含情感因素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格言警句。同时,历史现象的多变性和多面性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的丰富多彩。如班超投笔从戎、立马横刀,祖逖闻鸡起舞、击揖中流的豪迈;苏武“吞毡饮雪,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傲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节,这些无一不让让人产生敬慕之情。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的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灿如星河的优秀人物,林则徐不畏列强虎门销烟,义和团众质朴爱国;更有中国革命的坎坷征途,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悲壮历史……都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极好材料。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有其可能,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施的方案设想
要进行情感教育必先了解现代中学生的两个心理特点:其一,当前生活在都市里的中學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无忧,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缺乏社会阅历,再加上他们喜欢追赶潮流,对“老古董”的历史缺乏兴趣,因此难以对遥远的历史产生深刻的体会。其二,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转化期,一方面对形象、生动、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另一方面,概括、想象、逻辑能力也在发展,他们的兴趣不局限于事物的表象,不喜欢口号式的教育,也不满足于老师的说法和书本的结论。
了解了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笔者对历史情感教育的实施,提出以下的方案与设想:
1.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心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施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联系生活讲历史,把历史问题生活化,运用热点问题造成兴奋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感情共鸣。如讲《鸦片战争》时可以联系当今毒品泛滥的形势,由毒品的危害联系到当时英国输入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2.角色扮演,身临其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那么即使再悲壮再雄美的历史,也无法激起人内心的波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使其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例如,在讲《文明的冲撞与交流》时,关于阿拉伯人传播阿拉伯数字,可以假设一个问题:假如生活中没有阿拉伯数字,然后以此为题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角色扮演式的表演,展现他们思想中的没有阿拉伯数字时的社会问题。这样在激发他们学习历史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文明传播的重要性。
3.巧妙利用历史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喜欢新潮的事物,如电脑游戏、流行歌曲、日本漫画等,对革命歌曲电影、历史视频等历史材料不感兴趣,但是这些历史材料在情感教育中又不可缺少。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对这些历史材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包装,使其成为符合学生口味——即符合他们认知实际和心理特征,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主动探究未知领域。
新版的历史教材,增加了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在客观上提供了引发学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师,关键是如何运用。如笔者也曾经在讲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时,通过周总理日常生活中的几张真实照片:总理简单的午餐、朴素的衣着、在外交场合的风度和总理去世后人们的纪念活动……配以刘欢的歌曲《今生无悔》和老师的朗诵,让学生融入课堂气氛,感受总理的伟大。整个过程结束近一分钟后整个教室仍然鸦雀无声,然后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烈的掌声。从这个过程来看,同学们对于周总理的情感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这种思想也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做人。
四、形式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最大误区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忌高、空,空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印记,高则使人感到不真实不亲切。在实施教学手段的时候必须明确其目的是什么,切忌为了形式而形式。例如,在编演历史剧时,不要把历史剧变成娱乐同学的闹剧;在使用历史剧进行情感教育时,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历史人物的心理,理解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原因。
很多老师都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以为教学方式越多,学习方式越多,课堂越“热闹”越好,就是情感教育成功的表现。其实进行情感教育时应该以教材内容而定,注意各种方式替换使用;另外,由于受教学时间限制,不能事事都要进行情感教育,应选择典型人物或事件苦心经营、独具匠心,形成一两个高潮即可。
总之,历史教学中教师用动人的史实、凝情的语言燃起学生的情感之花火,对他们的将来的学习,甚至一生都将产生影响。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教师充满着对学生的爱。寓情于史,寓情于理的教学,使学生不单从理智上,而且从道德上、美感上受到历史教师的熏陶、它与冷漠地、“客观主义”地向学生单纯教授知识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必须引起重视,使“教”与“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为一体。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
从大学的理论教学到走向实践的讲台,我在这一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历史教学中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艰难性。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绚丽多彩的。但是历史课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却低得可怜。在很多人眼里历史课是一门非常枯燥乏味的课程,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副科”,这和当前历史课教学中理性过多而感性不足有很大关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理学研究指出:在影响人的诸多因素中,首先起作用的是情感因素。因此要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历史课堂,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欲望,必须先要动之以情,否则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良好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都将无从谈起。
二、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
历史本身是一门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社会科学,有大量蕴含情感因素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格言警句。同时,历史现象的多变性和多面性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的丰富多彩。如班超投笔从戎、立马横刀,祖逖闻鸡起舞、击揖中流的豪迈;苏武“吞毡饮雪,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傲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节,这些无一不让让人产生敬慕之情。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的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灿如星河的优秀人物,林则徐不畏列强虎门销烟,义和团众质朴爱国;更有中国革命的坎坷征途,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悲壮历史……都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极好材料。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有其可能,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施的方案设想
要进行情感教育必先了解现代中学生的两个心理特点:其一,当前生活在都市里的中學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无忧,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缺乏社会阅历,再加上他们喜欢追赶潮流,对“老古董”的历史缺乏兴趣,因此难以对遥远的历史产生深刻的体会。其二,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转化期,一方面对形象、生动、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另一方面,概括、想象、逻辑能力也在发展,他们的兴趣不局限于事物的表象,不喜欢口号式的教育,也不满足于老师的说法和书本的结论。
了解了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笔者对历史情感教育的实施,提出以下的方案与设想:
1.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心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施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联系生活讲历史,把历史问题生活化,运用热点问题造成兴奋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感情共鸣。如讲《鸦片战争》时可以联系当今毒品泛滥的形势,由毒品的危害联系到当时英国输入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2.角色扮演,身临其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那么即使再悲壮再雄美的历史,也无法激起人内心的波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使其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例如,在讲《文明的冲撞与交流》时,关于阿拉伯人传播阿拉伯数字,可以假设一个问题:假如生活中没有阿拉伯数字,然后以此为题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角色扮演式的表演,展现他们思想中的没有阿拉伯数字时的社会问题。这样在激发他们学习历史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文明传播的重要性。
3.巧妙利用历史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喜欢新潮的事物,如电脑游戏、流行歌曲、日本漫画等,对革命歌曲电影、历史视频等历史材料不感兴趣,但是这些历史材料在情感教育中又不可缺少。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对这些历史材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包装,使其成为符合学生口味——即符合他们认知实际和心理特征,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主动探究未知领域。
新版的历史教材,增加了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在客观上提供了引发学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师,关键是如何运用。如笔者也曾经在讲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时,通过周总理日常生活中的几张真实照片:总理简单的午餐、朴素的衣着、在外交场合的风度和总理去世后人们的纪念活动……配以刘欢的歌曲《今生无悔》和老师的朗诵,让学生融入课堂气氛,感受总理的伟大。整个过程结束近一分钟后整个教室仍然鸦雀无声,然后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烈的掌声。从这个过程来看,同学们对于周总理的情感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这种思想也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做人。
四、形式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最大误区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忌高、空,空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印记,高则使人感到不真实不亲切。在实施教学手段的时候必须明确其目的是什么,切忌为了形式而形式。例如,在编演历史剧时,不要把历史剧变成娱乐同学的闹剧;在使用历史剧进行情感教育时,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历史人物的心理,理解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原因。
很多老师都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以为教学方式越多,学习方式越多,课堂越“热闹”越好,就是情感教育成功的表现。其实进行情感教育时应该以教材内容而定,注意各种方式替换使用;另外,由于受教学时间限制,不能事事都要进行情感教育,应选择典型人物或事件苦心经营、独具匠心,形成一两个高潮即可。
总之,历史教学中教师用动人的史实、凝情的语言燃起学生的情感之花火,对他们的将来的学习,甚至一生都将产生影响。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教师充满着对学生的爱。寓情于史,寓情于理的教学,使学生不单从理智上,而且从道德上、美感上受到历史教师的熏陶、它与冷漠地、“客观主义”地向学生单纯教授知识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必须引起重视,使“教”与“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为一体。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