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布朗小说中宗教与科学的对立统一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小说家丹·布朗从《达·芬奇密码》开始到《地狱》创作的“罗伯特·兰登”系列小说将通俗悬疑小说热潮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本文就以《天使与魔鬼》和《地狱》为例,论述丹·布朗在其小说中探讨宗教与科学这一二元对立统一的主题,表达作者对后现代社会人类所遭遇的生存和信仰危机的思考及其人文主义关怀思想。
  关键词:天使与魔鬼;地狱;宗教;科学
  作者简介:鄢恩露,女,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近现代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1
  一、《天使与魔鬼》和《地狱》中的宗教与科学元素
  《天使与魔鬼》是一部探讨宗教与科学二元统一对立的小说。宗教与科学的元素贯穿小说始终:小说中描写的天主教教皇选举,宗教圣地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密道等各个真实著名宗教场所,各种与宗教密切相关的绘画、雕塑等;科学组织“欧核中心”、反物质、粒子加速器等。作者在小说中完美地将真实历史文化知识与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结合在一起,恰到好处的将宗教与科学融为一体。
  在小说《地狱》中,宗教与科学的元素同样遍及整部小说。丹·布朗在《地狱》中虽然没有明确借助哪个教派来阐释宗教思想,但小说全文却贯穿了许多宗教元素:小说中解密的关键线索,但丁的诗篇《地狱》;小说中提及的基督教“七宗罪”,故事中提及的圣马可大教堂,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基督教《圣经》也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小说围绕世界人口这一核心问题探讨,涉及了生物学进化论观点、人类基因遗传工程、生殖细胞修饰技术;还涉及了哲学领域的超人类主义等观点,表达出作者对后现代社会人类所遭遇的生存和信仰危机的深刻关怀及思考。
  二、《天使与魔鬼》中宗教与科学的对立统一
  小说《天使与魔鬼》深刻探讨了宗教与科学的对立统一。宗教为人的精神指引正确道路;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得以享有丰富物质。宗教为科学指引正确方向,离开宗教引导的科学将会背离伦理准则,“人类道德的进步根本就没能跟上科学前进的步伐。人类以现有的觉悟境界根本驾驭不了他所拥有的武力。我们从来没制造出了武器而不用的!”(丹·布朗;2005,403)丹·布朗在小说中也借教皇内侍卡洛之口告诉读者,宗教存在的意义正是在于让人能够得到一种“与神灵交流的感觉,而且从中受益匪浅”。(丹·布朗;2005,253)欧核组织科学家列奥纳多·维特勒毕生致力于以科学的手段证明上帝的存在。他与其养女,同为科学家的维多利亚成功制造出了反物质,以此来证明上帝是可能存在的。与年轻修女相爱的教皇,在不违背与上帝许诺的坚守独身的前提下,借助科学的帮助,尝到了做父亲的快乐。因此教皇热爱科学,支持科学发展。在这些人物身上,宗教与科学完美融为一体。教皇内侍卡洛在知晓自己身世秘密前是一位虔诚的教徒,相信上帝。当卡洛得知自己居然是一直很尊敬的教皇与相爱的修女所生的儿子时,卡洛的信仰彻底崩溃,他认为教皇背叛了上帝。正是因为如此,卡洛开始利用“光照派”,设计出一系列可怕的报复,来保全他对上帝,对宗教的“虔诚”。但最后当事件真相展现出来时,卡洛明白自己误会了科学与宗教,他点燃打火机,在烈火中让自己扭曲的心灵得到彻底净化。丹·布朗在小说中探讨了宗教与科学的对立统一,让人类对自身行为进行积极反思,表达出其人文主义关怀思想。
  三、《地狱》中宗教与科学的对立统一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人类道德及精神发展速度远比不上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这就导致人们道德信仰出现了荒原,宗教能引导人类走出荒原。小说《地狱》的女主人翁西恩娜从小就聪慧过人,因此在同龄人中找不到与之能有精神共鸣的朋友,她感到与一切都格格不入,直到她遇见了佐布里斯特,她才感到自己找到了一位心灵伴侣。她成为了佐布里斯特的情人、追随者和忠实信徒。西恩娜坚信自己追随着他可以拯救世界。但当西恩娜了解佐布里斯特所制造出的病毒,她开始绝望的寻找他,恳求他销毁这一病毒。西恩娜选择和兰登一起揭秘,寻找病毒,她的目的是要先于辛斯基找到病毒,并销毁病毒,以免其落入别有用心的政客手中,让佐布里斯特的善意变为以“恶”收场。西恩娜告诉兰登“潘多拉已经从盒子里出来了,一旦这些钥匙落入壞人手中,那就只有请上帝帮助我们了”。(丹·布朗;2013,409)小说中西恩娜思想及行动的转变,正是体现了宗教与科学二者完美的平衡,表达了作者对后现代社会人类所遭遇的生存和信仰危机的深刻思考。
  四、结语
  宗教与科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丹·布朗通过其小说,将宗教与科学、善与恶等二元对立统一的严肃主题进行了深刻探讨。通过小说《天使与魔鬼》和《地狱》,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丹·布朗所表达的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对后现代社会人类所遭遇的生存和信仰危机的深刻思考。
  参考文献:
  [1]丹·布朗著,路旦俊,王晓东译.地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丹·布朗著,朱振武,王巧俐等译.天使与魔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汪洋,陈可培. 《天使与魔鬼》中教皇内侍的精神分析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1.
  [4]朱振武. 丹·布朗小说的伦理抉择[J].武汉:外国文学研究, 2014, 5.
其他文献
我静静地、静静地听啊!  听这风吹;  听那鸟叫;  听着大自然美妙的乐曲。  听,虫儿在泥土里钻来钻去;  听,鸟儿再对你歌唱;  听,那树叶被风吹;  听,那溪水潺潺地流。  我亲爱的朋友,  你听到了吗?  你听到了嗎?  你是否也听到这美妙的乐曲?  你是否也喜欢这美妙的乐曲?  该是喜欢吧。  他是多么的动听啊,  动听得叫我不忍心将它打断。  我亲密的伙伴,  你看,细细地看啊!  看
摘 要:简·奥斯汀是十八世纪的著名英国小说家,她的小说诙谐幽默,富有喜剧性冲突。这其中的幽默之处正是通过反讽的修辞手法来表现的。《傲慢与偏见》作为她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幽默又具有讽刺性的语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因此是否能准确翻译其中带有反讽色彩的语句是极为重要的。  《傲慢与偏见》在中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七十年来已经有三十三个译本,之中又以王科一和孙致礼的译本最为出众。因此就以这二人的译本为例,探讨
在松嫩平原的北岸,  碧水清清的嫩江东岸,  乌裕尔河逶迤蜿蜒,  这里矗立着我的家乡——富裕。  我的家乡富裕是一个  令人向往的地方,  是著名的酒城乳乡,  它不但环境优美、四季分明。  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  尤其是冬天给人以无限遐想。  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如同天女散花,  肥沃的黑土地盖上了  一层厚厚的棉被,  树上、房子上、车上  也铺了一层厚厚的雪,  整个世界都是银色的
张艺人的二儿子晃着脑袋,一喇叭鼓下去,秧歌队顿时沸腾了:披花被面儿的,裹褥单儿的,摇扇子的……都仨一群儿,俩一伙儿地扭逗了起来……  这是今年春节前,几个活跃分子组织家乡人扭秧歌的排练场面。  如今农民们腰包鼓了,衣、食、住、行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总觉得生活里缺少点什么。  于是,几个秧歌头张罗村民们扭秧歌,让大家到户外活动。拿出几十年前祖、父辈们的那种乐观的劲头和“潇洒”的风度。那时虽然物质
我爱我的家乡,  美丽的富裕县。  家乡虽然很小,  却让我感到幸福。  我爱我的家乡,  愛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  爱家乡的高楼大厦,  更爱家乡的母亲河——  我的乌裕尔河。  我爱我的家乡,  爱家乡的新鲜空气。  爱家乡的物美人灵,  更爱家乡的美好环境。  美丽的家乡,  是你让我茁壮成长,  是你让我快乐学习。  家乡,谢谢你!  我的富裕——  我的家!
有一句老话,老得查不到出处,这句老话应该是在那些久远的年代时常挂在中原人的嘴边。他们说:“那是圣人走不到的地方。”这是当有人提起瘴气弥漫的南疆、天寒地冻的北国和寸草不生的大漠时,他们就这样说,语气中带着夸张了的恐惧和一点轻蔑,以至于百年后、千年后,他们的后代子孙也会这样说,凡是他们心目中的蛮荒之地,都被认为是文明和教化所不及的。  当然,圣人不可能走遍世界,但是,圣人的教化却抵达了人世间的每一个角
摘 要:金庸、梁羽生同为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小说产生的背景大致相似,都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共同受到了“五四”新文化的影响并且有意识地与现代都市的大众文化进行接轨,但是最终却呈现出了鲜明的异质性,体现出了新武侠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选择。  关键词:新武侠;侠文化;大众文化;金庸;梁羽生  作者简介:刘敏(1983-),女,汉族,四川遂宁人,硕士,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摘 要:北美殖民地独特的思想和文化深深影响了源于欧洲的一位神教,促使一位神教美国化,进而在美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梳理1865年后美国一位神教发展概况,分析其不足,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一位神教。  关键词:美国;一位神教;评价  作者简介:杨天虎(1978-),男,汉族,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美国文化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B98 [文献标识码]:A  [
摘 要:风俗画包含的情节性意义不只局限于笼统叙事概括或单纯情节演绎,本文着眼于图像如何叙事,以形制为线索将五代两宋情节性风俗画的图像风貌、叙事题材及文化背景串联起来,分析各叙事形制与题材叙述方式之间相互借势,寻求匹配的关系特点。  关键词:风俗画;五代两宋;叙事形制;题材叙述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2  东坡有疑“若言
摘 要:《罗生门》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破败的城墙存在,更重要的是芥川让发生在其中的故事充满了关于善恶、生死的抉择,从“罗生门”自身的意蕴讲起,贯穿文本中重要人物家将的心态变化,分析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文本中关于以恶治恶、悲剧性等多重思想意蕴,试图探求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关键词:罗生门;家将;人性恶;善念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