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一)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历史
绘画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史前时期出现了以人物为题材,线条为手段的绘画。出土的彩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原始时期人们记录生活的痕迹。夏商周时期的绘画从大量出土的文物青铜器皿中,可以看到动物等变化的纹样。
战国时期人物画以《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为当今最早出现的单幅人物画作品。六朝是人物画的一个成熟时期。唐代人物画繁荣昌盛,这一时期出现了以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密体”画派,也出现了吸收外来艺术重造的“疏体”的画派。晋唐时期,行草书盛行, 于后世的写意人物画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到了宋代,出现了“减笔”画派。现代,时代的变迁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提炼吸取,人物画进入了一个以素描造型为主导的现代美术形式,出现了具有时代性的写意人物画,写意人物画中的笔墨的美感,以及富有文化内涵的生命力,为创作的研究方向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二)写意人物画的特点
以线条造型,以墨入画。写意人物画当中,笔墨有着更加繁复的变化,干净简练的线条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法表现方式,具有多样且灵活的特征。
线的多样主要体现在了以线条造型的笔法上。作为一种有着造型手段的线,不同的线条便有着不同的笔法。中国画的笔法其实是源于书法,讲究用笔的时候要抑扬顿挫,提案转折,从而构成了写意人物画中不同线条组成的形式美感。
笔墨是中国写意人物最重要的方面,传神是写意人物画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表现写意人物画时就做到形神兼备,如果没有形,就谈不上神的表现了,同样的,形的表现中如果不注重传神,那形也就呆滞了,笔墨也就没有韵味了。
二、写意人物创作中笔墨的运用
(一)笔的运用
中国历代画家都在笔法运用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用最简单的毛笔与墨表现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首先是执笔运笔。用手指握笔,腕与指的配合是运笔的关键。用笔能否得法都在于在于手腕变化与提案的转折。提按结合,才能做到自然而不呆滞的运笔。
运笔有着毛笔锋度的变化,中锋运笔:中国书画的最基本笔法,圆润有力,在绘画中,描绘各种物体的形象,都可以运用中锋。侧锋:笔锋侧边下压,形成粗糙边痕的线条,墨色变化多端。卧笔:笔锋笔肚同时着纸,画出的线条虚实变化丰富、干湿相间。
在作画的过程中,笔法的运用是随意而发,随形而变的。这是为了表现各种不同的形象。如果只是单纯的中锋用笔,就会难表现出世间万象的多姿多彩,也无法达到浑然天成的画面。只有大胆且灵活地掌握运笔方法,发挥不同锋法的优势效果,才能完成自己的画作并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二)墨的运用
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想要在创作的作品富有丰富的笔墨效果,便要会用墨。
濃墨法:用黑色的重墨刻画需要的地方,浓墨用笔要浓而不浊。淡墨法与积墨法:将墨色中偏灰色的色调,与重墨对比,同时笔笔相叠,墨中见笔,薄中见厚,追求笔迹的层次,这样笔与笔之间看起来有质感。破墨法:上一笔将干未干时用不同水量的墨,达到一种见笔的效果,也使得墨色更加的自然丰富。泼墨法,大笔画于宣纸上,看似泼,实为一笔一笔画成。宿墨:用隔夜的墨加水,融合脱胶之后墨里含有渣滓,形成特有的粗糙质感。冲水法:墨线勾好后,半干时以清水或淡墨水运笔而上,破开单纯的墨线,在一条线中也会显现中更加丰富的变化。
(三)水的运用
画写意画离不开便是用水。笔、墨要发挥作用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便是用水。尤其是在墨色的变化中,全依赖水来发挥作用。当代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在《中国画的水法》一文中也提到了水法,他认为水法与墨法同样重要,在绘画中起到了加强画面效果的作用。
如何掌握用水技巧。古人用水只限于清水。而现代用水的方法便多种多样,例如胶水法、冲墨法等等方法。用水不止在于墨,于笔中也是十分的重要,笔含水多,线条便会过于湿润而失去了原有的活力,笔过干便不好行笔,干巴巴的无法拖动,所以作画过程中要注意用水的量,和用新颖的水法在画面中实验,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笔墨在写意人物中的作用
(一)笔墨在写意人物中的重要性
写意画是以笔为主导,墨以笔来显现的,具有节奏韵律的笔墨才能被称为写意画,这就好像人们行走时的节奏是附于运动走向的力的表现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说,笔墨在写意人物画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二)笔墨对于创作意境的体现
写意人物创作中,一幅好的创作作品,就是一定要有意境的,只有意境这幅画才会有内涵。并且,笔墨是画面气韵的唯一且最重要的载体,意境的表达全部都是靠组成画面的笔墨才能达到,笔墨虽然说只是一门绘画作品的语言方式,但只有通过笔墨的变化,才能达到我们写意画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杨福音.墨分五彩——金枝玉叶[M].长沙:西冷印社出版社,2003.
[4]《中国艺术精神》.徐福官.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6
[5]盂伯敏 中国画的“水法” 《新美术》,1981年第2 期。
作者简介:夏宁(1997.3—),女,汉族,籍贯:湖北鄂州人,湖北美术学院国画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国画,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研究。
(一)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历史
绘画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史前时期出现了以人物为题材,线条为手段的绘画。出土的彩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原始时期人们记录生活的痕迹。夏商周时期的绘画从大量出土的文物青铜器皿中,可以看到动物等变化的纹样。
战国时期人物画以《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为当今最早出现的单幅人物画作品。六朝是人物画的一个成熟时期。唐代人物画繁荣昌盛,这一时期出现了以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密体”画派,也出现了吸收外来艺术重造的“疏体”的画派。晋唐时期,行草书盛行, 于后世的写意人物画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到了宋代,出现了“减笔”画派。现代,时代的变迁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提炼吸取,人物画进入了一个以素描造型为主导的现代美术形式,出现了具有时代性的写意人物画,写意人物画中的笔墨的美感,以及富有文化内涵的生命力,为创作的研究方向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二)写意人物画的特点
以线条造型,以墨入画。写意人物画当中,笔墨有着更加繁复的变化,干净简练的线条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法表现方式,具有多样且灵活的特征。
线的多样主要体现在了以线条造型的笔法上。作为一种有着造型手段的线,不同的线条便有着不同的笔法。中国画的笔法其实是源于书法,讲究用笔的时候要抑扬顿挫,提案转折,从而构成了写意人物画中不同线条组成的形式美感。
笔墨是中国写意人物最重要的方面,传神是写意人物画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表现写意人物画时就做到形神兼备,如果没有形,就谈不上神的表现了,同样的,形的表现中如果不注重传神,那形也就呆滞了,笔墨也就没有韵味了。
二、写意人物创作中笔墨的运用
(一)笔的运用
中国历代画家都在笔法运用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用最简单的毛笔与墨表现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首先是执笔运笔。用手指握笔,腕与指的配合是运笔的关键。用笔能否得法都在于在于手腕变化与提案的转折。提按结合,才能做到自然而不呆滞的运笔。
运笔有着毛笔锋度的变化,中锋运笔:中国书画的最基本笔法,圆润有力,在绘画中,描绘各种物体的形象,都可以运用中锋。侧锋:笔锋侧边下压,形成粗糙边痕的线条,墨色变化多端。卧笔:笔锋笔肚同时着纸,画出的线条虚实变化丰富、干湿相间。
在作画的过程中,笔法的运用是随意而发,随形而变的。这是为了表现各种不同的形象。如果只是单纯的中锋用笔,就会难表现出世间万象的多姿多彩,也无法达到浑然天成的画面。只有大胆且灵活地掌握运笔方法,发挥不同锋法的优势效果,才能完成自己的画作并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二)墨的运用
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想要在创作的作品富有丰富的笔墨效果,便要会用墨。
濃墨法:用黑色的重墨刻画需要的地方,浓墨用笔要浓而不浊。淡墨法与积墨法:将墨色中偏灰色的色调,与重墨对比,同时笔笔相叠,墨中见笔,薄中见厚,追求笔迹的层次,这样笔与笔之间看起来有质感。破墨法:上一笔将干未干时用不同水量的墨,达到一种见笔的效果,也使得墨色更加的自然丰富。泼墨法,大笔画于宣纸上,看似泼,实为一笔一笔画成。宿墨:用隔夜的墨加水,融合脱胶之后墨里含有渣滓,形成特有的粗糙质感。冲水法:墨线勾好后,半干时以清水或淡墨水运笔而上,破开单纯的墨线,在一条线中也会显现中更加丰富的变化。
(三)水的运用
画写意画离不开便是用水。笔、墨要发挥作用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便是用水。尤其是在墨色的变化中,全依赖水来发挥作用。当代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在《中国画的水法》一文中也提到了水法,他认为水法与墨法同样重要,在绘画中起到了加强画面效果的作用。
如何掌握用水技巧。古人用水只限于清水。而现代用水的方法便多种多样,例如胶水法、冲墨法等等方法。用水不止在于墨,于笔中也是十分的重要,笔含水多,线条便会过于湿润而失去了原有的活力,笔过干便不好行笔,干巴巴的无法拖动,所以作画过程中要注意用水的量,和用新颖的水法在画面中实验,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笔墨在写意人物中的作用
(一)笔墨在写意人物中的重要性
写意画是以笔为主导,墨以笔来显现的,具有节奏韵律的笔墨才能被称为写意画,这就好像人们行走时的节奏是附于运动走向的力的表现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说,笔墨在写意人物画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二)笔墨对于创作意境的体现
写意人物创作中,一幅好的创作作品,就是一定要有意境的,只有意境这幅画才会有内涵。并且,笔墨是画面气韵的唯一且最重要的载体,意境的表达全部都是靠组成画面的笔墨才能达到,笔墨虽然说只是一门绘画作品的语言方式,但只有通过笔墨的变化,才能达到我们写意画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杨福音.墨分五彩——金枝玉叶[M].长沙:西冷印社出版社,2003.
[4]《中国艺术精神》.徐福官.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6
[5]盂伯敏 中国画的“水法” 《新美术》,1981年第2 期。
作者简介:夏宁(1997.3—),女,汉族,籍贯:湖北鄂州人,湖北美术学院国画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国画,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研究。